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1978创意园好玩吗:王宏:探寻“中国道路”的灵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18:40
王宏:探寻“中国道路”的灵魂

“一主多元、以人为本”的中国思想是“中国道路”的灵魂

 

编者按:60年艰辛探索,新中国创造了“中国奇迹”,成功开辟了前途坦荡的“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一条社会主义中国大踏步追赶时代发展潮流的奋进之路,是一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进一步探讨新中国6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启示,从9月29日起,人民网理论频道特别推出“中国道路·理论探索”系列专访,系统论述新中国6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启示。

  中国道路所展现的前景一片辉煌,如何把握中国道路的核心和灵魂?就此,记者采访了贵州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王宏。

  “中国思想”是中国道路的灵魂和生命力

  记者:新中国60年,中国奇迹令中国道路成为中外争相讨论的话题。中国道路越来越为世人熟悉、探索和认可。如何把握中国道路的核心与灵魂呢?

  王宏:新中国沿着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过了波澜壮阔的60年。今天,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代化的速度、综合国力的强弱以及引领中国发展的思想,不仅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也必然深刻地影响人类发展的进程和趋势。处大国之势,行强国之道的中国如何继续走好今后的“中国道路”,是具有挑战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历史课题,尤其是探索“中国道路”的生命力之所在更为至关重要。

  “中国道路”,主要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构成。理论若没有思想,即使再科学也苍白无力;制度若没有思想,即使再完善也形同虚设;发展若没有思想,即使再全面也会误入歧途。思想就是生命力,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力。理论、制度和发展战略等要素,我们既要重视其“形”也要重视其“魂”。“中国道路”有自己的灵魂,即自己的思想,这就是“中国思想”。

  “中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形成的思想结晶。它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组织、依靠和放手发动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而“一主多元、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发展战略的始终,是引领“中国道路”的灵魂。
“中国思想”令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达到最优状态

  记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如何才能使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达到最优状态,取得最佳效果?

  王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形成的思想结晶中,“一主多元、以人为本”是其中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思想”。所谓“一主多元、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正确反映中国社会实践,并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实践证明,多元化和一元化、“以资为本”和“以权为本”虽然都是社会实践的反映,但是,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冲突、相背离,不能用于指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只有“一主多元、以人为本”才能使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达到最优状态,取得最佳效果。

  在“一主多元、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中,“一主多元”是本,是形,是方法论,“以人为本”是魂,是神,是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资为本”和“以权为本”的价值观,二是绝对多元或一元的方法论。而克服这两者的根本途径就是坚持“一主多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在人、资本和权力的多元关系上,在制度、体制、机制包括发展战略等手段、工具的形成中,虽然要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有缓有急,但是,都不可偏废,要有纲有目、纲举目张。而“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削弱。深刻分析和审视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一主多元、以人为本”的“中国思想”无处不在,特征鲜明,贯穿始终。
“中国思想”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记者:与西方的政党制度相比,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为什么在中国不可或缺?“中国思想”有何制度设计作为支撑?

  王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一主多元”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征,这种“一主多元”的政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党制度所处的中国国情、历史方位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密不可分。

  “一主多元”的政党制度为什么在中国不可或缺?其根本原因绝不仅仅是具有比较政治优势这样简单。简要地说,西方政党只是执政的工具,而中国共产党首先是领导核心,其次才是执政工具。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执政党必须首先是国家民族坚强的领导核心。

  近代以后的中国,一盘散沙、分崩离析、任人蹂躏,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国家没有凝聚力,没有核心力量。从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中国共产党逐步成为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全国范围领导核心地位巩固之后,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也就是时间问题了。历史充分证明:作为执政工具,政党的执政地位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也可以是多元的。据此,一元、多元、一主多元的政党制度都是可能的。但是,中国共产党首先是领导核心。领导核心的地位则是不可选择、不可动摇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历史地形成了自己凝聚国家民族的核心力量,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凝聚力量坚强有力,国家就不会解体,民族就不会分裂,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作为凝聚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已经历史地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荣辱之中,不可分离。动摇领导核心地位的后果只有一个:亡党亡国。因此,“一主多元”的政党制度对于具有领导核心和执政工具的政党而言是唯一的。其他任何选择,无论是一元还是多元政党制度,都是死路一条。

  在中国,“一主多元”的政党制度最成功、最有效地兼顾了领导核心和执政工具的不同要求,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成为中国最先进的政治力量以巩固领导核心地位、最高效的执政工具以巩固执政地位。这也正是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一主多元”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鲜明特征。与政党制度一样,“一主多元”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最大的障碍就是“以资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体,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首要的、根本的目标。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通过垄断资本所操控的公共部门,话语权、控制权掌握在垄断资本手里,“以资为本”始终是首要的、根本的价值取向。在“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基础上的市场经济,通过共产党所领导的公共部门,话语权、控制权掌握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手里,“以人为本”始终是首要的、根本的价值取向。

  “一主多元、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有机统一的,不能割裂、对立。只有这样,其制度优势才能有效地体现出来。在“一主多元”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公有制能够对私有制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矫正;私有制所固有的竞争性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到不可替代基础性作用。曾经有一个时期,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理解,就存在把“一个中心”片面化、庸俗化为GDP的倾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就存在把公有与私有、计划与市场割裂、对立起来的现象。其结果必然违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是总结“中国经验”、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立足点

  记者:与西方民主政治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何独特内涵?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立足点是什么?

  王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根本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的。民主的本质就是选择。选择本身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深奥的是与选择相联系的事物。选择与人相联系,就是所谓人权,选择与经济相联系,就是所谓经济民主,选择与政治相联系,就形成民主政治。如此等等。选择是普适性的,本身不存在好坏优劣、高低贵贱、古今中外之分。选择的实现不可能是抽象的,必须依托具体的事物,有具体的指向,符合具体的时空条件。所以,实现这个选择才是很深奥、很特殊的。在中国,全国人民选择了通过共产党的领导、实现自己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这个民主政治必然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在中国,任何民主都必须建立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上,舍此,任何选择都不可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和凝聚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这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全国人民的选择。任何否定或削弱党的领导的民主政治都将危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样,任何选择都要有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否则。任何选择都无法实现,这就要求维护国家的法律尊严。所以,巩固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有机统一,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取向和实现途径。

  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不完全等同于党的执政。党的领导着眼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标,党的执政地位是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因此,在基本国情和基本矛盾还没有根本改变,多元化、西化、分化此消彼长的前提下,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以党内民主主导社会民主,就是不可或缺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直强调: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促进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党内民主、党内和谐、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健康、有序的实现,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执政理念就能够得到最有效的遵循。这样的格局充分说明,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是发展政党民主、阶层民主、基层民主的保证。

  今天,中国人民所享有的政治文明成果是当代任何西方式的民主政治所不能创造的。世界上西式民主模式所覆盖的人口至少30多亿,而真正感受到民主是“普世价值”的不过五分之一。中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口、60年来共同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全面地、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地位,塑造了中国人民自豪、尊严的世界形象。202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之后,“一主多元、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是我们总结“中国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立足点。首先,“西方式”选择本质上是垄断资本的代言人:既不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也不代替人民当家作主,谁的垄断资本雄厚,谁就能享有原汁原味的“西方式”选择;其次,国家的完整统一、繁荣富强,是当家作主的前提。60年前的中国曾经是国破家亡、一盘散沙、战火纷飞的焦土,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也许已经成为第二个犹太民族。家都没有你还做什么主人?第三,“中国式”选择的本质是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承担历史责任,这就是当家作主的第一要义。中国民族众多,发展不平衡,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又加大了贫富差距。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中国式”选择,甚至把民主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都会导致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误入歧途。鞋子或用于登山、或用于休闲,需要哪一种,哪一种舒适,只有穿鞋的人做主、穿鞋的人知道,这就是“中国思想”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的有机统一。
“中国道路”的思想文化源泉

  记者:为什么说“中国思想”是“中国道路”的精髓?探索“中国道路”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王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层次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一元化地位,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体。它的适应性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多层次,它的先进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实践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没有根本改变了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没有“一主多元、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辉煌成就。

  “一主多元、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首先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立不起来,更不会有生命力。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都只能巩固不能削弱。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的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地位。同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政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汲取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弘扬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先进政治文化发展的与时俱进,走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一主多元、以人为本”的思想之所以是“中国道路”的精髓,不仅因为6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凸显其不可置疑的价值优势,还因为它植根于厚重的传统政治文化土壤。有源有流,面向未来。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秦汉以后,逐步形成了儒、法、道、释,以儒为主的“一主多元”政治文化格局。这一格局成功地维护和支撑了一千多年封建政治的延续,成就了灿烂辉煌的、超越时代的中华文明。我们探索“中国道路”,是要管长久、管根本、具有生命力的。所以,“一主多元、以人为本”作为“中国道路”的灵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