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手音乐播放器:循名考实向真诠——《平复帖蠡议》之疑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06:41

循名考实向真诠
——《平复帖蠡议》之疑义
作者:郑春松 刊于《中国书法》杂志2006年第7期


   读罢二OO六年第五期《中国书法》中《平复帖蠡议》一文,不能不为谢光辉、徐学标二作者之大胆而惊悸。

   用启功先生《平复帖》释文,取次解释后三十多年之人事,不愧为移花接木高手。启功先生在《平复帖说并释文》中解道“首先谈到多病的彦先。按陆机兄弟二人的朋友有三个同字彦先(陆云与平原、与杨彦明书中也屡次谈到彦先,而且是多病的。见《陆士龙文集》卷八、卷十):一是顾荣,一是贺循,一是全彦先(见《文选》卷廿四陆机诗李善注)。其中只有贺循多病,《晋书》卷六十八《贺循传》记述他羸病情况极详,可知这指的是贺循”。(见启功丛稿《平复帖》说并释文第三十四页)三个彦先唯贺循称病,与史相符,晋书中无记载其他同彦先名字者,帖中贺彦先已成定论。谢、徐二君迁就“古人尊崇祖先,故多以‘孝先’、‘奉先’、‘绍先’、‘彦先’之类作为人名或表字”。(见谢、徐原文句一更罗列南朝刘宋、齐梁北宋、曹魏……诸多彦先,实属附益,无补于事,未见同名字晋史人物实据。若贺循与侯子光并一文作解,岂不自欺欺人作茧自缚,故谢、徐二君尽量否认史实,妄生穿凿。

   侯子光按《晋书·载记第六石季龙(上)》纪:“安定人侯子光,弱冠美姿仪,自称佛太子,从大秦国来,当王小秦国。易姓名为李子杨……”因何侯子光要易姓名为李子杨?只为“‘妖言’,煽惑信众,‘事微有验’,以及爰赤眉的‘信敬之,妻以二女’,乃至最后的被推尊为‘大黄帝’”,(谢、徐原文句)如此奸渠之人焉能让人知其底细,所以他人唤其旧姓,尤知非常理也。古人变名易姓,遁世离群,使人不知,自有隐情。石涛原姓朱,名若极。有呼石涛者,而无唤“朱石涛”或“朱涛”者矣。可见侯子杨一说欺世也。分析《平复帖》原迹,第四行首字,虽残缺而无杂驳,在作为贵文图例时,却多出许多斑剥,并与“屈”字范图分开。按图例对照,“侯”字草书最后一笔应有两个曲折,原迹只有一个曲折。“屈”字更近似乎。

   启功先生释吴子杨时云:“其次谈到吴子杨,他前曾到陆家作客,但没受到重视,这时临将西行,又来相见,威仪举动,较前大有不同了,陆机也觉得应该对他有所称誉。但所给的评论,仍仅止是一躯体之美”(见启功丛稿《平复帖》说并释文)。谢、徐二君并无交待子杨,是何时、到何家作客、写信者是谁?便自以为然“一曰‘躯体之美’,一曰‘弱冠美姿仪’帖文与载籍所说完全符契;又帖中称其 ‘思识量之迈前,执(势)所恒有,宜称之’,与载籍所记李子杨的言行作为——以‘妖言’,煽惑信众,‘事微有验’,以及爰赤眉的‘信敬之,妻以二女一,乃至最后的被推尊为‘大黄帝’,也可以暗相印证,足证二者同为一人。”(谢、徐原文句)启功先生作解三0三年之事:陆机作书、贺盾羸瘵、赞吴子杨“躯体之美”等。谢、徐二君说三三五年后之事:否认陆机所书,彦先非贺循,执意吴子杨与李(侯)子杨“二者同为一人”。非咄咄怪事耶?难道“思识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称之”,(启功《平复帖》释句)与自称佛太子妖言煽惑信众,自称大黄帝,立龙兴国号,封官赐爵。两者足以言“完全符契”, “可以暗相印证”?只有茫然无以应对。

启功临《平复帖》并释文

   一面将吴子杨与李(侯)子杨混同一人,一面追踪问迹,“公元三三五年,石虎弑君自立,在位期间,荒淫残暴,任意迫害人民,激起强烈的反抗。子杨的称兵造反,正是针对着后赵石虎的残暴统治”。(谢、徐原文句)似乎将侯子光欲塑造成起义军领袖,反暴政之英雄。殊不知在封建皇权社会,唯有王室是正统,任何犯上作乱,皆叱之贼,更何况造反。故书《平复帖》者,敢向造反者,用“思识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称之”之溢词表露心许,承受诛连九族之罪,应不寒而栗。士大夫、文人概以江山社稷为重,以讨逆除暴为己任。像张昌、石冰、石勒、石季龙、侯子光之流,则群起而攻之。谢、徐二君不省识原文,翻检到李子杨条,如获至宝便“托孤寄命”,攀附名家,削足适履,修改一两字可与名家立于同一高度,以为天衣无缝。事与愿违,他人文章岂可张冠李戴,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焉能越俎代庖。

   董其昌跋《平复帖》云:“盖右军之前,元常之后,惟此数行,为希代宝。”谢、徐二君定“而《平复帖》的写作时间,无疑也是在侯子光改名李子杨之后”。(谢、徐原文句)侯子光为造反改姓名,在三三五年,石虎弑君自立之后。届羲之同辈人书(王羲之生于三O三年),非在右军之前书,与董其昌断相迕。至于“《平复帖》的书风朴茂古拙,“二王”等东晋名士书迹风格迥异,而与近世在西北一带出土的汉晋简牍残纸墨迹中的某些草书写法相近。这一点,正是其书法地域性风格特征的表现。”(谢、徐原文句)书写风格按地域区分不甚客观,羲之《姨母帖》韵致与晋简牍有一脉相承。皇象,扬州人,三国吴官至侍中。其书迹古朴苍遒,而非生于西北,寄于西北所致。宋徽宗祖籍河北涿县,宫室汴梁,所作书却纤弱谨细。八大山人生于南昌,长期活动于江西,其书浑古苍郁。竟若何说法?得见书风非被地域所囿,乃见胸次与修养。

   谢、徐二君胆子够大所欠心细,不详考《平复帖》原迹,辨其字句,统考晋史,难谓知言意绪,反之遂成脱易。启功先生定《平复帖》为陆机所书,彦先即贺循,乃真知灼见,然字句释读偏颇,有失原文精神。公元三O三年,陆机任成都王司马颖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张昌党石冰寇乱,陆机关切朋友与时局,与人书叙述,请先生祭祀,使其友人彦先得以康复,并着意协力,拨乱反正。

   谨此向谢、徐二君讨教,启功先生于一九七五年临《平复帖》并释文,书似国权先生,其中“初”字衣旁能作“彳”否?两个“前”字有何根据,“承”与“年”之异同, “棠”与“荣”草范之区分。临作 “稍”释作“称”又作何解释。恭候回音,不胜感激。

附:郑春松《平复帖》释文及宇例对照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微居得病,虑不衍①计,计已为苍②。年既至男事③复失,甚忧之。屈子杨往得来主,吾云能惠。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祭观,自躯体之盖如思。识黟之迈,甚执所念,意宜稍之旻④,伐棠。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①衍:凡延而广或延而长曰衍。汪克宽九夏赋:“宗支衍而蕃硕”。尚书·大传“至今衍于四海”。见辞海衍字(二)。
   ②苍:通仓,仓猝。《后汉书·冯衍传下》:“居苍卒之间,据位食禄二十余年。”见《汉语大字典》苍字条。
   ③男事:古指男子成年后接受田地、承担征役之事。礼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见《辞源》男事条。
   ④旻:秋、秋天。《说文·日部》:旻,秋天也。见《汉语大词典》旻字。
   ⑤棠:古邑名。(1)作唐,春秋鲁地。在今山东鱼台东。公元前七一八年鲁隐公观鱼于棠,即此。(2)春秋楚地。在今江苏六合。公元前五五九年楚子囊率师至棠,即此。见新《辞海》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