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我人生1男女主:《读点经典》第十辑 喜欢的朋友要保存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19:46

CONTENTS

■《老子》二则■

治大国若烹小鲜[1]。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2]。(六十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3]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4](七十七章)

 

  【注释】

 [1]这句是说,治理大国,道理跟煎小鱼一样。小鲜:小鱼(河上公注: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

[2]这句是说,圣人以无为治天下,鬼怪就起不了作用。莅:临,意为治理。神:意为“伸”,指发挥(作用)。古人以阴阳和顺来说明国泰民安,把阴气过盛称为“鬼”。

[3]这二句是说,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开弓一样吗?犹:像,如同。与:同“欤”,表疑问。

[4]这段是说,把高的压下来,把低的升上去;对有余的加以削减,对不足的给以弥补。抑:压,按。举:升起。损:削减。补:弥补。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4]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

【解题】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唱出了无数离别亲人的共同祝愿,为千古名句。

【注释】

[1]丙辰: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岁次丙辰。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2]宫阙(què):宫殿。今夕:今晚。

[3]琼楼玉宇:指月宫中的华丽宫殿。不胜:禁不住。

[4]此二句意谓起舞翩翩如仙,仿佛已离开人间,置身仙境。弄:戏耍。清影:指月下身影。何似:哪像。

[5]此三句意谓月光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有心事而不能成眠的人。朱阁:红色的楼阁。绮户:彩绘雕花的门窗。无眠:不眠之人,词人自指。

[6]此二句意谓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偏偏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圆呢?

[7]此二句承上,借月盟心,以乐观美好的祝福,表达对胞弟的怀念之情。婵娟:姿态美好貌,此指月光。

 

 

……………… 散·文·选·萃…………………

1

■喜闻攀上珠穆朗玛峰■

郭沫若

闻由北麓攀上珠穆朗玛峰,喜而赋此,奉赠爬山队全体同志。藏语“珠穆”为女神,“朗玛”为第三。女神五峰,自北而南,其正中主峰最高,居第三位,故称“珠穆朗玛”云。

 

女神缥缈[1]第三峰,

插上红旗分外红。

北麓攀登军冠首[2],

东风吹化雪无踪。

英雄肝胆夷天险,

集体精神旷代功。[3]

慷慨高歌传四海,

弟兄携手抚苍穹[4]。

 

【解题】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早年曾参与四川保路运动。1918年开始创作新诗。“五四”时期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21年,与郁达夫等人组织了文学社团“创造社”,标举自我,弘扬个性,反抗现实。1924年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倡导文学革命。1926年出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出师北伐。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旅居日本,从事古代史和甲骨文研究。抗战开始时回国,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团结并组织国统区进步文化人士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创作了《屈原》《虎符》等历史剧和大量诗文。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60年5月25日,我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等由北麓登上珠穆朗玛峰,27日,作者感而赋此诗。诗中赞扬了登山队员不畏艰险,齐心协力勇攀高峰,为祖国赢得荣誉的高尚精神。珠穆朗玛峰为喜马拉雅山主峰,在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注释】

[1]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2]军冠首:犹言冠军。

[3]夷天险:铲平天险。夷:铲平,削平。旷代:绝代,世所未有。

[4]苍穹:苍天。

 

读点经典

■《庄子》一则■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1];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2](《外篇·山木》)

 

【注释】

[1]醴(lǐ):甜酒。

[2]“君子淡以亲”二句是承上而言,意思是说,君子之交是以道相合,而不言利,故虽淡却亲;小人之交是以利相饰,而利不常有,故虽甘却有时而绝。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夜■

〔俄〕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解题】

叶赛宁(1895—1925),俄国著名抒情诗人,以田园诗而闻名,自称是“最后一个乡村俄罗斯诗人”。《夜》是一首自然、生命的赞歌,是一幅俄罗斯大地的风景画。诗人寓情于景,借景生情,充分展示了他的抒情天才。全诗语言清新隽永,想象奇巧,意境深远。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何香凝)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茅以升)

 

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而活着。(古希腊  柏拉图)

 

当他爱他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英国  莎士比亚)

 

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就不属于人类。(俄国  别林斯基)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古巴  何塞·马蒂)

 

 

 

 

……………… 经·典·释·名…………………

■《汉书》■

又称《前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东汉班固撰。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世代为望族。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65篇,班固承继父志,撰成《汉书》;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撰成。

《汉书》共100篇,包括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后人析为120卷。该书首创断代为史的编纂方法,记述西汉一代历史,记事始于西汉高祖元年(前206),终于王莽新朝的地皇四年(23),共230年。《汉书》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尤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汉书》体例基本沿袭《史记》,有改动亦有创新。改“本纪”为“纪”,“列传”称“传”,“世家”并入“传”,新增《古今人表》和《百官公卿表》。改“书”为“志”,新增《刑法》《五行》《地理》《艺文》等四志。其中的《艺文志》考证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存世典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汉书》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历代纂修纪传体断代史均沿其例。《汉书》在写作上讲究文章的章法结构,文辞典雅工整,言简意赅,多用排偶,有些篇章写得颇为生动传神。

《汉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篇目体制上又有所创新,扩大了历史研究领域,备受后人推誉。历代注疏者甚多,比较重要的有唐颜师古的《汉书新注》和清王先谦的《汉书补注》。

 

■《三国志》■

“前四史”之一,陈寿撰。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著名史学家。先仕蜀汉为观阁令史,后入晋为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于一统,陈寿始撰《三国志》。

《三国志》共65卷,包括《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自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迄晋武帝太康元年(280),记载了三国鼎立六十年间的史事,兼有纪传体和国别体的性质。因为陈寿是晋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尊魏为正统,为曹操写了本纪,而刘备和孙权均只有传。但三书各成系统,表明了三国各自为政、互不统属的地位;而且《先主传》和《吴主传》记事也是年经事纬,名为传,实为纪,这都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三国志》取材精审,善于叙事,有“文质辨洽”(《文心雕龙·史传》)的美誉,也是一部兼具文学成就的史学名著。

陈寿撰史时,三国刚刚统一,恩怨尚在,难于褒贬,选材必须谨慎;加之私家著史,本身资料有限,所以《三国志》也有明显的欠缺。如记事较为简略,《蜀书》规模较小,纪、传记载相矛盾,对曹魏和司马氏有回护、溢美之词,以及未作志、表等。至南朝宋时,文帝即命史学家裴松之为之作注。通过引用一百多种著作,裴氏极大地扩展了《三国志》的规模,又进行了补阙、纠缪、辨疑、训诂等工作,完成了著名的《〈三国志〉注》。从此,陈志与裴注在各具特色之外,成为三国史记载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进而,作为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的蓝本,陈志与裴注对中国叙事文学的发展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经典语录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提高我市干部的文化修养,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我们编选了这套《读点经典》,内容主要是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经典文献中的名家名篇或格言警句,兼及外国作品。

在选录中,我们突出了励志、和谐、民生、为政、修养、勤学、艺术、智慧等方面的主题。为了便于编排,又将其分为经典语录、散文选萃、诗词撷英、楹联集锦(或箴言集锦)、经典释名等几大板块。

本书以丛书的方式出版发行,每月1辑。

本书采用小开本,以便于携带。

为了方便阅读,对所选散文和诗歌部分的作者和题旨,我们作了简要的介绍;对较为生僻的语词,也作了简单的注释;通俗的字词,不再注释。

       

                   

■正史四则■

不念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1](《旧唐书·魏征传》)

 

徇己之心切,则至公之理乖;贪仕之性彰,则廉洁之风薄。[2](《旧唐书·薛登传》)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3](《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4](《宋史·范纯仁列传》)

 

【注释】

[1]这段是说,不想居安思危,以节俭制贪欲,以厚德处身,以情制欲,结果就和砍伐树根以求林木茂盛,堵塞泉源而想水流长远的情况是一样的。

[2]这段是句说,谋求私利之心强烈,就会违背公理;贪恋官宦之性彰显,廉洁的风气就会淡薄。徇:谋求。乖:违背,不合。彰:彰显,显扬。

[3]这段是说,灾难往往积于小事,有勇有谋的人多被所溺爱的事物困扰。忽微:指细小的事情。

[4]这段是说,节俭有助于保持廉洁,宽容有助于成就德行。

散文选萃

经典语录

后 记

DU

 

DIAN

JING

DIAN

散文选萃

序/ 薄熙来/ 1

 

经典语录

《老子》二则/ 3

《管子》二则/ 5

《新书》二则/ 6

《淮南子》二则/ 7

正史四则/ 9

现代语录六则/ 11

 

散文选萃

颜氏家训(节选)/19

卖柑者言/刘基/ 24

 

 

 

50

 

■凝思(节选)■

王蒙

我喜欢凝视,我以为凝视也许能带来长久的温习。

也许是永远的记忆。

一朵莲花,纯洁得动人,一池水,温柔无语。荷叶平静豁达,饱经世事却仍然孩子般坦诚,全无遮蔽。水面上的游虫,很有章法地屈动着肢体,我行我素地有趣。

石桥的青蛙,以漠然的平静思考着。

石桥石坊,青白方整,玲珑如戏。回廊九曲,如柱脱膝,犹有没有你我时的字迹。好柔媚的字啊,如舞女的身体。

不要走,不要改变地位,就这样看一眼,再看一眼,看一个小时,再看一个小时。我不要别的角度,我不要别的景致,我不要重叠和淡化,只要这一个景,这一幅画永远保留在我的心里。

我只希望,分手之后,告别之后,我仍然能想起你,想起便如见的清晰。

已经起身了,还要回头,还要回眸,还要再一次地看你,记你,得到你。

……而这一切都失算了。回忆没有清晰,冥想没有清晰,内观照没有清晰。凝视是不会被忘却的。凝视是不会被记住的。既没有永久的凝视,也没有永久的清晰。

已经记不起形状的莲花,别来无恙吗?

 

【解题】

《凝思》是一篇表达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思绪和联想的代表性美文。节选的这一段从纯洁动人的莲花起笔,写出虽则一再凝视,最终忘却了形状,只留下对莲花的依恋和关怀的深切感受。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朵“莲花”,有时间时凝视它,或者也可以续写出属于自己的“凝思”之旅。王蒙(1934— ),河北南皮人,当代著名作家、学者。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城市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因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成名,也因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被错划为右派,接受劳动改造。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主编等职。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艰难坎坷,以及他一生思想感情的发展历程;他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丰硕、创作活力最旺盛的作家之一。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经典语录

 

■国 旗■

艾青

美丽的旗 庄严的旗

革命的旗 团结的旗

四颗金星朝向一颗大星

万众一心朝向人民革命

我们爱五星红旗像爱自己的心

没有了心就没有了生命

我们守卫它

它是我们的尊严

我们跟随它

它引我们前进

革命的旗

团结的旗

旗到哪里哪里就胜利

 

【解题】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五星红旗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决议,这首诗就完成于当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首赞美国旗的诗。在诗中,艾青满怀激情,以朴素流畅的诗句,准确而形象地揭示了五星红旗特有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自己珍爱五星红旗,捍卫五星红旗,跟随五星红旗前进的决心。

……………… 诗·词·撷·英…………………

……………… 箴·言·集·锦…………………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散文选萃

香山红叶/杨朔/ 30

凝思(节选)/王蒙/ 40

勇敢(节选)/伊利亚·爱伦堡/ 44

 

诗词撷英

水调歌头/苏轼/ 53

病起书怀/陆游/ 56

满江红/秋瑾/ 59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62

喜闻攀上珠穆朗玛峰/郭沫若/ 65

国旗/艾青/ 68

夜/叶赛宁/ 70

 

箴言集锦/ 73

经典释名/ 77

后记/ 85

 

■《管子》二则■

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1](《戒》)

 

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2](《心术下》)

 

【注释】

[1]这二句是说,言多而不当,不如少说;博学而不修身,必有邪行。

[2]这段是说,不要因财物而干扰职责,不要为官位而扰乱心志,官、货两忘,就是内德。

 

 

诗词撷英

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淮南子》二则■

事者,难成而易败也;名者,难立而易废也。[1]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2](《人间训》)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有厚禄,三危也。[3]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4]。(《人间训》)

 

【注释】

[1]这段是说,事业难于成功而易于失败,名誉难于树立而易于败坏。废:败坏。

[2]这段是说,千里大堤,因蝼蚁之穴而泄漏;高楼巨宅,因烟囱之火而焚毁。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一说七尺。突:灶突,即烟囱。烟:王引之认为当作“熛(biāo)”,即火焰。

[3]这几句意为,天下有三种危害:一是德行差而荣誉多,二是才能差而地位高,三是身无大功却俸禄丰厚。

[4]这二句是说,所以有时因受损而获益,有时却因获益而受损。

 

 

 

 

散文选萃

诗词撷英

诗词撷英

经典释名

经典释名

散文选萃

 

箴言集锦

■纪念八一■

朱德

南昌首义诞新军,

喜庆工农始有兵。

革命大旗撑在手,

终归胜利属人民。

 

【解题】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在南昌领导了著名的武装起义,向国民党打响了第一枪。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队伍的开始。1933年7月1日,中华工农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作出决议,规定每年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即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5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前夕,朱德满怀喜悦写下了这首七绝。

 

后记

■香山红叶■

杨朔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导。这位老向导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的向导,胡子都白了,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们先邀老向导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老向导说:“还不是正时候。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老向导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好清静的去处啊。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老向导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到算工帐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石槽。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扛不动了,便挖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己回家去找人帮着抬。谁知返回来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谈到这儿,老人又慨叹说:“这真是座活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这当儿,老向导早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清”两个字。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块碑不见了?我记得碑上刻的是‘梦赶泉’。”接着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赶泉”的来历。老向导又笑笑说:“这都是些乡村野话,我怎么听来的,怎么说,你们也不必信。”

听着这个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谈些离奇的传说,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我们不会那么煞风景,偏要说不信。只是一路上山,怎么连一片红叶也看不见?

老人说:“你先别急,一上半山亭,什么都看见了。”

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莽莽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像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我们都忘了看红叶。红叶就在高头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老向导说:“本来不是枫叶嘛。这叫红树。”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

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

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

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怪不得叫香山。”

老向导也慢慢说:“真是香呢。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

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你的心过去是苦的,你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像不快,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

老向导就在满山的红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西山晴雪”、昭庙,还有别的香山风景。下山的时候,将近黄昏。一仰脸望见东边天上现出半轮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身边带的报纸,原来是重阳的第二日。我们这一次秋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

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

 

【解题】

《香山红叶》创作于1956年,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散文创作高潮之中,是杨朔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文章借着寻找香山红叶的游踪,逐步深化着对老向导的认识,把他比做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写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的精神面貌,从而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对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这种寄情于物,以物喻人的技巧,是杨朔散文构思点题的主要手段。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瑨,字莹叔,山东蓬莱人。著名作家、散文家。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同时主要创作散文。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杨朔是20世纪50年代具有独特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为基调,代表作有《荔枝蜜》《茶花赋》《海市》等。

 

 

 

 

■现代语录六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经济学手稿》)

 

中国的南方人在反对外国人的斗争中所表现的那种狂热态度本身,显然表明他们已觉悟到古老的中国遇到极大的危险;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恩格斯:《波斯和中国》)

 

政治上的冷淡态度就是政治上的满足。饱食者对一小块面包表示出“冷淡”和“漠不关心”,饥饿者在关于一小块面包的问题上永远是“有党性的”。对一小块面包“冷淡和漠不关心”,并不是说这个人不需要面包,而是说这个人已经永远不愁面包,永远不缺少面包,而是说他牢牢地依附于饱食者的“政党”。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无党性不过是依附于饱食者的政党、统治者的政党、剥削者的政党的一种虚伪、隐蔽和消极的表现。(列宁:《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毛泽东:《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

 

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首先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世界上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很重视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更应如此。广泛开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1月15日)]

 

 

 

 

 

……………… 经·典·语·录…………………

诗词撷英

诗词撷英

诗词撷英

经典释名

 

散文选萃

诗词撷英

■《礼记》二则■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1]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2]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3](《乐记》)

 

子[4]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5](《坊记》)

 

【注释】

 [1]这三句是说,按天地的常理,寒暑不合时令,就会发生疾病;风雨不合节令,就会导致饥荒。不时、不节:皆指不符合时令。

[2]这三句意为,教化对人民犹如寒暑一样,不合时宜就会伤害世道人心。教:教化。伤世:伤害世道人心。

[3]这三句意为,政事对人民犹如风雨一样,措施不当就会劳而无功。事:此处指政事。

[4]子:此处指孔子。

[5]此段意为,有功善则称道别人的作用,有过错就自己承担责任,人民不会纷争,怨恨也会日益消失。亡:通“无”,消失。

 

 

 

 

 

诗词撷英

自贡新华印刷厂印刷

诗词撷英

■颜氏家训(节选)■

国之用材,大较[1]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2]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3]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4]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5]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6]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7]此则皆勤学守行[8]者所能办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哉?[9]但当皆晓指趣[10],能守一职,便无愧耳。(《涉务》)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11]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12]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13]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14]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15] (《名实》)

 

【解题】

《颜氏家训》涉及修身、齐家、治国的各个方面,是隋前教子书的集大成之作,在历史上有巨大影响,有“篇篇药石,言言龟鉴”之誉。颜之推(531—590),字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颜子后裔,文学家。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西魏军攻破江陵,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召为学士。其历仕南北四朝,饱经离乱,自称“三为亡国之人”,故人生经验丰富,对南北文化的优劣有深刻了解,这是他创作《颜氏家训》的重要条件。这里选入二则,前一则即《涉务》的总纲,提出一个人不必要求自己具备全才,若能了解自己的才能所在,并忠于职守,即可实现社会价值,无愧于人生。后一则是《名实》篇总纲,指出一个人只有本质高尚,才会有美好的声名。

【注释】

[1]大较:大概,大致。

[2]这段是说,作为朝廷之臣,取他们通晓治国之道,筹划策略,渊深典雅。鉴达:明白通晓。治体:处理国家事务。经纶:理出丝绪为经,编丝成绳为纶,引申为筹划谋略。博雅:渊博典雅。

[3]这段是说,对文史之臣,取他们能传述典章制度,不忘前人经验。宪章:典章制度。前古:前代的经验。

[4]这段是说,对军旅之臣,取他们果敢有谋,精明干练,晓习军事。强干:办事精明干练。习事:通晓其事。

[5]这段是说,对地方之臣,取他们通达民情,清廉朴素,爱护百姓。藩屏:藩篱屏蔽,指地方官员。清白:清廉。

[6]这段是说,对外交之臣,取他们头脑灵活,因事制宜,不辱使命。

[7]这段是说,对建筑之臣,取他们核功节费、部署施工,有条不紊。兴造:指土木工程等。程功:计算事工。开略:施工部署。

[8]守行:忠于职守。

[9]人性:人的天分。责:要求。具美:都擅长。六涂:指上述六种事。涂同“途”。

[10]指趣:即“旨趣”,含意。

[11]这二句是说,实情与美名,好像形体与影子一样。犹:好像,如同。

[12]这段是说,德才兼备的人,声誉一定美好;容貌美丽的人,影子也一定优美。艺:技艺。周:完备,周全。厚:深厚。姝:美好。

[13]这二句是说,不能自我修养,却想求得美名,就如同容貌丑陋却要求从镜子里看到姣美的身影。令:善,好。恶:丑陋。责:要求。妍:美丽。

[14]这三句是说,德行高尚的人,忘怀名誉;德行一般的人,追求名声;德行低下的人,则窃取名誉。窃:以不正当方式占有。名:名誉,名声。

[15]这段是说,忘名之人,亲近道义,行为合乎道德,所以享有鬼神的恩惠和保护,不会求取名誉。求名之人,修养自我,谨慎行事,担心荣誉得不到显现,不会谦让名誉。窃名之人,外表温厚,内心机诈,追求虚浮不实的名誉,是不能获得真正的名誉的。体:亲近。干(gān):求取。

 

 

 

 

 

散文选萃

■《新书》二则■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1](《审微》)

 

国尔亡家,公尔亡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2](《阶级》)

 

【注释】

[1]这句意为,善行再小也有益,恶行再小也有害。伤:伤害。

[2]这段是说,为国而不顾小家,为公而忘记自我,不苟且求利,也不苟且避害,只按道义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尔:助词,无义。亡:通“无”。苟:苟且,随便。

 

 

诗词撷英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1]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2]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3]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4]

 

【解题】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异常振奋,写下了这首七律。本诗气势恢弘,语言铿锵有力,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军队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注释】

[1]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东。苍黄:同“仓皇”。苍黄兼有变色的意思。这是修辞上的“双关”。

[2]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在南京市西。慨而慷:感慨而激昂。

[3]剩勇:余勇。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宜将剩勇追穷寇”句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沽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霸王:西楚霸王项羽。秦朝末年,项羽和刘邦(后来的汉高祖)同时起兵反秦。刘邦先据秦都咸阳拒项羽。项羽歼灭了秦兵主力,拥四十万大军入咸阳。他当时为了避免“不义”之名,没有利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后来反为刘邦所消灭。这里是说应从项羽的失败得到教训,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

[4]“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讲述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故事。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其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伟业。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散文选萃

■病起书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1]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2]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3]

《出师》一表[4]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解题】

陆游一生仕途屡遭挫折,淳熙三年(1176),时任成都参议官的陆游因被人议论他恃酒颓放而被免官。免官后陆游大病二十多天,初愈后便写下这首诗。一个职位卑小流落异乡的“孤臣”,思虑的仍然是国势艰危、国土分裂和人民的苦难,而非个人的怨悱与不平,怎不让人肃然起敬?诗中,陆游认为人生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尾联写挑灯夜读《出师表》,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间的凛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沉痛教训,让人肠回九转,扼腕叹息!全诗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广为传诵,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士志士自警自励的座右铭。

【注释】

[1]支离:憔悴,衰疲。纱帽宽:病后瘦损,所以感觉纱帽宽松。孤臣:陆游自指。江干:江边。

[2]卑:低下。事定犹须待阖(hé)棺:一个人的成就功过,必须等到死后才能论定。阖棺:盖棺,指死亡。

[3]这二句是说,希望天地神灵能保佑大宋的江山社稷,北方沦陷区的百姓们盼望皇帝能早一天起兵讨伐外族侵略者,实现国家一统。庙社:宗庙社稷。京华:此指北宋都城汴京。和銮:车铃。此指皇帝的车驾。

[4]《出师》一表:蜀汉建兴五年(227)丞相诸葛亮伐魏,北驻汉中,临行时上后主刘禅一表,即为《出师表》。

 

 

■卖柑者言■

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1]。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2]。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3]。予贸得[4]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5]。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6]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7]。吾赖是以食吾躯[8]。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9]?世之为欺者不寡矣[10],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11]。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12]?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13]?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14]。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15]?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16]!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17]!”

予默默无以应[18]。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19]。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20]

【解题】

《卖柑者言》是刘基作于元末的一篇寓言,假借卖柑者的口,对外表贵盛吓人,而内在空虚卑陋的文武大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对元朝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本质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此文一出,传诵至今,因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八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意义。文章提醒我们面对人和事要注重考察内在品质,不要为表象所蒙蔽。寓言采用了设辞问答的方式,末尾又使用自问的口吻进行强化,都利于表现和传达主旨。

【注释】

[1]涉:经过。溃:腐烂。

[2]这二句是说,把储藏的柑拿出来时,果实鲜艳耀眼,质地像玉,色泽如金。之:指柑。烨(yè)然:鲜艳耀眼的样子。

[3]这三句是说,把柑拿到市场上,价格是原来的十倍,人们却争相购买。贾(jià):同“价”。鬻(yù):卖,这里是买的意思。

[4]贸得:买到。

[5]败絮:破棉絮。

[6]这段是说,我感到很奇怪,问卖果子的人说:“你所卖给人的柑,是要装在笾和豆里,用来供奉祭祀和招待宾客呢,还是夸耀它的外表以欺骗愚人和瞎子呢?骗人骗得太厉害了!”若:你。市:卖。实:装满。笾、豆:古代高脚容器名,笾用竹制,豆用木(或陶、铜)制,在宴会上用来盛装食物。炫(xuàn):夸耀。瞽(gǔ):盲人。甚矣哉为欺:即“为欺甚矣哉”,句式倒装是为了加强语气。

[7]业是:以此为业。“是”代指卖柑,下句同。有年:有许多年。

[8]赖:依靠。以食吾躯:用来维持我的生活。食(sì):喂养,供养。躯:身体。

[9]独:唯独。不足子所:不能满足你的心意。

[10]这句说,世上行骗的人不少。寡:少。

[11]吾子:对对方的称呼。未之思:即“未思之”,没有想过这个。

[12]这段是说,当今佩着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坚决勇敢像是能保卫国家,真能拿出孙膑、吴起那样的谋略吗?虎符:虎形的兵符。皋比(gāopí):虎皮。洸(guāng)洸:坚决勇敢的样子。干城之具:保卫国家的将才。孙吴:此处指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

[13]这段是说,那些戴着高高的帽子、拖着长腰带的人,高傲不凡像是朝廷重臣之才,真能建立伊尹、皋陶的功业吗?峨:高,这里作动词用,意为高戴。绅:士大夫系在腰间并垂下一段作为装饰的大带子。昂昂:高傲不凡的样子。庙堂之器:指朝廷重臣之才。伊皋:指伊尹和皋陶(yáo),伊尹辅佐商汤,皋陶辅佐虞舜,是古代贤臣的楷模。

[14]这段是说,他们不懂得抵御盗贼,不懂得解除百姓困苦,不懂得制止官吏的奸诈邪恶,不懂得整治法律的败坏,只会不知羞耻地徒然浪费国家仓库里的粮食。斁(dù):败坏。縻(mí):当作“糜”,浪费,耗费。

[15]这段是说,看着他们坐高堂,骑大马,享用着美酒佳肴,哪个不是高大可畏,又显赫得令人向往。醇醴:美酒。饫(yù):饱食。肥鲜:鱼肉之类。巍巍:高大的样子。赫赫:显赫的样子。象:效法,取法。

[16]这二句是说,又哪里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又何往而不:又哪里不是……,意为哪里都是。

[17]这二句是说,你不追究这些,而来苛求我的柑。是之不察:即“不察是”,是,代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和事。

[18]无以应:无言以对。应即回应、回答。

[19]类:像是。东方生:即东方朔,汉武帝时文人,善诙谐讽谏。

[20]这二句是说,莫非他是愤世嫉俗,借着柑来讽刺吗?托:假借。

 

 

■满江红■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2]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3]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4]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6]

 

【解题】

秋瑾(1875—1907),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我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1896年依父母之命嫁给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1902年随王到北京。她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危机深重,立志救国。1904年筹款东渡日本。在日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1905年寒假回国,结识蔡元培,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7月返东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1906年初,因反对日本政府颁布的《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而回国。先在浙江沼溪女学任教,后到上海筹办《中国女报》。1907年春,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积极联络会党与军学各界,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先期发动起义,失败牺牲。13日,秋瑾在绍兴被捕,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这首词作于1903年秋词人寓居北京期间。词中表现了作者身不甘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激越愤慨之情,充溢词间。

 

【注释】

[1]此二句意谓篱下有盛开的菊花点缀,秋容显得更加明净。黄花:菊花。拭:擦。

[2]此二句上句用“四面楚歌”典故,感叹列强侵略,清廷腐败,中国前途危险;下句意谓八年来远离故土,只能空想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词人从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此词,恰为八年。

[3]侬:我。强派:强行指定。蛾眉:指女子。未屑:不屑。

[4]此二句意谓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知己。

[5]俗子胸襟:庸俗之辈的胸怀。末路:没有出路。磨折:磨难。

[6]莽红尘:茫茫人世。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自伤沦落而泪湿青衫,秋瑾于此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勇敢(节选)■

〔苏联〕伊利亚·爱伦堡

24年来,人民热爱甚至宠爱着红军。为了红军,人民不惜多少不眠之夜,不惜付出多少粮食。当红军队伍从城市小花园旁走过的时候,母亲满意地看着快乐兴奋的战士们:不会投降的!而前不久,孩子们还在树下嬉戏着……现在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在为保卫波利亚内尔周围在战斗,或者战斗在克里木草原。

红军没有投降。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如果我们还活着、呼吸、思想、希望,如果我们还说着我们民族的语言和住在我们生长的城市,这都是由于有我们的红军——伟大的力量!在中世纪的叙事诗里恶魔说:“在大地上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人有善良的愿望——祝愿,而我随心所欲,他们是用蜡做的,我是用铁做的。”我们的人民是有善良愿望的人民。他不会把自由放在刺刀尖上,但是他学会了用刺刀保卫自己的命运。恶魔知道了,这就是人类的愿望。我们用铁蜈蚣挡住了他们的路。因为每一个红军战士的心和在小花园里嬉戏的孩子时的心一样,他们唱着调皮和温存的歌,比铁还要坚强。

小小的红星远远地照耀着。看起来它们的光亮就像两个半圆球。底特律的工人和埃及的庄稼汉满怀希望地看着红星。没有比它更明星的星星了。它在战士的帽子上,刚满周岁的俄罗斯的孩子们向它伸出小手:它是救星。

勇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天生的、不可遏制的无畏精神。勇敢是一种美德。勇敢是人类觉悟的最高阶段,像爱情和智慧一样。勇敢在人民心中成熟,就象庄稼在火热的阳光下成熟一样。当一个人从童年时期起就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当把牧童领到望远镜疥,当人民代表走进宫殿的时候,生活会变得十分快乐和重要。我们的父辈们能够把金子扔到地上,而不会把面包扔到地上:粮食受到尊重,因为它是人们的汗水。我们是这样习惯地尊重人的尊严的。勇敢的人们捍卫人的尊严。

勇敢——这是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爱会使个人的命运变得苍白、不可捉摸。胆小鬼也许在想他在拯救着自己的生命。他的痛苦就在于他的谬误。胆小鬼有的是永远去不掉叛徒的气味。如果一个人不惜任何代价拯救自己的生命,那么在他的生活中就永远不会再有快乐。对他来说所有的河流都传统把他毒死,所有的歌声都会把他震聋,他的所有感觉都错了位。对生活最大的爱就意味着现在的勇敢。

在激战之前会有非常宁静的时刻,这个宁静时刻有时不足一小时或几分钟。那时的寂静就象黑暗降临之前。哪儿也不会有像在战争中这样的寂静。于是,在这短暂的时刻人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许多事情。他不是像放电影一样追忆他自己过去的年代,然而零星的幻像构成了生活的织锦。他看这些就像主人看着挂满果实的花园一样。如果命定他要与生活诀别,他绝不为死亡所屈服,而是死亡的战胜者。他知道,他将会在附近活着。如果他没有亲人,他的生命将在人民的生活中延长。如果他没有生育他的母亲,所有的年老的妇女都会为英雄祝福。如果他没有孩子,那么俄罗斯所有的孩子、黑眼睛的、浅颜色眼睛的孩子都要为和平、幸福、生命而感激他。

 

【解题】

《勇敢》一文,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在抗击德军侵略的卫国战争中所迸发出来的无可抵挡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正是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使他们忘记了害怕,忘记了痛苦,为了争取和平和幸福勇敢战斗,他们的生命也因此而不朽。

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著名新闻记者、作家和国际和平战士。一战时任战地记者,十月革命后参加苏维埃政府工作。曾游历欧洲,从事文学创作。卫国战争时期,任军报《红星报》记者,写出大量具有战斗精神的文章或通讯特写,后来汇为《战争》一书。二战结束后,曾任苏联儿童剧院总领导人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先后发表《巴黎的陷落》《暴风雨》和《九级浪》,前两部荣获斯大林奖金。1954年发表中篇小说《解冻》,揭示了苏联社会严重存在的官僚主义等弊病,引起巨大震动。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六卷本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被誉为苏联“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