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财险校园招聘:不能忘却的纪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36:47

不能忘却的纪念

(2009-12-29 10:31:21)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术议论

    前天上午——2009年12月27日,寒冷的空中忽然飘起了雪花。前苏州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我们尊敬的园林植物学者李衍德先生与世长辞。

    李先生为人挥洒倜傥,有古人风。年轻时因“极右分子”身陷囹圄,饱尝牢狱之灾。但依旧激情似火,未减初衷。在学术上更是纵横驰骋,不拘一格。

    余平时常与先生交谈,得益匪浅,执弟子礼,唯未得先生系统辅导,深以为憾!

    先生晚年笃信基督,但未受洗,愿天父能引导他去往神的国度。

    10年前,与先生共同联名发表一段普及短文于《文物天地》杂志,现贴在此,以作纪念!

 

 

                          嘉木秀卉见文心

                           ——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

                   

    在苏州古典园林的诸多造园要素中,嘉木名卉是唯一的有生命的要素,以花木植被的组景和配置最为生动和富于变化。花木品种丰富,色采绚丽,姿态各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草树木还寄托了人们深厚的思想感情,人们通过借花寄情、以花言志,或把花木拟人化,或引花木自况,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因而,苏州园林中的植物景观生发出有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写实和写意的双重功能。

    一、植物花树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

    无花不成景,无绿不成园。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吴国的苑囿开苏州园林的先河,就以各色花卉组成了园林的特定景观。史载吴王“凿湖为池,置苑为囿”,辟有专为赏荷的“夏驾湖”。城郊灵岩山上馆娃宫中有“玩花池”,池中种植四色莲花,今犹有遗迹可寻。吴王夫差还建有“梧桐园”,明代诗人高启曾写诗道:“桐花香,桐花冷。生宫园,覆宫井。雨滴夜,风惊秋。凤不来,吴王愁。”咏景抒情,语句隽永。

明清时期,苏州园林进入鼎盛的时代,由于受文人画家艺术风格的影响,苏州园林的写意山水艺术特征在花木配植中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计成在《园冶》书中说:“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夜雨芭蕉……晓风杨柳……”。植物不仅仅用来创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还创造出了一个寄托人们美好思绪和诗情画意的主题景观,古柏美竹、秋菊竹篱、杏雨柳烟、荷塘月色…… 这种情调成为造园者所追求的艺术和心灵境界。

    明代园林艺圃初名“药圃”,古汉语中的“药”泛指一切气味芬芳可用来制作香料的草本植物,狭义的指香草中的白芷。古人常以香草或白芷等比德,用来比喻那些有德行的贤良之士,尤其是那些遭受打击而又不堕志向的贤才,这从先秦开始就很流行。《楚辞》中以琼芳、兰、杜若、辛夷、江    等香草来借代贤人的,比比皆是,不下20余处。药圃的建造者文震孟(1574—1636)是文徵明曾孙,明天启年间(1622)状元,一生以学问名节称世,虽曾官至内阁大学士,但屡次触逆权臣,遭受打击,甚至削职为民。所以,园中种植各种香草来寓意园主高尚的人格。后来园名改为“艺圃”,“艺”在古文中的意思就是“种植”,可以说,其演变过程很好地继承了该园原有的风貌和内涵。文震孟的弟弟文震亨(1585—1645),是我国历史著名造园名著《长物志》的作者,他的宅园,直接取名“香草zhai(左土右宅)”,表现了同样的造园意趣,可惜此园现已不存。

    拙政园以“拙者之为政”为造园主题,为了体现园主遂里归初,趣在草木田野的情怀,水景占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空间景观,水中植有大片的荷花。从明代建园之初,园内就建有专为观赏荷花而建的芙蓉隈及水花池,文徵明先后有诗和画传世,至今园中以赏荷、观荷、闻荷香、听荷声为主题的景点就有远香堂、荷风四面厅、香洲、听雨轩、藕香榭、芙蓉榭、留听阁等,从仲春的点点浮钱新荷到深秋的满塘枯荷,荷花生长的每个阶段各有特点:稚嫩、娇羞、圆润、成熟、结果、老残,演绎如人生。特别是香洲一景,以亭、台、楼、阁、轩五种建筑组合成如一叶画舫,位于水边,取屈原“采芳洲兮杜若”的句意,周围莲叶田田,充满诗情画意。

    沧浪亭为宋代诗人苏舜钦所建,苏舜钦因关心国事,正直敢言,受“群小侧目”而遭贬职,深感为名利而死,不如安于山林。为表明自己的心迹,利用沧浪亭原有的植物环境,以竹作为主要植物景致,“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成为著名的“城市山林”。繁衍至今,沧浪亭现仍以竹为主要植物,品种多达30余种。园中的“翠玲珑”四面环竹,境界清静雅洁,深得自然之趣。

    苏州园林植物景观的特色是它和其他造园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互相渗透,大量的厅堂馆榭和其它建筑往往以散布其周围的花木命名,共同组成和谐统一的景区。仅以拙政园为例,就有二十多处景点取自植物题材,其中直接题额命名的有如:玉兰堂——玉兰;兰雪堂——兰花;梧竹幽居——梧桐、竹子;海棠春坞——海棠等,比较含蓄的题名则如:远香堂、留听阁、芙蓉榭——荷花;十八曼陀罗馆——山茶;听雨轩——竹、芭蕉、荷等等。

    在其它园林中,此类景点也比比皆是,如留园有古木交柯(山茶、女贞)、闻木樨香(桂花);网师园有小山丛桂轩(桂花)、竹外一枝轩(竹子、梅花)、看松读画轩(白皮松)、殿春     (芍药);沧浪亭有闻妙香室(梅花)、清香馆(桂花)、翠玲珑(竹子);狮子林有修竹阁(竹子)、暗香疏影楼(梅花)、问梅阁(梅)、双香仙馆(梅、荷);艺圃有芹庐(水草),耦园有筠廊(竹)和樨(桂)廊等,不一而足。

    苏州古典园林在最兴盛的时候曾多达二百多处,众多的苏州园林植物景观由此构成了苏州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

    二、园林植物的文化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花卉都有着一定文化上的精神含义和人格含意,留园的五峰仙馆挂有一副对联: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这副对联用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五种书来对照五种花木,可以说是对苏州园林花木寓意极其精炼生动的概括,读《尚书》取其雅正,读《易经》取其善变,读《离骚》取其幽思,读《庄子》取其放达,读汉文取其核心精髓,最有味的是潜心在书中的时光;与菊花同拙朴,与梅花同疏朗,与莲花同高洁,与兰花同芬芳,与海棠同风韵,一定会自觉是花里神仙。可以说,苏州园林在植物的选择上处处体现了这种文化精神。

梅花“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和松、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陶渊明的诗“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对菊和松的称颂令人齿颊生香,人们通过赏花观树,引发联想,进入情深意合,悠然陶醉的境界。

    在苏州园林中,许多花木都有别称或比喻,如:

    紫薇,格调高雅,枝干清秀,称作禅友,显示清静无为的心态;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故而被名为君子花,表示人格的清高和雅洁;桂花香气浓郁,传说是月宫中所栽,花开时正值秋高气爽,故称为仙友;菊花姿色、花期长,称作寿客;兰花不以形态来争奇斗艳,其香气温而幽雅,故号第一香、幽客;海棠娇艳,所以标榜为花中神仙;竹子有节,以象征气节,称作为君子;松树经冬不凋,称为节士;柳枝婆娑,别称女儿腰;冬青四季常绿,称为万年枝,石榴象征多子;棠棣比喻兄弟和睦;另外,还有如红豆表示相思,萱草寓意忘忧,榆树象征财富,凌霄用来比喻壮志凌云,榉树以寓科场中举,故往往种在门口;紫藤、紫荆、紫玉兰则含有“紫气东来”的意思……

    在苏州园林中,十分讲究植物景观情与景的相互交融,通过花木巧妙搭配,来表达不同的意境,如在厅堂前种植玉兰、牡丹、桂花,以示“玉堂富贵”;窗景多采用芭蕉和翠竹,以示清丽高雅;拙政园“梧竹幽居”旁种植梧桐、翠竹,古代传说中认为,凤凰非梧桐不憩、非桐子不食、非竹不鸣,这里的四个月洞门构成绝妙的框景,让人遐想联翩;狮子林的“揖峰指柏轩”、“问梅阁”和留园的“闻木樨香”运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树木花卉形式,表达宗教含义,是园林景观的佳例。

    三、园林中古树名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古树名木是历史园林活的见证,是园林历史价值最突出的内容,是研究园林可靠的史料依据。

    苏州古典园林源远流长,历经几世纪的沧桑,每处园林都迭有兴废,有的园林多次易主。园中建筑物也多有变迁,或颓圮,或改建,现存的园容园貌和建筑实物大多已与当初建园时的情况相去甚远,对它们的了解主要依靠前人文字记载和书画题留。由于古代士人对园林的偏爱,其文笔和绘画都带有艺术创作的特点,尚需确切的文史资料补正。作为活着的古树名木,对其所起的注释作用之大,是不言而语的。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前的古柏,为南宋万卷堂遗物,至今已历800多个春秋。古柏高达10余米,其顶梢已枯,3个侧枝枝叶扶疏,老而弥健,是网师园沧桑变迁的见证;狮子林“揖峰指柏轩“对面假山上的古柏,枝干虬曲,尽管10来米高的主干已经枯死,但其根部已深入到山石内部,与假山紧紧地合抱在一起,因而并不倒伏,是狮子林作为元代园林的有力佐证。留园在清乾隆时曾名“寒碧庄”,就是因为园中种有许多白皮松的缘故,这些树木现在仍长势良好,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能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留园遗存的明代牡丹花坛,以青石筑成,上面刻有各式精美的雕花图案,花坛中牡丹年年盛开,虽已不是明代花种,但其文脉却得以代代相传。

    2、园林中的古树名木承载了丰厚的文化信息

    拙政园里的文徵明手植紫藤,已生长了400多年,至今郁郁葱葱,苍翠成荫,花开时璎珞流苏,垂串紫玉。园中名贵的宝珠山茶,自拙政园的前身元代大弘寺就开始种植,清初著名诗人吴梅村所写的《拙政园山茶花咏》长诗,通过吟诵园中山茶花,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从元到清拙政园的变迁,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对园林发展史、植物栽培史的研究来说,都有重大的价值。现存晚清时专门观赏山茶花的“十八曼陀罗馆”,由状元陆润   题额,为拙政园西部的著名建筑;城郊天平山麓的高义园,有明解元唐伯虎种的罗汉松,唐伯虎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平事迹和他作为吴门画派创世人的成就,在民间代有流传,这棵罗汉松寄托了人们无数的遐想,他的住宅处现仍有“双荷花池”遗存。网师园在清代曾经有“半亩牡丹大如斗”,花开时文人雅士纷纷聚会对吟唱酬,留下了许多名句佳作,均已刻成书条石,镶嵌在园内的廊壁间,成为网师园的一道文化景观。

    3、古树名木是古典园林不可再生的文化遗存

    苏东坡说:“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成;草木如名节,久后而成”。计成在《园冶》中也说:“高台大榭,转瞬可成;乔木参天,辄需时日”。园林的建筑和假山水体虽然也很容易受到各种原因的损坏,但若是进行妥善的修缮,往往很快就能恢复旧景。而园林中一棵大树的长成,却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漫长的岁月,任何因环境影响或人为的破坏遭受到伤害,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特别是古老树木一旦死亡,则无法再生,也没有补救的办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原则制定的《佛罗伦萨宪章》指出:“‘历史园林是一主要有植物组成的建筑构造,因此它是具有生命力的,即有死有生’。因此,其面貌反映着季节循环、自然生死与园林艺人,希望将其保持永恒不变的愿望之间的永久平衡。”又说:“既然它是一个活的古迹,其保存必须根据特定的规则进行。”从保护世界遗产的角度看,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嘉木名卉还具有自然遗产的价值意义。

    正是由于古树名木、植物花卉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备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给它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保护它们的生长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苏州古典园林中一些古老树种,高可数十米,几人合抱,已生长了数百年,和其它的园林要素一样,它们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是苏州园林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