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执行情况:英美政党与政党制度讲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7:29:05

英美政党与政党制度讲义

2009-6-30 18:31 政党研究 brightcn的个人空间 http://blog.gmw.cn/36170

 

英美两国是近代以来世界上最早形成和确立起政党政治的地方。相比较而言,政党政治在这两个国家也发育得最为完善和成熟。两百多年来,政党政治从这两个国家扩散到所有被纳入现代化、全球化范围之中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我们现在认为英美政党政治只是不列颠民族和美利坚民族政治发展民族性的产物。但是,英美最早生成政党政治不是偶然的,它们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些必然性的东西又有其一般性、普适性。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事物在其形成、孕育阶段就已经内涵了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基因”。我们在研究政党政治及考察相关政治现象时,都有必要回溯既往,看一看政党、政党政治的由来;都有必要抓住本质,找出其中内在的政党与民主政治发展的“基因”。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方面来分别研究、考察英美政党与政党制度:1,政党与政党制度的意蕴;2,英美政党与政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英美政党制度内涵的政治理念;4,英美政党政治的运转过程;5,英美政党制度与我国政党制度比较。

 

一、  政党与政党制度的意蕴

言及政党和政党制度,就必须首先提到政治及其本质。政党、政党制度是近代以来政治发展的产物,是现代政治不可或缺的构造性要素。没有政治,没有政治发展,也就无所谓政党。反之,没有政党,现代政治将无法正常运转,政治发展也将陷于停滞或混乱。

东西方人对政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总地来讲,政治在各民族都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尽管常常是以管理公共事务的表象出现,但它在本质上总是要服务于一定阶级、集团及其利益。如果将人们对于利益的竞逐视作人性之恶的话,那么,政治就是基于人性的必要的恶。它兼具公共性、伦理性和强制性,是一门人类所特有的艺术(技术)。

政党是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政治发展是发展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用以特指在前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推进,逐步建立起民族国家并实现其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政治发展具体包括政治理念的更新、政治结构的合理化、政治制度的完善,以及政治行为的进步这么几个方面的内涵。衡量政治发展的水平的指标,应当是人切实享有的自由、平等权利的高下,以及整个社会民主发育的成熟度和理性化程度。

关于政党,学者们的定义不下百种。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以下几种:

1, 政党就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2, 政党就是用以选举竞争的手段;

3, 政党是有组织的意见;

4, 政党是联结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

5, 政党就是把公众偏好变成政策的机制。

所有政党都有相同的特征:

1, 都与特定的利益和理念相关;

2, 其政治过程始终都是以政府权力为中心;

3, 都是特殊的社团;

4, 其存续过程、结构功能都为社会生活所规定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所有政党都大致发挥着如下几方面的功能:

1, 制定目标,设立社会议程;

2, 意见表达和利益整合;

3, 政治动员、政治社会化;

4, 精英的招募、培养和录用。

一般认为,但凡全面具备上述几方面特征、功能的社团,就是政党。

所谓政党制度,就是一系列有机联合起来的基本的政治、法律规范和惯例,它们共同主导着发生在政党与公共权力、政党与公民和公民社会,以及政党与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政治过程。

现代化是市场化紧密联系。只要存在现代化进程,就会有趋向民主化的政治发展,其中自然也就会形成一定的政党、政党制度。根据政治发展所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不同,政党可区分为内造政党、外造政党。相应地,政党制度也会有对抗性、竞争性和合作性征的差异。借用黑格尔的表述方式,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政党、政党制度与政治发展的关系: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发展;有什么样的政治发展,就有什么样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二、英美政党、政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使政党政治成为历史的必然。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当商品生产每时每刻都复制出市场规则和资本主义秩序的时候,间接的利益关系就取代直接的血缘、地缘和职缘关系,成为联结人与人关系的主要纽带。在这种情形下,权利的委托与代理机制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也在政治领域逐步确立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直接推动国家与社会相分离、国家与政府相分离的条件下,由作为社团的政党出面组织政府,代表人民进入公共权力体系掌握统治权,也就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治理方式。

英国政党的产生和发展与英国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密切关联。英国历史上基本没有形成过绝对的王权。自十三世纪大宪章订立以后,更是形成了议会君主制的传统,也就是“王在议会、王在法下”这么一个王权与贵族权利妥协的传统。妥协的政治传统延伸到了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当中。近代以来,英国资产阶级民主体制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革命与复辟、对抗与妥协错落杂糅的过程。1688年的“光荣革命”更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篇章。光荣革命前后,英国政坛存在着乡村派与宫廷派的斗争,存在着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的斗争,这些派系、党人的斗争,其性质尚属宫廷派系之争,主要是围绕是否扩张王权、是否宗教宽容等问题展开。因此,虽有党人、党争之名,却很难就此认定当时的英国就已经形成了政党。直至1830年议会改革以后,上述斗争才开始走出宫廷并诉诸公众,诉诸选举和责任政治。有学者认为,自那时起,英国才有真正的政党政治。

美国政党的发轫于独立战争后出现的政治派别活动。围绕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的问题,在美国制宪过程中,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斗争开始变得有组织。1790年,汉密尔顿的财政计划案和第一国家银行案引起激烈的派系争吵,后来,围绕如何对待1793年英法战争的问题,派系分歧越来越大,政党活动的特征越来越明显。1796年,华盛顿宣布不打算参加下届总统选举,导致首次政党竞选总统。一般认为,从1798年国会中期选举开始,美国就真正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政党组织及活动。

简单介绍一下英美政党体系发展的历程。

首先看英国政党体系。1830年第一次议会改革使选区分布相对合理,放宽了选民资格,增加了选民人数。更重要的是:

1,王权受到极大限制,由此转向“统而不治”并形成了宪法惯例;

2,托利党、辉格党开始着手建立完善的政党组织,逐步演变为近代的保守党、自由党;

3,责任内阁和责任政治初步形成。其后,又经过1867、1883年第二、三次议会改革,英国近代两党政治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

进入19世纪,自由党渐趋没落。1900年,英国工党成立并迅速壮大了力量。1922年,工党成为议会第二大党。1924年,工党、保守党开始轮流执政。英国新的两党政治开始确立。1945年以后,工党、保守党形成稳定的两党制。

1950-70年代,英国开始进入后现代社会,各政党自身基质都发生了、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近年来,工党长期执政但问题不断,保守党锐意改革,自由党力量复苏,英国政坛似乎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关于美国政党体系的发展,有学者认为总共经历了五次党系,也有人认为经历了六次党系的演变。两种说法大同小异。第一党系是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党与共和党对峙的政党制度。1814年,第二次英美战争即将结束时,联邦党人召开哈特福德会议,企图分裂联邦不成而造成自身瓦解,第一党系宣告结束。

第二党系以失去对手的民主共和党一党独大的体制开始,其间该党分裂为民主共和党(后称民主党,延续至今)和国民共和党(后称辉格党),继续两党政治。1850-1856年间,辉格党人因废除南部奴隶制问题发生分裂并土崩瓦解,第二党系结束。1854年,共和党创立。第三党系拉开帷幕。共和党人领导美国政府赢得内战胜利并长期执政,民主党人则因南北分裂而处于分裂状态,无法与共和党抗衡。

19世纪晚期以后,亦即第三党系之后,美国主要政党名称基本没有变化,但其政治理念、党的纲领间或发生变化,同时,也由于选民重组间或发生的缘故,美国政党政治又经历了几次党系的演变,并保持两党体制直到今天。

 

三、英美政党制度内涵的政治理念

任何制度都有内涵的理念。制度是理念的外化,人们的理念在头脑中建构起理想的秩序,并通过相应的制度设计和运作来实现自己的秩序理想。政党制度内涵了统治者的政治理念。英美政党制度体现了政治精英们如下的政治理念:

1, 主权在民、责任政治,政党必须体现民意。政党,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是社团,都是汇聚民意和执行民众意志的工具。政党进入国家执掌政权,是人民控制公共权力之手的延伸,必须以特定方式向人民负责。政党政府要以其政策、绩效向公民负责,这是最基本的政治伦理要求,也是现代政党制度最基本的政治理念。

2, 宪政分权(法治,RULE OF LAW),警惕政党的国家化倾向。宪政就是限政。就是通过严格的法治去规范政党政府权利的行使,使之无法侵及民众的利益。分权与制衡体现在三个层面:民众与政权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央权力各分支之间。西方三权分立的体制虽然不具备普适性,但分权和制衡的政治理念却有其普适性。没有分权,没有制衡,权力就成了绝对的权力。依据阿克顿勋爵的说法,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因此,宪政原则是西方政党政治最基本的政治原则。

3, 严格规范(法制,RULE BY LAW),高度约束政党政府自致性倾向。政党不可以直接将自身的权力考虑凌驾于公众之上,不可以有利益上的自致性。政党只有在守卫、关照好公众油盐酱醋等基本利益之余,才可以间接地达成自己合理、合法的目标。西方国家普遍通过相关立法来规范和约束政党行为,特别是通过诸如“阳光法案”之类的东西,约束政党与金钱、利益发生关系的行为场域。通俗来说,就是可以依法律规定拿钱搞权,但绝对不能反过来,明目张胆拿权搞钱。

4, 多元竞争,政党政府必须经由充分的竞争性选举产生,必须兼具合法性、正当性。权力的来源决定权力的行使。竞争性选举是公众赋权政党政府的基本方式。充分竞争的选举可以直接、真实地反映民意,有利于政党候选人将公众意愿转变为自己的政策,有利于提升治理的有效性。

5, 经验主导,意识形态实用化。根据米歇尔斯的分析,任何政党、政党制度内部都存在强调意识形态和强调现实利益这么两端、两翼。在英美政党政治中,意识形态原教旨主义的东西比较少见,政党活动和政党制度的发展始终围绕公共政策问题展开,始终围绕如何有效接近和有效掌控政权展开,意识形态服务于公共政策、社会政策,政党竞争的焦点极少专注于意识形态问题。

 

四、英美政党政治的运转过程 

1908年,美国政治学家本特利就开启了政治过程研究的滥觞。本特利认为,传统政治学只是对政治制度的外部特征做了表面的和形式上的研究,无法揭示现代政治的内涵。因此,他坚持政治学研究要如同自然科学那样,将可观察的事实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主张政治的中心是团体过程,而非制度。

本特利指出,不同团体由于利益要求和所受压力的不同,彼此间势必存在不断的对立和冲突,但任何政治都是数量与数量平衡的过程,所以最终总会取得某种均衡,从而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有鉴于此,他强调政治过程就是团体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利益的均衡”、“团体的均衡”。

从本质上讲,政党的政治过程就是一个政党从意见表达到利益整合,继而实现公众利益要求的完整过程。政党过程生成政党制度过程。从动态的视角来看,政党制度既是一种存在样态,又是一种政治过程。也可以这样讲,政党制度是特定政治生态中政党政治过程积累的产物。

下面,让我们结合比较的方法来考察英美政党制度的过程。

首先是政党的成立。政党成立是政治市场的准入过程。英美两国政党的设立程序存在细微的差别,但总地来看都没有硬性的准入门槛。准入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存活甚至胜选执政。英美政党成立后普遍面临相对严苛的优胜劣汰的考验。

其次就是推举候选人。英国政党候选人的产生流程是党员申请,然后经委员会考试筛选,继而由中央——地方协调,最后拟定名单并由基层选区支部通过。美国政党候选人产生主要是依托预选机制。各州依本周相关法律规定,或者开门预选,或者关门预选,充分竞争产生候选人后提交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两国政党制度中候选人产生方式有所不同,但在候选人产生过程中初步协调党内意见表达、初步形成政党政策理念等方面,是非常相近的。

其后是正式选举和大选。英美选举都适用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决的选制。该选制的特点在于:

    1,大党得利,小党不利。选民一般会把票投给当选机会大的政党,以防止自己最不喜欢的人当选。结果是容易形成两党政治。

2,选制迫使候选人走中间路线,政见诉求趋于温和、妥协,不能偏激、保守。结果是容易导致主要政党政策趋同。

3,此种选制在两党势均力敌时容易出状况并且造成宪法危机。

    再看议会和政府过程。英国实行内阁制,由多数党领袖组阁,执政党完全掌握政府行政并基本上操控下院的立法活动。少数党组织影子内阁进行监督。在议会制条件下,政党对议员们的控制比较严密,议员投票必须服从党的意志。美国实行总统制,执政党、在野党的地位与两院多数没有直接关系。政府向总统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国会议员投票基于良心和道义,不向本党负责,甚至可以不向选民的意见负责。借用柏克的话,“代表所应尽忠于选民者,不是婉容取媚,而是在事关公益的事上,自持其判断,至不惜和选民相乖歧”。少数党总统在议会将面临较大的立法阻力。

政党政府与社会之关系。政党政府的政策活动必须考虑本党组织及其选民的政治偏好。立法活动、政策过程大多受到院外活动的影响,这一点在英国相对隐秘,但在美国则是近乎制度化的机制。民意代表必须以种种方式保持与选区的联系,经常性地回选区从事服务性工作。选区及基层党组织有权向本党及地方政府推荐公务人员人选,也兼有辅选之责。总之,政党政府是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最终也还是要回归社会。

 

五、英美与我国政党制度的比较

要进行比较政党和比较政党制度研究,首先必须明确比较的目的是什么。比较要不是简单地找出差异,也不是简单地总结出孰优孰劣。我们不应当满足于贴标签,而应当找出不同政党政治当中内在的共性的地方,找出不同政党政治各自存在的合理性并分析其当下所以能“各具足性”的原因,找出不同政党政治未来可能的走向,以及不同政党制度之间彼此可以镜鉴的地方。

任何政党制度都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体。只要是政党,它的活动就要按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进行;只要是政党制度,它的发展也必须合乎政党政治发展的一般逻辑。但是,在不同的时代和政治生态中,政党政治的发展又总是以民族性、特殊性的方式、面目展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善于从特殊性角度归纳一般性、普适性的同时,也善于从一般性的角度去比较、认识特殊性的问题。绝对不能拿一般性去取代特殊性,更不能试图以特殊性去否定、抵制一般性和普适性的东西。

政党政治发展一般性、普适性的地方在于:有市场,就会有人的权利,就会有公民社会的兴起,就会有民主政治,继而会有政党政治的要求。政党必须始终保持自己作为公民社会民主手段和工具的本质,必须始终遵循服务于公众利益的政治伦理。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进入现代化时代背景的不同,由于文化与传统的差异,政治发展也就会出现路径和阶段等方面的不同,政党政治也就体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

不同于英美近代以来政党政治从市场经济自然内生发展而来的历史,中国政党政治有着自己独特的轨迹。中国是现有政党,然后党造国家,继而出现政党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此后才出现市场经济、公民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不同于英美充分竞争的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是非竞争性的合作型政党制度;不同于英美发达社会的民主和政党制度是历史的自然的经验积累的结果,中国发展中社会的民主和政党制度一开始是理念建构的结果。

应当承认,中国政党制度并非最完善的政党制度,它是中国市场经济和政治发展上处于较低水平和阶段上的产物。但也应看到,相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后的现状,它又是最适宜的政党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党制度逐渐增添和丰富了经验的内容,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功能。为此,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实,并且着眼于长远,在继续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民主政治发展的切实要求,逐步以积累、建设的方式推动我国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六、结论

1.民主是现代政党、政党制度的宿命。政党生来为民主,失去了民主的精神和诉求,政党就不再成其为政党,政党制度也就不再成其为政党制度。政党、政党制度不是在推进民主政治发展中得以维系和壮大,就是在延宕和阻滞民主政治发展中趋于衰朽和蜕变。这正是决定政党政治、民主政治发展的具有普适性的法则之一。

2.民主与政治发展没有止境,落后或者超前都会出问题,所以合适就好;政党制度,不论多党一党,没有最好只有最不坏,因此适合就好。政治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没有成熟的民主政治主体,政党政治超前发展反倒会导致民主政治失效,导致民主精神被亵渎;有了成熟的民主政治主体,政党政治发展却相对滞后,又会导致治理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丧失,导致社会现代化整体成就的损毁。

3.不能简单照搬政党制度,简单的制度置换将会造成民族的悲剧、历史的灾难。民主和政党政治是要经过自然生长才能趋于成熟和有效的。我们不排除对别国民主体制和政党政治借鉴的可能,但这种借鉴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本国、本民族生态环境中适应、生长壮大后才能完善有效。理想化、浪漫主义的理解革命、民主,盲目迷信某种政党制度,就会将革命、民主引向不健康的方面。来自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制度置换并不能立即产生合理、有效的政治秩序。没有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和建设,没有基于公民权利的一点一滴的谈判与妥协、没有公民与政党政府之间日复一日的锱铢必较,民主不会从天而降,政党政治也不会凭空优化。

4.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为中国民主政治和政党政治的深入发展积累了良好的条件。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经由长期历史与现实的积累与建设发展而来,既是中国近代以来政治发展的基本成就之一,又是我们未来进一步改革、调试和完善的对象。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政党制度。至于怎样坚持,怎样完善的问题,则是一切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中国政治发展的要求,取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意愿。公民、社团、政党和政治力量都必须认真把握和切实遵循这一基本的政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