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奥择日:【怀念与感恩】: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17:54
 

【怀念与感恩】: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

 

 

值得我们怀念与感恩的的“十大国际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的生日就要到了,追溯历史,在新中国建立和发展的历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以下选出的是根据网友们的心目中的前十位国际友人,目的是增进人们对新中国建立和发展历程的了解,唤起人们对那些外国朋友的记忆和怀念。同时,向国际社会表明,对于曾经对中国的发展提供过帮助的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1.白求恩:为中国抗战献出生命的加拿大医生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 1890—1939),加拿大人。著名胸外科医师,加拿大共产党员,中国抗战期间国际援华医疗队成员。
  中国人对白求恩这个名字耳熟能详,当然是因为毛泽东所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由此白求恩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国际主义英雄。白求恩1938年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华援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他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不怕牺牲,忘我工作。1939年,在身体已受到感染、生命面临威胁的情况下,他不忍丢下那些受伤的战士,没有让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而是继续到前线救治伤员,最终不幸病逝。
  临终前,白求恩给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将军留下了一封信,信的内容让不熟悉他的人也能感受到他高尚的品格和丰富真挚的情感,即使在今天,这封信也足以感人泪下.
2.拉贝:救助25万中国平民的德国人


约翰·拉贝(John Rabe 1882—1950),德国人。20世纪30年代德国西门子南京分公司经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约翰·拉贝被世人誉为“南京的辛德勒”,他在1937年至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期间,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主导救助了大约25万中国平民,使他们免遭日军的杀害。他在国际上呼吁阻止日本仍在继续的非人道暴行,为此受到德国盖世太保的迫害。
  除了救助行动,他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无比宝贵的遗产:在日军侵占南京期间写下的记录日军大屠杀暴行的日记——《拉贝日记》,这部日记成为那些企图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人最不愿看到的铁证之一。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在南京拉贝故居落成仪式上讲话时曾说:“还有谁能比他更好地代表德中两国之间的友谊呢?”

3.萨马兰奇:我为什么如此爱中国?



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 Toriello),西班牙人,1920年生。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
  萨马兰奇长期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支持中国申办奥运会。他给予中国人民的友好、信任和坚定的支持,他和乒乓名将邓亚萍的忘年友谊,都让中国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4.斯诺:为中国红军和毛泽东赢得世界性影响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 1905—1972),美国人。著名作家和新闻记者。《西行漫记》的作者。
  如果没有斯诺,红军、中国共产党、毛泽东要为全中国人民真实地了解可能要晚很多年,而世界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可能也要晚很多年。在那个信息并不畅达而且常常受到限制的年代,对于让整个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斯诺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一部其他同类著作所无法比拟的。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而走上革命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使在中美两国关系处于低潮的时候,斯诺继续为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5.陈纳德:令侵华日军闻风丧胆的美国“飞虎”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 1893—1958),美国人。空军中将,抗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
  从卢沟桥事变爆发,到1945年离开中国,八年抗战中,陈纳德将军一直在中国进行抗日战斗,并为中国培养飞行员。他率领的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多次痛击日寇,屡立战功,以“飞虎队”的美名著称于世。在著名的滇西抗战中,陈纳德的飞虎队在日军坦克即将通过怒江大桥的关键时刻炸毁了这座桥,把日军阻隔在怒江对面,使日军从滇西进击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图谋破产。

6.爱泼斯坦:爱中国 所以加入中国国籍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 1915—2005),原为犹太裔波兰人,后加入中国籍。中共党员,著名记者、作家。
  爱泼斯坦是著名记者、作家,著有《人民之战》、《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中国劳工状况》、《西藏的转变》等许多反映中国抗战、建设、改革的新闻报道和专著。他对中国人民有真挚的感情,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

7.柯棣华:埋骨太行的印度医生

柯棣华(1910—1942),原名德瓦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印度人。著名医生。中国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队成员。
  柯棣华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烽火中,柯棣华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年代乃至生命都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毛泽东主席为他题写的挽词为:“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8.李约瑟: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世界的英国人

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 1900—1995),英国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世界上第一个为中国古代科技树碑立传、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世界的人。
  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最终以一部庞大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而名闻中外。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沉醉、他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对科学的无比执着、他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令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人们钦佩和赞叹不已。
  《中国科学技术史》被誉为世界上研究中国科技史最完备、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轰动西方汉学界。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这部巨著的其他卷册陆续出版。著作以浩瀚的史料、令人信服的证据,第一次全面而又系统地阐明了四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李约瑟博士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巨大成就让他享誉国际学术界。1974-1977年,李约瑟博士当选为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的科学史分会主席。
  1994年,李约瑟博士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9.赛珍珠:以描写中国的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Pearl S. Buck 1892-1973),美国人,因描写中国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女作家。
  :她以满腔的热忱和“纯净的客观”向西方人介绍中国善良的人民和迷人的文化。她的作品《大地》三部曲因“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史诗般的描述”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为中国题材小说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为了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赛珍珠和以她为首的“东西方协会”不断地走上街头,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呼吁美国人民慷慨解囊,捐钱捐物,援助中国人民。她说,“为了帮助他们,我愿意做任何事情”。
  晚年,面对冷战中的中美关系,她曾沉痛地慨叹:“中国那友好的国家,我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家园,已经暂时成为禁地。我却拒绝称它为敌国。在我的记忆里,那里的人民太善良,那里的江山太美丽。”
  关于她的作品,文学史家阎焕东这样评价:自诺贝尔文学奖设立并颁发以来,迄今为止,在获得这一奖项的作品中,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是唯一的一部怀着真诚和爱心描写中国和中国人的长篇小说,是唯一的一个把中国人当作亲人、把中国人的生活当作自己的生活并把中国当作自己“第二祖国”的外国人的创作。它所产生的世界性影响,它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国和中国人所赢得的理解、同情和尊重,在同类作品中,迄今没有任何一部可以与之相比。
  著名美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蒋孔阳曾评价说:“赛珍珠一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她成功地担负了这一任务。”“她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很有感情,热衷于介绍中国,这是很了不起的。在中国久居的外国人多得很,但都没有做出像赛珍珠这样的成绩。”
  赛珍珠去世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亲致悼词,称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

10.柯鲁克夫妇:一个村庄 一所大学


柯鲁克夫妇(戴维·柯鲁克David Crook 1910—2000,伊莎贝尔·柯鲁克Isabel Crook 1915—),戴维是英国人,曾从事新闻工作;伊莎贝尔是加拿大人,是研究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学者。
  为了考察和报导中国解放区的土改运动,他们夫妻俩在河北武安县十里店村深入生活,采访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极有社会学价值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与《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被英国许多社会学教师指定为学生必读书。


中华儿女,知恩图报,万里之缘,永铭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