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和张卫健身高:山西方言趣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7:28:59

山西方言趣谈

作者:艳燕砚

  不日前,与太谷几个文学爱好者在一起吃饭.大家谈到了山西方言,为什么各个地方都大不相同呢?要说方言也是一种文化,中国这么大哪都有方言.可就是山西的方言太有特点了。
  
  其中一个朋友说:“山西方言十里八乡不同音,山西话非常复杂,从北至南,音调大大的不同,县与县、乡与乡、甚至村与村,都有差别,晋南话接近陕西话,大同话又是另一种调门,比较好听的是晋中地区,特别是太原话,音调婉转,跌宕起伏,拖腔很美,听起来特别亲切。就是太原的普通话也比别的地方的柔美。”而我所熟悉的主要是晋中和太原地区还有长治,吕梁一带的方言。因为在漂泊的日子中,这些地方都呆过一段时间的,所以山西其他地方的方言我也能听得懂,但不如晋中和太原话那么熟悉。
    
  山西话非常有特色,很有音律感,有资料记载:山西话继承了汉语的古韵,“平水韵”就是出在临汾地区。因此,山西人学习古汉语比北京人容易,因为北京人只能发出四个声调,现在的普通话没有入声字,而山西话里有。山西话至今还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比如:两人一起走叫“厮跟上”;家里穷困叫“家寒”。如果在山西看见几个老人在谈古代汉语,大可不奇怪,因为那些词原本就是他们家乡的土语。山西话极富形象性,特别生动,这也是“山药蛋”特立中国文坛的原因之一。尤其是那些民间的小调,生动感人,久唱不衰,一曲“走西口”更是在山、陕、蒙、冀广为流传。前不久,山、陕、蒙、冀四省在北京汇演“二人台”盛况空前。一曲乡音,勾起多少思乡情,引出多少思乡泪!从词汇上看,古代文言里有一个表疑问的常用词“甚”,现在大多数地方都用“啥”或者“什么”来表示这个意思,至少在山西话里我们还用这个字,如:“你做甚嘞?(你干什么呢?)”还有表示“拿”的动作的词,山西一般还说“荷”,拿东西说“荷东西”,这个“荷”字就是文言词。对照许多北方方言来看,山西话是最接近文言的方言,文言是高雅的语言!
  
  记得在长治的时候,夏天,天热,房东家父子在对话。爷俩热的满头是汗,只听父亲说:“你去死死吧!”顿时郁闷,又听其儿子言:“你先死吧!”汗颜。我正郁闷,这儿子怎么这么不孝顺,父亲说他一句,他就赶顶嘴,悄声与房东阿姨说:“这孩子怎么骂他父亲呢?”房东阿姨笑了,弄了半天,原来是父亲让儿子去洗洗,儿子回答让父亲先去洗,原来还是个孝顺的孩子。哈哈~~~!!!还有人到平遥做客,主人对客人说:“你是那个大王八,他是那个小鳖鳖!”客人很尴尬,怎么主人骂人呢?原来,主人说的是:你使这个大碗吧,他使那个小碗,平遥人把小碗叫鳖鳖!在一次军演中,一山西指挥官看到情况,说了句山西话:“歼灭有个土娃娃,圈都鬼饿各就哈!”(前面有个小土坑,全蹲下)。一个人去北京饭店吃饭,问:给我六十(馏上)一笼包子,七十(沏上)一壶茶,八十(剥上)一头蒜,服务员问:吃这么多,你们几个人?答:九十(就是)一个人。这段就不知道是山西什么地方方言了。还有,当年宋美铃请阎锡山的夫人吃饭,宋问:“您想吃什么”。阎夫人答:“们不饥”。意思是我不饿,宋美龄没听说过这种鸡,就问厨师,厨师也不知道,然后就让采购员到处找,也没找着,只好去问阎锡山。阎会长才告诉他们是'我不饿'的意思。另外,阎锡山夫妇都是五台人,五台话也说我为'们'。我们本是太谷人,本地的方言也更是浓厚。其中一句“端航一杯斧,哈航一本夫,坐的副底航,哈斧又看夫”。一般人真的是看不懂什么意思的,在这里我也就不解释了,大家自己去猜想吧。

  当谈到为何相距这么近的地方,方言却大有不同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总给我们如此讲述了一番:“原来,这三晋大地,翻越太行山就进入中原地带,而这里又是兵家必经之地。古时那些入侵而来的少数民族自然是很多。那时候一场战斗下来,要好长时间才能结束,所以一定会在这里居住。因此繁衍下来的后代,口音自然不同。。。。。。”虽然是笑话,却似乎也有些道理,也只能这么去解释了。

  山西方言实在有趣,时代在变化,语言在变化,于是山西方言就退化为土话。“山西的方言就像山西地下的煤一样非常丰富,山西方言的开发也如同煤一样,还有好多没有发掘出来。”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熊正辉认为,方言要早挖掘。方言活在一代人口里,不挖掘就会消失,这是永远也追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