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lient post 图片:长沙董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25:25
源流·派语

    1922年(长沙)《董氏支谱》"源流叙":"吾董氏籍北直顺天府通州漷县桃花村,分卫祖和畅公生望、材、澄。其后迁江南者徙江北江西者皆和畅公之一脉也。澄公传四代继华公由江西迁湖南长邑一支人文蔚起。"据《世纪》载:始迁祖、第五派祖继华,字含英,原籍直隶,迁江西,明成化年间由江西而之湖南岳麓居焉。曾孙仁亲,号宝轩,嘉靖年间由岳麓迁长沙锦绣都荷塘桥董家湾。是谱为荷塘桥董氏支谱。

    (由"继华公下取邦廷仁正兴旺文启,十三派下又更单讳,取五行生生之义,用金木水火土部字,而水部派加宏字,越十六世辑谱,仍从火部至十七派加允字立成四语,今谱再增四语,通计三十二派。")允振家声 隆文世泽 崇德象贤 光宗华国 忠孝教敦 诗书学达 端本培元 其祥长发。

    清同治元年(1862)(湘乡)《上湘董氏续修族谱》"源流考":"有虞之世,飂叔安之裔子曰董父,好龙,能求其嗜欲而饮食之。帝赐姓曰董,封诸鬷川,为豢龙氏。今山西平阳府有董泽其遗迹也。"尊仲舒为远祖,唐贞元间御史大中丞讳晋者,为开派祖。后董氏支分派衍,隶籍各地。递传至尹忠,字敷奏,明初兴隆县丞,永乐间解组归里,率芠、陞、信三公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来湖广,隶潭州,继徙湘乡务门前,落籍潭市下泥二湾董家坝,后迁十五都,立业囗石、横塘、坪上等处。尹芠,字藻翰,由湘乡潭市后分徙衡阳九都召田、董家塘等处;尹陞,字选阶,立业湘乡潭市囗石、连山等处。是谱为尹忠、尹芠、尹陞三大房合谱。

    (派名字样)自尹其必绍 志大文兴邦 定国安芳世 修心乐上湘 敦名加瑞庆 积德厚荣昌 祖序斯清盛 嗣贤益茂良 太和傅启迪 儒学耀先光。

    按:《通志·氏族略》:"董氏,己姓,或言姬姓,黄帝之裔孙飂叔安,生董父,其后遂为董氏。"《〈姓氏急就篇〉注》:"周大夫辛有二子,适晋为太史,与籍氏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董狐其后也。"

    郡望·堂号

    陇西郡

    醇儒堂:出自汉董仲舒事典。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专治《春秋公羊传》。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舒以贤良对天人三策,为江都相,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所采纳。开此后两千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被尊为汉代醇儒,因而后人以"醇儒"为堂号。因以贤良对天人三策入对武帝,又有以"三策"额其堂者。

    还有陇西堂、豢龙堂(出自董氏受姓始祖董父的故事)、种德堂、明彝堂等。

    堂联

    千秋良史(董狐);百代儒臣(董仲舒)。
    天人三策(董仲舒);兄弟五奇(董昭)。
    搏击咸称卧虎(董宣);文章屡世占鳌(董越)。
    秉笔不容情,良史无私毁誉(董狐);
    佩弦期易性,家臣欲急作为(董安于)。
    三策仰前徽,道阐醇儒学业渊源须念祖(董仲舒);
    千秋留直笔,书传良史风规整肃永贻孙(董狐)。

    历代名人

    营阳(今永州市)人董峦,南北朝齐时宁州刺史;武陵(今常德)人董挺,唐时为弘文馆校书郎,迁大理评事,终荆南节度推官;长沙人董镛,明建文时为监察御史;华容人董廷珪,明景泰三年(1452)进士,由山东道监察御史升山东按察副使,以廉洁著称;沅陵人董汉策,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工部主事,奉命协同严嵩修显陵,与嵩意违,乞养母归;桃源人董维键,经济学家,1930年与鲁迅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自由大同盟,1940年后在香港主持中共所办的英文刊物《中国通讯》;平江人董纯,女,湖南省第一届民主妇联主任,全国妇联第一届执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