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牙尖:自然农法与循环农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00:44

自然农法与循环农业

(2012-01-29 00:52:23) 转载▼标签:

杂谈

 自然农法是日本自然学家和哲学家冈田茂吉于1935年提出的。他指出,农民种庄稼要和自然协调一致,主张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获得产量。自然农法充分强调利用自然系统机制和过程培育土壤,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内部资源”。20世纪70年代,另一位日本学者福冈正信主张,人类要“与自然共生的农法”,并确立了“不耕地、不施肥、不用农药、不除草”的农法法则,发展了自然农法。冈田茂吉去世后,他的追随者们先后成立了冈田茂吉协会、“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基金会”和“自然农法国际研究中心 ”,并相继设置了大仁、名寄、大恒三个农场,以此作为自然农法的研究、推广、培训和示范基地。目前,除了日本以外,美国、巴西、阿根廷、秘鲁等国都设立了有关研究机构。近年来,台湾等地积极推广自然农法,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庄园、农场,中国内地的上海、杭州等地也有不少自然农法的热衷者积极实践、推行这一耕作方法。虽然在操作过程中,各地、各庄园主对自然农法的理解不尽相同,操作手段也大相径庭,但总的来说,都是遵循着“无为而治”、“自然为本”的原则进行农事活动的,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栽培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农法无疑让人对现代常规农业的理念和内涵产生反思,并未推进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前进方向。

一、自然农法的基础理论

冈田茂吉的自然农法理论非常繁杂,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相联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既有食物链,也有物质循环,处于反复不断的、不生不灭的运动之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自然农法对自然的认识是具有整体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的,不仅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规律,也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这一理论并没有多大的创造性、新颖性,但和自然农法的其他理论相结合,便成为发展循环农业的理论基石。

2.自然农法是遵从自然规律的无为农业。太阳、土壤、水构成了植物生长的基础,植物通过利用太阳光、吸收水分和营养进行生长,而产生的落叶或者秸秆又返回土壤,维持土壤的良性结构和营养成分。人类应当尊重自然,更多地与自然合作而不是对抗,尽量少或完全对自然“不为”,实行“无为农业”,以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不污染空气、水、土壤和农产品为原则。人做得越多,对自然的破坏性也越大。

3.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农业作物和农业动物与其生活环境中的其他动植物的价值是相等的,相互关系是互惠的,不存在谁为中心地位的问题。“人只不过是自然的一员而已 ”,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石头和花木是平等的。自然中原始存在的一切可食物,凝结着一切味觉、滋味、妙味,“自然之中是不容许人的标准、人的取舍、人的选择、人的烹制、人的搭配存在的。”人类从单一的目的出发,是不可能真正了解自然的,必须融于自然,将自己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从整体上把握自然。

二、自然农法理论是对现代常规农业理论的批判

现代常规农业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模式,它主要由以下几项内容组成:第一,现代常规农业是机械化农业或者工业化农业,主要表现就是种植规模相对集中,从耕作、播种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手段。第二,现代常规农业是石化农业或者叫石油农业,主要表现是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等广泛应用,以增加作物产量和效益。第三,现代常规农业是科技农业,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品种改良等科学技术手段干预作物生长。

自然农法理论是虽然不能说对现代常规农业理论进行全面否定,但在诸多方面对现代常规农业理论进行了的批判,

1.现代常规农业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常规农业只重视效率,轻视了农业技术对象(动植物)的可爱和有趣,自然的魅力和农事的魅力基本上都消失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被高度分化和割裂,人类失去了在与自然的交往中本来能够获得的智慧、通过分裂、分化、分解、分割的方式将复杂的自然事物变为单纯物,然后又将这些单纯物重组为符合人的需要的复合物,这是机器文明的设计思想。这种技术方式只利用了自然规律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违反了自然过程的流动性、循环性、分散性、网络性,割裂了技术活动与自然生命的统一,干扰了自然过程的多种节律,破坏了生物圈整体的有机联系。
    2.现代常规农业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和循环性。受商品化和工业化思想的影响,这种价值观以人的法则为尺度,单纯从人的利益出发设计技术,为了满足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的需求,对所谓经济效率和表面上的生活舒适的过度追求,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从自然界谋求最大收获量。把自然资源视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资源而任意索取,使自然的包容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都达到了极限,人的生命和生活受到了新的威胁。常规农业还把把自然资源视为是无价的、无主的,是人类可以无偿使用的财富,随意的挥霍浪费无损于使用者的利益。
    3.现代常规农业带来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农业技术的机械化和化学化形成了农业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技术理念。机械以及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大量使用,造成了土壤结构的破坏及农产品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对其治理也仅仅是采取末端治理的模式而不是从源头全程治理。现代常规农业是建立在高能耗(农药、化肥等)投入基础之上,忽略了许多由生物控制的自然过程,在农产品产量大大提高的同时,无用的甚至有害的副产品污染了环境,产生的后果正在威胁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如生物多样性、石化燃料等)。常规农业技术追求工业化的效率,其技术的组织原则是线性的和非循环的,生产目标是单个过程的最优化以及更快更大地取得经济效益,而线性的、非循环的工艺是简约化、定常化的,单纯地要求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而不考虑物质能量的投入产出比,因而在生产工艺上形成“原料-产品-废料”的运行模式。

三、循环农业是自然农法和现代常规农业的高级组合

自然农法虽然提出遵从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提倡“无为农业”和农业产业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够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但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世界人口迅速膨胀的今天,尤其是面对中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显然不能仅仅追求粮食、畜产品、林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也要考虑产量和效益。现代常规农业表现出来的弊端,是虽然人们通过现代常规农业技术获得了较高的产出,但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风蚀水蚀的现象日趋严重,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得不到保证。

循环农业则是以自然农法为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常规农业技术的应用,通过物质循环再生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既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又能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循环农业吸收了自然农法的精华

循环农业以自然农法为基础,在以下几个方面吸收了其理论精华:

(1)注重食物链条:循环经济追求各主体互补互动,种植、养殖、沼气、食用菌、水产等各环节环环相扣,充分尊重自然规律,较好地利用了太阳、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实现了各主体共生共利。这符合自然农法尊重自然、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

(2)注重绿色生产:循环经济把没一个环节的产出物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料投入,从而保证了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激素等,是自然农法“无为农业”的高层次升华,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

(3)注重干净消费:循环经济遵循自然界食物链规律,将农业生产作为多层次、多环节的循环生产和循环利用过程,农产品和废弃物能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既尊重了各自然因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又尊重了人类作为自然因子之一的健康消费。

(4)注重生态和谐:循环经济对既注重了对土、水净化 土壤、耕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又解决了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矛盾,保证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循环农业吸收了现代常规农业的先进技术

循环农业注重物质内在循环和充分利用,注重自然和自然规律,但不是简单的无为而治,而是通过现代的先进技术手段,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目前,就单项技术而言,循环农业借鉴和吸收了诸多现代常规农业先进技术,主要有:

(1)保护性耕作技术:这项技术的核心,就是在秸秆覆盖的基础上,通过机械作业直接播种、施肥,保护了土壤结构,减少了风蚀水蚀,增加了土壤水分,减少了用工和投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自然农法理论中无为农业和机械化技术的完美结合。

(2)立体栽培技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果树、粮食作物、蔬菜、食用菌等的高低间作搭配,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和植物群落环境,达到上、中、下立体种植的目的,提高单位面积产出。这本身就是对自然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应用。

(3)能源利用技术:通过设施栽培利用太阳能,通过沼气池发酵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同时产出的沼液、沼渣可以用来肥田、养鱼、饲料添加等。

(4)有机肥应用技术:通过养殖得到畜禽粪便,结合作物秸秆进行厌氧发酵或好氧发酵,无害化生产优质有机肥。通过大量使用有机肥,减少或者杜绝化肥的使用,从而提高作物抗性,减少病虫害,提高产品品质,保证产品安全。

(5)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通过使用有机肥、秸秆覆盖等近自然措施,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提高抗性,通过饲养鸟禽减少虫口密度,通过灭虫灯、粘虫板等控制害虫危害,通过生物农药实现以虫治虫目的等。

(6)良种应用技术:通过杂交手段或品种选优,获得抗病、高产的种植品种和养殖品种,等于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在遵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促进了物种的进化和选择,既保证食品安全,又保证产品产量。

(7)设施栽培技术:通过建立日光温室等设施,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源和土地资源,创造局部优良环境进行种植、养殖,提早或滞后收获期,实现产品反季节供应和常年供应。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四位一体”设施栽培模式,将日光温室栽培、厕所、沼气池、养猪集于一体,成为循环农业中的一大亮点。

(8)生态养殖技术:包括林下散养家禽、生态养羊、生态养猪等,通过饲料、养殖方式、粪便处理等多种新技术的应用,实现无公害生产目标。

当然,循环农业更注重的是各单项技术的组合和链接,以形成循环、高效的农产品生产链条。

3.循环农业是中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方向

(1)循环农业是有机农业的载体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离开了环环相扣、循环利用的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就是空中楼阁。

(2)循环农业是高效农业的基础

高效农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模式。它的基础,应该是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多环节食物链的生产,因此高效农业的基础是循环农业。

(3)循环农业是观光农业的内涵

观光农业是指为能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享受而开辟的可吸引游客前来开展观(赏)、品(尝)、娱(乐)、劳(作)等活动的农业。在循环农业条件下,产品多层次产出,生产方式多样,生产环节丰富,生产产品安全,操作技术简单,能够满足观、品、娱、劳全部要素的要求。

(4)循环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实质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常规农业。因此,生态农业的实质就是循环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