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牙刷怎么取下刷头:了悟生死轮回的七岁小神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1:17:53
时间:2012-01-07 01:31来源:道心坚-新浪博客 作者:佚名

古时候有一位证到阿罗汉果位的修行人,住在深山中。
山脚下的村落裡,有一位七岁神童,由於他宿世的善根,小小年纪就体会到人世的无常与短暂,一心想探究生命来自何处?归向那裡?於是辞别母亲,出外寻师访道。
当他来到深山时,巧遇阿罗汉,便请求阿罗汉收他為弟子。出家后的神童恭敬的随侍在师父身旁,依照师父的教导用功,不论是诵经、打坐、参禪,他都能一心专注,心无旁騖,很快的就契悟到「念心」。在师父的指导之下,神童继续不断的在这念心上用功,不到一年,他的修行就达到能眼观一切处、耳闻一切声,并且通晓宿世一切因缘。
有一天,神童入定,在定中观察到自己过去生,不禁叹然一笑。阿罗汉就问他:為什麼因缘而笑?
神童回答:我在这个人世间,曾经五次投胎在五个家庭。第一位母亲生我的时候,邻家也同时產下一子,但是我与第一位母亲的因缘非常短,出生后仅仅几日我就夭折了,第一位母亲常常因為看见隔壁的孩子而触景伤情。
当投胎到第二位母亲家,我在最活泼的年龄就又夭折了。第二位母亲因為一直思念他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终日心中抑鬱、悲痛、忧伤。
第三位母亲生我后,不到十年,我又匆匆离开人世。
我与第四位母亲还是缘薄,在未满二十岁的时候因為意外而死。这二十年来的相处,一旦死别,母亲们总是忧伤、绝望、无奈,生活在无止尽的苦闷中。
这一生,我是第五位母亲的孩子,由於自己内心渴望了解生命的真相,七岁时决定辞别母亲,寻师求道。感恩师父的慈悲教导,指出一条菩提大道,成就了弟子的道业。我在定中,看到今世的母亲在家中日夜啼哭说:我的孩子為了学道而离家,不知道身在何处?不知道是否挨饿受冻?如今生死未卜,也不知道能否再相见?
每一世的母亲都為了我这个孩子愁忧悲苦,由於自己已经知道宿世的因缘,了解生命的真相,生命的河是无止尽的流动,每一生、每一世都更换不同的身形来到世间。这个身体或為男、或為女,或高、或矮,或穷或富,生命的时间或长或短,都有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缘尽就消失了。即便曾為母子,当因缘结束后,换了不同的身形,就算两人擦身而过,却也互不相识,但世人看不清这缘起缘灭的真相,往往為聚散离合悲喜交加,迷失自己的本心本性。我现在已不再受生死轮回的苦果,因此怜悯五位母亲为情羈绊,五位母亲反而感叹我命薄,如果能让母亲们了解生命的真相,她们就不会再愁忧苦恼了,这才是报父母恩的最佳方式呀!
世上的人不知有生就必定有死,且生离死别皆在转眼之间,所以整日追求名利情欲,始终身陷生死的泥沼中无法自拔。庆幸自己及早觉醒,入山求道,蒙佛恩及师恩啟发教导,收摄六根,不造诸业,不起妄念,心地清净,才能够早成道果,得神通力,见到过去生的种种事情。这令我更加悯念世人,如果不卸下情爱的枷锁,又怎能出离生死的轮回呢?但眾生的根器尚未成熟,如果现在劝告他们,只会引发争执罢了;想到这里,我也只能叹然而笑。
神童遂说一偈语:
不断恩爱索,奋飞难如志;不离情识障,如何脱生死?
谁為真种子,其惟自觉悟,眾生根未熟,劝化变齟齬,
去矣复何言,一笑当慧炬。说毕,便现神通飞身而去。
世间人往往将情、爱视為甜蜜的,殊不知喝一口即令人迷,不仅迷失人生方向,更受情爱缠缚,难得解脱。
了知生死流转源於我爱、我执,就能将对自我、他人的爱著,转化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萨精神,做自己真正的主人,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
佛家故事:考验
来源:转载 作者:李亮

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讲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名为萨恕擅。这个国王心地善良,怜悯贫穷孤寡之人,经常对人们周济和布施,只要他们有所需求,国王都尽量满足他们,因此国王的善名远扬,超越了国界,而且传到了上天的众神耳中。
文殊菩萨得知人间有这么一个慈悲的国王,心里很高兴,同时也想亲自试一试这个国王到底是不是诚心行善。
有一天,文殊菩萨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少年婆罗门,从邻国進入萨恕檀国,并来到了王宫门前,乞求布施。
国王听说从异国来了一个少年婆罗门找他,很高兴地接见了来者,并非常关切地问道:“少年人,你是从何处来呀?有什么需要我为你效力帮忙的吗?”
少年婆罗门回答,“我在异国听说您的功德善名,故不远万里前来,想得到您的布施。”
国王听了,高兴地说:“好呀!你有什么要求,需要得到什么布施,尽管说好了,别犯难。我的臣民向我要求布施我都会答应,何况你还是异国的客人呢。”
文殊菩萨见状心想:果然名不虚传,既然如此,我就大胆地试试他吧。
于是就说:“大王您可是君子一言。我提的要求也许有些过分了,我想让国王给我做奴隶,让王后给我做婢女!”
国王听了,并没有发怒、生气,反而非常痛快地答应说:“好吧!你让我个人做奴隶,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我很愿意从现在起就听从你的使唤,为你服侍。但是王后本来是一个大国王的公主,远嫁到我们国家来的,她是不是能做你的婢女,我作不了主,我应该去征求征求她的意见。”
于是国王就到内宫,把少年婆罗门要求施舍的要求向王后说了,并问她能不能做他的婢女。王后也是心地善良,是一心想普救众生的女子,何况在国王的身边,耳濡目染,她不愿拂国王之意,就同意了少年婆罗门的要求。
国王和王后一起从内宫走出来,对少年婆罗门说:“我们商量好了,愿意一起做你的奴仆和奴婢!”
婆罗门这时就说:“既然同意给我做奴隶,那你们就应该把鞋子脱掉,要和真的奴仆与奴隶一样。”
国王、王后一齐说道:“是的,主人,我们应该与所有的奴婢一样,他们什么样,我们也什么样。”于是就把鞋子脱掉,把衣服也换成了奴隶穿着的粗布衣服。
文殊菩萨只是为了考验国王、王后。为了不给这个国家添麻烦,文殊就找了另外两个人,用法力将他们变成国王、王后,和往常一样处理朝政。而真的国王、王后就加入了去异国当奴隶的人的行列。
再说国王的夫人天生贵人,原来是别国的一位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嫁给国王后更是豪华尊贵,哪里有过光着脚长途跋涉的苦楚!又正赶上身孕沉重,行动不便。因此随众奴隶一起行走,累得气喘吁吁,全身酸痛,脚心早被杂草和石头刺破,疼得钻心,真是一步比一步难行,便渐渐落在了队伍的后面。文殊菩萨早已将这些都看在眼里。本来就慈悲为怀的菩萨虽然于心不忍,但为了考验国王、王后的真心,他仍然装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一边回头吼道:“快走啊,快走!”一边责骂王后说; “你现在是我的婢子,就要像个婢子的模样,按照奴婢之法行事。你现在还像当王后一样,娇里娇气的给谁看!”
王后听了,心中委屈不打一处来,于是长跪地下,泪流满面地诉说道:“主人啊主人,我实在是不敢怠慢,实在不敢偷懒,我现在真是累极了,稍稍休息一会儿再走,请您可怜一下吧!”
没想到这个婆罗门是个铁石心肠,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对着王后说:“得啦得啦,你快起来,跟我走吧。这样的奴婢以后我也没法使唤,干脆把你卖了吧!”
于是,就把王后带到人市上,高声叫卖:“都来瞧,都来看,有个奴婢我要卖!价钱便宜人漂亮,谁买到手谁福气!”
王后原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整日生活在王宫里,哪见过这个场面。但现在不同了,自己是个奴婢,奴婢就是这样买卖的。而他的丈夫国王,此时也和她落得同样的下场,被一起卖掉了。
本来国王、王后还在一起。这样一卖,两个人分别被人买走了,相隔数里,不能互相照应。国王被一位老者看中,买去以后当作一个坟墓的看门人,专门负责收埋死人的安葬费。这个地方又寒冷,又荒凉,特别是每到深夜,鬼火乱窜,狼嚎犬吠,弄得不得安宁,难以入睡。那老者还时不时地检查他是不是收费以后有所私藏。但国王心里并无怨言。他想:既然为奴,就尽到为奴的责任,我这才是真心布施,修炼功德。
王后的处境比国王更惨。王后是被一个大家买走。这个大家的夫人好像母夜叉一样,见王后面容娇美,非常嫉妒,经常给王后使坏,故意把脏活累活派给她。一大早天还没亮,她就吵吵嚷嚷地把王后叫起来干活,一直干到日落西山,而且不能有丝毫的怠慢,稍有不是,非打即骂。
又过几个月,王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婴。这家女主人本来无后,见婢子偏偏在她跟前生了个漂漂亮亮的男婴,不禁妒心似火,十分恼怒,对着王后叫骂道:“你这个臭婢子,也配生孩子吗?”然后就逼着王后把儿子杀掉。
那时婢子即为奴,就要完全听凭主人的吩咐。主人叫你死,你就不能活。王后此时没有办法,于是硬着心肠含着泪杀死了新生儿子,然后带着死婴去墓地埋葬。
王后去埋死婴,正好与看守墓地的国王相见。相见之后都有千言万语,但他们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委屈和不满,没有任何抱怨。他们正在说话的时候,须臾之间,真是恍惚如梦,刚才还在冷清的墓地,现在却回到了本国,身上着的是国王和王后的服装,坐的是正殿宝座,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更令他们喜不自胜的是,他们所为之惋惜、日夜思念的已经被埋掉的儿子,此时却活生生地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正在伸着小手,甜密地向他们微笑呢!
国王、王后正在惊疑之间,正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只见文殊菩萨端坐空中的一朵大宝莲荷花上,现出五色真身,向他们夫妇二人称赞说:“善哉!果然名不虚传,你们普救众生,广为布施,可真是至诚至信,真心实意,真是了不起啊!”
国王、王后这才悟到,原来的一切都是菩萨显灵,在考验他们是否真诚。他们此时不禁为自己经受了考验感到由衷的喜悦,连忙向文殊恭敬行礼。
文殊菩萨见国王、王后果然是人间少有的至诚至善之人,自然也非常高兴。在文殊四方讲法的时候,经常以国王、王后作为宣扬佛法的例子,广为宣传。国王、王后的作为,也使得各国人众十分震动,而本国之人更不用说了,都以国王、王后为榜样,广行善事,后来都在修道上有所進境。国王及王后呢?最后都双双修成了正果。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说:“当时的国王,就是我的前身。那王后就是现在的瞿夷,太子就是现在的罗云。”
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讲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名为萨恕擅。这个国王心地善良,怜悯贫穷孤寡之人,经常对人们周济和布施,只要他们有所需求,国王都尽量满足他们,因此国王的善名远扬,超越了国界,而且传到了上天的众神耳中。
文殊菩萨得知人间有这么一个慈悲的国王,心里很高兴,同时也想亲自试一试这个国王到底是不是诚心行善。
有一天,文殊菩萨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少年婆罗门,从邻国進入萨恕檀国,并来到了王宫门前,乞求布施。
国王听说从异国来了一个少年婆罗门找他,很高兴地接见了来者,并非常关切地问道:“少年人,你是从何处来呀?有什么需要我为你效力帮忙的吗?”
少年婆罗门回答,“我在异国听说您的功德善名,故不远万里前来,想得到您的布施。”
国王听了,高兴地说:“好呀!你有什么要求,需要得到什么布施,尽管说好了,别犯难。我的臣民向我要求布施我都会答应,何况你还是异国的客人呢。”
文殊菩萨见状心想:果然名不虚传,既然如此,我就大胆地试试他吧。
于是就说:“大王您可是君子一言。我提的要求也许有些过分了,我想让国王给我做奴隶,让王后给我做婢女!”
国王听了,并没有发怒、生气,反而非常痛快地答应说:“好吧!你让我个人做奴隶,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我很愿意从现在起就听从你的使唤,为你服侍。但是王后本来是一个大国王的公主,远嫁到我们国家来的,她是不是能做你的婢女,我作不了主,我应该去征求征求她的意见。”
于是国王就到内宫,把少年婆罗门要求施舍的要求向王后说了,并问她能不能做他的婢女。王后也是心地善良,是一心想普救众生的女子,何况在国王的身边,耳濡目染,她不愿拂国王之意,就同意了少年婆罗门的要求。
国王和王后一起从内宫走出来,对少年婆罗门说:“我们商量好了,愿意一起做你的奴仆和奴婢!”
婆罗门这时就说:“既然同意给我做奴隶,那你们就应该把鞋子脱掉,要和真的奴仆与奴隶一样。”
国王、王后一齐说道:“是的,主人,我们应该与所有的奴婢一样,他们什么样,我们也什么样。”于是就把鞋子脱掉,把衣服也换成了奴隶穿着的粗布衣服。
文殊菩萨只是为了考验国王、王后。为了不给这个国家添麻烦,文殊就找了另外两个人,用法力将他们变成国王、王后,和往常一样处理朝政。而真的国王、王后就加入了去异国当奴隶的人的行列。
再说国王的夫人天生贵人,原来是别国的一位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嫁给国王后更是豪华尊贵,哪里有过光着脚长途跋涉的苦楚!又正赶上身孕沉重,行动不便。因此随众奴隶一起行走,累得气喘吁吁,全身酸痛,脚心早被杂草和石头刺破,疼得钻心,真是一步比一步难行,便渐渐落在了队伍的后面。文殊菩萨早已将这些都看在眼里。本来就慈悲为怀的菩萨虽然于心不忍,但为了考验国王、王后的真心,他仍然装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一边回头吼道:“快走啊,快走!”一边责骂王后说; “你现在是我的婢子,就要像个婢子的模样,按照奴婢之法行事。你现在还像当王后一样,娇里娇气的给谁看!”
王后听了,心中委屈不打一处来,于是长跪地下,泪流满面地诉说道:“主人啊主人,我实在是不敢怠慢,实在不敢偷懒,我现在真是累极了,稍稍休息一会儿再走,请您可怜一下吧!”
没想到这个婆罗门是个铁石心肠,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对着王后说:“得啦得啦,你快起来,跟我走吧。这样的奴婢以后我也没法使唤,干脆把你卖了吧!”
于是,就把王后带到人市上,高声叫卖:“都来瞧,都来看,有个奴婢我要卖!价钱便宜人漂亮,谁买到手谁福气!”
王后原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整日生活在王宫里,哪见过这个场面。但现在不同了,自己是个奴婢,奴婢就是这样买卖的。而他的丈夫国王,此时也和她落得同样的下场,被一起卖掉了。
本来国王、王后还在一起。这样一卖,两个人分别被人买走了,相隔数里,不能互相照应。国王被一位老者看中,买去以后当作一个坟墓的看门人,专门负责收埋死人的安葬费。这个地方又寒冷,又荒凉,特别是每到深夜,鬼火乱窜,狼嚎犬吠,弄得不得安宁,难以入睡。那老者还时不时地检查他是不是收费以后有所私藏。但国王心里并无怨言。他想:既然为奴,就尽到为奴的责任,我这才是真心布施,修炼功德。
王后的处境比国王更惨。王后是被一个大家买走。这个大家的夫人好像母夜叉一样,见王后面容娇美,非常嫉妒,经常给王后使坏,故意把脏活累活派给她。一大早天还没亮,她就吵吵嚷嚷地把王后叫起来干活,一直干到日落西山,而且不能有丝毫的怠慢,稍有不是,非打即骂。
又过几个月,王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婴。这家女主人本来无后,见婢子偏偏在她跟前生了个漂漂亮亮的男婴,不禁妒心似火,十分恼怒,对着王后叫骂道:“你这个臭婢子,也配生孩子吗?”然后就逼着王后把儿子杀掉。
那时婢子即为奴,就要完全听凭主人的吩咐。主人叫你死,你就不能活。王后此时没有办法,于是硬着心肠含着泪杀死了新生儿子,然后带着死婴去墓地埋葬。
王后去埋死婴,正好与看守墓地的国王相见。相见之后都有千言万语,但他们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委屈和不满,没有任何抱怨。他们正在说话的时候,须臾之间,真是恍惚如梦,刚才还在冷清的墓地,现在却回到了本国,身上着的是国王和王后的服装,坐的是正殿宝座,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更令他们喜不自胜的是,他们所为之惋惜、日夜思念的已经被埋掉的儿子,此时却活生生地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正在伸着小手,甜密地向他们微笑呢!
国王、王后正在惊疑之间,正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只见文殊菩萨端坐空中的一朵大宝莲荷花上,现出五色真身,向他们夫妇二人称赞说:“善哉!果然名不虚传,你们普救众生,广为布施,可真是至诚至信,真心实意,真是了不起啊!”
国王、王后这才悟到,原来的一切都是菩萨显灵,在考验他们是否真诚。他们此时不禁为自己经受了考验感到由衷的喜悦,连忙向文殊恭敬行礼。
文殊菩萨见国王、王后果然是人间少有的至诚至善之人,自然也非常高兴。在文殊四方讲法的时候,经常以国王、王后作为宣扬佛法的例子,广为宣传。国王、王后的作为,也使得各国人众十分震动,而本国之人更不用说了,都以国王、王后为榜样,广行善事,后来都在修道上有所進境。国王及王后呢?最后都双双修成了正果。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说:“当时的国王,就是我的前身。那王后就是现在的瞿夷,太子就是现在的罗云。”
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讲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名为萨恕擅。这个国王心地善良,怜悯贫穷孤寡之人,经常对人们周济和布施,只要他们有所需求,国王都尽量满足他们,因此国王的善名远扬,超越了国界,而且传到了上天的众神耳中。
文殊菩萨得知人间有这么一个慈悲的国王,心里很高兴,同时也想亲自试一试这个国王到底是不是诚心行善。
有一天,文殊菩萨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少年婆罗门,从邻国進入萨恕檀国,并来到了王宫门前,乞求布施。
国王听说从异国来了一个少年婆罗门找他,很高兴地接见了来者,并非常关切地问道:“少年人,你是从何处来呀?有什么需要我为你效力帮忙的吗?”
少年婆罗门回答,“我在异国听说您的功德善名,故不远万里前来,想得到您的布施。”
国王听了,高兴地说:“好呀!你有什么要求,需要得到什么布施,尽管说好了,别犯难。我的臣民向我要求布施我都会答应,何况你还是异国的客人呢。”
文殊菩萨见状心想:果然名不虚传,既然如此,我就大胆地试试他吧。
于是就说:“大王您可是君子一言。我提的要求也许有些过分了,我想让国王给我做奴隶,让王后给我做婢女!”
国王听了,并没有发怒、生气,反而非常痛快地答应说:“好吧!你让我个人做奴隶,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我很愿意从现在起就听从你的使唤,为你服侍。但是王后本来是一个大国王的公主,远嫁到我们国家来的,她是不是能做你的婢女,我作不了主,我应该去征求征求她的意见。”
于是国王就到内宫,把少年婆罗门要求施舍的要求向王后说了,并问她能不能做他的婢女。王后也是心地善良,是一心想普救众生的女子,何况在国王的身边,耳濡目染,她不愿拂国王之意,就同意了少年婆罗门的要求。
国王和王后一起从内宫走出来,对少年婆罗门说:“我们商量好了,愿意一起做你的奴仆和奴婢!”
婆罗门这时就说:“既然同意给我做奴隶,那你们就应该把鞋子脱掉,要和真的奴仆与奴隶一样。”
国王、王后一齐说道:“是的,主人,我们应该与所有的奴婢一样,他们什么样,我们也什么样。”于是就把鞋子脱掉,把衣服也换成了奴隶穿着的粗布衣服。
文殊菩萨只是为了考验国王、王后。为了不给这个国家添麻烦,文殊就找了另外两个人,用法力将他们变成国王、王后,和往常一样处理朝政。而真的国王、王后就加入了去异国当奴隶的人的行列。
再说国王的夫人天生贵人,原来是别国的一位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嫁给国王后更是豪华尊贵,哪里有过光着脚长途跋涉的苦楚!又正赶上身孕沉重,行动不便。因此随众奴隶一起行走,累得气喘吁吁,全身酸痛,脚心早被杂草和石头刺破,疼得钻心,真是一步比一步难行,便渐渐落在了队伍的后面。文殊菩萨早已将这些都看在眼里。本来就慈悲为怀的菩萨虽然于心不忍,但为了考验国王、王后的真心,他仍然装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一边回头吼道:“快走啊,快走!”一边责骂王后说; “你现在是我的婢子,就要像个婢子的模样,按照奴婢之法行事。你现在还像当王后一样,娇里娇气的给谁看!”
王后听了,心中委屈不打一处来,于是长跪地下,泪流满面地诉说道:“主人啊主人,我实在是不敢怠慢,实在不敢偷懒,我现在真是累极了,稍稍休息一会儿再走,请您可怜一下吧!”
没想到这个婆罗门是个铁石心肠,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对着王后说:“得啦得啦,你快起来,跟我走吧。这样的奴婢以后我也没法使唤,干脆把你卖了吧!”
于是,就把王后带到人市上,高声叫卖:“都来瞧,都来看,有个奴婢我要卖!价钱便宜人漂亮,谁买到手谁福气!”
王后原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整日生活在王宫里,哪见过这个场面。但现在不同了,自己是个奴婢,奴婢就是这样买卖的。而他的丈夫国王,此时也和她落得同样的下场,被一起卖掉了。
本来国王、王后还在一起。这样一卖,两个人分别被人买走了,相隔数里,不能互相照应。国王被一位老者看中,买去以后当作一个坟墓的看门人,专门负责收埋死人的安葬费。这个地方又寒冷,又荒凉,特别是每到深夜,鬼火乱窜,狼嚎犬吠,弄得不得安宁,难以入睡。那老者还时不时地检查他是不是收费以后有所私藏。但国王心里并无怨言。他想:既然为奴,就尽到为奴的责任,我这才是真心布施,修炼功德。
王后的处境比国王更惨。王后是被一个大家买走。这个大家的夫人好像母夜叉一样,见王后面容娇美,非常嫉妒,经常给王后使坏,故意把脏活累活派给她。一大早天还没亮,她就吵吵嚷嚷地把王后叫起来干活,一直干到日落西山,而且不能有丝毫的怠慢,稍有不是,非打即骂。
又过几个月,王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婴。这家女主人本来无后,见婢子偏偏在她跟前生了个漂漂亮亮的男婴,不禁妒心似火,十分恼怒,对着王后叫骂道:“你这个臭婢子,也配生孩子吗?”然后就逼着王后把儿子杀掉。
那时婢子即为奴,就要完全听凭主人的吩咐。主人叫你死,你就不能活。王后此时没有办法,于是硬着心肠含着泪杀死了新生儿子,然后带着死婴去墓地埋葬。
王后去埋死婴,正好与看守墓地的国王相见。相见之后都有千言万语,但他们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委屈和不满,没有任何抱怨。他们正在说话的时候,须臾之间,真是恍惚如梦,刚才还在冷清的墓地,现在却回到了本国,身上着的是国王和王后的服装,坐的是正殿宝座,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更令他们喜不自胜的是,他们所为之惋惜、日夜思念的已经被埋掉的儿子,此时却活生生地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正在伸着小手,甜密地向他们微笑呢!
国王、王后正在惊疑之间,正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只见文殊菩萨端坐空中的一朵大宝莲荷花上,现出五色真身,向他们夫妇二人称赞说:“善哉!果然名不虚传,你们普救众生,广为布施,可真是至诚至信,真心实意,真是了不起啊!”
国王、王后这才悟到,原来的一切都是菩萨显灵,在考验他们是否真诚。他们此时不禁为自己经受了考验感到由衷的喜悦,连忙向文殊恭敬行礼。
文殊菩萨见国王、王后果然是人间少有的至诚至善之人,自然也非常高兴。在文殊四方讲法的时候,经常以国王、王后作为宣扬佛法的例子,广为宣传。国王、王后的作为,也使得各国人众十分震动,而本国之人更不用说了,都以国王、王后为榜样,广行善事,后来都在修道上有所進境。国王及王后呢?最后都双双修成了正果。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说:“当时的国王,就是我的前身。那王后就是现在的瞿夷,太子就是现在的罗云。”
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讲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名为萨恕擅。这个国王心地善良,怜悯贫穷孤寡之人,经常对人们周济和布施,只要他们有所需求,国王都尽量满足他们,因此国王的善名远扬,超越了国界,而且传到了上天的众神耳中。
文殊菩萨得知人间有这么一个慈悲的国王,心里很高兴,同时也想亲自试一试这个国王到底是不是诚心行善。
有一天,文殊菩萨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少年婆罗门,从邻国進入萨恕檀国,并来到了王宫门前,乞求布施。
国王听说从异国来了一个少年婆罗门找他,很高兴地接见了来者,并非常关切地问道:“少年人,你是从何处来呀?有什么需要我为你效力帮忙的吗?”
少年婆罗门回答,“我在异国听说您的功德善名,故不远万里前来,想得到您的布施。”
国王听了,高兴地说:“好呀!你有什么要求,需要得到什么布施,尽管说好了,别犯难。我的臣民向我要求布施我都会答应,何况你还是异国的客人呢。”
文殊菩萨见状心想:果然名不虚传,既然如此,我就大胆地试试他吧。
于是就说:“大王您可是君子一言。我提的要求也许有些过分了,我想让国王给我做奴隶,让王后给我做婢女!”
国王听了,并没有发怒、生气,反而非常痛快地答应说:“好吧!你让我个人做奴隶,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我很愿意从现在起就听从你的使唤,为你服侍。但是王后本来是一个大国王的公主,远嫁到我们国家来的,她是不是能做你的婢女,我作不了主,我应该去征求征求她的意见。”
于是国王就到内宫,把少年婆罗门要求施舍的要求向王后说了,并问她能不能做他的婢女。王后也是心地善良,是一心想普救众生的女子,何况在国王的身边,耳濡目染,她不愿拂国王之意,就同意了少年婆罗门的要求。
国王和王后一起从内宫走出来,对少年婆罗门说:“我们商量好了,愿意一起做你的奴仆和奴婢!”
婆罗门这时就说:“既然同意给我做奴隶,那你们就应该把鞋子脱掉,要和真的奴仆与奴隶一样。”
国王、王后一齐说道:“是的,主人,我们应该与所有的奴婢一样,他们什么样,我们也什么样。”于是就把鞋子脱掉,把衣服也换成了奴隶穿着的粗布衣服。
文殊菩萨只是为了考验国王、王后。为了不给这个国家添麻烦,文殊就找了另外两个人,用法力将他们变成国王、王后,和往常一样处理朝政。而真的国王、王后就加入了去异国当奴隶的人的行列。
再说国王的夫人天生贵人,原来是别国的一位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嫁给国王后更是豪华尊贵,哪里有过光着脚长途跋涉的苦楚!又正赶上身孕沉重,行动不便。因此随众奴隶一起行走,累得气喘吁吁,全身酸痛,脚心早被杂草和石头刺破,疼得钻心,真是一步比一步难行,便渐渐落在了队伍的后面。文殊菩萨早已将这些都看在眼里。本来就慈悲为怀的菩萨虽然于心不忍,但为了考验国王、王后的真心,他仍然装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一边回头吼道:“快走啊,快走!”一边责骂王后说; “你现在是我的婢子,就要像个婢子的模样,按照奴婢之法行事。你现在还像当王后一样,娇里娇气的给谁看!”
王后听了,心中委屈不打一处来,于是长跪地下,泪流满面地诉说道:“主人啊主人,我实在是不敢怠慢,实在不敢偷懒,我现在真是累极了,稍稍休息一会儿再走,请您可怜一下吧!”
没想到这个婆罗门是个铁石心肠,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对着王后说:“得啦得啦,你快起来,跟我走吧。这样的奴婢以后我也没法使唤,干脆把你卖了吧!”
于是,就把王后带到人市上,高声叫卖:“都来瞧,都来看,有个奴婢我要卖!价钱便宜人漂亮,谁买到手谁福气!”
王后原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整日生活在王宫里,哪见过这个场面。但现在不同了,自己是个奴婢,奴婢就是这样买卖的。而他的丈夫国王,此时也和她落得同样的下场,被一起卖掉了。
本来国王、王后还在一起。这样一卖,两个人分别被人买走了,相隔数里,不能互相照应。国王被一位老者看中,买去以后当作一个坟墓的看门人,专门负责收埋死人的安葬费。这个地方又寒冷,又荒凉,特别是每到深夜,鬼火乱窜,狼嚎犬吠,弄得不得安宁,难以入睡。那老者还时不时地检查他是不是收费以后有所私藏。但国王心里并无怨言。他想:既然为奴,就尽到为奴的责任,我这才是真心布施,修炼功德。
王后的处境比国王更惨。王后是被一个大家买走。这个大家的夫人好像母夜叉一样,见王后面容娇美,非常嫉妒,经常给王后使坏,故意把脏活累活派给她。一大早天还没亮,她就吵吵嚷嚷地把王后叫起来干活,一直干到日落西山,而且不能有丝毫的怠慢,稍有不是,非打即骂。
又过几个月,王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婴。这家女主人本来无后,见婢子偏偏在她跟前生了个漂漂亮亮的男婴,不禁妒心似火,十分恼怒,对着王后叫骂道:“你这个臭婢子,也配生孩子吗?”然后就逼着王后把儿子杀掉。
那时婢子即为奴,就要完全听凭主人的吩咐。主人叫你死,你就不能活。王后此时没有办法,于是硬着心肠含着泪杀死了新生儿子,然后带着死婴去墓地埋葬。
王后去埋死婴,正好与看守墓地的国王相见。相见之后都有千言万语,但他们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委屈和不满,没有任何抱怨。他们正在说话的时候,须臾之间,真是恍惚如梦,刚才还在冷清的墓地,现在却回到了本国,身上着的是国王和王后的服装,坐的是正殿宝座,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更令他们喜不自胜的是,他们所为之惋惜、日夜思念的已经被埋掉的儿子,此时却活生生地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正在伸着小手,甜密地向他们微笑呢!
国王、王后正在惊疑之间,正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只见文殊菩萨端坐空中的一朵大宝莲荷花上,现出五色真身,向他们夫妇二人称赞说:“善哉!果然名不虚传,你们普救众生,广为布施,可真是至诚至信,真心实意,真是了不起啊!”
国王、王后这才悟到,原来的一切都是菩萨显灵,在考验他们是否真诚。他们此时不禁为自己经受了考验感到由衷的喜悦,连忙向文殊恭敬行礼。
文殊菩萨见国王、王后果然是人间少有的至诚至善之人,自然也非常高兴。在文殊四方讲法的时候,经常以国王、王后作为宣扬佛法的例子,广为宣传。国王、王后的作为,也使得各国人众十分震动,而本国之人更不用说了,都以国王、王后为榜样,广行善事,后来都在修道上有所進境。国王及王后呢?最后都双双修成了正果。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说:“当时的国王,就是我的前身。那王后就是现在的瞿夷,太子就是现在的罗云。”
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讲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名为萨恕擅。这个国王心地善良,怜悯贫穷孤寡之人,经常对人们周济和布施,只要他们有所需求,国王都尽量满足他们,因此国王的善名远扬,超越了国界,而且传到了上天的众神耳中。
文殊菩萨得知人间有这么一个慈悲的国王,心里很高兴,同时也想亲自试一试这个国王到底是不是诚心行善。
有一天,文殊菩萨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少年婆罗门,从邻国進入萨恕檀国,并来到了王宫门前,乞求布施。
国王听说从异国来了一个少年婆罗门找他,很高兴地接见了来者,并非常关切地问道:“少年人,你是从何处来呀?有什么需要我为你效力帮忙的吗?”
少年婆罗门回答,“我在异国听说您的功德善名,故不远万里前来,想得到您的布施。”
国王听了,高兴地说:“好呀!你有什么要求,需要得到什么布施,尽管说好了,别犯难。我的臣民向我要求布施我都会答应,何况你还是异国的客人呢。”
文殊菩萨见状心想:果然名不虚传,既然如此,我就大胆地试试他吧。
于是就说:“大王您可是君子一言。我提的要求也许有些过分了,我想让国王给我做奴隶,让王后给我做婢女!”
国王听了,并没有发怒、生气,反而非常痛快地答应说:“好吧!你让我个人做奴隶,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我很愿意从现在起就听从你的使唤,为你服侍。但是王后本来是一个大国王的公主,远嫁到我们国家来的,她是不是能做你的婢女,我作不了主,我应该去征求征求她的意见。”
于是国王就到内宫,把少年婆罗门要求施舍的要求向王后说了,并问她能不能做他的婢女。王后也是心地善良,是一心想普救众生的女子,何况在国王的身边,耳濡目染,她不愿拂国王之意,就同意了少年婆罗门的要求。
国王和王后一起从内宫走出来,对少年婆罗门说:“我们商量好了,愿意一起做你的奴仆和奴婢!”
婆罗门这时就说:“既然同意给我做奴隶,那你们就应该把鞋子脱掉,要和真的奴仆与奴隶一样。”
国王、王后一齐说道:“是的,主人,我们应该与所有的奴婢一样,他们什么样,我们也什么样。”于是就把鞋子脱掉,把衣服也换成了奴隶穿着的粗布衣服。
文殊菩萨只是为了考验国王、王后。为了不给这个国家添麻烦,文殊就找了另外两个人,用法力将他们变成国王、王后,和往常一样处理朝政。而真的国王、王后就加入了去异国当奴隶的人的行列。
再说国王的夫人天生贵人,原来是别国的一位公主,从小娇生惯养,嫁给国王后更是豪华尊贵,哪里有过光着脚长途跋涉的苦楚!又正赶上身孕沉重,行动不便。因此随众奴隶一起行走,累得气喘吁吁,全身酸痛,脚心早被杂草和石头刺破,疼得钻心,真是一步比一步难行,便渐渐落在了队伍的后面。文殊菩萨早已将这些都看在眼里。本来就慈悲为怀的菩萨虽然于心不忍,但为了考验国王、王后的真心,他仍然装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一边回头吼道:“快走啊,快走!”一边责骂王后说; “你现在是我的婢子,就要像个婢子的模样,按照奴婢之法行事。你现在还像当王后一样,娇里娇气的给谁看!”
王后听了,心中委屈不打一处来,于是长跪地下,泪流满面地诉说道:“主人啊主人,我实在是不敢怠慢,实在不敢偷懒,我现在真是累极了,稍稍休息一会儿再走,请您可怜一下吧!”
没想到这个婆罗门是个铁石心肠,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对着王后说:“得啦得啦,你快起来,跟我走吧。这样的奴婢以后我也没法使唤,干脆把你卖了吧!”
于是,就把王后带到人市上,高声叫卖:“都来瞧,都来看,有个奴婢我要卖!价钱便宜人漂亮,谁买到手谁福气!”
王后原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整日生活在王宫里,哪见过这个场面。但现在不同了,自己是个奴婢,奴婢就是这样买卖的。而他的丈夫国王,此时也和她落得同样的下场,被一起卖掉了。
本来国王、王后还在一起。这样一卖,两个人分别被人买走了,相隔数里,不能互相照应。国王被一位老者看中,买去以后当作一个坟墓的看门人,专门负责收埋死人的安葬费。这个地方又寒冷,又荒凉,特别是每到深夜,鬼火乱窜,狼嚎犬吠,弄得不得安宁,难以入睡。那老者还时不时地检查他是不是收费以后有所私藏。但国王心里并无怨言。他想:既然为奴,就尽到为奴的责任,我这才是真心布施,修炼功德。
王后的处境比国王更惨。王后是被一个大家买走。这个大家的夫人好像母夜叉一样,见王后面容娇美,非常嫉妒,经常给王后使坏,故意把脏活累活派给她。一大早天还没亮,她就吵吵嚷嚷地把王后叫起来干活,一直干到日落西山,而且不能有丝毫的怠慢,稍有不是,非打即骂。
又过几个月,王后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了一个又白又胖的男婴。这家女主人本来无后,见婢子偏偏在她跟前生了个漂漂亮亮的男婴,不禁妒心似火,十分恼怒,对着王后叫骂道:“你这个臭婢子,也配生孩子吗?”然后就逼着王后把儿子杀掉。
那时婢子即为奴,就要完全听凭主人的吩咐。主人叫你死,你就不能活。王后此时没有办法,于是硬着心肠含着泪杀死了新生儿子,然后带着死婴去墓地埋葬。
王后去埋死婴,正好与看守墓地的国王相见。相见之后都有千言万语,但他们并没有流露出任何委屈和不满,没有任何抱怨。他们正在说话的时候,须臾之间,真是恍惚如梦,刚才还在冷清的墓地,现在却回到了本国,身上着的是国王和王后的服装,坐的是正殿宝座,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更令他们喜不自胜的是,他们所为之惋惜、日夜思念的已经被埋掉的儿子,此时却活生生地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正在伸着小手,甜密地向他们微笑呢!
国王、王后正在惊疑之间,正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只见文殊菩萨端坐空中的一朵大宝莲荷花上,现出五色真身,向他们夫妇二人称赞说:“善哉!果然名不虚传,你们普救众生,广为布施,可真是至诚至信,真心实意,真是了不起啊!”
国王、王后这才悟到,原来的一切都是菩萨显灵,在考验他们是否真诚。他们此时不禁为自己经受了考验感到由衷的喜悦,连忙向文殊恭敬行礼。
文殊菩萨见国王、王后果然是人间少有的至诚至善之人,自然也非常高兴。在文殊四方讲法的时候,经常以国王、王后作为宣扬佛法的例子,广为宣传。国王、王后的作为,也使得各国人众十分震动,而本国之人更不用说了,都以国王、王后为榜样,广行善事,后来都在修道上有所進境。国王及王后呢?最后都双双修成了正果。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说:“当时的国王,就是我的前身。那王后就是现在的瞿夷,太子就是现在的罗云。”
〔佛教电影〕一轮明月
',1)">
电影简介
佛教电影《一轮明月》用顺序的手法、概括了旷代奇才弘一法师的一生。他出生于天津豪门富户,在音乐、诗词歌赋、篆刻、书法、绘画、表演诸方面造诣颇深,才华横溢。李叔同考取上海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邃觅群科,钻研法学。与黄炎培组织互学会,宣讲进步思想。母亲去世,他运灵回津,反陈规陋习,采西式丧礼,自弹钢琴,唱悼歌,感人至深,轰动津门。李叔同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从事音乐、戏剧创作。创刊《音乐杂志》,发起组织春柳社,演出话剧《茶花女》。其间与日本姑娘雪子相恋结婚。 他回到阔别六年的祖国,主编《太平洋报》副刊,后报社停刊,李叔同移席杭州浙江一师,创作了以《送别》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歌曲,在美术课中引入西画系统,培养出丰子恺、刘质平等一批优秀学生。其间与夏尊为友,马一浮为师,刻意于自身修养,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于虎跑寺断食17天,身心灵化,飘然出世。李叔同告别好友、门生和妻子,遁入空门,法号弘一。弘一闭关修律,数年写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弘一律己至严,治学至勤,云游四方。1942年10月13日,伟大的爱国者、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先驱、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大师,在悲欣交集中吉祥升西。

电影一轮明月资料
片名: 一轮明月
英文片名: Yi Lun Ming Yue
更多片名: 暂无
导演: 陈家林 Jialin Chen   总导演
主演: 徐若瑄 Vivian Hsu 濮存昕
类型: 剧情
地域: 内地
国家: 中国
片长: 105分钟
出品年份: 2005
上映日期: 2005-08-00 中国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http://www.szzh9.com)
详文参考:http://www.szzh9.com/a/guiyuanys/yingshi/yingshi/2011/1204/2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