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梁祝艳谭:跨国私人银行服务中国富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53:36
你想规避国内单一市场的风险,为此你需要将资产进行全球化配置;你想移民或你的子女有出国留学的打算,为此你需要把部分财产转移到国外;你希望自己的资产在收益、利息和遗产方面节约相关的支出;你希望增加财务的私密性;你希望自己在财产处置上免受纠纷;你的公司要增资扩股或进行资产转让,但不想经历手续复杂、耗时过长、审批艰难的磨难;你希望全面减少投资与融资的交易成本……谁能帮到你?—跨国私人银行!

袁铭良/文

  2002年5月23日,瑞士“EFG私人银行”(EFG Private Bank)香港分行暨亚太区总部高调揭幕。该行主席顾康年和亚太区CEO赵宗彦表示,他们将向亚太区客户提供本地化的私人银行服务,并积极拓展大中华区的商机。
  总部位于苏黎士的“EFG私人银行”是“EFG银行集团”的附属公司。后者在14个国家设有办事处,聘用9000名员工。处事一贯低调的瑞士银行家们此次不同寻常地隆重宣传,标志着跨国私人银行开始启动亚太区与大中华市场。
  
  专服务于富贾豪门
  作为银行众多业务中的一种,私人银行服务(Private Banking)通常由国际级金融集团提供,开户门槛最低50万美元,面向金字塔顶端的富豪阶层:这里没有华丽的门面和精致的地毯,没有笑容可掬的银行职员站在门口,只有森严、隐密的小会议室,雅致的桌椅和异常安静的空间。千百万美元的大宗交易,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
  私人银行的服务场所一般设在金融中心的精华地段,但不位于人来人往的低层楼面,而是处于甲级写字楼的高端楼层。到访客户总是在随从的陪同下悄悄而来,乘直达目的楼层的电梯,交易完成后便迅速离开。更多的时候,客户根本不露面,而是让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专属顾问登门拜访。私人银行的财务顾问大多担任过跨国银行的分行经理,具10年以上专业经验,学历出众。
  与同为外资银行提供的贵宾理财服务相比,私人银行强调资产管理能力,业务范围更广,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更高,按照客户需求量身订做(详见表1):从帮助客户管理庞大的资产(如投资规划等),到提供并购案的建议及标的,甚至还提供收藏鉴定,代表客户到拍卖场所竞标古董。得标之后,财务顾问还能帮客户用古董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再用借款投资生利。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私人银行的理财业务年均利润率高达35%,年均盈利增长12-15%,远优于一般的零售银行业务。
  为规避国内单一市场的风险,私人银行会帮助客户进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投资离岸基金(offshore fund)。如果投资者想移民或其子女要留学,希望把部分财产转移到国外,离岸基金更是一种合适的财务工具。因为贸然把资金汇到境外,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遗症。不少国家的税率很高(40-50%非常普遍),一旦资金进入海外银行,将来做任何事都会牵涉到纳税问题。所以,最好是先将资金放在离岸基金上,以方便投资者作全球的资金调配并实现最佳的避税效果。
  除了跨国界的投资安排,私人银行还向客户提供“环球财富保障计划”,在海外免税国家与地区成立离岸私人公司(结构详见图1)是其中一项重要方案。该方案有助于税务和遗产规划,其主要功能是持有外币存款、证券投资、黄金、物业和土地等资产,如配合境外成立的家族信托基金,保障效果会更好。通过设立离岸公司,客户可节省收益、利息和遗产的相关纳税支出,增加财务的私密性,保护财产免受法律审核与纠纷,自由支配财产,并可以减少投资与融资的交易成本。
  离岸公司也可用于经商贸易。离岸国家与地区(详见表3、4)政治、经济、社会稳定,法律制度健全;无须交当地税,只须每年交少量的年费;公司增资扩股、资产转让等重组手续简便。当公司股东需要改变股权结构的时候,如果是一个直接在中国成立的独资或合资企业,按照目前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有关规定,必须取得原审批机构的批准,手续复杂,耗时过长。也许获得有关批准后,市场机会早已过去。但如果转让手续可以在一个离岸公司完成,就无须经过中国有关部门的审批。
  家族信托基金也是私人银行保障客户财富的有效方式。信托基金是委托人(客户)将其财产所有权转移至受托人(银行),让受托人按照信托契约条文为受益人的利益持有并管理委托人的资产(信托基金)。根据信托协议,受托人是财产的合法拥有者,须根据管辖法律与信托协议的条款管理财产。鉴于受益人拥有信托财产的合法权利,受托人须对受益人负诚信责任,因此,只有受益人可强制执行信托的条款。
  信托基金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委托人可按客户的特别要求制定信托协议,特别是有关处理财产的条款。同时,信托基金保密性极高。受托人以其本人的名义负责信托的所有业务,使第三者无法得知委托人或受益人的身份。即使委托人(客户)发生意外或因犯罪而使资产被政府冻结,信托基金的资料仍受到保护,不会外泄。通常,信托与离岸公司同时使用会更为安全。信托亦可取代遗嘱,以避免预立遗嘱与遗嘱认证程序的公开。
  此外,信托基金还可以成为安排后代财富继承的有效方式。这样,财富拥有者可统筹管理资产,减轻甚至豁免遗产税(信托名下的资产不会被视为遗产)。
  对委托人而言,“全权代管信托基金”(详见表5、6、图2)赋予受托人许多弹性,使其可根据外部环境的转变,灵活地处理信托基金,因而受到了私人银行的大力推崇。
  
  私人银行全球拓展业务
  随着股市的暴跌和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到来,大西洋两岸的私人银行都在努力削减成本,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较有增长潜力的欧洲和亚洲。
  “瑞士银行”(UBS AG)继进军法国里昂后,5个月内又在马赛开设分行。“摩根大通”则计划打入欧洲当地的对冲基金市场。英国“施罗德集团”(Schroders Plc)在伦敦收购了一家对冲基金后,正向私人银行业务扩展。
  2001年,跨国银行全球财产管理的离岸业务只增长了4%,而不是原先预计的9%;国内财产管理业务的增长为6%,而不是原先预计的14%。不少私人银行特别是美国的银行,还得承受恐怖袭击导致的不稳定及对阿拉伯国家现金流向产生的担忧。业内人士估计,欧美私人银行业的收入将下降20%。不过情况也不全都悲观。由于对冲基金在市场下降时,可通过短期抛售和利用存户的钱增加回报,从而避开股指的影响,所以它们在2001年反而吸纳了1/3的新资金。与此同时,对冲基金的私人财产管理业务增加了一倍。
  “德意志银行”全球财产管理主管贝恩德·冯·马尔灿说,对私人银行来说,2002年的状况比2001年要好。“摩根大通”欧洲-中东-非洲地区私人银行业务主管德克兰·希恩表示,2002年的前景应该比较积极。该行去年私人客户业务收缩了不少,但近日市场已出现回升势头,而且可利用现金的流量相当可观。
  在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美国的“高盛”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Cos.Inc.)加强了欧洲业务。据2002年8月Private Asset Managers(PAM)的年度报告,“高盛”在英国私人财富管理领域业绩出众,资产管理额排名仅次于本地的Gerrard Group,达173亿英镑。而“贝尔斯登”在伦敦设立的私人银行开张不久,这是该行首次涉足欧洲私人银行业。
  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花旗集团”为加强私人银行业务,2002年9月任命花旗首席运营官Charles Prince主管企业和投行、私人客户集团和交易服务部门的业务。此外,“花旗”还从“摩根大通”私人银行部挖走拉美业务董事总经理William Barbeosch,担任“花旗信托集团”负责人,领导40人的专业团队。“花旗私人银行”亚太区主管Deepak Sharma表示,由于全球股市持续动荡,该行将投资重点放在对冲基金和房地产领域。
  
  不约而同瞄向亚洲
  “摩根大通”于2001年7月说服“摩根士丹利”私人财富管理业务主管E Michael Fung跳槽出任“摩根大通亚太区私人银行”CEO兼董事总经理。Fung在大摩的职业生涯长达15年,经验与能力非常突出,先后担任过大摩机构固定收益分销与私人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
  由于亚洲经济不景气,财政赤字广泛存在,富裕阶层担忧政府可能加税,因此对税务规划的需求日见迫切。“摩根大通私人银行”以此为突破口,于2002年7月聘请原“普华永道”信托与私人客户服务部合伙人Christian Stewart,负责私人银行下属的亚洲财富咨询业务,专为亚洲富豪(资产逾2500万美元)提供在岸与离岸信托设计、税务规划与家族事务处理等服务。
  作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银行,“摩根大通”的开户金额为500万美元,与“高盛”相仿,远高于“汇丰私人银行”的100万美元和“瑞士银行”的50万美元。2002年8月,“摩根大通”在新加坡新聘了6名私人银行家,针对目前市况,该行正指导客户投资于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
  英国“四大行”之一的“巴克莱银行”也看好亚洲。该行在2001年12月到2002年6月,先后从“摩根士丹利”挖来Nigel Sze和Agnes Choi,Sze出任其亚洲私人银行主管,Choi负责南亚业务。Choi在亚洲私人银行界从业长达20年,在大摩任职时,她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密切关系,她将领导6位客户经理拓展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和印尼的私人银行业务。
  “巴克莱私人银行”首席执行官Paul Brown表示,该行希望在2003年底前分别将驻新加坡和香港的客户经理增加到12名和20名,服务于资产在2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然而合适的私人银行家并不容易找,“巴克莱”认可的人选是“具15年以上资历,亲身体验过经济景气循环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专业顾问才能获得客户信任。”
  股票市值在全球银行集团中排名第二的“汇丰控股”虽然发展多元化,但其投行业务不但落后于“美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美国大行,与欧洲同行“瑞银华宝”、“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和“德意志银行”相比也有差距。基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停滞不前,“汇丰控股”由此将极具潜力的私人银行业务作为发展重点。
  占集团全球税前盈利4.3%的“汇丰私人银行”,目前的资产管理金额比一年前增加了9%,达1700亿美元,其中25%(425亿美元)来自亚太区,区内管理的资产值按年增长18%;贷款业务则上升了20%。“汇丰”的亚洲私人银行业务目前最大的市场在香港和印尼,他们正计划拓展日本市场。其私人银行业务CEO白乐达(Ciive Bannister)表示,日本政府近来更改了法规,将保障上限定为1000万日元,所以富裕的日本人将会寻找其它投资机会。
  对于中国市场,“汇丰”亚洲私人银行服务CEO王以智指出,起码5年后外资银行才会获准经营国内居民的业务。目前该行只能为在境外有收入的国内人士提供服务。该行在中国内地有6位职员,负责港、台地区及新加坡的20位员工也参与中国业务。王以智认为,不少国内人士很富有,但投资取向较为保守,多选择固定收益产品。
  白乐达表示,该行目标客户的最低资产值为100万美元,但亚洲区去年把下限提升到了300万美元,低于300万美元的客户移交给零售银行的“卓越理财服务”(其中国内地首家理财中心于2002年8月在汇丰上海商城支行开业)。王以智透露说,“汇丰私人银行”亚洲区现有客户5000名,他们正试图为亚洲总资产达10亿美元的豪门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投资、成立信托、遗产安排、现金管理、股权变动及继承人教育安排等。今年上半年,“汇丰私人银行”业务税前盈利2.34亿美元,同比上升20%。其中来自亚太区的盈利为7200万美元,同比上升50%。
  私人银行对“法国巴黎银行”而言并非新兴业务。上个世纪70年代初,该行即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发展富有客户。如今,“法国巴黎私人银行”在亚洲管理的资产超过100亿美元,拥有3000名客户,员工约80人。
  “法国巴黎亚洲私人银行”主管Denis Antoine认为,在当前动荡不定的大环境中,该行稳健的作风和AA级信用评级会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信心和保障。他指出,亚洲的富有家族通常同时与三至四家私人银行(一家瑞士银行、一家美国银行和一、二家欧洲银行)保持业务往来,他们对价格收费非常在意,不想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法国巴黎私人银行”大中华区主管Bertrand du Passage预计,今年香港地区业务会增长5%,台湾地区则继续保持10%的年增长率,中国内地增长速度将达20%。该行虽然极为看好内地业务,但发展会循序渐进。目前,该行在华私人银行客户主要为台商,客户资产在100-1000万美元之间。
  曾被瑞士和卢森堡视为“私家领地”的私人银行业,因其低成本和高收入的特征近年来吸引了跨国银行参与竞争。虽然“瑞士银行私人银行”(UBS Private Banking)的资产管理总额高居各大私人银行之首(详见表8:2002年2月伦敦全球财富管理研究机构Scorpio Partnership排名),但其在亚太区的市场表现不如其“瑞士信贷私人银行”(CSPB)。
  “瑞士信贷私人银行”为保住传统的优势地位,2001年5月从“摩根大通私人银行新加坡分行”挖走6名银行家。2002年1月,“瑞士信贷”在取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颁发的全面银行业务许可证前夕,又从“花旗集团私人银行”和“美林”招聘了9名员工。来自“花旗”的8名员工,其银行从业经验总计长达83年,其中的5人出任CSPB高级客户经理。
  “CSPB新加坡分行”总经理Pierre-F. Baer(已于2002年9月离职,Didier Von Daeniken接替其职位)表示,积极的人员招募是为配合该行进一步扩大亚洲市场份额的整体策略。至此,CSPB在新加坡组建的6个团队包括90名客户经理和40多名产品专员。2001年12月,CSPB将其新加坡分行升级为全球私人银行服务中心,向环球客户免费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在线、离线金融服务与个性化产品(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与此配套的专业团队将超过130人。
  基于CSPB对亚太区市场的长期承诺和突出表现,该行被《亚洲金融》(FinanceAsia)连续3年(1999/2000/2001)评为“年度最佳私人银行”。
  
  专业私人银行合并求存
  成立于1796年的瑞士私人银行Lombard Hentsch在过去的200多年历史中一度分拆为Lombard Odier和Darier Hentsch,但近年来为应对全能银行的巨大挑战,两家私人银行又于2002年7月1日合并为Lombard Odier Darier Hentsch & Cie.(LODH)。目前该行拥有14名主管合伙人,是欧洲最大的私人银行之一。
  在LODH合伙人、亚洲业务主管Jean de Haller看来,亚洲是值得关注和投入的庞大市场。目前,LODH香港和东京的两个办事处分别有20名和15名员工。在成熟的日本市场,该行已取得不错业绩,但在日本以外的亚太地区则刚起步,还需进一步树立品牌。
  Haller确信,无论是从投资的角度还是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看,中国对私人银行而言都是令人着迷的市场,但目前LODH启动中国业务还为时尚早。他认为LODH数百年来家族银行的管理体制(详见第80页附文)和成功经验将有助于亚洲私人客户的拓展。
  同样来自欧洲的“EFG私人银行”创立于1997年8月,其首席执行官Lawrence Howell表示,该行2000年进入亚洲私人银行市场后,雇员已达100人,在专业私人银行中规模最大。该行聘请了原“利宝银行”亚洲业务主管,并从“花旗”、“汇丰”等全能银行挖来客户经理。2002年4月,EFG说服英国老牌私人银行Coutts & Co.首席运营官John Williamson和美国“雷曼兄弟”欧洲运营主管Mr Post加盟,分别出任EFG银行的CEO和副主席。
  “EFG私人银行”2001年业绩出色:年收入增长50%,资产管理总额上升55-60%,达100亿瑞士法朗,其中20亿来自亚洲。Howell预计,今后5年内EFG银行在亚洲的资产管理额将达100亿瑞士法朗,实现35-40%的年增长,成为本地区发展最快的私人银行。
  目前,“EFG”在港、台地区分别有60名和10名雇员,客户主要为投资内地的商人。同时,EFG正逐步积累开展内地业务的关系资源。
  
  在经济衰退和动荡中逆流而上
  2001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但亚洲私人银行业务收入和盈利均有提高。“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2002年7月《全球财富2002'》报告称,与北美和拉美地区相比,亚太地区富裕家庭的财富遭受了最为严重的损失。尽管如此,参与调查的亚洲私人银行称其收入仍较上年增长了9%,盈利能力增长了15%,成本与利润之间的比率亦有改善。这与北美和欧洲资产管理公司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的利润分别下降了69%和34%。据悉,超过60家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机构参与了此次调查,它们所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BCG预计,2001-2006年,富裕家庭净投资资产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9%。亚洲大部分国家的财富增长幅度会更大,其中印尼市场增长率为23.1%,中国为20.3%,韩国为13.8%。
  “德累斯顿”私人银行业务区域主管Kurt Schenk指出,在过去两三年来,由于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及不确定因素增加,投资者对资产安全性的考虑远超过对回报率的追求,大量资金因此流向了跨国私人银行。
  “法国兴业”私人银行业务亚太区首席执行官Daniel Truchi则表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本地区富裕阶层不再追求高风险的杠杆投资,着重考虑的是财产的安全,私人银行的业务特长与优势因此显现出来。投资者追捧低风险、保障回报的替代性投资与结构化金融产品。
  “美林证券”亚太区主席兼国际私人客户集团亚太区主席Raymundo Yu认为,亚洲对私人银行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亚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的私人银行。”Yu指出,亚洲部分国家目前已形成坚实有效的基础产业和流动性市场,许多国家拥有很强的出口主导型经济,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劳动力教育良好,所有这些都为私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区域市场。
  据最新的美林/凯捷(Merrill Lynch/Gemini)世界财富报告,亚洲共有170万高收入的个人,他们目前人均拥有的可投资资产超过100万美元,预计这些人的财富将从1999年的31000亿美元扩大到2004年的95000亿美元。此外,亚洲还有77位亿万富翁。
  在“美林”看来,外资私人银行的客户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专业人士。Yu表示,“一般说来,他们经常旅游,具有国际化的外表,在多国拥有资产且家庭成员在不同国家里拥有住处。他们在投资方面越来越明智和有经验,并懂得运用技术。”
  “法国巴黎亚洲私人银行”主管Denis Antoine估计,亚洲私人银行市场目前的规模在3000亿美元左右。原“普华永道”合伙人Christian Stewart认为,由于新加坡的房产税、房租和营商成本等明显低于香港,因此在与香港争取亚洲离岸金融中心(Offshore Finance Center)中优势突出,正迅速成长为全球仅次于瑞士的私人银行市场。2000-2001年,“瑞士信贷私人银行新加坡分行”管理的资产增长了一倍,其中部分资金受惠于欧洲客户分散风险的考虑。新加坡信托产品被投资者视为现全球最佳的投资工具。各大金融机构正趁此趋势积极招募员工,拓展市场份额。
  
  启动中国市场
  当然,环球私人银行在服务于名流巨贾的同时,对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世界银行”指出,私人银行业和境外金融中心已成为中转贿金的主要通道。贫穷国家每年约有400亿美元流入欧美、银行,其中大部分是非法收入。非洲国家领导人存入瑞士银行的资金达200亿美元。如今,私人银行越来越倾向于为国际上的权贵提供保密存款业务。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这种保密存款已达17万亿美元,且数目还在迅速增加。
  国际私人银行业的崛起,与贫困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及危机的加深密不可分。1980年代后期,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陷入债务危机以来,西方银行向这些国家贷款的机会日益减少,只能鼓励这些国家的权贵把钱存入其私人帐户。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国际贷款流入穷国后,大多数直接进了权贵们设在西方的私人帐户。可见,发展中国家在市场开放的同时,相应的制度建设与法治完善极为重要。
  中国台湾的相关经验值得内地专业人士参考:在对外资私人银行开放市场的同时,为避免资金外流,台湾金融监管部门通过指定用途信托帐户,引导“瑞士银行”、“美林”等跨国金融机构提供本地化服务,既可以免税,又能投资基金与债券产品,将财富留在台湾。
  《亚洲银行家》(The Asian Banker)旗下的亚洲研究机构2002年8月发布的中国财富管理报告显示,目前约有25万名居住在中国大城市的富裕人士掌握着国内185亿美元的外币流动资产。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富豪拥有的外汇占全中国外汇储蓄总额的60%,从而使得这些城市成为对境外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公司最具吸引力的市场。在中国这个财富管理的新生市场,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缺乏正吸引着跨国投资服务公司的介入。迄今为止,大陆富豪拥有的大部分资产仍是以低收益的外汇存款形式存在国内银行。
  报告的作者、《亚洲银行家》研究经理特伦特·史密斯(Trent Smith)指出,从目前到2007年,外资私人银行与理财机构应着眼于中国的外汇市场。因为按照WTO的要求,到2007年,中国将不分货币种类和地理位置,全面开放外汇交易市场。
  2002年9月,位于伦敦的Datamonitor公司在对亚洲的中国大陆、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处富裕人士进行调查后发现,亚洲富人人数正以每年6.3%的速度增长。至2001年底,净流动资产超过5万美元的富人已达560万人。在被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的富裕人士人数增长最为迅速。相较于1997年,富人人数增长了14.9%,而他们所拥有的流动资产的数量增加了20.4%。
  外资金融巨头对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广阔前景早已了然于胸:“摩根士丹利”继2001年3月在香港成立私人银行业务亚太区首家办事处后,2002年7月又从老对手“高盛”那里挖走私人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Susan Lin,希望能在亚洲与中国市场后来居上。
  “美林”也不示弱:2002年5月将其新加坡分公司董事总经理Cheong Soon Tan调任香港,全面负责“美林国际私人客户集团”的大中华区业务。Cheong1989年加入美林,此前他任职于新加坡发展银行(DBS)。作为一名杰出的私人银行家,Cheong曾任美林国际银行新加坡联席总经理。
  根据中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国内金融机构禁止从事金融衍生交易,更谈不上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民生银行”新近开办的“外汇理财工作室”推出了系列“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使外汇资产保值增值”的金融产品,服务对象也仅限于企业客户,且主要依赖其外资合作伙伴“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 AG)。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日前透露,《金融衍生品管理办法》经过几轮讨论和修改,目前正在通过有关审批程序,可望于近期出台。该管理办法可能在服务对象方面会有突破,比如可能扩展到个人。希望相关法规的颁布可以指明私人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