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mpany by:焦点访谈:本色英雄李文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22:34:04
 

戎马生涯  屡立战功

  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也是一个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更是一个战功赫赫的特等功臣。人们熟悉他,是因为前不久,他刚刚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这位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老人,有着怎样的传奇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复转军人李文祥。

  11月5号,记者来到了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李文祥老人的家就在村边上,他的家不大,总共就两间屋。听老人的女儿李金英介绍,房屋本来很旧,今年县上也给装修了,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在里屋,记者看到了一个与整间屋子不太相称的东西:一个保险柜。

  李金英打开保险柜,从里面拿出来一个很旧的小布包,她说这是李老最珍贵的东西了,布包里是老人的军功章。

  1947年,李文祥参军入伍,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普通士兵,没多久,还是个新兵的他就参加了1948年的济南战役,国民党军队占据城墙,居高临下,部队伤亡很大,需要敢死队对城墙进行爆破,李文祥抢先报了名。

  据统计,这次战役,牺牲的烈士共有5101名,身为敢死队员的李文祥幸运地活了下来,仅仅是手部负伤,因为作战英勇被授予二等功。没过三个月,伤势刚好,李文祥又参加了淮海战役。这一次,他又冲在前面担任爆破手。

  这一次战斗,李文祥和战友们共炸毁20多辆坦克。可是胜利的喜悦还没有过去,又迎来了鲁楼阻击战,敌人像潮水一般猛攻我军阵地。李文祥和战友坚守了六天六夜,最后战友们全部牺牲,整个阵地上就剩下他一个人在坚守。

  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再南下打到了福建,从福州战役到平潭岛战役,李文祥一直战斗在火线上,短短两年,从普通士兵迅速成长为班长、副连长、连长;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战斗模范一次。

  隐功埋名  默默奉献

  1956年,响应部队号召,李文祥带头转业到福建省第三建筑公司,这一年他31岁,9年军龄换来的是一枚枚军功章和各种奖状。可是他从来没有向任何人说起这些功劳,而是服从组织分配做了一名普通的保卫干事。

  到了1962年,国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号召干部精简下放支农,李文祥又一次带头打好行装,已经37岁的他准备回河南老家支援农村建设。
  回乡支农意味着放弃干部身份,放弃旱涝保收的工资,放弃城市户口。可是李文祥没有计较这些,毅然带着妻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范县,可是因为参军多年,村里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两口子先是挤在老父亲的土房子里。后来房子实在不行,只好住进了村东头的破庙里。李文祥没有被困难吓到,而是想着如何让乡亲们吃饱饭。看到当地的农作物产量低,而自己在南方工作过,他又动起了在这里种植产量较高的水稻的心思。

  范县多盐碱地,想种水稻先得引水把盐碱地进行浸泡,再排水,李文祥领着群众挖水渠,拦河坝,种上以后还得随时观察水稻的长势,没日没夜地忙活在地里。

  经过几年的摸索栽培,到1965年,来自福建的稻种终于在河南范县成活了,而且当年亩产就达到了千斤以上。李文祥解决了村民的吃饭问题,可是自己的家庭条件却一直没有改善。在53岁的时候,李文祥终于有了女儿,三口之家不能再住破庙里了,于是省吃俭用盖了两件土坯房。可是家里却一直缺钱花,因为老人总是急他人之所急,自己家却难以照顾得周全。女儿上完初中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没有再继续求学,而是下地干起了农活。

  即便是家里困难,自己脑血栓卧床,李文祥一直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隐功埋名50年,甚至连生活多年的老伴和女儿都不知道他的功绩。当地民政部门多次了解情况,对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军人、有功人员做调查,准备补助救济的时候,他都刻意隐瞒了自己的所有战功。
  今年年初,有关部门在看望老军人和优属对象时,发现了这张挂在屋里李老身着军装的老画像,问起这画像上的军功章时,才知道了李文祥的生平。经过多家媒体的宣传,李文祥的英雄事迹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但是,李老却还是像往常一样平静的生活。不过,出名之后他有了新想法,生平第一次向组织提出了一个心愿,在范县为牺牲的战友们修建一所革命烈士纪念馆。

  李老是一把尺子,是一面镜子。从他的身上,人们可以学到很多。战争时期,他出生入死、冲锋在前;和平年代,他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享乐在后。几十年来,他不计得失、不为名利、不愿邀功、不图索取。他把自己的功劳归零,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都始终坚守着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信念。这位朴实的老人,以一片赤诚之心,让人们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