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叉亮丝无内 欧美:红学家、工笔仕女画大师王叔晖作品的鉴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6:14:11
红学家、工笔仕女画大师王叔晖作品的鉴赏
本文刊载于《人民日报·市场报》2008.5.16第27版,这里刊登的是未删节版
    著名的国画大师、红学大师、国学大师、连环画大师,著名的收藏家、书法家,其作品也是被列入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精品不准出境者(107人)范围之内的,工笔仕女画画家王叔晖先生。王叔晖先生,女,表字郁芬,祖籍浙江省绍兴市,故其号为山阴、鑑湖等,19128月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市)。王叔晖自幼喜爱并擅长绘画,15岁时即进入北平(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师从于工笔重彩人物画大画家徐燕孙先生和吴光宇先生等人。王叔晖先生于1949年参加工作,历任:国家出版总署美术科员,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美术室图案组组长,人民美术出版社(今人民美术出版总社)连环画创作组组长、专业画家等职。叔晖先生乃是我国著名的工笔重彩人物画画家、连环画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第三届理事。王叔晖曾荣获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评选的1983年最佳特种邮票;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的绘画一等奖;日本集邮杂志所评选出的1983年度中国最佳邮票;英国《集邮周刊》和英国《外国邮票》月刊评选出的最佳中国邮票等奖项;1963年,还荣获了德国的莱比锡装帧设计奖。王叔晖先生于1976年退休,1985723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笔者与王叔晖先生在北海后门、地安门外大街一带的大院子里,从1959年到1985年,前后一共做过长达267年时间的邻居。王叔晖先生在进行《林黛玉》、《晴雯补裘》、《憨湘云醉眠芍药园》、《宝琴立雪》(二稿)、《宝钗》、《凤姐》、《李纨》、《迎春》、《元春》、《昭君出塞》、《李清照》、《红满傣溪》、《杨门女将》、《西厢记》等许多主(重)要创作的时候,笔者都在场。自记事起,叔晖先生一下班回来,我也就到叔晖先生家里上班了,我几乎每天都在她的家里。先生曾经给我讲过许多王公贵胄的逸事、典故、生活、风俗等;讲过唐诗、宋词、元曲之中的掌故和神话传说等。光《红楼梦》,叔晖先生就前后一共给我讲了六次之多。她讲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邢岫烟、薛宝琴、贾政、贾母、薛姨妈、王夫人、李纨、王熙凤、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以及北静王及王妃、南安郡王妃等,以至袭人、晴雯、麝月、鸳鸯、紫鹃、司棋、香菱、紫鹃、待书、茗烟、李贵、刘姥姥等各色人物的服装特点、饰品样式、发型花色、化妆特点等等,及其与各个人物性格间的关系;讲荣宁二府里的书画、陈设、用具、车轿、执事等;讲大观园及荣宁二府的建筑特点、装饰装修特点;讲大观园的园林特色、山水花木;讲《红楼梦》之中的各种民俗等等。
因为叔晖先生是画家,她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是要用画笔来表达的(她的论文就是绘画),故先生所讲的《红楼梦》,先生在研究《红楼梦》之时的侧重点,都是任何其他红学家们所不能比拟和无法复制的。因为她有实际生活(世家出生)、有研究,所以讲得是声情并茂,别有风味。她讲《红楼梦》侧重于能看到的(或者能想象到的)场景、形象、服饰、物品和事情。而且,在给我讲解、描绘的同时,也在归纳、整理自己的创作思路。她针对的是未来的观众们,所以更是有声有色,真使人能有如临其境、如观其貌之感。从现在许多的影视作品之中,我们都能看到大师指导的痕迹。另外,《西厢记》先生也给我讲过了两次。
叔晖先生还给我讲了她绘画的画法、画意,讲了她用笔、用墨的技巧和讲究,讲她喜欢的装裱和装裱讲究和学问,并细数她的收藏和画具、画料、菱绢等的珍奇,详解她文物藏品的精美和特性。
笔者与王叔晖先生的私交一直极好,我是院子里面惟一的一个可以叫她阿姨的人(其他人或叫她先生、或按照旗人的规矩叫她王爸爸或叫她王爷爷)。笔者经常帮助他代买米面、蔬菜。当时,我们的水龙头是在院子当中的,为了防止管道冻坏,冬天的晚上要关总阀门,有一段时间我几乎天天晚上给她打储存水。笔者还两次于煤气中毒和一次从急病之中将大师救出。因此,笔者对先生的性格、先生的生活、爱好,先生的作品等等,都非常的熟悉,非常的了解。而且,我也可以说是她的最后一名徒弟,诗词、绘画、鉴定、民俗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她都传授了很多、很多。所有的这一切,至今想来都觉得获益匪浅。
近期,笔者在拍卖会的预展之中,也发现了多幅王叔晖先生作品的赝品。下面笔者就为读者介绍一些王叔晖先生作品的鉴定技巧:
(一)   代表作品:
王叔晖先生的中国画主要代表作品有:《昭君出塞》、《李清照》、《红满傣溪》、《王昭君》、《竹荫纳凉图》、《易安居士燕居图》、《木兰巡营》、《白居易诗意图》、《琵琶行》、《古代仕女》(多幅)、《仕女图》(多幅)、《婴戏图》(多幅)、《消夏图》(多幅)、《四美图》(多幅)、《岁庆图》(多幅)、《箜篌图》、《贵妃出浴》、《戏鹦图》、《抚琴》、《寂寞嫦娥舒广袖》、《杨门女将》、《天官赐福》、《赏月图》、《梅妃》、《孔雀东南飞》、《明妃》、《夜宴桃李园》和《蔡文姬》等等,以及《红楼梦》金陵十二釵系列的有:《林黛玉》、《滴翠亭宝钗戏粉蝶》、《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凤姐》、《李纨》、《迎春》、《元春》、《晴雯补裘》、《宝琴立雪》(《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红楼梦人物图》(《芦雪庵争联即景诗》)、《红楼梦人物图》(《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等等,以及未完成的绝笔之作《惜春作画》;《西厢记》系列的有:《初遇》、《借厢》、《闹斋》、《和诗》、《匪惊》、《赴宴》、《赖婚》、《听琴》、《传简》、《赴约》、《赖简》、《相思》、《问病》、《佳期》、《拷红》及《长亭》等;以及四幅《西厢记》邮票版系列的原创作品:《惊艳》、《听琴》、《佳期》、《长亭》等等。
叔晖先生创作的连环画作品主要有:《孔雀东南飞》、《墨子救宋》、《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河伯娶亲》、《杨门女将》、《孟姜女》、《木兰从军》、《愚公移山》、《老李搬家》、《赵梦桃》和《西厢记》等等;此外,叔晖先生还有:书法、笺纸、书签、书封面套、年画、年历、剪纸、折扇扇面、纨扇扇面、小品等等相当数量各种类型的其他作品。
(二)      承:
王叔晖从小就酷爱画画,在其15岁的时候,即经由她二姐夫的弟弟,著名的国画家大画家吴光宇先生的介绍,加入了北平(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在中国画学研究会里,她受到了当时古物陈列所(即今故宫博物院的前身)的所长周养庵先生、京城女子师范大学的教授孙诵昭(孙诵昭<18789月~19682>女,江苏省无锡市人。擅长中国画。曾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北京中国画院画师)先生,以及国画大家徐燕孙先生和吴光宇先生等的鉴评和教诲。
在这些人之中,叔晖先生最重要的老师就是徐燕孙先生和吴光宇先生。徐燕孙(1898年~1961年),名操,表字燕孙,后以字行于世,别号霜红楼主,又号霜红龛主、中秋生,斋号霜红楼、寒水堂、归燕楼等名。徐燕孙河北省深县人,生于北京市。是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红学家。主要作品有:《兵车行》、《丽人行》、《明皇并马图》、《二十四孝图》、《梅妻鹤子》等,徐先生在人物造型和笔法的运用上,对王叔晖的影响非常大。吴光宇(19086519701121),又名吴显曾,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祖籍浙江省绍兴市,生于北京市。代表作有:《荀灌娘突围救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画龙点睛》、《吹箫引凤》等,其所绘的人物画被编为《荣宝斋画谱之29》。吴先生是王叔晖先生二姐夫的弟弟。吴先生在画面的布局,以及色彩的处理等方面,对王叔晖有多方的教诲。另外,还有管平湖(字仲康,号平湖。江苏省武进市人。画家管念慈之次子。曾师从于金城游,工仕女,为湖社画会社员)、俞涤凡等先生对王叔晖也有重要的影响。
(三)   风格、画意:
王叔晖先生的画意、风格主要是大胆地借鉴西方绘画的技法,既能够在传统技法中画出时代气息,又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先生的工笔重彩技巧功力深厚,笔法顺畅,用笔精湛、细腻、潇洒、流畅,色彩典雅、清新,仕女造型优美,人物清秀、端庄雍容,形象生动,神态、衣冠等准确、严谨。先生的画,场面设计概括性强,抓取的瞬间凝练、集中,能充分的表现故事的精华,人物的气度、神韵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由于王先生终生未嫁。所以,画面里总有一层深深的寂静。而现时的许多伪作,都是火燥气十足。解放后,王先生的生活一般来说,还算安逸,并且基本上没有受到政治冲击。所以,画面气氛总是十分恬静。而现时的许多伪作,最不能做到的就是安逸、深沉。
(四)   题材、内容:
王叔晖先生作品的题材、内容主要是以历史人物、故事传说、古代仕女、《红楼梦》金陵十二釵人物等为主,有诸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昭君出塞,词人李清照,木兰从军,杨门女将和琵琶行、西厢记等等,还有红楼梦系列的:如林黛玉,滴翠亭宝钗戏粉蝶,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元春,迎春,晴雯补裘,凤姐,宝琴立雪,李纨和惜春等等。
下面我们列举王叔晖先生几件代表作品的特点:
1.     《晴雯补裘》:
《晴雯补裘》画面表现的是晴雯抱病地坐在床上,挽起头发,披了件衣裳,挣命地为宝玉缝补孔雀袭,一旁是麝月在帮忙拈线。这一情节源出于《红楼梦》的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画中表现晴雯: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恨命咬牙捱着的神态,和一直补到自鸣钟已敲了四下的情景。画面引领观众由衷的为晴雯担心,为晴雯紧张。画面令观众深深地感叹晴雯身世、处境的凄凉和悲惨,画面令观众敬佩晴雯的勇敢和决断。
《晴雯补裘》为王先生一生所少用的中远景逆光的画面表现形式,画中主要人物较次要人物距离观众更远,而且画面的前方还有大面积的隔扇和红色软帘。据叔晖先生后来讲:这主要是要通过近景强烈的阴暗,远景突显的明亮,营造压抑的感觉,揭示身为奴仆的晴雯最终的悲惨结局。    2.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叔晖先生所作《憨湘云醉眠芍药裀》这一情节出自于《红楼梦》的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一节: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磴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囔囔说: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众人笑推他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磴上还睡出病来呢!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又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原是纳凉避静的,不觉因多罚了两杯酒,娇娜不胜,便睡着了,心中反觉自悔。早有小丫头端了一盆洗脸水,两个捧着镜奁。众人等着,他便在石磴上重新匀了脸,拢了鬓,连忙起身,同着来至红香圃中。又吃了两杯浓茶,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一时又命他吃了些酸汤,方才觉得好了些。画面上,万紫千红的芍药花丛之中,酒后的史湘云眠卧在一张青石凳之上,一把纨扇坠落于地。醉态令潇洒快直的史湘云更显得风情万种和婀娜多姿。
叔晖先生在创作《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时,还特意要求我在我家门前的花池里种了好些五颜六色的芍药花,她在花期的各个阶段,都仔细观察,并且画了大量的写生。
正面睡眠状态的美人是非常难画的,但是这也没有难到叔晖先生。先生设计了十余张(种)史湘云眠卧在青石凳之上的造型,而且因为我家有一面大镜子,她还借用我们家的大镜子,并让我和她的徒弟费竞阿姨举着,她自己在床上作各种不同的姿态,调整着、比较着,最终确定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种造型。《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是笔者有幸能参与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的创作时间主要在1978年的89月间,此时正值北京的盛夏,先生所住的西屋真是又闷、又热,创作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但是即使这样,也挡不住先生的幽默和对生活的热爱。先生可算是美食家,在《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的创作期间,还研制了一种湘云乌梅防暑(醒酒)汤,我们至今还时常做来品尝。(配方待索

3.     《林黛玉》:
《林黛玉》的主要场景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画面上紫鹃笑道:这都是素日姑娘念的,难为他怎么记了。黛玉便令将架摘下来,另挂在月洞窗外的钩上,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吃毕药,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这且不在话下。
一般人所熟知的林黛玉的场景有:黛玉葬花、夺魁菊花诗、误剪香囊袋、黛玉焚稿……可先生为什么偏偏选择现在的画面呢?这主要是因为画面不但能体现林黛玉安静、深沉,而最重要的是这画面是黛玉所独立进行的最有生气、最活泼、最积极的行为了。画面表现了病中少女对生活所充满的向往和希望。先生也希望她的画笔能将最美、最光明的瞬间留下,传播。由此可见叔晖先生对林黛玉的所爱之深,所爱之切了。
像《林黛玉》,是1978年初开始创作的,从起稿到完成,大约只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令人叹为观止。文革之后,叔晖先生的创作激情空前高涨,《林黛玉》她几乎是夜以继日的画,一气呵成。笔者(AP收藏家)每天去先生家看,都有新的进展。《林黛玉》是第一幅我从头至尾在绘画的每个重要阶段,都到场观看的重大作品。《林黛玉》是王叔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先生自己最满意的作品。AP收藏家认为《林黛玉》才是叔晖先生一生真正的代表作。
一般的人很难想象,先生是在怎样的一种环境里,在怎样的一种情形下,完成《林黛玉》的创作的。画《林黛玉》时,先生的住房因为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此时已经成为危房了,房间里架着先生称之为抗震床的架子。因为先生住的是西屋,室内的光线也不好,早上8点半以前和下午4点半以后就都要开灯了。而且,因为是百年老宅,院内的电线线路早已老化,而且因为当年供电的紧张,最大也只能点60瓦的电灯。《林黛玉》就是在抗震床的庇护下,在只有60瓦电灯照明的光线下完成的。作为工笔画,每一丝丝的头发都要画出来,先生所要克服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林黛玉》从起稿、勾脸、分发、到笔者都在场。《林黛玉》的起稿起了四稿,第一、第二稿都是起在一般的熟宣纸上的,主要是推敲布局,经营位置。第三稿也是小样,虽然是起在丝绢上,但是,是为了熟悉在丝绢上的手感。《林黛玉》的勾脸、分发正反面至少画了两次以上;《林黛玉》的,尤其是领口部分,最少也是四层。
《林黛玉》就是以舍妹为模特原型创作而成的,可以说完全就是舍妹的肖像画,所以画面之上的神情、气质、气息我都非常的熟悉。近期的伪作《林黛玉》简直不堪入目。叔晖先生的生性霍达、开朗,而且对创作有着非常的严肃和奉献,所以即使是身处危房之中,窝居于抗震床之下,但是《林黛玉》还是光彩照人、亮丽非常。
正是因为用工用料的至极,功力的至高,所以《林黛玉》当年在香港还被印成了挂历、年画等发行,结果反映良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抢购一空。《林黛玉》也因此成为文革之后第一次在海外被印成了挂历、年画发行的现代中国画作品。        [] 王叔晖作品的鉴赏
4.     《梅妃》:
《梅妃》是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画面表现深受唐玄宗宠爱的梅妃,在侍女的陪伴下,款步走向梅林的深处。无边无际的梅海,预示着春天的即将来临。画中的两人庄重、典雅、华贵、祥和。先生为画《梅妃》,仅就研究为使唐代的服装确切、有据,光是草图、小样先生就画了十幅左右。先生创作态度的严谨、认真,由此可见一斑。
而且,先生极其重视人物比例和造型的准确,除《梅妃》之外,舍妹就还曾为她的《红满傣溪》、《汉明妃》、《滴翠亭宝钗戏粉蝶》等多幅作品做过模特。
5.     《滴翠亭宝钗戏粉蝶》
《滴翠亭宝钗戏粉蝶》的画面场景出自于《红楼梦》的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画面上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先生可谓是戏剧欣赏的大家,而且自己也能操琴,她一曲《夜深沉》能拉得我等悄然落泪。我们细看,《滴翠亭宝钗戏粉蝶》之中的宝钗是迈着台步、带着身段的。就着《滴翠亭宝钗戏粉蝶》,叔晖先生还给我们讲解了京剧之中青衣的许多身段、步法,即便是在今天回想起来,还仍然能令人心醉神往。
6.    《宝琴立雪》(《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宝琴立雪》(《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王叔晖先生先后一共画过两幅。第一幅画过之后,先生感觉衣服的线条过于凝滞,颜色也显得不够明快,不够满意,之后就又画了第二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叔晖先生的创作态度是多么的严谨,对艺术追求的标准又是多么的高。
果然,第二幅与第一幅比较起来,不论在人物的感情、画面的节奏,还是线条的流畅、色彩的对比与衔接等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宝琴立雪》是根据《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正说着,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宝钗忙问:这是那里的?宝琴笑道: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这一件给我的。香菱上来瞧道:怪道这么好看,原来是孔雀毛织的。湘云道: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宝钗道:真俗语说各人有缘法’”。)和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之中的(凤姐儿也不等贾母说话,便命人抬过轿子来。贾母笑着,搀了凤姐的手,仍旧上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一语未了,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的相关段落而创作的。《宝琴立雪》的画面上,茫茫的风雪中,身着凫靥裘的宝琴在侍女的陪伴下亭亭立于梅花雪海之中。
7.     《惜春作画》:
《惜春作画》是叔晖先生的绝笔之作,画中的情节是综合《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以及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和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等章节中的有关内容,并以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为重点场景创作而成的。画面主要是表现惜春在暖香坞画《大观园行乐图》时的情景。暖香坞内有腥红毡帘,温香拂面,红蓼花深,清波风寒,惜春正伏案作画。没想到《惜春作画》竟成为先生的绝笔之作,也是惟一的一幅未完成的重要之作。
《惜春作画》曾经准备和开始了好几次,但都因为要表现的是自己这位同行,要更加深刻、更加细致,所以迟迟未成。而以《惜春作画》竟成为先生的绝笔之作,也可以看成是叔晖先生一生的轮回吧。先生曾计划在有生之年将《红楼梦》之中的金陵十二釵和副釵们全部都绘齐,但是最终没有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也令我们无缘一睹这壮举的全貌。而且无疑也是整个红学界的一大憾事。
先生正式创作《惜春作画》之际,我和先生都已经分别搬出了地安门外大街的大院,分别居住于北京城的东西两端了。而且,因为先生家一直没有安装电话,所以平时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了。我也只有在春节、五一前去探望她了。而自1985年的春末、夏初,我已经到深圳特区去工作了,就连叔晖先生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能够见到,实在是抱憾终身之事。
8.     《琵琶行》:
《琵琶行》一画创作于1979年,情节取材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画面上是蓬船一角,江南名妓只影、孤舟,在洁白如水的月光之下,哀怨、孤寂的琵琶鸣响于瑟瑟的秋风之中,回荡在寂静、深远的浔阳江畔。
整个画面的色彩淡雅、素洁,只有寥寥数种。而且画幅上大面积的都是江水,芦苇和秋风之中的高树。一轮高挂天际的冷月,再加上在水中的倒影,一身素衣的琵琶女,都更使画面增添了无边的孤寂与惆怅。观者看来,仿佛已能听到哀怨、凄婉的琵琶声从画中传来。    9.     《西厢记》:
《西厢记》的画作取材于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或《张君瑞待月西厢记》)。叔晖先生所创作的《西厢记》计有:16幅本(设色本)、4幅本(即邮票本)和两种白描本等共四种。这里我们就先讨论16幅本。16幅本是由:《初遇》、《借厢》、《闹斋》、《和诗》、《匪惊》、《赴宴》、《赖婚》、《听琴》、《传简》、《赴约》、《赖简》、《相思》、《问病》、《佳期》、《拷红》及《长亭》等幅作品所组成。在16幅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张君瑞与崔莺莺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约的整个爱情故事。也看到红娘的狭义,看到了老夫人的背信。王叔晖先生的连环画作品《西厢记》荣获了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83221,发行了以《西厢记》为蓝本的,编号为T-82的特种邮票一套4枚(面值106分)。T-82-4-1惊艳T-82-4-2听琴T-82-4-3佳期T-82-4-4长亭。该套邮票获得1984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评选的1983年最佳特种邮票;日本集邮杂志评选的1983年中国最佳邮票;英国《集邮周刊》和英国《外国邮票》月刊评选的最佳中国邮票等奖项。    建国以后,王叔晖先生共有两个创作高峰期,先生的几乎所有重要作品,都是在这两个时期内创作出来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期是从1951年至1957年,这一时期诞生的主要作品有:16幅彩色版连环画《西厢记》、128幅白描本连环画《西厢记》、《孔雀东南飞》和《墨子救宋》等,以及中国画《晴雯补袭》等。第二个高峰期是自1978年至1985年,这一时期诞生的主要作品有:中国画《昭君出塞》,红楼梦系列之:《林黛玉》、《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宝琴立雪》、《宝钗》、《凤姐》、《李纨》、《迎春》、《元春》及未完成的绝笔之作《惜春作画》等,邮票原创作品《西厢记》,以及连环画《杨门女将》等等。

另外,叔晖先生还特别喜画雪景,我们仅从《荣宝斋画谱(之一二三集)》之中所收录的作品,就能看到《红楼梦人物》(《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红楼梦》人物)、《婴戏图》等数幅。
(五) 技法特点:
王叔晖先生的画法有鲜明的特点:
1.勾线:先生作品的发髻、发式、衣裙、飘带等全是先用白描勾出。很多地方甚至需要画几层,为了面画厚重,一般需要在正面画了一遍之后,再在背面画一次,然后再在正面画。可以设想,细如发丝的线条,不但要在正、反面严丝合逢,还有流畅,最重要的是还要贯气,是何等的功力?!在勾花卉、树枝、建筑、家具等的轮廓时,基本上都是一气呵成的。另外,许多地方的线条都是先用淡墨画出,再用浓墨强调。画家是有基本习惯的,这些就是先生的基本习惯。
我们看到的一些赝品,基本没有先用淡墨画出,再用浓墨强调的。
2.开脸:叔晖先生有着极为精深的传统线描功底,其线描笔法不拘物形,灵活多变,飘逸潇洒,老到贯气。王叔晖先生的笔墨非常讲究,衣纹、皴擦时笔笔贯气,柔而不媚。先生的画,人物造型结构准确,体态修长,步态沉稳,形态潇洒,色彩和谐,衣着华美,服饰玉润。先生人物体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物的上体稍微向前倾,但是人体的整体重心还是保持正常的。因为笔者和家母都给叔晖先生当过模特,摆过画中人物的状态,所以有切身的体会。
现在市场上的赝品,人物造型结构的准确性很差,也没有人物上身略微前倾的体态。即使有人物上身略微前倾的体态,其整体重心也失衡了。
3. 工整:先生的画,画面色彩明丽,布局严谨。先生画中的建筑、家具、陈设等,基本上都是以界画的方法绘出。并且,在作画时,先生还借鉴西方绘画的技法,画出物体的阴影和变化。先生画过多种花卉、草木。花卉有:芍药、牡丹、梅花、菊花、玫瑰、茉莉、荷花、桃花、兰花、丁香、百合、迎春花、夹竹桃、紫藤、水仙、月季、玉簪花等;草木藤萝有:修竹、芦苇、芭蕉、梧桐、铁树、苍松、翠柏、茶树、柳树、红叶等;瓜果有:蜜桃、莲蓬、石榴、葡萄、雪梨、佛手、海棠、苹果、荔枝等;动物有:喜鹊、鹦鹉、八哥、雄鹰、马匹、孔雀、玉兔、蝴蝶、金鱼等等。先生画花卉、草木时追求的是丰美、茂盛、欣欣向荣;所绘的瓜果,观众们几乎可以嗅到阵阵的果香;画树时木追求的是挺拔、舒展。叔晖先生除了这些植物、动物以外,很少或几乎不涉足其他的品种,这也可以算作是一个鉴定的因素吧。
4. 着色:叔晖先生的画,画面绚丽典雅、清静自然。而且色彩都十分的考究,浓的不烈,淡的不流。色彩的搭配和谐、统一。一般来说先生作品的用色都十分丰富,像《晴雯补裘》、《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画面的色彩达百种之多。《晴雯补裘》中对孔雀袭的描绘,达到幻真、幻美的地步。令金翠辉煌的孔雀袭真实、完美、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但是,叔晖先生也不是一味的追求色彩的多样性,而是根据画面的感情需要而为,与《晴雯补裘》比较起来,《琵琶行》的用色又仅有廖廖的二、三十种。但是,尽管只有这么数十种色彩,可画面给观众的冲击,并不因此而减少。先生的宣染、罩色有时需要进行数遍。而且,经常是先染一层淡墨,再在淡墨上施色,并且是由浅到深施数次。色彩上自浅到深的过度,是靠水来调节的。先生的用水,可以说是出神入化。
伪作就难以施用如此多种类的颜色了。我们所能看到的伪作,大多数所使用的颜色,也就十几、二十种,基本没有超过三十种的。
5.退:退即是套,是套用染色的意思,是工笔画特有的技法。一般用于亿领,袖口。叔晖先生的作品一般都至少退四层,或四层以上,很少退两、三层的。
退:在施过淡墨后要经过一两天,等完全干透后,再施色,所施的第一遍色,要将需着色的部分全部罩到,稍干之后,用同样的色再罩一遍。之后,再用稍深的颜色在退后一点的地方加重,稍干之后,再在更退后一点的地方加重,每退一层都有明显的界线。
而现时的许多伪作,都是仅仅退一、两层。有时更是以渲染来代替退的。
(六)  用料特点:
王叔晖作品的用料极其讲究:
颜料,尤其是孔雀蓝,其制作工艺现在已经失传。现在许多伪作都使用的是今天市售的(化学合成)颜料。所以,从孔雀蓝上就可以看出作品的真伪。在画《林黛玉》和《晴雯补裘》时,孔雀蓝、孔雀绿就用了相当大的数量。
叔晖先生所使用的朱砂,也非常特别。据先生自己讲,当初每寸朱砂是两寸金的价钱。先生所使用的朱砂,形状是两头稍细,两寸多长,筷子粗细的一条,上面有细小的金字大清乾隆。画《林黛玉》和《迎春》都各用了多半条。画《昭君出塞》和《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时,因为画面上的红色较多,都各用了两条多。现在,多数的伪作都是用的化学颜料,即便稍好一点的,用的也是矿物和化学合成的颜料,没有使用天然颜料的。就是所谓的高仿、乱真,也绝对没有使用孔雀蓝和朱砂的。
先生后期的中国画作品,基本上都是用绢来作画的。先生所用的绢基本上都是60年代以前生产的,都是低速织机织出来的。而伪作用绢,基本上都是高速织机织出来的。高速织机在织造之时,需要对丝线加预应力,俗称加。查看织绢的丝线有无加,也是鉴定叔晖先生后期中国画作品的一个窍门。
用纸、用绢:先生绘画时的用纸、用绢,在当时都算是最讲究、最高档的。像任何东西都有档次一样,纸、绢也同样有档次。而且先生的许多纸、绢都是自己过的,绝少,或者可以说几乎没有用市售一般工艺过的纸、绢的。王先生不是作水墨画、写意画的,每张画的创作都非常从容,每张画的创作过程,构思过程都会持续一段时间,不像画水墨画、写意画的,有临时抓过一张纸就画的情况。所以,纸、绢不够档次,纸、绢俗气的,基本可以认定是赝品无疑。
工具及其他:作画时所用的工具、画笔、画具等,也是非常人所能企及的,所以效果就十分出色。有些伪作上出不来应有的效果,是因为作伪者没有相应的工具、画笔和画具。
叔晖先生作画极讲工艺和程序,什么时候正面画、什么时候背面画,什么时候再正面画,什么时候再背面,一丝不苟,绝不省工!这也是作伪者们不可想象和根本就不知道的。
叔晖先生的中国画作品其纸本作品与绢本作品的数量之比约为1:3左右,重要作品基本上为绢本,其他作品为纸本。连环画作品基本上是纸本的。
叔晖先生所使用的朱砂、孔雀蓝、孔雀绿以及御墨等材料,其档次之高,品质之精,在今天绝对是这方面收藏家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品!
(七)      法:
先生的书法以欧体为骨,以瘦金为肉。每天都习字不断,晚年也经常练习草书和颜体。据先生讲,她的字要力戒圆润,最好能写出男子的气魄来。为了找感觉,曾经写了很长时间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为了找不同的感觉,还用铅笔和钢笔书写。
叔晖先生就曾经送过我一本欧体的字帖,还送给我几幅她写的毛泽东主席诗词,其中就有先生用铅笔和钢笔所书写的。
先生在作品上的题款,一般为正楷,约占作品数量的30%40%;也有用比较工的行书的时候,约占作品数量的20%30%;用较草的行书约占作品数量的20%左右;另外,以小篆书写的题款,约占作品数量的10%左右。先生绝无行草或者草书的题款。
(八) 装裱特点:
王叔晖先生作品的装裱也是极其讲究的。因为叔晖先生几乎所有作品都是画在矾过的绢上的,而且有些作品,在背面也画过、也大都着过色,所以装裱的难度极高。因为要让画起来,有时画心儿的部分要两次。在充分干透之后,再装裱绫子边。极端的,前后可能需时半年。现在,多数的伪作都是只一次,而且,是画心儿和绫子边同时的。前后可能只需要几天的时间。
装裱工艺及装裱所用的绫子,都是比较高档的,许多绫子还经过特别的染色处理。伪作的装裱一般都工艺粗糙,而且,绫子也没有经过特别的染色处理,仅用一般市售的绫子。市售的绫子都是机染的,不是手工施染的。
(九)  其他鉴定要点:
叔晖先生一生酷嗜香烟,每天至少要抽两包半到三包的香烟,如果从早上8点创作到凌晨2点,更可能会抽掉4包之多。她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情是点上一根烟,晚上最后的一件事情是熄灭香烟。在思考问题之时,尤其在画画之时,更是一只手拿笔,一只手拿烟。先生还特别喜欢喝金奖白兰地,一斤多装的几乎每天就能喝完一瓶。因为烟瘾非常大,嫌过滤咀会减少烟的劲儿,有时别人送的带过滤咀的烟,还会将过滤咀去掉,笔者就曾经帮助她干过去掉滤咀的活儿。所以,作画时她用嘴唆笔尖,就会有烟质和酒质加杂进去,再画到画上,也会有烟质和酒质加杂进去。这也是鉴定先生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色迹、墨迹之中有烟、酒的成分。
先生有一个两拳大的小水壶,是平常沏茶时用来烧水的。因为她是一个人住,所以需要的水量也不多。她常常是用沏茶剩下的开水来研墨。也就是说,先生是用烧过的凉白开水来研墨、研朱砂等的。这也是鉴定先生作品的一个因素。读者们不妨自己可以试一试,用烧过的凉白开水来研墨、研颜料,和用普通的自来水来研墨,画出画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小的时候经常会流鼻血,先生就会研开她的墨,用棉花蘸上墨汁,然后再给我塞到鼻子里面止血,一会儿就好了,而且屡试不爽。开始我一直以为只要是墨就行,有同学的鼻子流血了,我就用墨汁蘸上给他们堵,结果弄得满脸花,有黑有红。其实是她的墨好,墨里面有麝香、冰片等名贵中药。甚至我们有时在做汤、烧菜时,还会点一两滴墨进去呢。墨里有麝香、冰片等成分,这也是鉴定叔晖先生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伪作的墨里完全没有麝香、冰片等的成分。
先生的画作上很少有长篇题跋,多作四言、五言、七言的名款。最多也就是七律一首,七绝一首,或者蝶恋花、采桑子一首。很少宏篇大论,洋洋数十言以至上百言的情况。这到不是她的字不好,恰恰相反,先生可算是书法大家,没有长篇题跋,是一个鉴定因素。
先生的连环画作品,即使是用于封面上的作品,一般也没有纪年和题款。
至于先生的中国画作品,1949年以前的作品上一般都用干支纪年。从1949年到1965年之间的作品,有用干支纪年的,也有用公元纪年的。1966年之后的作品,一般来说大多数都用公元来纪年,而且一般都是写成一九XX的,绝少仅写“XX的。
中国画作品上的题款,1949年以前,题款一般是一行直书,署名是王叔晖制山阴王叔晖制。文化大革命之中的作品,有许多没有题款。1978年之后,较长的题款一般也就是一行题目或者(一两句)诗词,另一行是纪年再加署名王叔晖制山阴王叔晖制山阴(另换一行)王叔晖制王叔晖作,较短的题款就一行直书到底。其中题王叔晖制山阴王叔晖制的画作较题王叔晖作的作品为多,也算是一个特点吧。题款时一般都用楷书,少数几幅有画名或标题用斯(小)篆,纪年和署名用楷书的情况。
而且,在先生的画作之上,也绝少钤盖数枚印章的情况出现,一般是钤盖一至两枚,很少三枚或三枚以上的。先生的作品也较少使用闲章(压角章),很多时候甚至只有一枚白文的名章。叔晖先生的画作之上,绝无异型印章的出现。
王叔晖先生的作品一般画幅都不是很大,以绢本作品为例,竖幅的作品高在60厘米70厘米左右,宽在50厘米左右。横幅的作品长的方向一般在60厘米70厘米左右,宽度在50厘米左右。长宽之比一般大于5:3,更有一些7:2左右的。纸本作品会稍大一些,但最大方向的尺寸,一般也不大会超过85厘米90厘米,先生一生几乎没有画过长度超过120厘米以上的作品。
今年,正值王叔晖先生开始艺术创作的80周年,特作此文纪念我们的这位国画大师、红学大师!纪念我的这位难忘的邻居和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