ibooks怎么用 都是空白:香港經濟自由度的喜與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26:45
【本報評論】香港經濟自由度的喜與憂2012年 01月 19日 08:51    中國窗 

    1月12日,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發表《經濟自由度指數》,香港連續第18年高居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翌日,香港媒體普遍當作一則喜訊予以報道。

    對於崇尚資本主義自由市場機制的人來說,無疑這的確值得慶賀。但是,仔細閱讀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給予香港經濟自由度最高的評分以及這兩個機構有關負責人的評論,應當得出全面的結論---對香港來說,這是喜中有憂的評價。

    評分包含錯誤信息

    根據這兩個機構的評定,香港經濟自由度在2012年得分為89.9分,較2011年升了0.2分,而主要原因是2011年特區政府向所有年屆18歲或以上的永久居民以及一部分符合一定條件的非永久居民每人派發現金6000港元,理由是:向市民派發6000港元收到還富於民的效果。用傳統基金會會長佛訥在1月12日的話來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去年派發6000港元雖然變相減少了徵稅,但是,提高香港整體評分,增加了香港經濟自由度。然而,稍懂得西方理論者都明白,經濟自由是相對於政府干預而言的;而特區政府對所有年屆18歲或以上的永久居民每人派發現金6000港元恰恰是典型的「絕對平均主義」行為,是被視為「社會主義性質」的,怎麼能被用來提高香港經濟的自由度?

    另一方面,1月12日,《華爾街日報》社論版總編輯芮育光稱,香港與內地關系密切雖有助推動香港經濟發展,但內地近年介入香港經濟事務的程度越來越深,只會影響香港經濟自由度。芮育光甚至點名批評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於2011年中訪問香港時對香港事務的評論,認為經濟發展應該由下而上自由推進,非由政府官員從上而下控制。芮育光還表示,不贊成特區政府關於推動六大產業發展的主張,認為香港經濟應平衡發展,并稱中央政府實施「十二五」規劃會影響香港經濟自由度。

    自2008年9月15日美國雷曼兄弟被迫破產觸發「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主要發達國家無一不是大幅度加強政府干預、甚至求助於「國有化」措施。而今,歐元區國家主權債務危機不斷惡化,迫使歐洲中央銀行偏離其法定的只控制通脹的職責而動用貨幣政策手段以刺激歐元區經濟增長。

    香港作為一個僅有700萬人口和1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小經濟體,其前途和命運已經并將進一步繫於國家13億人口和960萬平方公里巨大經濟體之上,這已然形成香港大多數居民的共識;反對派即使不情願,也已不敢公然反對。因此,芮育光的上述論調是不值一駁的,也是不屑一哂的。值得重視的問題是,如果香港不少人、尤其擔負領導責任者看不清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給予香港經濟自由度仍是全球第一的評價是包含了錯誤的信息,那麼,香港經濟轉型和發展就很難擺脫目前步履維艱的狀態。

    莫輕信自由市場機制

    近年,特區政府對於傳統基金會和《華爾街日報》給予香港經濟自由度全球之冠的評價一貫予以正面回應。不知行政長官及其管治團隊這一回對於《華爾街日報》社論版總編輯芮育光公開批評其推動六大優勢產業發展的評論持何反應?事實上,六大優勢產業發展至今大體仍停留在口頭和紙面。如采納芮育光的意見,「香港經濟應平衡發展」,不啻故步自封。

    國家「十二五」規劃第一次以專章來談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去年8月訪問和視察香港時代表中央公布了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6方面36項政策措施。對此,香港社會各界的反應是積極的。值得重視的是,香港擔負領導責任者的反應是否與社會各界的普遍反應保持同步?

    總之,經歷過去3年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面對全球金融經濟將持續低迷的局面,既不能再輕信「自由市場機制」,也不能落后於香港經濟加快融入國家主體經濟的大勢。

    周八駿

 (來源: 香港商報) 編輯: 香港商报实习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