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云门山旅游攻略:再論契丹語“天干五色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1:17:05
再論契丹語“天干五色說”*
——以契丹小字 爲中心
陳曉偉
一  問題之緣起
契丹文字中的紀年方式,歷來是讓學者們感到十分棘手的一個問題。在目前發現的契丹大、小字石刻中,通常以五個詞分別表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五組天干,以十二獸代表十二支。而最令硏究者感到困惑的,主要是表示天干的契丹語詞的本義。以契丹小字為例,( )、 ( )、 ( )、 ( )、( )五個詞分別表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五組天干,[1]但關於它們的本義究竟應當如何解釋,卻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其中主要是“五色說”和“五行說”的分歧。
首先提出”天干五色說”的是韓國學者辛兌鉉。早在上世紀30年代,辛氏因受蒙古語和滿語以青、赤、黃、白、黑五色及其副色紀年的啟發,遂將契丹小字表示天干的、 、 、 、 五詞分別釋為“青”、“赤”、“黃”、“白”、“黑”。[2]後來日本學者山路廣明、烏拉熙春及中國學者王弘力、即實(巴圖)都承襲了這種說法,並分別構擬出上述諸詞的擬音(詳見下表)。[3]天干“五行說”最初是由厲鼎煃先生提出來的,他認為契丹小字(甲乙)和(庚辛)的本義可能是指“木”和“金”,即以表示天干的五詞分別對應五行。[4]其後,閻萬章先生對天干“五行說”進行了系統的論證,指出、 、 、 、 五詞分別代表木、火、土、金、水五行,認為契丹人實際上是以五行作為其慣用的紀年方式。[5]黃振華先生亦取“五行說”,並根據這一思路重新構擬了以上諸詞的音値。[6]而與上述諸說不同的是,日本學者愛宕松男主張以五行所尚的黑、赤、白、青、黃五色來對應契丹文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五組天干。[7]很顯然,這是雜糅“五色說”和“五行說”的一種解釋,不妨稱之為“調和說”。為了比較直觀地說明各家的觀點,茲將以上諸說列表條理如下:
表1 契丹語天干語義諸說一覽表
契丹小字





契丹大字


天   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釋義(辛兌鉉)







山路廣明
sinɡe
dunɡye
jin
munɡɡu
saliɡa
即  實
siɑuk
liau?
nilg、nilk
tɑkɑn、tɑkɑɡ
ju、ju
王弘力
siaoɡ
liaoɡ
xant

xuu
烏拉熙春
sjaugu saugu
ljaugu
njolgo
talgu
jogu jogju



釋義
厲鼎煃


閻萬章





擬音(黃振華)
seseɡereɡ
ɡeseɡereɡ
nuttuo
ortu、oltu
usiyiu
調和說
(愛宕松男)
釋  義
黑(水)
赤(火)
白(金)
青(木)
黃(土)
擬  音
alakar
ulakan
a

dumda
綜上所述,有關契丹語天干的釋義眾說紛紜,迄今尚無定論。本文擬以契丹小字(庚辛)为中心,通過契丹小字石刻和遼代漢文文獻來考察其音值及語義,從而為探討契丹語天干之本義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二  契丹小字石刻所見人名
指代天干“庚、辛”的契丹小字,若按照“五色說”的推斷,其本義應為“白”。但目前這還僅僅是一個有待驗證的假說而已,在迄今發現的契丹文字石刻中尚未找到任何證據,至於契丹小字的音値問題,學界更是向無定說。幸運的是,契丹小字石刻中出現的人名 ,可以為驗證“五色說”提供一個有力的證據。
在目前出土的契丹小字石刻中,有三方墓誌的作者署名為:重熙二十二年(1053)《耶律宗教墓誌》首行記其作者為 ;[8]又清寧三年(1057)《蕭令公墓誌》第2行[9]及咸雍四年(1068)《蕭圖古辭墓誌》首行皆稱其作者為 。[10]從這三方墓誌的年代來判斷,其撰者應為同一人,此人契丹語全名作 ,其中 為其第二名, 乃其小名。[11]《耶律宗教墓誌》省稱其第二名,故止稱小名。
即實先生指出,《蕭令公墓誌》的作者即《遼史》中之耶律良。[12]《遼史·耶律良傳》稱其“字習撚,小字蘇”。[13]即實先生將擬讀為[sin?n],認為此即耶律良之字(即契丹語第二名)“習撚”。據劉浦江先生硏究,契丹小字 是契丹人第二名的慣用詞尾之一,多出現在類元音之後,故可將 的擬音修正為[sin?n]。[14]
不過,我們知道“習撚”是契丹人的常用名,僅僅根據此名來判定即耶律良,尚嫌說服力不足。對於即實先生的這一結論,筆者可以補充兩個新的例證。
《蕭圖古辭墓誌》首行提到該墓誌作者 的署銜:[15]
習撚       惕隱    撰
《遼史·耶律良傳》稱其咸雍初“為惕隱”,《遼史·刑法志》咸雍六年(1070)下也提到“惕隱蘇”,“蘇”乃耶律良之契丹語小名。《蕭圖古辭墓誌》撰於咸雍四年,其作者自署惕隱,與耶律良之仕履正合。
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誌》第27行在記載平重元之亂時提到這樣一個人:[16]
宮   使
此人應該就是指耶律良。據《遼史·耶律良傳》,耶律良在清寧九年(1063)平耶律重元之亂中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為敦睦宮使,兼權知皇太后宮諸局事。良聞重元與子涅魯古謀亂,以帝篤於親愛,不敢遽奏,密言於皇太后。太后託疾,召帝白其事。帝謂良曰:“汝欲間我骨肉耶?”良奏曰:“臣若妄言,甘伏斧鑕。陛下不早備,恐墮賊計。如召涅魯古不來,可卜其事。”帝從其言。使者及門,涅魯古意欲害之,覊於帳下。使者以佩刀斷帟而出,馳至行宮以狀聞。帝始信。亂平,以功遷漢人行宮都部署。
此事亦略見於漢文《耶律仁先墓誌》。[17]據《遼史·道宗紀》及《耶律良傳》,耶律良時為“敦睦宮使”,與契丹小字《耶律仁先墓誌》所見(宮使)恰相契合。可見《耶律仁先墓誌》所稱  即耶律良,亦即《蕭令公墓誌》之。
綜上所述,契丹小字石刻所見之 即《遼史》之耶律良。通過對其契丹語小名 的音、義之辨析,可以為我們解讀契丹語天干 的本義提供十分關鍵的線索。
三  原字 的音値構擬
上文談到,契丹小字原字 用於紀年時表示天干中的庚或辛,但由於對其詞義的解讀存在較大分歧,故有關該原字的音値構擬迄今仍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
持“五色說”的學者對於字的擬音大致有兩種意見。山路廣明氏認為,契丹小字釋義為“白”,且與漢字“汞”字形相似,其本義當指銀色,故參照蒙古語“銀”的讀音,將擬讀為munɡɡu。[18]即實先生雖然也贊成“五色說”,但卻按照他所主張的契丹小字字源法,將 的字源附會為漢字“沓”,並結合蒙古語“白”的讀音,擬測其音値為[tɑkɑɡ];[19]烏拉熙春氏所持觀點亦同,但是將的音値重新構擬為talgu。[20]主張“五行說”的閻萬章先生以天干庚辛對應五行之金,故將 釋為“金”;[21]黃振華先生遂依據蒙古語“金”的讀音,擬測的音值為ortu或oltu。[22]而主張“調和說”的愛宕松男氏則認為, 應合於五行之木,其所尚之色為“青”,遂又參照蒙古語“青”的讀音hühe,取其前一音節,將的音値構擬為hü。[23]
綜上可見,上述結論都是在契丹語天干指“五色”或“五行”的預設之下,參照蒙古語的讀音而構擬出 字的音值。但問題在於,這些擬音結果都沒有提供任何遼代文獻作為依據,自然很難令人信服。要想解決字的擬音問題,必須結合契丹小字石刻資料和遼代漢文文獻來進行討論。筆者擬以契丹小字中所見人名為線索,為該原字的擬音提供如下幾條可靠的證據。
(1)耶律良契丹語小名“蘇”
《遼史·耶律良傳》稱其“字習撚,小字蘇”。耶律良的契丹語名字全稱見於契丹小字《蕭令公墓誌》第2行及《蕭圖古辭墓誌》首行,寫作。即實先生謂 即習撚,據以斷定此人即耶律良,但卻對其小名置而未論。[24]根據我們今天對契丹人名字的了解,可知(習撚)為耶律良的契丹語第二名, (蘇)則是其契丹語小名。據此,可將原字 的音值暫擬為[su]。
(2)太祖之弟“蘇”
契丹小字《蕭特每夫人韓氏墓誌》第13行在追述墓主姻親關係時提到下面這樣一個人:[25]
兄  弟之   季父  房之  ?   蘇  宰相
此人名為 ,係該族帳之始祖。關於此處的譯名及其身份,目前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檢《遼史》卷四五《百官志》“北面皇族帳官”條及卷六四《皇子表》,皆謂德祖第六子名“蘇”,即太祖阿保機之弟,隸屬季父房;又《太祖紀》神冊六年正月丙午謂“以皇弟蘇為南府宰相”。從上文所引《蕭特每夫人韓氏墓誌》提到的“季父房”和“宰相”的身份來判斷,此人應即太祖之弟蘇。此外,《遼史·太祖紀》太祖三年三月又提到“皇弟舍利素”,這里所說的“素”顯然就是“蘇”的異譯。由此可見,《蕭特每夫人韓氏墓誌》所稱即《遼史》中提到的太祖之弟蘇(素),從而為契丹小字 字的擬音又提供了一個新的證據。
(3)蕭匹敵契丹語第二名“蘇隱”
除了用作契丹語小名外, 字也見於契丹語第二名詞幹。如契丹小字《耶律副部署墓誌》第8—9行記太平九年渤海大延琳之叛時提到:[26]
副   統   蘇隱   大   王之  ?
這裡提到的 ,目前尚未被釋讀出來。據《遼史·聖宗紀》,太平九年(1029)八月,東京舍利軍詳穩大延琳僭位;十月丙戌,以“南京留守燕王蕭孝穆為都統,國舅詳穩蕭匹敵為副統”討之。據此,知上文提到的  應該就是指蕭匹敵。《遼史·蕭匹敵傳》稱其字“蘇隱”,遼代漢文文獻所說的“字”即契丹語第二名,故“蘇隱”即之漢譯。據劉浦江先生分析,契丹語第二名詞尾附加成分 多粘附在元音u或輔音之後,[27]這可以進一步證明 字擬音為[su]的結論。
(4)耶律良契丹語小名之異寫
契丹小字《興宗哀冊》末行有撰者題名:[28]
愼  州之  刺  史  臣    蘇  敕   奉    撰
該墓誌撰者名為 ,沈匯先生讀為“蘇”,認為這就是《遼史》中有傳的耶律良。[29]但這一推論並未被《契丹小字硏究》所採納,該書將一名讀為“祖”。對於這一分歧,筆者可以提供一個新的證據來判別其是非。
《蕭令公墓誌》首行有該墓誌撰者題名:[30]
……
愼  州之 (刺史)    習撚  蘇   撰
《興宗哀冊》作於清寧元年(1055),《蕭令公墓誌》則作於清寧三年,試將兩方墓誌的作者題名及結銜加以比較,可以斷定這是同一個人:首先,兩者結銜均為   (愼州刺史);[31]其次,由於 、兩個原字均已有明確的擬音,[32]故《興宗哀冊》作者可讀作[su],與《蕭令公墓誌》作者的讀音可以相通。在契丹小字石刻中,類似這種同詞異寫的現象相當普遍,如契丹人常用名迪烈多作 或 ,但有時也寫作 ;作為官稱的“崇禄大夫”,其中的“禄”字在契丹小字《道宗哀册》第2行中寫作 ,而《蕭仲恭墓誌銘》第21行則作 。由此可知, 乃是耶律良契丹語小名 (蘇)的不同寫法,這為字的擬音又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旁證。
綜上所述,筆者通過若干契丹人名的分析,將契丹小字 的音値構擬為[su]。由此並可進一步推論,契丹大字石刻中表示天干“庚、辛”的 字,亦可將其音值暫定為[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