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泽明步575 mp4:从明复楼到会心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12:31

  坐落于陕西南路235号的卢湾区图书馆,馆址前身是名载史册的全国第一座公共科技图书馆——明复图书馆,又传承了上海人民图书馆的资源,变迁到如今书香怡人的全国一级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的主体建筑建造于1929年,墙角的奠基石上孙科的题词清晰可辨:“中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二日中国科学社为明复图书馆举行奠基礼”,如今是卢湾区图书馆的明复楼。副楼是由美籍华人关康才捐赠的乐乐图书楼。而右后方的明黄的二层小楼名为会心楼,线条明朗简洁,颇有几分西班牙风格,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诞生地。

    明复楼:见证民国“海归”派的科学梦想


  明复楼,原为明复图书馆,依然保留着当年的功能结构:南面三层分别设置办公室、阅览室和会议大厅;北面五层为书库,装有固定钢制书架,所有的钢架、钢门和钢窗都是在美国定制,防火防潮。书库间本来有手摇电梯连接,不过因为“年事已高”,现已被拆除。

  即使是用今天的眼光,这幢图书馆的设计依然很人性化。1931年1月1日开幕典礼时,这幢现代的图书馆在当时的学者文人中轰动一时。92岁高龄的马相伯不顾风寒,赶到会场;蔡元培盛赞该馆是合乎科学装置的图书馆,并在致辞中提出殷切希望,望将来能由该馆扩充为书版博物馆———陈列古代圣经,广纳四方善本。甚至还建议南京、北平、杭州和上海各图书馆及各藏书家将甲骨文,明、元、宋,甚至唐、隋等年代的刻本、抄本都送来陈列。

  明复图书馆是我国第一座采用新式设计的专业图书馆。它的建造和创办可以说是我国一批早期海外留学归国科学家的心血的结晶。追本溯源,建造明复图书馆的理念其雏形竟可以追寻至1915年前后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校园内。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康奈尔大学内聚集了一批顶尖的中国留学学子。其中如胡明复、赵元任等都是通过清政府游美学务处“庚款”留美,主攻数学、机械等专业,以期报国;另一部分人如任鸿隽、杨杏佛等则是在辛亥革命成功后前往深造。康奈尔大学的校舍廊檐,见证了当年这两部分青年思想的碰撞和聚合的点点滴滴。“科学救国”是他们共同的理想。1915年10月25日,这些青年成立了以“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的、学会性质的中国科学社。他们设想以创办杂志、图书馆唤起民众爱科学,以实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梦想。

  1918年,随着“中国科学社”创始人和编辑部主要成员的陆续回国,中国科学社的活动也从康奈尔大学转移到南京上海等地。1927年,科学社成员曾在南京创办了一个中国科学社图书馆,但规模很小,不久毁于兵火。1928年该社决定在上海购地建立社所和图书馆。

  在图书馆的筹备期间,科学社的骨干胡明复不幸溺水身亡,终年36岁。胡明复是我国第一位数学博士,科学社的事业在社员回国后能坚持并壮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辛苦操劳。当时胡明复既是社董,又是会计和编辑,社务活动和杂志方面所有的收支,他都锱铢必计,精心管理,同时还到处奔走筹款与募捐。图书馆落成时,蔡元培提议以胡明复命名图书馆。1931年元旦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蔡元培在开幕典礼的致词中说:“此馆纪念胡复明先生,因为他是本社重要发起人,为本社牺牲极大,直至于逝世日,尚勤于社务。故本社第一伟大建筑物即以纪念明复先生。”

  会心楼: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诞生地

会心楼,即原中国科学社总办事处旧址,位于陕西南路237号(绍兴路口),中国科学社,是20世纪前半叶在中国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科学团体。其宗旨是:“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任鸿隽先生在《中国科学社社史简述》以书中讲到:“中国科学社1928年决定在上海陕西南路购入房地三亩余,作为总社所,并在1930年建筑图书馆。”。

这里不仅是科学家们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是爱国民主人士议论时政的主要阵地。1945年12月30日,马叙伦、王绍鏊、雷洁琼、赵朴初、周建人、刘大杰、柯灵等人在这座小楼里聚会,召开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而今成立大会的成员签名已被制作木刻版悬挂在会心楼一楼的墙上。1956年中国科学社将它捐献给国家,其后数十年成为七户人家安身立命的民宅。

2004年卢湾区政府斥巨资动迁居民,重新修整,将小楼基本恢复原貌。而后将小楼交给卢湾区图书馆,至此小楼历经几十年风雨后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文教育人。2005年1月14日,中国民主促进会的26位发起人之一的宓逸群先生,从加拿大回沪探亲,民进上海市委请宓老到区图书馆实地查看。当宓老走近正在装修的小楼前时,十分肯定地说,“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就是这里。”2005年12月18日,为纪念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6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上海市副市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上海市委主委严隽琪,瞻仰了民进成立旧址,并举行了纪念活动。许嘉璐副委员长在纪念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在探寻、证实和确认民进成立旧址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卢湾区委、区文化局和图书馆的鼎立支持和关心,这和60年前民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得以成立的情景何其相似。民进成立旧址的发现和确定,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一个缩影、一个说明,不论是对中国共产党,还是对民进,都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民进要把成立旧址作为全会开展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教育的一个基地,激励民进会员继承老一辈遗志,发扬民进优良传统,不断巩固新世纪、新阶段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更加自觉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自民进旧址确立以来,已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进会员参观者几十批,上千人次。

现在,小楼中不仅容纳上千册珍贵的明清古籍,开设书画资料阅览室、外文资料阅览室等,还在靠近花园的一楼客厅开辟了特色沙龙服务。沙龙吸引了众多文化界科学界名人前往,小楼也仿佛重回当年那文气鼎盛的盛况。而那幢二层辅楼现在已是连环画资料室。小人书(连环画)是卢湾区图书馆独树一帜的馆藏。卢湾图书馆馆藏连环画5000册,其中既有颇具收藏价值的手绘连环画,也有风靡一时的电影连环画,钱笑呆的《玉堂春》、赵宏本的《戚继光》、《七侠五义》、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不少连环画名家的代表作均可找到。2005年6月3日,小楼还因一场名曰“会心一笑”的诗朗诵会而得名“会心楼”。老洋楼做图书馆,传承文脉,是上海老洋楼利用的又一新模式。

馆史沿革

1931年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于上海开馆

1956年明复图书馆捐献给上海市人民政府,由上海市文化局接收,改组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

1958年并入上海图书馆,馆长任鸿隽

1959年上海市人民图书馆撤消建制,原址改为卢湾区图书馆

1959年7月6日迁入陕西南路235号现址

1960年5月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

1989年6月获国家文化部所授文明图书馆称号

1990年5月在全市首创家庭读书活动

1993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公共图书馆

1993年9月,接受美籍华人关康才捐助建乐乐图书楼

2000年5月举行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旧址史料展览室开幕仪式并为胡明复铜像揭幕

2002年10月28日,成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卢湾分馆

2005年7月图书馆修建工程竣工、“会心楼”对外开放

2005年12月许嘉璐、张怀西瞻仰民进成立旧址

1994年至2009年,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公共图书馆一级馆

2011年4月被评为2009-2010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