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国内发展前景:亳州“1468”战略布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3 17:10:20
构建一条涡河生态经济文化带,定位四大经济区,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建设八大产品基地,形成“一带、四区、六集群、八基地”,简称“1468”战略布局。
(一)构建一条涡河生态经济文化带
涡河生态经济文化带指沿涡河两岸的城市(包括市及谯城区所在地的亳州城和涡阳、蒙城两个县城)和32个乡镇。2003年,这一地带的土地面积、人口和生产总值分别约占全市的30%、40%和50%,单位面积产出、主要人均经济指标都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时,这一地带特色明显,产业集群优势突出,有较强的生产基础,全市60%以上的骨干企业、70%以上的旅游景点也都分布在这一地带上。优先发展涡河生态经济文化带,是由亳州市生产力布局现状、人口分布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经济效率原则决定的。
这一地带既要主打生态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又要着力培育中医药、旅游、化工、机械、能源等主导产业,尽快形成以亳城为龙头,以涡阳县城、蒙城县城和一批沿涡河乡镇为依托,构建产业优势明显、生产力布局合理、科教支撑有力、服务体系完善的经济密集带。
其一,加快建设亳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使其成为亳城规模扩张、竞争力提升的主体园区,将亳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就业、生活的新城区;其二,因势利导促进谯城区的中药材GAP种植基地沿涡河两岸向下游发展,努力建设规模大、知名度高的中药材GAP种植带;其三,结合即将实施的投资13亿元的涡河治理工程,进行涡河景观治理,努力恢复涡河昔日生态风貌,积极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形成集史前文明、道教文化、建安文学、古商埠风貌、水上游乐、生态观光于一体,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生态文化旅游主轴线。
结合亳州的涡河生态经济文化带建设,发展生态主题旅游业。将经过治理改造后的涡河及其两岸的田园风光展现给游客,让游客在轻松浪漫中欣赏春风中起伏不定的麦浪、姹紫姻红的药花、偶然从不远处村庄传来的几声鸡鸣犬吠;让游客泛舟于涡河,钓鱼捉虾,亲身体验“鱼歌唱晚”的美妙情景等。
涡河生态经济文化带集经济、文化、旅游三位于一体,是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华所在,也是亳州最大的特色,加速其建设和发展,不远的将来,将形成蔚为壮观的风景线,全国知名的品牌。
(二)定位四大经济区
以谯城为重点的现代中药经济区,以涡阳为重点的机械化工经济区,以蒙城为重点的轻工食品经济区,以利辛为重点的新兴能源经济区。
1、谯城现代中药经济区
亳州是中华民族传统中医药的发祥地之一。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开始,种植经营药材之风经久不衰,为历史上有名的四大药都之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亳州市所在地谯城区为重点的现代中药经济区日益发展壮大。
亳州市地产药材品种繁多,有各类药材171科、410个品种。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近80万亩,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按GAP标准建设的中药材示范基地10个,示范带动面积近3万亩。部分主导品种产量居全国前列;亳州现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2003年工业化生产中药饮片3万吨,总产量为全国的近40%。至2003年11月底,全市已有持证饮片生产企业14家,药品生产企业6家,已通过GMP认证三家,其他正在实施GMP改造。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药品质量最优、服务最好的药材专业市场。由中国药材集团和安徽井泉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的华亳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物流配送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准许经营中药饮片的物流贸易企业;亳州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中药材GAP研发服务中心,承担了八个国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课题,和38个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研究品种。亳州市建设有安徽省首家中药工程研究中心和安徽省中药材检测中心,中药企业新药研发工作进展顺利,已有四个新药获三、四类新药证书,两个二类新药正在研发之中。
现代中药产业是亳州市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省政府已批准亳州为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今后亳州将建设沿涡河两岸分布的中药生态经济种植带,谯城区将重点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教园区、现代化中药产业园区和城市商业园区三个中医药功能区,形成科工贸、产学研、教文卫、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经济园区。
发展规划目标是:
一是做好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经过5-10年的努力,使亳州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公顷,按GAP标准种植面积达到4万公顷;20个左右的主导和地道中药材品种产量居全国前列。
二是以沪谯饮片、井泉现代中药城为重点,积极推动中药饮片加工产业链,特别是抓好沪谯中药饮片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争取五年内使我市建设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中药饮片生产基地,争取2010年内我市饮片企业达100家;以济人药业为重点,发展新型中药饮片单味浓缩颗粒、配方颗粒生产,以亚强天然产物制品厂为重点,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建设亳州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争取2010年我市中药提取物和新型饮片产量达1万吨。
三是以安徽华佗现代中药研发中心成立为契机,以技术创新带动九方、华佗国药、广州白云山亳州分厂中成药企业的发展,重点开发3类以上新药,改造提升现有品种,引导其进行资源整合,跨地区资产重组,实施品牌战略,争取较短时间内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中药制药企业,同时开发出2-3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中成药品种。
四是通过改变经营机制,调整经营模式,用现代国际标准的物流贸易和配送理念,以中药材交易中心和中药饮片物流配送中心一为依托,以亳州中药材资源、人才资源、销售网络为基础,把亳州建设成为一个国内乃至国际最大的“中药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从中药材种植到饮片加工、单味提取、中成药生产、中药贸易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成为名扬海内外的中华药都。
2、涡阳机械化工经济区
涡阳县是著名的老子故里、道德之乡,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涡阳工业的总体水平发展较快,特别是机械化工产业在全市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目前,全县机械化工规模企业10家,2003年工业总产值8.7亿元,分别形成了以康达汽车制动器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加工制造产业集群和安徽三星化工集团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集群。2003年康达制动器有限责任公司工业总产值3.21亿元,销售收入29664万元,利税4771万元,在全国制动器行业名列第三位,鼓式制动器行业名列第一。安徽三星化工集团现有员工3000多名,其中各类科技人员400名,固定资产总值3.4亿元,是以国有资产为主体,联合十多家企事业单位组建而成的实业集团,是安徽省小氮肥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2003年工业总产值3.93亿元,利税833万元。
以涡阳为重点的机械化工经济区是集汽车零部件、化肥、精细化工于一体的配套产业经济区,重点是要紧跟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采用引进与开发创新相结合的办法,努力节能降耗,开发新产品,向大企业提供性能优越的配套产品。
今后的规划目标是:建设以康达集团为龙头企业的加工制造业工业区,进一步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继续对该区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切实提高核心企业竞争力,把产业链条做长,带动关联企业的发展,争取到2010年,康达集团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利税突破1.5亿元,成为国内实力较强,年产200万套各种类型商用车制动器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建设以安徽三星化工集团为龙头企业的化工产业工业区,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着力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低、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生态化工项目,充分利用涡阳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制定煤化工的近期启动规划和远期发展规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三星集团建成安徽省华东地区现代化大型煤化工企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涡阳机械化工行业增加值占该县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0%以上,成为周边知名的机械化工经济区。
3、蒙城轻工食品经济区
蒙城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县,也是全国第一养牛大县、拥有丰富的农产品、畜产品资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围绕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轻工食品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四大支柱产业:以五洲、东升、天都等为骨干企业的肉食加工行业(2004年元至九月份,东升公司销售收入达2亿多元,五洲公司达5000多万元);以县棉麻公司、华洋纺织公司、振富纺织公司、经纬染织公司等骨干企业的纺织行业,已形成60万担的轧花能力、5万锭的纺织能力和2000万米的印染加工能力;以县家具二厂、徐氏人造板公司、立仓木材加工厂、为骨干的木材加工行业,现已形成了年加工3.5万立方米生产能力。以县宏达印刷公司、胜达纸业公司、第三印刷厂等为主的100多家印刷企业,年产值达6000万元。2003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 9.39亿元,同比增长32.7 %。其中,轻工业产值比重达69%,已成为蒙城工业经济中的主导行业。
今后几年,蒙城县将继续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争创名牌、增加效益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为此,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重点抓好庄周、马集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板桥、白杨、许疃的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板桥、范集、坛城的优质棉花示范区,柳林、乐土的黄牛养殖示范区,双涧、坛城、范集生猪示范区。同时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力度,着重抓好五洲公司牛肉食品综合开发项目、东升公司无公害冷鲜肉深加工、华洋公司纺纱生产线扩建、经纬染织公司宽幅印染生产线技改项目、家具二厂缝纫机台板生产线扩建、恒通公司MS木塑材料生产线扩建等一批有牵动力的大项目,做大做强轻工食品行业。 三是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树立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五洲”牌牛肉干、“东昕”牌放心肉、“王冠”牌雪茄烟等品牌知名度,力争在三年内形成省级名牌6--8个,国家级名牌2--3个。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力争到2005年轻工食品行业产值达7亿元,到2010年轻工食品行业产值达20亿元,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轻工食品大县。
4、利辛新兴能源经济区
利辛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现有人口142万,耕地172万亩。由于建县迟、基础差及多种历史原因,全县经济较为落后,是亳州市唯一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据地质部门勘测,利辛地下蕴藏大量的优质煤,其中板集煤矿地下储存优质烟煤达5.19亿吨。未来一个时期利辛县将以煤炭开发为契机,紧紧围绕“一矿两厂”和西气东输分输站2项重点工程,着力打造新兴能源经济区。“一矿两厂”,即板集煤矿、洗煤厂和坑口电厂。目前,国投新集集团正着手建设井口,计划年产300万吨,2006年投产。今年预计投资将达到1.4亿元。为了使煤炭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煤电一体化,利辛将配套建设洗煤厂一座,同时根据国家电力紧张的实际情况,该县与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协商,计划由国投新集集团投资近百亿元在板集煤矿建4×60万KW坑口发电厂一座,争取列入全省皖电东送规划。目前电厂前期论证工作已基本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委托安徽省电力设计院编制完成,与之配套的有关文件也已形成,水资源论证报告等其他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
西气东输主线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投资建设,在我省境内设四个分输站,其中利辛分输站是一个大站,位于利辛城东3公里处,主要面向亳州、阜阳、蒙城、界首、太和、徐州等地供气。目前中心门站主体工程已完工,下步工作主要是开发利用西气东输终端产品,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尽快开发经销,一是经压缩后形成压缩天然气,由槽车运输销售;二是铺设管道供气,为人民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
为了保证“一矿两厂”和西气东输开发利用两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利辛县委、县政府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大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随着两项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和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利辛将逐步发展成为我市的新兴能源经济区。
(三)培育六大产业集群
以古井、双轮集团为龙头的白酒、新型饮料产业集群,以华佗国药、九方、济人药业、中国亳州中药材市场、中药饮片物流中心为龙头的现代中药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以亚珠、东风集团为龙头的金刚石产业集群,以康达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五洲、玉美、宏发、东升集团为龙头的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三星集团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集群。
1、白酒、新型饮料产业集群
亳州是著名的“酒乡”,以古井贡酒为代表的酒类产品,在中国酿酒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井贡”为全国驰名商标,其品牌价值达35亿元之多,以其“清如水晶,香如幽兰,入口甘醇,回味悠长”,被誉为“酒中牡丹”,系全国最早的八大名酒之一。另外,高炉家、店小二、难得糊涂系列酒也名扬四方。
酿酒业是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大小白酒企业上百家,年产量近8万吨,占安徽省产量的三分之一,白酒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30%以上。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重点企业有古井集团、双轮集团、井中集团、魏王白酒集团、板桥酒业等,年销售收入千万元左右的企业20余家。一个以古井镇为中心的白酒、新型饮料业密集走廊初具规模。
推进白酒、新型饮料产业的发展,我市具有四大优势,一是产业基础优势;二是地理环境优势;三是多年来形成的人才、技术、市场资源优势;四是产业配套优势,我市境内及周边地区产业集聚度很高,拥有众多的为白酒、新型饮料生产配套的设备、印刷、包装等各类企业及产品,对产业集群的稳定发展作用重大。
下一步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是鼓励古井集团、双轮集团等骨干、优势白酒企业发挥名酒优势,努力打造酿酒业航空母舰,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继续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重现在国酒类企业前三名的地位。二是加强白酒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以优势企业重组、兼并小型企业,扩大白酒生产规模和白酒生产的集中度,形成协作、联合、共进的白酒产业集群。三是引导白酒企业跨行业经营,向食品工业、新型饮料制造业、生物医药、生态农业方面延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是积极将酿酒工业优势与中药产业优势结合起来,鼓励开发名贵药酒、保健酒,促进酿酒工业与中药产业互动发展。
2、现代中药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近年来,以中药材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为核心,我市全面实施现代中药GAP、GMP、GSP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到中药材物流贸易、加工,中成药生产、研发的较完整的产业链,现代中药加工贸易产业成为我市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近期立项中药饮片生产项目56个,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筹建的企业38家,批准总投资额15亿元。截止目前,全市新上和技改药业项目达42个,总投资8.2亿元,已完成投资4.2亿元。2003年工业化生产中药饮片3万吨,总产量为全国的近40%,全市中药提取物总产量达3000吨。亳州现有6家药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或正在实施GMP改造。中药材贸易是亳州现代中药产业链中具有突出地位的一环,带动了全市中药产业上下游的整体发展。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交易面积3.2万平方米,每天上市品种2600种,上市量6000吨,日客流量5万多人,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市场。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由中国药材集团和安徽井泉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的华亳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物流配送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准许经营中药饮片的物流贸易企业。
规划目标是:争取2010年全市中药产业产值达40亿元,使我市中药和饮片生产企业达到100家,建成以中药材交易中心和中药饮片物流配送中心为依托的国内最大的中药产品贸易中心。
3、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机械制造业是近年来我市异军突起的骨干工业行业,以安徽康达机械企业集团为龙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发展迅猛,集团下设4家子公司,一九九八年加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主要为江淮、东风、解放、北汽福田、南京跃进系列配套。现已形成年产60万套汽车制动器和1万根支承桥的生产能力。2003年企业销售收入达3亿元,位列安徽省50户重点骨干企业,全国制动器行业第三名。
为抓住汽车工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能力,康达集团规划了2004-2007年近期发展战略,规划总投资2.76亿元。列入国家“双高一优”计划和工业国债备选项目的中重型汽车气压盘式制动器项目已开工建设。
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促进康达集团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合作,发挥康达集团的集群效应,积极发展制动器上下游产品;鼓励开发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大高技术含量新产品的开发力度;鼓励投资兴办其他类别的机械制造业项目。
规划目标:争取到2010年,全市机械制造业水平有显著提高,机械工业增加值达10亿元。康达集团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2-3个制动器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全市形成一批较有规模的机械制造业企业。
4、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农畜产品十分丰实。全市三县一区均为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涡阳、蒙城、利辛曾被誉为“黄牛金三角”。2003年,全市黄牛存栏103万头,生猪存栏230万头,山羊存栏221万头。近年来,我市农畜产品加工产业迅速崛起,蒙城五洲食业、东升食品、利辛宏发、谯城正益等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国内品牌和地区性品牌,涡阳牛羊肉加工厂为全市创汇第一大户,谯城小麦产品系列加工、涡阳脱水蔬菜加工、苔干种植基地也颇具特色和规模。全市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30余家,年营销收入超亿元的有4家。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向着规模更大,加工度更深,技术含量更高的方向发展。
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是围绕畜产品资源,以五洲、东升、玉美等肉食加工企业为龙头,着眼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创立名牌,做大规模,努力培育出2—3个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带动一批中小肉食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二是以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为主导,以一大批龙头企业为支撑,促进玉米、小麦深加工项目建设,推动小麦、玉米、大豆、山芋的深度转化,加快企业重组和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重点提高精粉、专用粉的加工能力,大力发展各类方便食品。
规划目标:争取到2010年形成100万头猪、100万头羊、30万头牛的年加工能力;肉食品加工业增加值由目前的3亿元扩大到20亿元,其中熟食制品份额保持在1/3以上;小麦粉的加工量由目前的不足10万吨提高到30万吨,粮食加工业增加值由目前的3亿元扩大到20亿元。
5、金刚石产业集群
人造金刚石产业集群是我市又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自90年代初,我市第一家人造金刚石生产企业安徽亚珠金刚石厂成立以来,在其带动下,以谯城区魏岗、十八里镇为中心的金刚石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形成了亚洲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基地。目前我市有人造金刚石加工企业30余家,拥有金刚石压机600多台,年产量近3亿克拉,全国市场占有率10%以上。其中亚珠集团年产量达1.3亿克拉,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一是以市场、品牌等无形资产和现有的产业基础等有形资产为纽带,吸引广大客商参与我市金刚石企业的管理、改造和提升,加快金刚石生产企业的重组,培育较高层次的企业集团,巩固我市超硬材料生产在国内的地位;二是加快建设亚珠年产200台大腔体压机、年产4200吨高纯石墨、碳片生产项目,东风集团人造金刚石合金触媒开发等项目,发展上下游相关产业,应对市场对高技术含量和特殊金刚石系列产品需求;三是以亚珠、东风集团为龙头,带动一批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型企业集中连片发展,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市场营销工作,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力争我市人造金刚石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10%提高到15%以上。
6、化工产业集群
我市化工产业集群正在孕育发展之中,以三星化工集团、亳州康达化工有限公司、井中集团日化公司为代表的化肥、农药、日化化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目前淮北矿业集团、国投新集能源已在我市投资煤炭开发,全国200家最大化学工业企业之一安徽三星化工集团是我省小氮肥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其依托涡北煤矿提出了建设坑口化工企业的规划,主要建设项目有甲醇、甲醛项目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三聚氰胺项目。规划总投资24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三星化工集团将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煤化工生产企业。
随着蒙城许疃、涡阳涡北、利辛展沟矿区煤炭资源的开发,以煤化工、电力为主的我市煤电化产业将逐步发展壮大。我们将以三星化工集团涡阳化肥厂为依托,对现有化工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发挥规模优势,加大现有生产装置技术改造力度,引导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着力锤炼品牌,延伸产品链条,逐步向精细化工领域拓展。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流水人生经验 +8我很赞同2007-1-16 13:49
总计:   经验 +8   共有1条评分记录
投票者威望+1.无聊票楼主威望-1,其它票威望+1请选择您看到这篇帖子时的心情
支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开心
震惊
不解
推荐给好友:   

人生如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四十岁苦得正浓!!
',1)">
TOP
余朋蓁[楼主]
大学四年级

亳州同乡会常务驻亳会长

用户
余朋蓁
帖子
2926
积分
13502
威望
647
性别

注册时间
2006-12-27
爱人
未婚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我的微博
当前离线
沙发 发表于 2007-1-16 13:16 只看该作者

亳州“1468”战略布局(二)。
(四)建设八大产品基地
中药材种植基地,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优质棉花生产基地,畜产品养殖基地,瓜果蔬菜种植基地,商品用材林基地,能源供给基地,劳务输出基地。
1、中药材种植基地
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基地是安徽省确定的六大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也是亳州具有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
首先,要围绕亳州的中药材种植突出优势,加速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进程,扶持建立优质药材GAP生产基地。其次,要按照 GAP、GMP、GSP 标准,探索“生产、加工、经营”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鼓励加工制造业龙头企业与药户本着自愿、互惠的原则结成联合体,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之路。再次,要增强规划的引导作用,根据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安徽省相关的规划,制定亳州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规划》及落实该规划的各项行动。
争取在2004-2010年期间,结合涡河治理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建设沿涡河的优质药材种苗、示范、观光园10-20处,建立亳州中药材种质保护园2-3处、种苗组培快繁中心 1 处。争取到2010年使GAP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品种栽培面积达到10万亩,传统地道药材沿涡河向南扩种20万亩,使亳州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
2、优质粮食生产基地
亳州市三县一区均属省政府确定的淮北强筋小麦优势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在500万亩以上,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皖麦38等一批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优质产品品质可与进口优质小麦媲美。
主攻方向:进一步调整小麦种植结构,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特别是皖麦38等优良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和保优节本配套栽培技术,扩大优质小麦连片种植规模,优化区域布局,提高专用小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加强产销衔接,推进产业化经营。主要以涡阳城东、高炉、曹市、花沟、西阳、双庙,谯城大杨、立德、古城、十河、双沟,蒙城范集、板桥、许町、白杨、坛城,利辛纪王场、张村等乡镇为中心,建设400万亩优质专用麦基地。
发展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530万亩左右,优质率达到90%,年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万吨,把亳州建设成为安徽省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
3、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亳州市是国家和省确定的棉花生产基地。2002年棉花产量5.7万吨,占全省16.2%。今年,随着棉花收购价格提高,棉农积极性增强,棉花种植面积预计达100万亩,产量7.9万吨。全市现有棉花收购企业100多家,棉花加工企业40多家,基本形成种植、收购、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雏形。
发展方向: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主攻中档棉花的一致性,大幅度减少“三丝”(异性、异形、异色纤维)含量,提高棉花质量,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计划到2008年,全市发展优质专用棉70万亩,单产稳定在70公斤以上。进一步提高棉花的一致性和整齐度,减少三丝,进一步规范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管理,把我市建成适纺40—50支纱的优质棉原料生产基地。
4、畜产品养殖基地
我市是国家确定的中原优质肉牛、肉羊优势区,也是省政府划定的肉牛、肉羊优势区,涡阳、蒙城、利辛素有“中国黄牛金三角”的美誉。全市肉类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45万吨左右,约占全省的14.5%。近几年,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快的发展。
主攻方向:本着“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主攻牛羊生产,突出奶业生产”的原则,按照饲养上水平、上规模,质量上档次、保安全的要求,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大力推广畜禽良种和安全生产技术,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加大安全饲料开发和生产力度,培育知名品牌,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国内市场份额,扩大出口。
目标:力争在2004-2010年期间确保亳州的牛、羊、猪等牲畜的饲养量增长速度保持在5%左右,到2010年,牛存栏量稳定在100万头,羊存栏量300万只,猪存栏量300万头。
近期工作重点:一是依托祥隆农牧公司,以利辛张村、汝集等乡镇为中心,建设10万只优质山羊养殖基地。依托波尔山羊原种场、魏岗畜禽交易市场,以谯城魏岗、张集、大杨为中心,建设20万只波杂山羊养殖基地。二是依托运通公司、天达集团以谯城魏岗为中心建设3000头奶牛标准化规模基地。依托柳林黄牛交易大市场,以蒙城柳林、乐土为中心,建设5万头肉牛育肥基地。三是依托涡阳万头猪场,谯城新欣猪场、天达种猪场,蒙城东升公司,以涡阳双庙、楚店,谯城魏岗、十八里,蒙城坛城、范集、板桥为中心,建设30万头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
5、瓜果蔬菜种植基地
亳州蔬菜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127.8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谯城区已顺利通过了全省首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县验收,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蔬菜示范县和生产基地,并被省农委批准为全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蒙城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创建无公害蔬菜示范县(区);涡阳县4000亩苔干通过了IMO有机食品认证。
主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基地为依托,以加工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广蔬菜良种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扩大棚室反季节蔬菜栽培面积,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加快科技创新,培育知名品牌,发展精深加工,开发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绿色食品,提高竞争力,扩大出口。
工作重点:要继续加强蔬菜基地建设,重点依托亳州蔬菜批发市场、中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义门苔干公司、蒙城碧莹脱水蔬菜厂,以谯城张店、颜集,涡阳义门、耿皇、牌坊,蒙城庄周、马集,利辛汝集等沿路近城的集镇为中心,建设200万亩瓜果蔬菜基地。
目标:到2010年,全市蔬菜、西甜瓜、食用菌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60万亩、75万亩和360万平方米,新增万亩以上基地15个,菜篮子科技贡献率达到70%以上,新增棚室反季节蔬菜面积8万亩,年增无公害蔬菜15万吨。蔬菜安全质量明显提高。
6、商品用材林基地
亳州市近年来林业生产取得跨跃式发展,到2003年,全市有林地面积212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150万亩,经济林面积 13万亩,森林覆盖率16.8%,总蓄积量656万立方米。
主攻方向: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为主线,以提高林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培育基地壮大林业产业整体实力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实施“促一带二”战略,即以商品林的大发展促进林业产业的大发展,以林产工业的大发展带动资源培育业的大发展,以林业特色基地建设、花卉业的大发展带动农业的大发展,加强用材林、名特优新经济林、花卉等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的第一产业;调整巩固和提高以木材加工、林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第二产业,积极发展以复合种植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确保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建立比较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奠定基础。通过几年的发展,使全市林业产业总值从目前的3.8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10亿元。
工作重点: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商品用材林的发展。鼓励个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跨行政区、跨所有制、跨行业通过各种形式投资造林。促进各种所有制林产品加工企业创办原料林基地及私有林业的发展。二是强化人工用材林的科技支撑,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林木种苗新品种引进良种选育、乡土树种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研究。三是通过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经营。鼓励和引导林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依靠龙头的发展,带动农村致富和农户增收。建立完善林产品生产的技术标准、质量监督认证体系。发展多种类型、不同层次和多种组织形式的林产品生产和技术质量协会。发挥各种林业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7、能源供给基地
我市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境内已探明煤炭储量28.29亿吨,仅次于两淮、阜阳,占全省煤炭资源储量的11%,位于第四位。蒙城许町煤矿已经出煤,涡阳涡北、利辛板集煤矿正在加紧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主线在我市利辛县有一个大型分输站,中心门站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主攻方向:依托蒙城许町、涡阳涡北、利辛展沟煤矿、板集煤矿,加强对外协作,加快煤炭资源开发;以煤炭资源为依托,发展板集坑口电厂,加快煤炭向电力的转化步伐,为“皖电东送”多做贡献;大力发展煤化工,重点支持三星化工集团涡阳化肥厂1.5万吨聚氰胺项目扩建;依托谯城大杨油田,积极开发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尽快把煤电产业和煤化工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形成新的、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一是开发经销压缩天然气,由槽车运输经销,二是铺设管道供气,服务居民生产生活。
目标:争取到2010年,使亳州煤炭生产规模占全省的比重接近10%,努力使亳州尽快挤身安徽煤炭生产前三甲,建成华东地区又一新兴的能源基地。
8、劳务输出基地
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539.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40万人,剩余劳动力约150万人。如何更多更快地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提高农民收入的必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价格也就相对低廉。在亳州,劳动力价格仅及沿海发达地区的1/2至1/3,在劳务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对于外商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发挥亳州劳动力的潜在优势,努力将其转化为劳务经济优势,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小康建设进程的重要现实选择。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人口资源优势,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大产业来抓。通过1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全市劳务输出总量近80万人次,常年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工57万人。其中跨省流动就业人员49.48万人,输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34多万人;有序输出的比例达70%;从事非体力型的比例达32%。农民人均务工收入达514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度高达70%。劳务输出已经成为亳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发达地区的用工需求。通过劳务输出,还可以使农民获得收入、学习技术、更新观念、增广见闻,为亳州未来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今后几年,要积极按照“以培训促进劳务输出、以劳务输出引导培训”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扶持、利用国家六部委“阳光工程”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各培训、中介机构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服务与管理,逐步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的转变,切实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力。争取到2010年前后年输出剩余劳动力100万人以上,并吸引一批劳务人员返乡创业,使亳州成为安徽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