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膜使用方法视频:答经济观察报记者马国川问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0:46:59
答经济观察报记者马国川问1(2008-10-16 20:27:36) 标签:杂谈  分类:人文 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

,百家争鸣也是因为孔子引起的。因为在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虽然孔子做过一点官,但是他主要是在民间活动。 经济观察报: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来自何处? 易中天:概括地讲,来自历史。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周朝之前是殷商王朝。殷商文化的特点是“尚鬼”,以神为本。殷商统治非常残暴,不把人当人,搞“人殉”和“人牲”,就是用活人做牺牲品,用活人殉葬。后来周人“闹革命”,夺取了殷商王朝的天下。殷商的灭亡非常快,只用了一个月就垮台了。 经济观察报:比伊拉克的萨达姆还快。 易中天:萨达姆还支撑了53天,殷商才30多天就亡国了。要知道,那是冷兵器时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殷商亡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殷纣王派来迎击周武王的军队,到了前线就调转矛头。临阵倒戈,说明殷商统治太不得人心。周代的统治者对于殷纣王的迅速灭亡感到恐惧,而且他们要解释政权的合法性。他们的政权是从别人手上夺过来的,不能说“老子打下的就是老子的”,这个话不能讲。所以周公就讲“德”,殷纣失德所以亡国,周以德得天下,所以也要以德治天下。 经济观察报:西周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开始废除人殉和人牲。 易中天:这实际上就是原始的“以人为本”,这真是周人了不起的地方,他们在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有忧患意识。 周原来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殷商这个民族是一个工商业民族,所以周人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夺取的政权。取得天下后,周天子按照宗法制度确立君臣关系,将家人亲属分封到各地,就是把天下分给诸侯,划一块地方给某人,这叫“封”,派一个诸侯去统治就叫“建”,合起来叫“封建”。诸侯再按照同样的道理往下分封。这就把封建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了,形成了天下、国、家三个层次。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天子、诸侯、大夫、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百家争鸣也是因为孔子引起的。因为在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虽然孔子做过一点官,但是他主要是在民间活动。 经济观察报: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来自何处? 易中天:概括地讲,来自历史。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周朝之前是殷商王朝。殷商文化的特点是“尚鬼”,以神为本。殷商统治非常残暴,不把人当人,搞“人殉”和“人牲”,就是用活人做牺牲品,用活人殉葬。后来周人“闹革命”,夺取了殷商王朝的天下。殷商的灭亡非常快,只用了一个月就垮台了。 经济观察报:比伊拉克的萨达姆还快。 易中天:萨达姆还支撑了53天,殷商才30多天就亡国了。要知道,那是冷兵器时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殷商亡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殷纣王派来迎击周武王的军队,到了前线就调转矛头。临阵倒戈,说明殷商统治太不得人心。周代的统治者对于殷纣王的迅速灭亡感到恐惧,而且他们要解释政权的合法性。他们的政权是从别人手上夺过来的,不能说“老子打下的就是老子的”,这个话不能讲。所以周公就讲“德”,殷纣失德所以亡国,周以德得天下,所以也要以德治天下。 经济观察报:西周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开始废除人殉和人牲。 易中天:这实际上就是原始的“以人为本”,这真是周人了不起的地方,他们在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有忧患意识。 周原来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殷商这个民族是一个工商业民族,所以周人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夺取的政权。取得天下后,周天子按照宗法制度确立君臣关系,将家人亲属分封到各地,就是把天下分给诸侯,划一块地方给某人,这叫“封”,派一个诸侯去统治就叫“建”,合起来叫“封建”。诸侯再按照同样的道理往下分封。这就把封建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了,形成了天下、国、家三个层次。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天子、诸侯、大夫、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传统文化”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在“传统文化热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百家争鸣也是因为孔子引起的。因为在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虽然孔子做过一点官,但是他主要是在民间活动。 经济观察报: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来自何处? 易中天:概括地讲,来自历史。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周朝之前是殷商王朝。殷商文化的特点是“尚鬼”,以神为本。殷商统治非常残暴,不把人当人,搞“人殉”和“人牲”,就是用活人做牺牲品,用活人殉葬。后来周人“闹革命”,夺取了殷商王朝的天下。殷商的灭亡非常快,只用了一个月就垮台了。 经济观察报:比伊拉克的萨达姆还快。 易中天:萨达姆还支撑了53天,殷商才30多天就亡国了。要知道,那是冷兵器时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殷商亡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殷纣王派来迎击周武王的军队,到了前线就调转矛头。临阵倒戈,说明殷商统治太不得人心。周代的统治者对于殷纣王的迅速灭亡感到恐惧,而且他们要解释政权的合法性。他们的政权是从别人手上夺过来的,不能说“老子打下的就是老子的”,这个话不能讲。所以周公就讲“德”,殷纣失德所以亡国,周以德得天下,所以也要以德治天下。 经济观察报:西周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开始废除人殉和人牲。 易中天:这实际上就是原始的“以人为本”,这真是周人了不起的地方,他们在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有忧患意识。 周原来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殷商这个民族是一个工商业民族,所以周人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夺取的政权。取得天下后,周天子按照宗法制度确立君臣关系,将家人亲属分封到各地,就是把天下分给诸侯,划一块地方给某人,这叫“封”,派一个诸侯去统治就叫“建”,合起来叫“封建”。诸侯再按照同样的道理往下分封。这就把封建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了,形成了天下、国、家三个层次。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天子、诸侯、大夫、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也是因为孔子引起的。因为在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虽然孔子做过一点官,但是他主要是在民间活动。 经济观察报: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来自何处? 易中天:概括地讲,来自历史。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周朝之前是殷商王朝。殷商文化的特点是“尚鬼”,以神为本。殷商统治非常残暴,不把人当人,搞“人殉”和“人牲”,就是用活人做牺牲品,用活人殉葬。后来周人“闹革命”,夺取了殷商王朝的天下。殷商的灭亡非常快,只用了一个月就垮台了。 经济观察报:比伊拉克的萨达姆还快。 易中天:萨达姆还支撑了53天,殷商才30多天就亡国了。要知道,那是冷兵器时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殷商亡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殷纣王派来迎击周武王的军队,到了前线就调转矛头。临阵倒戈,说明殷商统治太不得人心。周代的统治者对于殷纣王的迅速灭亡感到恐惧,而且他们要解释政权的合法性。他们的政权是从别人手上夺过来的,不能说“老子打下的就是老子的”,这个话不能讲。所以周公就讲“德”,殷纣失德所以亡国,周以德得天下,所以也要以德治天下。 经济观察报:西周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开始废除人殉和人牲。 易中天:这实际上就是原始的“以人为本”,这真是周人了不起的地方,他们在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有忧患意识。 周原来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殷商这个民族是一个工商业民族,所以周人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夺取的政权。取得天下后,周天子按照宗法制度确立君臣关系,将家人亲属分封到各地,就是把天下分给诸侯,划一块地方给某人,这叫“封”,派一个诸侯去统治就叫“建”,合起来叫“封建”。诸侯再按照同样的道理往下分封。这就把封建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了,形成了天下、国、家三个层次。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天子、诸侯、大夫、。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

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也是因为孔子引起的。因为在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虽然孔子做过一点官,但是他主要是在民间活动。

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 经济观察报: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来自何处?

易中天:概括地讲,来自历史。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周朝之前是殷商王朝。殷商文化的特点是“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尚鬼”,以神为本。殷商统治非常残暴,不把人当人,搞“人殉”和“人牲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就是用活人做牺牲品,用活人殉葬。后来周人“闹革命”,夺取了殷商王朝的天下。殷商的灭亡非常快,只用了一个月就垮台了。

经济观察报:比伊拉克的萨达姆还快。

易中天:萨达姆还支撑了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53天,殷商才30多天就亡国了。要知道,那是冷兵器时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殷商亡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殷纣王派来迎击周武王的军队,到了前线就调转矛头。临阵倒戈,说明殷商统治太不得人心。周代的统治者对于殷纣王的迅速灭亡感到恐惧,而且他们要解释政权的合法性。他们的政权是从别人手上夺过来的,不能说“老子打下的就是老子的”,这个话不能讲。所以周公就讲“,百家争鸣也是因为孔子引起的。因为在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虽然孔子做过一点官,但是他主要是在民间活动。 经济观察报: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来自何处? 易中天:概括地讲,来自历史。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周朝之前是殷商王朝。殷商文化的特点是“尚鬼”,以神为本。殷商统治非常残暴,不把人当人,搞“人殉”和“人牲”,就是用活人做牺牲品,用活人殉葬。后来周人“闹革命”,夺取了殷商王朝的天下。殷商的灭亡非常快,只用了一个月就垮台了。 经济观察报:比伊拉克的萨达姆还快。 易中天:萨达姆还支撑了53天,殷商才30多天就亡国了。要知道,那是冷兵器时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殷商亡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殷纣王派来迎击周武王的军队,到了前线就调转矛头。临阵倒戈,说明殷商统治太不得人心。周代的统治者对于殷纣王的迅速灭亡感到恐惧,而且他们要解释政权的合法性。他们的政权是从别人手上夺过来的,不能说“老子打下的就是老子的”,这个话不能讲。所以周公就讲“德”,殷纣失德所以亡国,周以德得天下,所以也要以德治天下。 经济观察报:西周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开始废除人殉和人牲。 易中天:这实际上就是原始的“以人为本”,这真是周人了不起的地方,他们在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有忧患意识。 周原来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殷商这个民族是一个工商业民族,所以周人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夺取的政权。取得天下后,周天子按照宗法制度确立君臣关系,将家人亲属分封到各地,就是把天下分给诸侯,划一块地方给某人,这叫“封”,派一个诸侯去统治就叫“建”,合起来叫“封建”。诸侯再按照同样的道理往下分封。这就把封建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了,形成了天下、国、家三个层次。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天子、诸侯、大夫、德”,殷纣失德所以亡国,周以德得天下,所以也要以德治天下。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

经济观察报:西周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开始废除人殉和人牲。

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 易中天:这实际上就是原始的“以人为本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这真是周人了不起的地方,他们在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有忧患意识。

周原来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殷商这个民族是一个工商业民族,所以周人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夺取的政权。取得天下后,周天子按照宗法制度确立君臣关系,将家人亲属分封到各地,就是把天下分给诸侯,划一块地方给某人,这叫“封”,派一个诸侯去统治就叫“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建”,合起来叫“封建”。诸侯再按照同样的道理往下分封。这就把封建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了,形成了天下、国、家三个层次。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百家争鸣也是因为孔子引起的。因为在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虽然孔子做过一点官,但是他主要是在民间活动。 经济观察报: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来自何处? 易中天:概括地讲,来自历史。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周朝之前是殷商王朝。殷商文化的特点是“尚鬼”,以神为本。殷商统治非常残暴,不把人当人,搞“人殉”和“人牲”,就是用活人做牺牲品,用活人殉葬。后来周人“闹革命”,夺取了殷商王朝的天下。殷商的灭亡非常快,只用了一个月就垮台了。 经济观察报:比伊拉克的萨达姆还快。 易中天:萨达姆还支撑了53天,殷商才30多天就亡国了。要知道,那是冷兵器时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殷商亡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殷纣王派来迎击周武王的军队,到了前线就调转矛头。临阵倒戈,说明殷商统治太不得人心。周代的统治者对于殷纣王的迅速灭亡感到恐惧,而且他们要解释政权的合法性。他们的政权是从别人手上夺过来的,不能说“老子打下的就是老子的”,这个话不能讲。所以周公就讲“德”,殷纣失德所以亡国,周以德得天下,所以也要以德治天下。 经济观察报:西周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开始废除人殉和人牲。 易中天:这实际上就是原始的“以人为本”,这真是周人了不起的地方,他们在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有忧患意识。 周原来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殷商这个民族是一个工商业民族,所以周人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夺取的政权。取得天下后,周天子按照宗法制度确立君臣关系,将家人亲属分封到各地,就是把天下分给诸侯,划一块地方给某人,这叫“封”,派一个诸侯去统治就叫“建”,合起来叫“封建”。诸侯再按照同样的道理往下分封。这就把封建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了,形成了天下、国、家三个层次。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天子、诸侯、大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 易中天:应该打倒孔家店,不能打倒孔夫子 本报记者 马国川 北京报道 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孰知,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是世道轮回,抑或理性复归?耐人寻味。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论语》风行海内,孔学走红于世。每年“圣诞”之日,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孔仪式,官员也参与其中。仿佛“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就是“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甚至有学者呼吁,将儒教作为国教。更有八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宣称中国应建设“儒家社会主义”。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学者标新立异,固不足为奇,但是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却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 为了正本清源,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从 10月1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节目开播前夕,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 经济观察报:先秦出现了“百家争鸣”,在你看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易中天: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是迄今为止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当时出现了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思想家,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观!当然,诸子百家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还是儒、墨、道、法四家。在我看来,这四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如何治国,一个是如何做人。后世关注的也就是这两个问题。 经济观察报:在今天,这两个问题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易中天:这两个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儒、墨、道、法四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学说“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士、庶人、奴隶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等级,而人是追求平等的,对等级是不满意的。怎么办呢?首先用礼来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宗法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但是心里还不舒服,就用“乐”来调剂。乐有差别,多样统一,这就是和谐。所以是宗法、封建、礼乐三个制度,合为“家天下制”,这就是周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周朝同时实行了三个制度: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礼乐制度。三个制度,三位一体。 易中天:周人很清醒,他们以德治国,礼乐辅之。周公的东西就是“以德治国”,即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这就是周公的“一个核心,两个支撑点”。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西周是标准的小康社会。但是到春秋的时候,礼坏乐崩,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家都胡来,所以有了孔子出来救世。孔子的梦想是恢复西周的秩序,实在不行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可以。他继承了周公的东西,要求“以德治国,百家争鸣也是因为孔子引起的。因为在孔子之前没有民间思想家。虽然孔子做过一点官,但是他主要是在民间活动。 经济观察报: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来自何处? 易中天:概括地讲,来自历史。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周朝之前是殷商王朝。殷商文化的特点是“尚鬼”,以神为本。殷商统治非常残暴,不把人当人,搞“人殉”和“人牲”,就是用活人做牺牲品,用活人殉葬。后来周人“闹革命”,夺取了殷商王朝的天下。殷商的灭亡非常快,只用了一个月就垮台了。 经济观察报:比伊拉克的萨达姆还快。 易中天:萨达姆还支撑了53天,殷商才30多天就亡国了。要知道,那是冷兵器时代,交通不发达,信息不发达。殷商亡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殷纣王派来迎击周武王的军队,到了前线就调转矛头。临阵倒戈,说明殷商统治太不得人心。周代的统治者对于殷纣王的迅速灭亡感到恐惧,而且他们要解释政权的合法性。他们的政权是从别人手上夺过来的,不能说“老子打下的就是老子的”,这个话不能讲。所以周公就讲“德”,殷纣失德所以亡国,周以德得天下,所以也要以德治天下。 经济观察报:西周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就是开始废除人殉和人牲。 易中天:这实际上就是原始的“以人为本”,这真是周人了不起的地方,他们在突如其来的胜利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有忧患意识。 周原来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殷商这个民族是一个工商业民族,所以周人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夺取的政权。取得天下后,周天子按照宗法制度确立君臣关系,将家人亲属分封到各地,就是把天下分给诸侯,划一块地方给某人,这叫“封”,派一个诸侯去统治就叫“建”,合起来叫“封建”。诸侯再按照同样的道理往下分封。这就把封建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了,形成了天下、国、家三个层次。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天子、诸侯、大夫、”,希望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持和谐。孔子特别强调仁爱,这是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