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风水看什么书:老影院衰落的三大 “硬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10:28

位于长堤大马路的海珠大戏院门楼依然高悬着关山月题写的招牌,但大理石墙面蒙着厚厚的灰尘。业内人士表示,老电影院的退出,市民在感情上虽不太愿意接受,但作为年轻一代来说,老影院距离他们的生活太远,并没有多少留恋。老影院衰落,究其原因有三大“硬伤”:城市变迁老城区成低端消费地区;设备差;票价低新片大片少。

  老影院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

  广东珠江院线许斌彪总经理介绍说,老影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影院占据江湖地位,这是一个推陈出新、循序渐进的必然过程,也遵循了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进行。

  许斌彪告诉记者,该公司曾做过尝试,即将同样的资金,放在旧、新两家影院中,旧的进行改造、装修,新的进行升级、换代,结果发现,同样的投入在旧影院的实践中带来的效益非常差,而在新影院上带来的效益则非常好,既有经济效益,也有很少的社会效益。基于此,公司对影院资金投入的重心必然放在新影院上。

  城市变迁老城区消费低

  近年来,老影院不断改造硬件设施,也实行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曾开过餐厅、桌球室等,这些措施在一段时期里取得了效果,但始终难以挽回不断下滑的趋势。这其中有一主要原因是地段问题,老影院以前都在越秀、荔湾的老居民区、商业区附近,而随着城市发展,这类地区的大部分都成了低端消费地区,大大限制了客源。而新兴影院集中在北京路和天河等商业圈,吸引高薪白领群体。

  设备落后 功能单一

  设备上来说,旧式电影院,沿用旧有的消防标准,消防设施早已过时。

  新影院均采用最新的消防标准,电影院内所有的装饰材料都经过特殊处理。另外,新兴星级电影院四面八方被音响所包围,每个座位都能看到大银幕,而老式电影院由于采用旧式戏院的格局,难以达到这个标准。

  票价低拿不到大片新片

  观众对硬件的要求增加,使电影院纷纷升级,电影票价格也水涨船高。目前电影院消费主要以年轻人为主要群体,而老牌电影院所吸引的是中老年观众,但中老年观众往往舍不得掏这么多钱进场看戏。

  如金声电影院为走平价路线,不再放映新片、大片。这样的结果是“院线公司会把大片、新片交给效益好的电影院放映,旧影院效益不好,拿不到大片,更难吸引观众,成恶性循环。

  市民建议

  老影院能否开成电影博物馆

  在老影院逐步推出历史舞台的同时,不少老广州人扼腕叹息,十分不舍,希望能将其中一些保留下来,呼吁政府投资改造、改建。市民刘先生说,希望将儿童电影院等有代表性的老影院改造成电影博物馆,给市民留一个可以缅怀往日电影时光的好去处。

  回应

  业内人士:保留名字大换内容

  “历史在前进,老影院更新改进是趋势,可以作为品牌保留下来,但其中的‘内容’则可以大换。”永汉电影院副经理郑东认为,老电影院毕竟是几代人的历史记忆,不能说没就没。但在新形式、新环境下,如今的面貌实在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可以考虑重新装修改造电影院,完全现代化的改进,但保留原来的名字,勾起后人的思考和回忆。

  “五月花以前的原址是新华电影院,但是被买断了而已。”郑东惋惜地说,五月花在新华电影院的原址上新建,也完全装修为五星级的豪华影院,但是,它没有保留新华的名字。据悉,至今还有老人到影院问:是不是以前的新华?其实,五月花与新华没有任何的联系。

  “金声也可以保留名字,现代化包装。”作为金声电影院前高层管理者的郑东建议。他认为,“保留了名字,总好过没有。

  演出公司:有参考性但需政府扶持

  “老影院经营模式的落后导致无观众,无市场的局面,这就像一个身患绝症、危重的病人,继续投入已经没有意义”。市演出公司副总经理张志强表示,对于市民提出的将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老影院保留,改造成电影博物馆的建议,有一定参考性,但要实现必须要政府投入、扶持,因为影院的建设如今完全是市场化行为,让演出公司投入,搞电影博物馆,这不现实。

  市文化局:目前没有此方面计划

  市文化局市场处有关人士表示,电影院的经营、退出与否完全由市场决定,政府无法用行政指令的手法来改变其命运。实际上,对一些影院、戏院的“老字号”,广州近几年也做了不少投入来改造、改建,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效果并不太好。至于电影博物馆的设想,目前该局没有此方面的计划和打算。

  明日预告

  在老影院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的同时,新影院发展势头如何?记者走访了广州多家星级影院,了解了上座率、观众层等等。有业内人士表示,5年内广州还将再新开10家电影院。

  海珠大戏院“门前冷落鞍马稀”

  在广州电影发展史上,除专业电影院外,影剧场(院)、俱乐部也都兼映过电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新去处。这其中海珠大戏院最为引人关注。该戏院的命运几经大起大落,作为广州现存最古老的戏院,它几经变身,广州市还投入上千万元,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但2007年初,变身“魔立方”商旅剧院后,仍因经营不善,悄然停业至今。

  记者近日走访该戏院看到,如2005年重开时的辉煌相比,如今的景象可谓“门前冷落鞍马稀”。戏院大门紧闭,从铁栅栏往里看,大堂内一片黯淡,地上堆积着一些物品、落满灰尘。

  市文化局市场处王汉超表示,目前该局对影院的管理侧重电影市场秩序的维持和宏观的管理,对其具体操作、细则不作介入。政府也有投入,对老影院、戏院进行改造,如对海珠大戏院投入1000多万元。海珠大戏院暂时停了,目前市文化局等已专门开了好几次会,专门研究其发展方向问题,给出了几个经营方案,但暂时还没最后确定具体走向。

  海珠大戏院命运变幻记

  ●1902年,一家名为“同庆”的戏院在长堤大马路开张。两年后,因它地近海珠石而改名“海珠大戏院”。因周围码头多,地处闹市,人来人往,生意大旺,成了广州五大戏院之首。

  ●广州解放前夕,海珠大戏院因无法安排剧团演出而于1948年改营夜总会,甚至因设赌场而遭遇“关门大吉”的命运。

  ●广州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后改名“人民剧场”。1954年,对戏院进行修建扩建,以后,众多粤剧名艺人在此演出名剧。

  ●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市演出公司多次进行投资改造,把过去单一经营的专业剧场变为多种经营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新型文化娱乐场所。

  ●上世纪90年代后,传统的戏院已不能再满足观众的需要,海珠大戏院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