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车牌号打分测试:干部公推公选,你离大家的期望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15:30
干部公推公选,你离大家的期望有多远

[洪泽客] 于 2006-04-04 11:20:52上贴   公推公选是公开推荐与公开选拔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变“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为“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有效防止和克服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但由于目前公推公选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上如何研究和探讨,在实践中如何完善和改进,使其进一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探索的问题。 

  过于依赖推荐票数。民主推荐对参选干部来说是一个关键环节,因为推荐票数的多少决定着能否进入下一轮的角逐。作为实现群众监督权、评价权的民主推荐在公推公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批“政治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通过群众公论关脱颖而出,顺利地走上更高一级领导岗位,而把那些无真才实学、工作实绩不明显的人挡在公选的大门外。毋庸置疑,在民意表达缺少充分监督的情况下,时有发生的民意表达失真,导致部分干部“高票低能”的现象却不容忽视。有的副职领导干部参加其管辖地正职职位公推公选时,参加推荐的同级、下级因与其较为熟悉,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让本地现职干部能够入选的心理,因而容易得到较多的赞成票。有的“人缘”型推荐对象经常与人吃吃喝喝、拿原则做交易,虽然实绩并不突出,但仍有可能得到较多的推荐票。相反,那些平时在工作中敢抓敢管,不大讲究工作方法,或只知埋头工作、不会拉关系的推荐对象,虽然实绩突出但可能支持票并不高,在民主推荐中不一定能够脱颖而出。要把真正的“公论”反映出来并使之得到充分体现,应严把三个关口:一是把好人员确定关。每次公推公选领导干部时,要在尽可能广的范围上确定一批公道正派、群众认可、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人员担任推荐工作的“裁判员”在履行组织上赋予的权力时,能够排除干扰,不徇私情、客观公正地投上一票。二是把好综合评价关。对进入考察阶段的公选干部坚持重票数不惟票数,过细考核考察,把“高票低能”干部甄别出来,防止少数不干事、没干事但善于钻营、拉关系的“人缘”干部得到重用。三是把好责任追究关。尝试实行实名推荐责任制,以增强推荐人的责任心。同时,对在公选中给好处、拉选票等弄虚作假或采取不正当手段扰乱公选规则的人员给予严肃处理,以确保公选不走样、不变味。 

  过于强调资格条件。由于考虑工作量及能够选出成熟、顶用的干部,公推公选中在设置的报名条件上愈来愈成为高不可攀的门槛,尤其是对职务、学历、年龄的要求。这使得原本在拓宽用人视野、促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方面彰显制度优越性的公选工作,在打破一些旧框框的同时,又附加了一些新框框,客观上为部分干部快速晋升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同时又把一批干部排除在公选大门之外。如公推公选某一职级的领导干部,大多要求下半个职级以上,且在这个职级上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拥有一定的学历、不超过一定年龄的人员才能参加,使得不少不合乎这些标准的优秀干部无缘参与公选。公选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由“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初衷。因此,报名条件不宜设置太高,而应适当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才有机会参与其中。一是适当降低职务要求。如公推公选正科职领导干部,不仅可以从副科职领导干部中推荐,也可以从副科级干部中推荐。当然职务要求也不宜过低,否则起不到提高入围者能力素质的目的。二是适当降低学历条件。学历不等于能力,高学历中有优秀的,也有不合格的,如果一味强调高学历,很容易让一些人钻空子,尤其是公推公选基层领导干部,更要做到唯能力而不唯学历。三是适当放宽年龄标准。领导干部工作经验的积累、领导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点滴形成的。如果过份强调“年轻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一些年龄偏大但经验丰富、实绩突出干部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个别“直升机”式的年轻干部也会由于阅历不多、经验不足而使所负责的工作受到影响。 

  过于关注公选结果。不少地方在公推公选中,过多地关注的是公选结果,认为只要能够顺利产生相应职位的人选,就一切万事大吉,而对于落选人员则弃置一边。其实,经过群众多轮推荐,能进入考察阶段的人选,从某种程度来说大多是比较优秀的,由于受公推公选职数的限制,必将导致大部分人不能被录用。若不对公选中落选人员中的优秀人才进行二次开发,不仅浪费了公选的高额成本,而且对他们来说也容易形成挫败感。因此,必须加强深度开发,促进公选成果的综合利用,做到在公选中任用一批的同时,同样地也要储备培养一批。一是及时储备。及时把公推公选中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落选人员纳入后备干部库管理。尤其是对于进入考察阶段、属紧缺专业的优先进库。二是大力培养。针对公选产生的后备人才,普遍具有素质好、潜力大、可塑性强的特点,可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和潜能,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比如,对于缺少实践锻炼的公选后备人才,可以放到基层一线,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去接受考验;对于缺乏领导工作经验的公选后备人才,可以通过挂职锻炼,积累他们的工作经验。三是优先使用。在常规的干部提拔任用中,可根据岗位需要,优先对公选后备人才合理使用,尽量把他们安排到有用武之地的岗位上去发挥作用,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