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王建:《叔本华论文集》:论读书的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59:36

《叔本华论文集》:论读书的技巧 
    【一】
    
    愚昧无知如伴随着富豪巨贾,更加贬低了其人的身价。穷人忙
    於操作,无暇读书也无暇思想,沦为无知是不足为怪的,富人
    则不然,我们常见其中无知者,恣情纵欲,醉生梦死,类似禽
    兽。他们本可做极有价值的事情,可惜不能善用其财富和闲暇
    。
    
    【二】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複他的思想
    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
    所写的笔划依样化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
    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
    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
    动场了。所以,读书越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
    修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
    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
    太多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有一点空闲就看书,这种做法常
    作手工更会使精神麻痺,因为在作手工时还可以沉湎於自己的
    思想中。我们知道,一条弹簧久受外物的压迫,或失去弹性,
    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压力,也会失去其弹
    性。又如,食物虽能滋养身体,但若吃得过多,则反而伤胃乃
    至全身:我们的『精神粮食』如太多,也是无益而有害的。读
    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
    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黑板一样
    。读书而不加以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
    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以人的身体而论,我
    们所吃的东西只有五十分之一能被吸收,其余的东西,则因呼
    吸、蒸发等等作用而消耗殆尽,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况且被
    纪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我们
    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
    些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
    
    【三】
    
    作家们各有其所擅长,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
    诙谐、精闢、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等,然而,这些特
    点,并不是读他们的作品就可学得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
    具有着这些优点,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
    。看别人的榜样而予以妥善的应用,然后我们才能也有类似的
    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导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藉此
    培养写作能力,但必须以自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否则,
    我们读书只能学得陈腔滥调,别无利益,充其量祇不过是个浅
    薄的模仿者而已。
    
    【四】
    
    如同地层依次保存着古代的生物一样,图书馆的书架上也保存
    着历代的各种古籍。后者和前者一样,在当时也许曾洛阳纸贵
    ,传诵一时,而现已犹如化石,了无生气,只有那些『文学的
    』考古学家在鑑赏而已。
    
    【五】
    
    据希罗多德〈Herodotus〉说,波斯国王薛西斯 〈Xerxes〉眼
    看着自己的百万雄师,想到百年之后竟没有一个人能倖免黄土
    一坏的厄运,感慨之余,不禁泫然欲泣。我们再联想起书局出
    版社那么厚的图书目录中,如果也预想到十年之后,这许多书
    籍将没有一本还为人所阅读时,岂不也要令人有泫然欲泣的感
    觉?
    
    【六】
    
    文学的情形和人生毫无不同,不论任何角落,都可看到无数卑
    贱的人,像苍蝇似的充斥各处,危害社会。在文学中,也有无
    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榖,使他们枯死。他们
    原是为贪图金钱,营求官职而写作,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
    与精神,使人们不能读好书,作高尚的事情。因此,它们不但
    无益,而且伤害甚大。大抵来说,目前十分之九的书籍专以骗
    钱为目的。为了这种目的,作者、评论家和出版商,不惜同流
    合污,朋比为奸。
    
    许多文人,非常可恶又狡猾,他们不愿他人企求高尚的趣味和
    真正的修养,而集中笔触很巧妙的引诱来读时髦的新书,以期
    在交际场中有谈话的资料。如斯宾德连、布维及尤金?舒等人
    都很能投机,而名噪一时。这种为赚取稿费的作品,无时无刻
    都存在着,并且数量很多。这些书的读者真的是可怜极了,他
    们以为读那些平庸作家的新作品是他们的义务,因此而不读古
    今中外的少数傑出作家的名著,仅仅知道他们的名性而已!--
    --尤其那些每日出版的通俗刊物更是狡猾,能使人浪费宝贵的
    时光,以致无暇读真正有益於修养的作品。
    
    因此,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方
    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
    拿来读。例如正享盛名,或者在一年中发行了数版的书籍都是
    ,不管它属於政治或宗教性还是小说或诗歌。你要知道,凡为
    愚者所写作的人是常会受大众欢迎的。
不如把宝贵的时间专读
    伟人的以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
    
    不读坏书,没有人会责难你,好书读得多,也不会引起非议。
    坏书有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
    书,而无暇阅读前贤的睿智作品,所以连作者也仅停滞在流行
    思想的小范围中,我们的时代就这样在自己所设的泥泞中越陷
    越深了。

    【七】
    
    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
    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这是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
    其余的一概不理会;又因为『物以类聚』的道理,他们觉得现
    今庸人的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是以古
    代名作难以入目。
    
    我很幸运,在童年时就读到施勒格尔的美妙警句,以后也常奉
    为圭臬。
    
    『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今人论述他们的话,没有多
    大意义。』
    
    平凡的人,好像都是一个模型铸成的,太类似了!他们在同时
    期所发生的思想几乎完全一样,他们的意见也是那么庸俗。他
    们宁愿让大思想家的名著摆在书架上,但那些平庸闻人所写的
    毫无价值的书,只要是新出版的,便争先恐后的阅读。太愚蠢
    了!
    
    平凡的作者所写的东西,像苍蝇似的每天产生出来,一般人只
    因为它们是油墨未乾的新书,而爱读之,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情
    。这些东西,在数年之后必遭淘汰,其实,在产生的当天就应
    当被遗弃才对,它只可做为后世的人谈笑的资料。
    
    无论什么时代,都有两种不同的文艺,似乎各不相悖的并行着
    。一种是真实的,另一种只不过是貌似的东西。前者成为不朽
    的文艺,作者纯粹为文学而写作,他们的进行是严肃而静默的
    ,然而非常缓慢。在欧洲一世纪中所产生的作品不过半打。另
    一类作者,文章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但它们却能狂奔疾驰,受
    旁观者的欢呼鼓噪,每年送出无数的作品於市场上。但在数年
    之后,不免令人发生疑问;它们在哪里呢?它们以前那喧赫的
    声誉在哪里呢?因此,我们可称后者为流动性的文艺,前者为
    持久性的文艺。
    
    【八】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现象,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
    而不读,读而不精。
    
    要求读书的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如同要求吃东西的人
    ,把他所吃过的东西都保存着一样。在身体方面,人靠所吃的
    东西而生活;在精神方面,人靠所读的东西而生活,因此才变
    成他现在的样子。但是身体只能吸收同性质的东西,同样的道
    理,任何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所感觉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
    他的思想体系,或他的目的物。任何人当然都有他的目的,然
    而很少人有类似思想体系的东西,没有思想体系的人,无论对
    什么事都不会有客观的兴趣,因此,这类人读书必定是徒劳无
    功,毫无心得。
    
    Repetitio est Mater Studioun〈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
    要的书都要立即再读一遍,一则因再读时更能瞭解其所述各种
    事情之间的联系,知道其末尾,才能彻底理解其开端;再则因
    为读第二次时,在各处都会有与读第一次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
    ,因此,所得的印象也就不同,此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
    东西一般。
    
    作品是作者精神活动的精华,如果作者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
    ,那么他的作品常比他的生活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或者大体也
    能代替他的生活,或远超过它。平庸作家的著作,也可能是有
    益和有趣的,因为那也是他的精神活动的精华,是他一切思想
    研究的成果。但他的生活际遇并不一定使我们满意。因此,这
    类作家的作品,我们也不妨一读。何况,高级的精神文化,往
    往会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从此可不必再依赖他人寻求
    乐趣,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
    们一拿起一本这样的古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
    的轻松、愉快、清净、超逸,彷彿汲饮清冽的泉水似的舒适。
    这原因,大概一则是由於古代语言之优美,再则是因为作者伟
    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我知道
    目前要学习古代语言已日渐困难,这种学习,如果一但停止,
    当然会有一种新文艺兴起,其内容是以前未曾有过的野蛮、浅
    薄、和无价值。德语的情况更是如此。现在的德语还保留有古
    代的若干优点,但很不幸的却有许多无聊作家正热心而有计划
    的予以滥用,使它渐渐成为贫乏、残废,或竟成为莫名其妙的
    语言。
    
    文学界有两种历史:一种是政治的,一种是文学和艺术的。前
    者是意志的历史;后者是睿智的历史。前者的内容是可怕的,
    所写的无非是恐惧、患难、欺诈及可怖的杀戮等等;后者的内
    容都是清新可喜的,即使在描写的迷误之处也是如此。这种历
    史的重要分枝是哲学史。哲学实在是这种历史的基础低音,这
    种低音也传入其他的历史中。所以,哲学实在是最有势的学问
    ,然而它的发挥作用是很缓慢的。
    
    【九】
    
    我很希望有人来写一部悲剧性的历史,他要在其中叙述:世界
    上许多国家,无不以其大文豪及大艺术家为荣,但在他们生前
    ,却遭虐待;他要其中描写,在一切时代和所有国家中,真和
    善常对着邪恶进行长期无穷的斗争;他要描写,在任何艺术中
    ,人类的大导师们几乎全都遭灾殉难;他要描写,除了少数人
    外,他们从未被赏识和关心,反而常受压迫,或流离颠沛,或
    贫寒饥苦,而富贵荣华则为庸碌卑鄙者所享受,他们的情形和
    旧约创世纪中的以扫相似。〈圣经故事,以扫和雅各为孪生兄
    弟。以扫出外为父亲击毙野兽时,雅各穿上以扫的衣服,在家
    里接受父亲的祝福。〉然而那些大导师们仍不屈不挠,继续奋
    斗,终能完成其事业,光耀史册,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