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工作室申请表:论辽代服饰的民族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12:08:13

论辽代服饰的民族特色

中国品牌服装网2011-11-9 15:07:00 字号:[大] [中] [小]

核心提示:在辽代,服饰还是身份地位和阶级关系的反映。从辽庆陵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多穿小袖,有裹巾子的,有髡发露顶的。这与当时人的身份地位相关。契丹巾裹代表阶级身份,契丹本部的身边部从,有品级的才许使用巾裹,一般仆从及本族豪富也必露头。

  在辽代,服饰还是身份地位和阶级关系的反映。从辽庆陵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多穿小袖,有裹巾子的,有髡发露顶的。这与当时人的身份地位相关。《辽志》记载:“契丹国内富豪民要裹头巾者,纳牛驮十头,马百匹,并给契丹名目,谓之舍利。”由此可知契丹巾裹代表阶级身份,契丹本部的身边部从,有品级的才许使用巾裹,一般仆从及本族豪富也必露头,即或身为富豪要想取得戴巾子资格,也需向政府献纳大量财富。

辽代武士服饰

  另外,内蒙古库伦旗七号辽墓墓道西壁壁画中,以墓主人和侍从的形象刻画,则深刻反映了主仆之间的阶级关系:墓主人(图十九)身着淡蓝色圆领窄袖长袍,足登红靴,左手挎带、右手端红色方口圆顶帽;墓主人身后随一侍从(图二十),戴黑色巾帻,内穿蓝色中单,外着淡蓝色交领窄袖长袍,外套蓝色交领半臂,围捍腰,袍襟掖于腰部,缚裹腿,穿麻鞋。左手持蓝伞荷肩,右手握拳至胸前。主仆的地位悬殊,从各自的装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五)宗教信仰的表达

  契丹人的服饰中还体现了其宗教信仰。在宗教信仰上,一方面契丹人保留了较多的原始及民族传统宗教的成分,另一方面则逐渐接受中原地区的宗法性国家宗教的影响,形成一种混合的形态。

青花瓷描绘辽代北班服饰

  在契丹人的服饰中,对于萨满教、佛教及道教都有或多或少的反映。契丹族早期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由萨满扮演重要角色的一种宗教形态,以萨满和神相通,代神说话,驱魔消灾,为民求福为特色。萨满教的法具有很多,其中法帽①(又作“神帽”)是最具代表性的法器之一。早期辽墓出土的鎏金银冠,在造型上与“神帽”较为相似,有可能就是从“神帽”衍变而来的。如辽宁朝阳前窗户村辽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中,有一顶双凤戏珠纹鎏金银冠(图二十一),高20、周长62、径19.4厘米。冠面正中悬一火焰珠,两侧双凤相对,昂首展翅,长尾,中有云气浮动,周边压印卷云纹,上宽下窄,装饰图案疏密有致,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制作精致。据介绍这顶鎏金银冠出于棺内东头,即死者头部,它表明墓主动脉对于萨满教的信仰。辽宁建平县张家营子辽墓出土过一种双龙戏珠纹的鎏金银冠(图二十二),其形制、大小,都与前窗户村辽墓出土的这一种相仿。

  辽国自太祖皇帝起世代崇信佛教,对佛教皆采取支持、保护政策。辽国对佛教的信仰,在其服饰上同样也有一定的反映。在辽代早期的墓葬诸如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随葬品中,发现有盾形宝相花金戒指(图二十三)一枚,做工精致,花式边,中心模冲宝相花,周围在枝叶纹,指环饰卷叶纹。该墓随葬品中还有凸字形(图二十四:1)与桃形(图二十四:2)鎏金铜带扣各一个,其扣环正面皆模铸忍冬卷草纹。宝相花和忍冬卷草纹都是佛教的经典图案之一,将其运用在手饰和带扣上,可见当时人们对于佛教的信仰与倾向。

  佛教艺术中,为强化大众联系而兴建的建筑物,其象征意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于辽代皇帝皆崇奉佛教,所以辽代建造了许多寺庙和佛塔,不少建筑保存至今。辽代佛教的流行和寺塔的林立,在服饰上也有所体现。在法库叶茂台辽墓的石棺内,有一具老年妇女的骨架,身上穿裹着十余件丝织品袍衫和裙裳,其中棉袍袍带的背饰为一件鎏金镶琥珀宝塔鸾凤纹银捍腰,后附罗衬,围于后腰。其面部锤錾出五个塔式建筑,刹如伞顶,檐有流苏,底为莲座,塔身镶琥珀,地錾鸾凤纹,此器两端分垂于膝下。

  道教在辽朝的力量和影响比佛教要小得多,流行区域及人数也不能与佛教相比,尽管如此,它还是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欢迎,他们当中对道教感兴趣者不乏其人。据《契丹国志》记载,景宗第三子隆裕,“自少时慕道,见道士则喜”,“又别置道院,延接道流,诵经宣醮,用素馔荐献”。圣宗“至于道释二教,皆洞其旨”,兴宗亦好道,授王纲等道士以官爵,又在夜宴时,命后妃易装为女道士。在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出土的随葬物品中,有鎏金银冠和高翅鎏金银冠各一件。共中鎏金银冠(图二十五)用银丝连缀16处长镂雕鎏金薄银片制成。前面2片,左右两侧各三组6片,后面2片。银片边缘多呈云朵形,唯后面上片为山形。前面下片正中錾刻一道教人物像,并錾刻云朵、凤凰。而高翅鎏金银冠(图二十六)是用镂雕鎏金的薄银片制成。银冠旁边有一银质鎏金道教造像。像下为双重镂空六瓣花叶形底座,像后有背光,边缘有九朵卷云,或似九枝灵芝。造像人物高髻长须,身着穿袖长袍,双手捧物盘膝而坐。座底有二孔,与冠顶二孔相吻合,推测原应缀于冠顶。鎏金银冠和高翅鎏金银冠上的道教人物造像,表明陈国公主与驸马对道教的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