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socket编程实例:村上良人选解《道德经》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25:53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第一章   众妙之门)

村上良人解:大的道理和好处,如果能用言语表述,就不是真正的大道,而只是一般的道。而种种道的形态,如果能够轻易命名,就不是真正的解释和说明。无,可以来说明天地馄饨未开之初,有,可以说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本原。这样的道理就好像:此地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那种味道。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也!

 

天下皆之美之为美,斯恶己。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第二章   功成弗居)

村上良人解: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是因为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这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相并而生,难和易相互比较才能形成,长和短相互比较才能显现,高和低互相充实,音调和旋律互相配合,前和后互相接随。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不用说教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再有意去创造。让其自然生长而不占有它,有所作为,但不施加自己的意志,功成业就而不居功自傲。这是老子的朴素而伟大的辩证法,说明了万事万物都是对立而统一的。后面老子强调统治阶级应该尊重自然,不要强作妄为,不要对老百姓进行说教,而应以身作则。有了政绩也不应该居功自傲。老子的这些话对于我们现在的国家无疑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启迪意义。想想我们国家,正在为了追求数字GDP的增长,不断地破坏和污染环境。有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个人的政绩,大肆侵占农田,制造工程,扩大城市。有些路修了再扒,扒了再修,反反复复。这些行为都是强作妄为,对于老百姓和后代子孙都是有害无益的。还有的官员搞了一点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就大肆吹嘘,以此获得升迁的资本。国家还喜欢对老百姓进行道德说教,又是几个代表,几个务必的,又是几荣几耻的。如果统治阶级能够以身作则,就可以“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也是多么符合现代国家的治理理念。让政府从更多的管理职能退到服务职能中,让政府隐身到民生和经济发展的背后,而不是动辄挥动大棒,强力干预,更不可任意妄为。顺应自然规律,让经济规律充分发挥作用,一切都会ok的!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七章   天长地久)

村上良人解:天地长久,而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永久生存。所以说高明的人遇事谦让,甘居人下,结果反而让他在众人中领先。敢于把自己置身于度外,结果反而保全了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成就了他自身。翻开整个人类的历史,多少个英雄和领袖,无不应验了这个道理。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圣女贞德,南非领袖曼德拉,印度圣雄甘地,还有中国的张志新等等,数不胜数。这些英雄人物为了正义,人权和国家的解放事业,敢于把自己生命置身度外,结果都赢得了伟大而崇高的荣誉,永留青史。战场上更多的将领都是从英雄无畏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而一旦成为将领,他牺牲的几率就比士兵要小的多了。正因为他们刚开始敢于去牺牲生命,最后反而获得了长久的生存。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吴天祥,在当上武昌区副区长以后,依然骑自行车和坐公交车上下班。平常扶危济困,关心民工和困难群众,照顾孤寡老人,不断地为社会弱势群体鼓与呼,数次鲜血,无数次捐款。97年1月4日,武泰闸集贸市场一自管宿舍楼,下水道堵塞,吴天祥经多次协调,克服许多困难,和有关部门到现场疏通。可是,由于堵塞时间较长,有一段“肠梗阻”必须要人亲自下去疏通。正在别人可能是犹豫可能是准备的时候,吴天祥跳下去了。他在臭气熏人和寒冷的粪水中,一桶一桶的把秽物全部清了出来。在场的人无不感动,80多岁的王老太婆放声大哭。正因为把自己看的低下,正因为为了老百姓把自己置身度外,所以吴天祥赢得了无数老百姓的尊重,也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他连续担任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的代表。这个例子也正是说明:因为他的无私,反而成就了自己崇高的名誉,持久的声望,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村上良人解:最高层次的善,最好的人就像水一样。水能够滋润万物,万物都离不开水,水却不和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不喜欢的低下的位置,所以最接近自然的“道”。老子在自然界中最赞美水的德行。水对于人类和万物是无比重要的,人不吃饭可以活一个星期,如果不喝水却只能活三天。水是自然界成分当中最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地球正因为有了水,才孕育了众多生机勃勃的生命。如果没有水,就像月球,不过是一块死气沉沉的石头。水如此重要,却又那样谦虚容忍,没有任何容器会容不下水。它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淌,润万物而无声。仁者爱山,智者爱水。真正有智慧的人要像水那样,柔静谦卑,做事善于清静省力,以弱胜强,说话善于心平气和,循循善诱。领导别人时首先要善于甘居人下,走到人心的深处,从而赢得人心!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贻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第九章  功成身退)

村上良人解:往一个容器里倒水,已经快满了,不如赶快停手。打磨一个兵器,如果过于尖锐,也不能保持长久。即使是金玉满堂,又能相守多久?如果因为富贵而娇纵淫奢,那么等于给自己留下祸根。功成名就的时候,应该及时隐退,这才是最最聪明的做法。老子认为,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度,而应该适可即止,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过度的表现,难免招致灾祸的。这是哲学上度的原则在老子思想里的体现。老子教导我们在为人和治世中,不要过于锋芒毕露,过犹不及也。古今多少侯王将相,懂此道理的最后大都保得身家性命,和家人颐养天年。不懂此道理,娇纵一时的又有多少最后落的身败名裂,身首异处啊。比如秦国丞相李斯即是如此。李斯在秦国为官,已经做到丞相之职,可谓富贵功名于一身,权大势重不可一世。然而最终却做了阶下囚。临刑时,他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不仅丞相做不成了,连做一个布衣百姓与儿子外出狩猎的机会也没有了,这是多么典型的一个事例啊。还有清朝的和绅,如果早知道适可而止,也不会被嘉庆皇帝赐死了,万贯家产化为乌有。现在的好多运动员也学会了这个道理,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急流勇退,留给世人一个美好的背影,而不会做到强弩之末,让人发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叹。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也正是讲了一个金玉满堂的大家族,因为封建社会的贪奢极欲,最后莫之能守,变成陋室空堂,衰草枯杨,人去堂空的故事吗?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村上良人解:尽量使自己的心灵达到一种极端的虚无和宁静状态,看那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循环往复的道理。那万物芸芸总总,却都要各自返回它们的本原。返回到它的本原就叫做“静”,静就是生命的回归。复归于生命的起点是自然规律,认识到这种规律就是明智。不认识自然规律而去轻举妄动,往往就会有危险和灾难。认识自然规律就会心胸广大宽容,宽容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最是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这一篇文章中,老子主张人们应当用虚寂沉静的心境,去面对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生长到死亡、再生长到再死亡,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都遵循着这个运动规律。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认识这个规律,并且把它应用到社会生活之中。让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尊重自然规律,不要强作妄为。如果强作妄为,就会遭到报应,会有危险和灾难。看看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污染到何种程度。北京为办奥运会,汽车实行单双号开行,周边工厂一起停工,就这样,空气质量仍然达不到国际标准。首都都如此,其他地方更是可想而知。曾有报道说山西一个县的孩子从来没见过蓝天。河水不再清澈,天空不再蔚蓝。人们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吃着被污染的食物。为什么现在得癌症的人这么多,多的让人觉得可怕,农村也没有幸免,因为农村也被污染了。发达国家人口的寿命在增长,我们的前景却是很悲观。这就是执政者不尊重自然规律,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的恶果。全球变暖,物种灭绝,土壤流失,水源匮乏。这些环境的变化都具有不可逆转性。为什么还引不起我们的重视而当头棒喝呢!现在全国好多地方相互攀比GDP的增长速度,都在搞什么大发展,大建设,占用大量农田去搞钢筋水泥和汽车尾气。其实,这都是在给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国家不断增加污染和负担。不顾自然规律,不顾后代子孙,短视自私冒进,其恶果不久就会显现。为什么我们不去接受西方国家的教训,避免我们的明天成为像“后天”那样的灾难呢?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之誉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十七章  功成身遂)

村上良人解:最好的统治者,人们好像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差一点的统治者,人们亲近他称赞他。再差一点的人们畏惧他,而最差的统治者人们轻蔑他。这一章里,老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张,他把统治者按不同情况分为四种,其中最好的统治者是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坏的统治者是被人民所轻侮,处于中间状况的统治者是老百姓亲近并称赞他,或者老百姓畏惧他。老子理想中的政治状况是:统治者不去人为搞乱人们的生活秩序,日出而落,日落而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切根据自然规律去做,不把人的意志强加给大自然,不把自身的意识强加在人民头上,“行不言之教”,让人民自由自在的生活,以致人们好像感觉不到他的存在。用到现代社会表现就是政府是人民的工具,政治权力不能凌驾于人民头上,政府和人民相安无事。现在好多西方国家基本上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称老百姓为纳税人,纳税人供养政府,政府必须为纳税人服务,而不得有凌驾于纳税人的特权。他们政府机关对老百姓开放,很多国家领导人出外旅行都自己掏钱,出门后亲自夹个包或者打把伞。而在我们国家,当官到一定级别,就坐好车,居豪宅,机关大门警卫森严。小小一个处长出门,往往都前呼后拥一大片的人。对于顺从自己的下级,提拔任用,不顺从的打击处分。这样的领导者只能让人们畏惧他,轻蔑他。这样的领导人可能一时骄横跋扈,可是终究会被人们和历史所唾弃。“太上”,是老子的一种乌托邦式的政治理想,在远古时代也存在过,比如尧舜禹。也是马克思的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的一个特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人平等。马克思是伟大的,老子也是伟大的,他们虽然在不同国度,时间相距几千年,可他们都看到了一个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政治图景。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

村上良人解:顺从与违背,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啊。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众人都富足有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众人聪明炫耀,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能精明深刻,唯独我愚昧而笨拙。这里节选了几句,并不是全文。在这篇文章里,老子故意说了很多贬低自己的话,其实是暗示自己与众不同,是真正得“道”的人,而众人,在纷扰的世俗中,貌似聪明,其实是得不到“道”的真谛的。其实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啊!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十二章  全而归之)

 村上良人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真正的英雄和高士善于隐匿自己的锋芒,内敛和含蓄。让人摸不着他的底细。不贪一时之功,善于以退为进,委曲求全,只为最后决定性的胜利。这样的高士平常也并不高高在上,而是善于赢得人心,顺应天时地利人和,而不强作妄为。这样,到最后的时候,他总会用最小的力气得到最大的胜利。就像毛主席所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孙子兵法说:哀兵必胜!都是这个道理。在很多单位也是这样。许多人在单位为争蝇头小利,锱铢必较,乃至钩心斗角,既伤人又伤己。这样的人都不会获得工作上最大的成功。真正有志向的并不把这些眼前小利看的很重,他的胸怀平和坦荡,因为他知道,终究有一天,自己才是真正的赢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村上良人解:有一种东西是浑然天成的,它先于天地而生。它寂寞无声,广阔无形。独自存在而永恒不变,循环往复而不停止。它可以看作是天地万物的源头和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是叫什么,勉强叫的话,可以把它叫作“道”,再勉强一点的话,可以叫作“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效法自然。老子在第一章《众妙之门》里曾经说过,道是不可说的,也是说不清楚的,因为说清楚了就不是道了。但是在这一章里,老子却去描述这个道,描述它的存在和运行。这也并不是矛盾的。在老子的思想里,这个道,如果普通人能够轻易说出来,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但是我老子不一样,我是提出这个道的人,当然比普通人认识深刻,另外,再去描述,更加强调了道的伟大,让人去尊重和敬畏。老子的这篇文章,姑且不论它精深的思想,从文法和修辞看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连贯,逻辑性很强。读来琅琅上口,不由的产生阅读的美感。这是几千年前的老子所写,竟然让我等现代读者在语言上感觉如此亲近,真正让人佩服也。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章  故善者果)

 村上良人解: 用“道”来辅佐君王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样的事情容易会得到报应。军队所过之地(指打过仗),荆棘丛生,大型的战争之后,必定是灾荒之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武力去逞强。达到目的了却不骄傲,不自大,不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表现的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事物发展到壮大就会走向衰老,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衰亡。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

 村上良人解:兵器这玩艺并不是吉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这一章和上面一章都是老子讲战争之道的。《道德经》不是兵书,老子讲战争主要是反对战争。在春秋战国时代,战争是普遍的,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战争规模日益扩大,动辄数万、数十万的兵力投入战争之中,伤亡极其惨重,而在战争期间受危害最大的,则是普通老百姓。每逢战争,人们扶老携幼、离乡背井四处逃亡,严重破坏社会正常的生产,也造成社会秩序的动荡不安,战争的确是带来灾难的东西。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的发动战争,更不要以兵力强大、穷兵黩武为荣,因为这样,受到伤害最深的其实是老百姓啊。即使是打仗,也要出于迫不得已的正义的目的,这样才能赢得天下人心,也才是真正为老百姓福祉着想。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君主,为了老百姓免遭战争苦难,放弃了对外敌的抵抗而投降。这其实是一种伟大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虽然难免遭受骂名,但是真正受益的是老百姓啊。朝代更替,多少皇帝轮流做,这些跟老百姓都没有多大关系,老百姓只是渴望过一种安定平安富足的生活。战争其实是少数政治野心家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而老百姓却变成了无辜的牺牲品。就像美国打伊拉克,名义上是为伊拉克人民铲除暴君(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但是遭受灾难最大的恰恰是伊拉克人民。到现在恐怖袭击事件还是此起彼伏,国内动乱不安。美国也陷入了战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其实真正明智之举应该有“不得已而用之”的理由,并且“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这样才能得到全世界和伊拉克人民的支持和理解,而且最好不要用战争的方式。也许美国这样有正义和民主的充足理由,也许美国原来对伊战后形势估计过于乐观。但老子“大军过后,必有凶年”的判断毕竟应验了。现在的国内媒体往往对比宣传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人民生活,以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其实,解放前一直在打仗,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战争,老百姓连休养生息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有好日子过呢,民不聊生也是正常的。这并不能说明制度问题。原来看一部国产大片《英雄》,虽然片子拍的不怎么样,但李连杰演的刺客在关键时候放弃了刺杀秦王,因为他相信秦王是一个能够统一天下给人民带来福祉的君主,如果刺杀了他,天下又要大乱,战争又不知道要打多少年。李连杰关键时候留秦王一条生路,被万箭穿身而死而不悔,其实他和秦王一样,是老谋子用心良苦、刻意讴歌的英雄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村上良人解:这是自古以来流传的名言,虽然时空交错,朝代更替无数,却能永远正确。这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的璀璨结晶。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聪明的,能够正确了解认知自己的,更是智慧的体现。这里,翻译的时候可以把“智”和“明”颠倒一下,不一定要拘泥个别文字。“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怠。汉高祖刘邦就是这样一个既“智”又“明”的人。他在建立汉朝后对下属说:“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搞计谋,我不如张良;论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搞后勤我不如萧何;论指挥大军冲锋陷阵去打仗我不如韩信。但是,呵呵,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的高明之处,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而那个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用,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我们每个人只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会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遇到挫折时不气馁。人认识到了,还应该正确的面对,要善于战胜自己人格的缺陷。这就是:能够战胜别人的人看起来貌似威武有力,但是能够战胜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强大。人往往不是被敌人和困难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封建历代王朝更替,每次都是战胜敌人由盛而始,最后都却都由衰而终,因为战胜了敌人,却失败在自己的手上。一个人如果能够战胜自己,勇敢克服胆小懦弱,克服妒嫉狭隘,克服贪慕虚荣,克服骄傲狂妄,那他就是一个真正强大有力的人,他终究会无往而不胜。一个国家,如果能够战胜自己,勇敢放弃阶团利益,勇敢改革体制弊端,勇敢的去让人民当家做主,这个国家也才是真正伟大的国家,她会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光照千秋!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

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成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是以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六章  为百谷王)

村上良人解:大道广泛博大,好像横竖左右无所不包。万物依靠它生长存在,它却从来没有自夸过。成就了事情却不去占有名声。它爱护养育着万物却不自以为是主宰,无欲无求,可以说它为“小”。而天地万物归附于它而它却不主宰,又可以称它为“伟大”。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自己是伟大,所以才能成为伟大。

    江海为什么能成为千万条溪流的君王呢?是因为它善于处于低下的位置,能够容纳百川。所以圣贤的人如果要想领导百姓,处于人上的位置,必须对人民表示谦下。如果想要领先于人民,就应该把百姓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所以圣明的人,虽然位居高位但老百姓并不感到有畏惧和压力,即使领先于百姓,百姓也不感觉有妨碍。因此天下的人都乐于拥戴它而不厌弃。就是因为平常它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的人没有人能与他抗衡。

     这两章为什么放在一起解释呢?因为具有相似性。都是讲为道之道,为人之道,为官之道,为圣之道的。它告诉我们,自然是伟大的,养育万物而不自夸,默默无闻而成其大。这样的道不仅存在于自然之中,也存在于我们的做人之中。总的来说,不论是做人,还是做官,还是做圣人,都应该胸怀宽广,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甘居人下,有不与民争利的品德。正因为不与人争,别人反而拥戴他,让他处在位居人上的位置。就好象不计一时输赢,反而能赢得最后的结果。老子用优美的语辞,严密的逻辑告诉了我们这样一种伟大的智慧。几千年来,多少人饮之如甘醇,受用无穷。封建社会,“飞鸟尽而良弓藏,狡兔死而走狗烹”,多少朝廷大官及时归退,回避矛盾,清静无为,低调自保。在现代民主社会,执政者更学会保持亲民本色,有时还会做出“身先士卒”的举动。在这方面,中国的温家保总理做的比较好,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他在公开场合多次说过“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人民养育了我们”,这是一种低姿态。虽然很多共产党的高官也明白这样的道理,但让他们去说,却是非常勉强了。官本位的思想已经沁入他们的骨髓,现行体制又让他们养成了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习惯和态势。本身是老爷,却说自己是奴仆,除了自己难以开口,说了别人也不会相信的。温总理在四川汶川地震前后,数次赶到灾区,还亲自用手去挖掘废墟。堂堂一国总理,这样做自然有做秀之嫌,也无有必要,但却赢得了中国百姓善良的民心。这确实是一种朴实的智慧。但对于有的官员来说,他们已经不屑于去使用这种智慧,因为民意对他们无足轻重,巴结领导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