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子:马牧池之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53:42
“三八”节前一天,单位组织女工去沂南马牧池,参观电视剧《沂蒙》拍摄地,我当然欣然前往。

   头一天晚上,我给相机、手机充足电,定了早起的闹钟。手机、钱包、手纸还有一块小毛巾装进背包。带了喝水的杯子,和几个面包。我就怕饿着。

   晚上照旧睡得很晚,夜间两点醒来很久没有睡着。早晨在老公的喊叫声惊醒。不知什么原因我定的闹钟没响,差10分钟7点,差点误了车。我洗把脸,饭没吃,就往外跑。发车的地方离家不远,我没骑车,一路气喘吁吁好狼狈。好在还有比我还晚的。

 

    我们先去了蒙阴县薛庄镇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大青山突围,是1941年冬,沂蒙抗日根据地军民反击日军5.3万人“铁壁合围”大“扫荡”中的,一次著名战斗。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敌后战场我方损失最大的一次突围战。“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威严耸立,群山环绕,英魂浩气,气贯山谷。春寒料峭,寒风刺骨。我们在纪念碑下留影纪念,然后直奔沂南马牧池。 

    车辆行驶在新修的村间公路上。沂蒙山连绵起伏,村村落落稀疏点缀在沟壑之间。熟悉的青石房屋宅院,错落有致,炊烟袅袅。美丽的汶河环山而行,河面上,星光闪烁,鹅鸭成群。山坡上羊群飘逸,牧羊老人挥舞羊鞭,悠然自得。麦苗早已返青,田野孕育着一派生机。路边果树遍布山间,待到山花烂漫果树成荫时,该是怎样一番美景啊!

                 于宝珍的后代

   马牧池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敦厚森严的城门城墙,这是为了拍摄电视剧新修的。进入城门,沿着青石遍布的入村小路,我们一步步再次走进《沂蒙》熟悉的画面。村头就是东家的院落。跨入高高的门槛,很熟悉的场景展现在眼前,看到东家后院堂屋门前的台阶,我想起了东家夫妻两个喝下了毒的糊涂,双双而死的悲惨场景。东家大门前就是拍摄开会聚众的地方。识字班识字,鬼子搜查八路孩子的等一幕幕画面,都展现在眼前。

                 去于宝珍家的小路


                 东家后院

              于宝珍家院里,心爱的房子
  我们继续往村里走,领队向老乡询问李宝珍家在哪?我们沿着老乡指的胡同往里走,登上高低不平的小路,转过一道弯就到了于宝珍家。村子里很少有大块的平地,所以家家的院子都要分成高低两个部分,来到现场我才明白了这一点。站在院中,我仿佛看到了于宝珍和心甜、心爱两个儿媳的身影。沂蒙山的女人,纯厚朴实得让人心疼。她们的胸怀和深情像连绵的山峦一样博大包容,深远无边。

    现在这个村庄居住的人很少,村口有几位大嫂在晒太阳纳鞋垫,看到我给她们拍照,笑得合不拢嘴。院门前几只羊也半躺着晒太阳,三只小羊羔吃饱了依偎在一起像睡着了似的。旁边的羊妈妈,硕大的乳房坠在肚子下边。对我的拍照,一点也不理会。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小村庄,离开了那些青石堆砌的小屋。现在这样的村庄很少,马牧池作为影视拍摄基地,这些石头房屋院落才被保存至今。

    岁月变迁,来到这样的地方,好像时光在倒流,如今沂蒙山的村庄早已是楼房连着楼房,但沂蒙人的朴实和所拥有的大爱情怀,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人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源头到底来自何处?

  历史上,沂蒙大地深受齐鲁文化的熏陶,儒家文化在这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这种文化对这儿的妇女们的命运的影响尤其深远。“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当“相夫教子”、“一女不嫁二夫”、“女子无才便是德”……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的沂蒙女性,其处境是可想而知的。一个人,特别是女人,其内在个性的张扬与“足不出户”的禁忌之间,曾经是残酷的矛盾。然而,我们却发现,她们在几近窒息的文化氛围里,在以一种永恒的形式,默默的实现着自我,这种永恒的形式即——奉献——爱!这种爱在对子女、对丈夫、对公婆、对所有的亲人的关怀中得以体现!饥荒时,当剩下最后一点食物的时候,留给的总不是她们自己!她们恰恰是通过这种形式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我们引以为傲的沂蒙精神,其实是一种女性精神、母性精神!她是被压抑了几千年的继而被引领、被释放的一种人性的力量!”                       ----冯春明《沂蒙》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