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部提成分配方案:怎样临习--《阴符经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31:02

怎样临习--《阴符经》

.threadtags_tag {margin:0px !important;background:none !important;padding:12px 0 !important;color: #444 !important;}.threadtags_tag span {border:1px solid #EFEFEF; padding:10px 14px 10px 32px; background: url(http://images.5d6d.net/dz7/default/tag.gif) no-repeat 10px 50%;}.threadtags_tag a{color:#E77B0F !important;}相关搜索: 习阴符

怎样临习--《阴符经》

1 b  a' v/ Q) |4 {' ~$ e7 o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亦称《黄帝天机经》,作者不详。《阴符经》自唐道士李筌在洛阳嵩山虎口岩壁中发现后传抄流行于世,封口有“魏真君二年(公元441年——笔者注)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字样。“阴符”有暗合天道、天人合一之意。《阴符经》阐发了天人相盗的“盗机论”以及道教神仙长生学说,含有丰富的老庄哲学思想,不仅在道教思想史,而且在中国哲学史上都有一定地位。《阴符经》历代注本繁多,见解不一,著名者有唐道士李筌、张果的《阴符经注》和宋朱熹《阴符经考异》。后世道教将《阴符经》定为必诵经书,为《玄门功课经》的主要内容之一,共分上、中、下三篇。0 Z9 G( \% H5 S! m6 w
    《大字阴符经》(右图为作品局部)传为褚遂良晚年所作,伪作可能性很大。其字形为大楷,字数多且大,所以最适合学习。其中最多的字是“之”字,有27个,超过《兰亭序》中21个“之”字的数目;其次是“天”字,有16个;再次是“入”字,有14个。此卷尾款为“起居郎臣遂良奉敕书”。褚遂良任起居郎在贞观十年,即公元636年,书写时间应该和《伊阙佛龛碑》大体相同或略早,书法面目也应对应,而《大字阴符经》却是晚年褚书风格,在风格发展上说不通。徐无闻先生对此有详细的考证,认定是伪作。沈尹默和潘天鹰则认定《大字阴符经》是真迹无疑,抑或是同时代学褚高手所作,是后世学习楷书的重要范本。除大楷《阴符经》外,尚有伪托褚遂良小楷草书《阴符经》二种传世,是明显伪作。小楷《阴符经》风格近似玉版《十三行》,有一定的功力,文徵明和翁方纲认为是真迹。草书《阴符经》后署“贞观六年奉敕书”字样,纯属虚构伪托,因为褚遂良被召为傅书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 N! k) n; z! n
    《大字阴符经》风格略近《雁塔圣教序》,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此乃从隶书中来。此帖撇捺开张,线条对比强烈,时而纤巧,时而厚重,时而疏密有致,时而笔势翻飞,波折起伏,巧于变化。其运笔牵丝暗连,速度极快,俯仰呼应,各有所据,气息盈满,妙笔生花。书家以不可羁勒之笔,使转细微,擒纵自如,使得此帖已非典型意义上的唐楷,而是深具“二王”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隶之美。此帖结字欹正相生,寓拙于巧,变化多端,不落蹊径,堪称“楷中《兰亭》”。《阴符经》是否为褚真迹已不重要,因为它所呈现出的艺术水平同样为书林珍视。
    对《阴符经》的整体领会可从三方面人手:一是和褚遂良其他碑帖进行对比,对《阴符经》进行风格对照;二是和同时代的欧、虞、颜、柳书相比,明了其风格特征;三是和其他行楷书,如李邕、赵孟頫和董其昌等人的行楷书进行对比,又能有一番新的见地。
 
      《阴符经》短横取逆势;长横在字形中常属于主笔,尤其注意变化,—般是翻笔得势,逆涩行笔,收笔圆重且有顿挫。褚楷字形特点是宽博,横竖画都尽量撑开,《阴符经》的字形也有这个特点。6 ?$ o& e. Y7 p+ G! H
    《阴符经》中单个长横画有多种形态,如右图中“安”字露锋起笔,逐渐加粗;“子”字顿笔而起,提笔后重按,笔画显得非常有弹性;“其”字侧锋起收笔,运笔轻提,富有跳跃性;“莫”字横画收笔上方出钩,行书笔意很明显。再如右图中“百”字横画厚重圆浑;“而”字横画也保留了行书笔意,只是在运笔方向上与“莫”字稍有差异;“不”字起笔看似逆锋,实际上是承上字,中间提笔而行,回锋动作很明显;“才”字横画一波三折,使字形趋于生动。  k* C2 [6 |  w$ c! d3 d
    字形中如有两横或三横,则更注重对比与变化。如右图中“天”、“矣”两字中短横和长横皆取侧势,有粗细、长短和节奏变化;“奉”字三横虽皆欹侧陬势,但在起笔、运笔方向上有细微差别;“生”字三横画变化跳跃性更为明显。) `; j' f$ Z2 b
    字形中如有四横或四横以上的,处理起来又是一番用意,概括为“注重变化,变化主笔”,即其中一画写得很长,撑开字形,其他笔画在运笔方向及长短方向上再形成一些变化。如右图中“陆”字右半部分四横,书写上有明显的“细短、稍长、粗短、再力帐加厚”的节奏变化;“善”字则处理成“长、短、稍长、最长”的变化;“书”和“昼”二字中横画更多,主笔横画书写最长,字形上宽下窄,整体形成“长、短、再短、稍长”的变化。但在进行笔画伸长或缩短、欹侧取势以及粗细变化时,一定要考虑到审美效果。
   【名言警句】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 列夫·托尔斯泰 《阴符经》中竖画变化也很多。一般说来,字中的竖画要少于横画,因而竖画的变化难度相对小一些,处理手法也不同于常见的方法。如右图中“上”字竖画粗短有力,不像颜、柳书那样有意拉长,而是因字生形;“中”字竖画虽短,但运笔变化大,逐渐重按而略有弧度;“甲”字收笔处有出钩之意;“性”字竖心旁的中竖画处理得更有特色:先逆向起笔,逐渐加粗,笔画带有弧度,收笔稍顿而向右拐;“师”和“郎”两字竖画一为垂露,一为悬针;“神”字右部竖画是明显的碑书用笔;“律”字右部竖画和“神”字右部竖画一样,都很长,但在书写时注意了弧度及节奏把握,使字形左右两部分相靠,在临习时宜细细加以体会。* l' X" w, Z; D! g1 `3 D
    褚书铁画银钩,有宽、短、锐等特点,大多侧锋取势,中锋收笔。据有关资料披露,颜书钩法独特,实质上和唐笔有关,并非刻意而作,后学者太过于在意,实则与原作者本意相违。
    《阴符经》中钩画精神外溢,很见神采。像右图中“可”字、第一个“乎”字和“术”字几乎不出钩,这一点在米芾《蜀素帖》中也有,所以徐无闻认为《阴符经》作者应该学过米书,从米芾书中获得了启示;第二个“乎”字出钩则较为舒缓,在《阴符经》中不常见。7 z6 ]4 A3 B6 G
    《阴符经》钩画虽都具有锐宽的特点,但也可以细分。锋芒尖锐者如“藏”、“也”、“我”、“心”四字。相对来说,“奇”、“鬼”、“九”、“穷”四字出钩要稍微含蓄一些。
   【名言警句】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 列夫·托尔斯泰    《阴符经》中撇画变化尤多,常带掠势,上部稍直,中间提笔稍轻,掠出部分上扬重按,临习时要把握运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同时进行,做到既肥满厚重又飘逸自然。撇画在形态上分很多种,现就各例一,—讲解。
    字形中仅有一撇者。如右下图中“人”字的直撇画,这是撇画的常见形态;“虞”和“历”二字中撇画末端略带钩意,这是其他书家所没有的;“手”字撇画粗壮有力;“有”字短撇在整个字形当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伏”和“修”二字首笔撇画一粗一细,处理手法接近,方折入笔后上提再重按,同时逐渐向外移动,形成颇有特色的形态;“大”字竖撇画和以上各字有所不同,打破了空间均匀分割,起到了改变字形重心的作用;“月”字的撇是兰叶撇.两端细.中间粗:“蠢”字撇画则比“月”字更夸张。也有极个别撇画在字形当中处理成点,如右图中的“莫”字。& {4 e' a$ b1 e: C
    同一个字形中有两撇或两撇以上时,就要注意到行笔方向和用笔轻重的变化。如图中“行”字双人旁,第一撇重而短,第二撇轻而长,顺势而下;“夜”字有平行的三撇画,第一撇上端入笔重而轻出,第二笔粗短,在行笔方向上有很大变化,第三笔用兰叶撇法,使整个字形显得很飘逸;“象”字撇画更多,在行笔方向上都有不同变化。2 Q5 w7 S: V0 Y, x" G( i( h2 R
    《阴符经》中捺画一般很厚重,一波三折,有明显隶意。和颜、柳书相比,《阴符经》更注重书写的自然状态。运笔时直落轻提,下行铺毫,沉着用笔,出锋时宜将笔力送到捺画末端,切忌—带而过,造成虚浮之弊。捺
画有多种形态,短捺如“胜”字,扰有章草遗意;“天”字捺画很长,很注意运笔变化。“起”、“之”二字的捺画为平捺,但表现形态各不相同:“起”字捺画逆锋入笔,先上提而后下按右移;“之”字捺画愈加厚重,有《礼器》之笔意。到这里,《阴符经》中基本点画形态就分析完了,而后要着重了解的是结体问题。
    【名言警句】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 爱因斯坦 《阴符经》中结字变化多端,可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自然异,二是故作异。; W7 e1 J8 z% v
    自然异,即依据字形特点发挥,如右图中“十”字和第一个“人”字的处理不像颜、柳一样,有意识地将笔画拉长;“日”字字形小,就写得小一些;“变”字笔画多,在形体上就处理得大一些。故作异,即依据字形特点有意识地进行强化,如右图中第二个“人”字,有意识地将字形变大;“以”字左右两部分分开;“其”字下方两点拉开距离;“之”字撇捺画之间的空间扩大,造成大面积白地,形成疏密对比;“子”字长横有意识地下移,改变字形重心;“我”字钩画拉长,撇画内收,打破笔画均匀分布的格局,令人回味无穷。/ y& I5 Y/ f& `' G$ }% v
    在具体字形中,《大字阴符经》的结字造型呈现出多种变化,具体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左高右低,分三种情况。一是下端基本平齐,如右图中“施”字;二是整体上错位,上端左高右低,右下端伸出,如“动”字;三是左半部分上下两端都高于右半部分,如“轻”字。3 ?1 b8 [" t1 H+ o7 P: E1 I
    第二类是右高左低,分两种情况。一是右半部上下两端都伸出,高于左部,如右图中“律”字;二是左右两部分下端平齐,上端错位,如“胜”字。
    第三类是左右两部分上端基本平齐,右半部分下端伸出,如右图中“师”字。
    第四类较为特殊,为左右两部分基本平齐,这种情况很少见,如右图中“机”字。
    第五类是上下结构,分两种情况。一是上大下小,如右图中“瞽”字;二是上小下大,如“星”、“奇”二字。
    【名言警句】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阴符经》中结字在空间分割处理上,共有七种不同情况。
    上下结构有三种不同方式:一是上小下大,如右图中“藏”字;二是上大下小,如“然”字;三是上下均等的空间分割,如“发”字。左右结构也有三种情况:—是左小右大,如“机”字,左半部分仅占三分之一空间;二是左大右小,如“动”字;三是空间分割上等分,如“骸”字,因为在笔画上有粗细,结构上有疏密,所以并不觉得刻板。半包围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空间分割形式,如右图中“君”和“克”二字,被包部分的处理不能喧宾夺主。3 [+ Q2 U, u- l9 x/ E% b3 x: d
    除上述之外,还有左中右分割形式,在帖中不多见,故从略。
    在相同偏旁部首的处理方法上,《阴符经》也有很多变化,下面将频度出现较高的列举出来加以分析。5 R( q% I+ V: T- M+ [. r4 {; J
    宝盖头(含平宝盖)。宝盖头在造型上有很多变化,如右图中“宿”字两点一连一断,“定”字则使第一点高出,有高峰坠石之感。
    三点水。其三点虽自然安排,但各有变化,如右图中“沉”字和“溃”字相比,一重一轻,“沉”字和“灭”字相比,“灭”字三点水下面两点有明显牵丝。
    左耳旁。如右图中“阴”字左部竖画一波三折,呈反“S”形,收笔顿出后朝里收;横画起笔尖细,撇画较斜。“阳”字竖画是碑派笔法,呈现出“粗——细——粗”的节奏变化,收笔朝外略拐。
    走之底。《阴符经》中走之底最要领会的是动感。其点画之起笔略斜,造成强烈势态,下面部分一气呵成,捺角丰满,如右图中“道”字。
   1【名言警句】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 徐玮 褚遂良书法一出,学者如云,自盛唐以来尤多,其中不乏佼佼者。《阴符经》虽被一些人认定是伪托之作,但并不妨碍后学者的取法,如沈尹默和潘伯鹰等。在沈尹默的理念中,《阴符经》乃真迹,所以在学习上是很留心的。潘伯鹰受沈尹默影响,自然对《阴符经》也倾注心力。即便像徐无闻,认定《阴符经》乃伪作,仍然在创作上有所皈依,由此可见《阴符经》的艺术魅力所在。除这三家之外,老书家沈觐寿亦取法《阴符经》,具有相当高的造诣。! s7 n- J# A) x2 o7 D
    沈尹默学《阴符经》可用一词来概括,就是“刻意”。他将《阴符经》中浑厚华滋的风神过滤掉了,如他创作的这副对联(见图一),便有刻板之失。联系到陈独秀“(尹默)诗脱俗格,字须博涉”的批评告诫,笔者更加认定沈尹默楷书俗气乃自身原因。他的一些仿褚书之作和碑版之作,都有同样的不足。深受沈尹默影响的潘伯鹰则略胜一筹,其临作可用“精美”一词来概括,《阴符经》的华饰隶意和笔画间的跳宕都已隐匿不见(见图二)。
    实际上,就笔者来看,沈觐寿和徐无闻的创作比沈、潘二人皆强。沈觐寿除精于褚书外,对颜书也有一定造诣,且对颜书致力尤深,因而即使在他以褚法创作的作品中也不时流露出颜法(见图三、图四)。
    师褚而得神髓者当属徐无闻。他对褚书研究没有局限于字面本身,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即在《书法》杂志上撰写有关于褚遂良书法评析的文章,鉴定真伪,条分缕析,有理有据,令人叹服,可见他对褚书及《阴符经》的研究和领悟并非一日之功。我们这里看到的是他的一副对联(见图五)。此作有穆若清风和笔致妍美之感,深得褚书三昧。将四家临创之作加以对比,高下自能立分轩轾。

大字阴符经局部 扫描自日本二玄社出版的黑白本 (感谢书友无为斋主提供)
下载全部高清晰图片

  “大字阴符经”墨迹本,96行,461字,传唐代褚遂良书。世传褚遂良楷书有“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房梁公碑”、“孟法师碑”、“伊阙佛龛碑”、“倪宽赞”等,其中“倪宽赞”为墨迹本,余者为碑刻。
  “大字阴符经”略近“雁塔圣教序”,行笔极为灵活,点画、转折、行笔有行书的笔意,部分重捺笔画还有隶书意味,轻重与虚实结合的很好。此卷尾款为“起居郎臣遂良奉敕书”,专家认为褚任起居郎时,书法面目应是“伊阙佛龛碑”那样,而现在的“大字阴符经”却是褚晚年的风格。专家分析不无道理。不过此书就是伪作,也是当时学褚高手所为,书法具有极高的水准,是学习楷书的一个重要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