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拉肚子怎么办:关于小说语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28:24

关于小说语言

作者∶ 闫顺利

其实我的语言也不好,也在学习中。写这篇小文是跟大家分享心得。

语言与思想是写作中最难提高的两个方面,思想可以随着阅读,阅历的积累,得到相应的提升,但语言却不容易。有人写大半辈子,语言还是提高不上去。语言的感觉是需要天分因素的,这种感觉是不容易学的。当然,不能因为需要天分我们就不自信了。

至于什么样的小说语言是好语言,教材,文学培训班已经说得够多,动不动就说,准确、生动、形象、简练什么的。为了说明这些词,还找很多作家的句子佐证。噢,我们知道了,这样的语言就好啊,于是就这么要求自己。这是不对的。你想过没有,让鲁迅去学沈从文,他得吐血。让沈从文去学鲁迅,他的城不靠边。

一个人的语言不是独立形成的,是生活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及他的生活习惯,性格,气质决定的。这些前因,决定了他用什么表述方式写小说,不能单独论及语言。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语言,决定语言的首先是人,你看到的语言,是那个人才会有的语言。

千万别模仿某人的语言,就算你模仿得很像,语言也不算好。就像你模仿十个大明星的歌都很像甚至超过了他们,但你也不会因此成为明星。你必须有你自己的东西。小媳妇的绣花鞋好,你穿上不见得合适,有时候你把人家鞋上的款式、花儿借鉴过来,绣到你的鞋上也不好看,因为你可能是双男人鞋。所以,你可以学习人家但不要模仿人家。

其实,成功地塑造出了典型人物,鲜明地表达出了意向,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与思考,这样的小说语言应该算成功的。语言它是就是个工具,语言的好不好得看工具做出来的活是什么成色。词典里包含着最好的语言,但词典不叫小说。一个小说写得都没法看,不知道说什么,无论语言多么美多么好都是失败的,都不算好语言。如果有人对你说,你的语言真好,就是人物不鲜明,立意不明确,结构不明朗。那么就等于说你的语言是最失败的。

小说的语言在某种选题上好,换种选题可能就不好。小说的语言,别人用着好,你拿来用就不好。不信你用沈从文的语言去写《阿Q正传》试试。但你不能说鲁迅的语言不好,或沈从文的语言不好。说他们的语言好,是成功中的小说的某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说语言的好坏要看小说效果,不能单独拿出来说。至于哪个作家的语言好,是他的故事他的结构他的语言才好。就像他穿着那件衣裳好看,你穿上可能大小不合适,颜色也不能提升你,反而更不好。

难道我们就不能学语言了吗?当然还是要学的,不过我个人感到,学语言最好找,小说中的环境人物与故事与你的生活背景大体相似的,或是你熟悉的。或者找你与这个作家的生活环境相似或经历相似的。这样你的收获才会大。因为你看到你别人对你熟悉的人或物的写法,你就会有判断,有比较,会得到很多启发。

 

小说语言在作用到小说中有其共性的,大体说说我的理解。

句式:

小说是由短句与长句结合写出来的,因为这不是五绝七律。短句子带给读者的感觉是干,脆,快,枯,燥,硬……长句子让读者产生的感觉是温顺的,柔和的,木讷的,舒缓的,压抑的……如果运用得好,对塑造人物烘托氛围是有利的。我们很难说什么样的时候应该用短句或长句,但分明,我们写个痞子:“寸发,头皮铁青,梗着脖子叫道,姥姥,你敢说个不字,爷我扁你。”比说:“你他姥姥的可真差劲哟,你要是再敢跟我说个不字呢,爷爷我就摁住你把你的屁股打得开了花,打得你眼泪就像两条春天的小溪。”要好得多。

准确:

语言的准确,我的理解是,是用最少最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最大可能地还原你想表达的事物。天下最好的棋只有一种走法,表达人或事物的语言也有最好的说法,你需要有意识地去接近或找到这种说法。准确是相对更多人来说的,有时候你写得让几个老乡认为很准确,但是出了你们小乡镇,别人就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这样的准确,不叫准确。

生动:

一个孩子说满天的星星,远不如说漫天爆米花更生动更准确。你说出了某种事物的特征,让读者瞬间就能够想到你想表达的事物,这样的语言才生动。不过,不管你用神似,形似,意似,通感来提示读者还原想表达的事物,要用简单的去说明难的,而不是用大家不熟的事物诠释本来还能看懂的事物。你千万别说,某个人长得就像“乌拉西亚图哩哑”,你这么说,我们更不知道它长什么样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乌拉西亚图哩哑”是什么东东。

形象:

小说的语言必须要形象。最好每句话都形象,但这个有些难度。也就是说,你写的小说,让读者如闻如见,比电影更真实,并且你写得少他看到的多。有的小说写得,我们就像见过这个人,就像去过他呆过的地方。有的语言,一句话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读者想表达的事物,这样的语言,才是形象的。一幅国画不在于画了多少,而是画得少,让别人看到的多。

具体:

有些人写了很多年,就爱用“很”。很漂亮,很高大,天很蓝,我很生气,我很高兴,这是最不准确的。要把“狠”变成让读者一下就能准确地判断出来的相似事物,会更形象更生动。还有人写作就爱说,一个早晨,一个下午,一个人。你最少要说是什么样的早晨与下午,一个男人或女人,而不是一味地去概括。

成语:

小说语言最忌用成品语言,不用不可能,但尽量少用。千万别过于借用别人的语言或者成语或者名词。文章中自己的语言多少决定了你的语言个性与风格。并要少说别人说过的话。比如夕阳像残血。天蓝蓝,草青青,水碧碧。全用这样的语言写出来还好意思说原创吗。你说一个人很用力很粗犷地唱了首歌,远不如说他吼出一首歌更好。

规范:

小说语言最忌用实用文体的语言写。仿宋体很标准不叫书法艺术。小说也同样,你的语言语法,修辞,主谓宾,都规整,行文朗朗上口,不见得是好语言,因为没个性也没韵味。有些小说的语言找不出任何的毛病,但看不到一点个性的东西。小说语言写得跟大众语言差不多,你无论看他多少小说,他有篇不写上名的小说你还是不知道是他写的,因为太大众太规律化,就像用来写产品介绍的文字。

流畅:

小说语言的流畅是最基本的,但过于流畅会让读者一目十行,享受不到参差错落的感觉,也不会有更深的印象,就像走马观花。适当地在行文中重新切入,小说会变得立体。当然,也不是说把小故意给绕得不好读了,故意去整晦涩。多角度诠释某个事物,总比记流水帐好。有时候把一条鱼切成三段放进盘里,它还是条鱼,不会变成烧鸡。

通感

用感觉上相似的事物表现你想表达的事物,读者在完成转换的时候会得到艺术享受。通感可以提高文学语言的艺术性与欣赏性,会让语言变得有嚼头,但这个不容易把握。有些人通感的,跟想表达的事物对不号,这是失败的。也许他自己能对上,但读者通感不了就是不成功的。你的通感,绝大多数读者能够完成转换,才算成功。

 

我不是专家,也不是专门教写作的,也写不专业,只不过我愿意跟朋友们分享我对于“语言”的理解。我知道多少就讲多少,不用资料,也不会用长篇大论显得我有水平,哈哈,如果写得太有水平太专家,就显得我的小说更没水平了。

 

 注:本文插图来自网络,是2005年3月6日纽约画展展出的,刘溢的油画“2008北京”。这幅油画引发了很多猜测,大家可以去找评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