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晋兰亭结局:积极心理学:帮你打开幸福大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4:00:11

    

     这是一个心理学实验:将一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拼命挣扎求生,8分钟左右,它沉没了。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一只大白鼠,在它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跳板,于是这只大白鼠爬了出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只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真的令人吃惊:这只大白鼠竟然坚持了24分钟——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正是心存希望这种积极的精神力量,给了这只大白鼠超强的生命力。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云集了300多位来自国外的著名积极心理学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家以及许多心理工作者。为期4天的会议通过媒体的报道,把“积极心理学”这个名词从"象牙塔"带进了公众视野。

  
蓦然回首,心理学半个世纪来竟然走偏了

  “有了心理问题,最好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当我们的舆论仍然苦口婆心地这样劝说国人的时候,美国早已发起了一场声势显赫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号召所有人——不仅仅是有心理障碍、心理疾患的人,而且包括所有心理健康的普通人--都来接受掌握积极心理学的专家的辅导。

  积极心理学运动始于1997年,正是在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里格曼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期间。他在几十年的实证研究当中发现,自从1879年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后,心理学的三项任务(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充实、更幸福,发掘并培养人们的卓越才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医治心灵创伤的迫切需要,后两项任务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了。致使心理学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矫治"或"修补"式的"类医学"。有人对《心理学摘要》电子版发表的心理学文章进行了搜索,发现自1887年至2000年,关于焦虑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的有70856篇,而提及欢乐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的也不过才有2958篇,关于消极情绪和关于积极情绪两类文章的数量之比大约为14:1。可见,100多年来大多数心理学家把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及行为当做了主要任务。

  应当说,心理学在研究人类心理问题方面还是卓有成就的。在最近半个多世纪来,已经拥有了大约340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患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并且至少对其中在50年前还无能为力的14种心理疾病掌握了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在和平稳定时期如何让人们过得更快乐、更幸福,显然被忽略了。

  
心理健康:仅仅是没有心理问题吗

  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标准中,心理健康赫然在列。但是,你若问一个人什么叫做心理健康,他的回答通常是"没有心理疾病呗"。

  其实,美国心理学家凯斯曾将心理健康划分为5种状态:完全心理健康、基本心理健康、免于心理疾病、趋于心理疾病、完全心理疾病。据北师大心理系教授刘翔平介绍,完全心理健康状态不纯粹是心理疾病等消极因素的免除,更意味着幸福体验与积极机能的激发。

  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大多数人都达不到完全心理健康标准。据报道,前一阵由清华大学心理系、中国青年报和腾讯网共同推出了一项有关国民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发现对自己目前生活不太满意的人多达70%,而感到非常满意的只有3.2%;对自己未来缺乏信心的人有47.8%,很有信心的只有13.1%。总体来说,感到自己非常幸福的人仅有6.05%,感到自己不幸福的却有38%。

  这种状态不独我国才有,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悲观的。几十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人们的心理疾病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在下降。以有统计数据可查的美国为例,当前抑郁症的患病率比上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

  然而,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又是如此重要。赛里格曼曾测试过70个心脏病人,17个被测试为最悲观的病人中,有16个没有经受住第二次心脏病发作而去世;另19个被测试为最乐观的人中,只有一个人被第二次心脏病的发作夺去了生命。实验证明:乐观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线。这也正是积极心理学对人类健康的价值所在。

  
积极心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什么是积极心理?国际积极心理学学会理事、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任俊介绍说,积极心理就是人类自身存在着的诸如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洞察力等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而积极心理学就是要通过发掘处于困境中的人的自身力量,有效预防疾患,保障心理乃至身体健康。这也就决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如何获得幸福好如何让组织充满活力。

  赛里格曼的研究表明,成功与幸福感没有必然关联;在温饱线之上,财富与幸福感也没有必然关联。乐观是可以通过教育而形成的,一个悲观的人通过心理训练也可以转化成为乐观的人。

  他有一个著名的“习得性无助”理论当实验狗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躲避一次次电击时,实验狗就不再对即将到来的电击试图躲闪了,而是被动地、无助地接受,此后即使给了它能够躲闪的机会,它仍会习惯性地消极接受。赛里格曼观察到这种心理现象在人类身上也普遍存在。

  消极心态可以通过训练获得,那么,积极心态也应该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当我们面前放着半杯水,是首先看到那半杯水还是首先看到半个空杯子,取决于我们的归因方式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通过努力改变悲观的思维习惯,这就是“习得乐观”。

  习得乐观之于青少年,能保护他们在将来免受抑郁和焦虑的侵袭。习得乐观之于成年人,则可在原有的环境条件不变、物质基础不变的情况下明显提升幸福感。在这个意义上,积极心理学确实可以帮你打开幸福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