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演员陈思思资料:认识“摄受”的三种能障及“摄受”的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1:16:11
能障:缺种性,缺善友,心极疲厌。
所障:以加行真实摄受菩提(或者讲以加行真实趣入菩提。)

①缺种性:就是不具足大乘种性。大乘种性具有何种相呢?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当中说:“大悲及大信,大忍及大行,若有如此相,是名菩萨性。”也就是大乘种性的人,见到众生的痛苦,会自然生起大悲;听到大乘的深广妙法,即使听不懂,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欢喜和信心;而且,听到为了利益众生需要行持各种难行的时候,心里会随喜赞叹,能够深深忍可于心,不会怖畏;而且,对于六度的善根,自然会很欢喜的去踊跃行持。具有这样大悲、大信、大忍、大行的贤善之相,就是大乘菩萨的不共种性。如果不具足这样的内在素质,就叫缺种性。

②缺善友:就是不具足善知识,这里的善知识特指宣说大乘深广妙法的善知识。这样大乘不共的善友——善知识才能真正引导无上菩提的境界,但是,如果缺少这样的善友也就是说不具足大乘的善知识,那就没有办法真实趣入大乘的菩提道。大乘善知识的法相,在《大乘庄严经论》当中弥勒菩萨讲了十种相。唐译《大乘庄严经论》上说:“调伏除德增,有勇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在《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我们详细解释过,这里不再解释。今天时代恶浊,不容易找到这样十相具足的大乘善知识,但是至少也须要具足总体功德的八分之一。如果没有依止这样具相的大乘善知识,就叫“缺善友”。

③心极疲厌:就是对于大乘道的苦行心里很疲厌,不愿意吃苦。

以这样缺种性、缺善友、心极疲厌,就会障碍以加行真实摄受菩提,这样就不会实修深广的大乘法,不能身心趣入六度四摄的广大菩萨行。

以世间的比喻来说,比如学武术,决定能不能练好功夫的因素,有三个,首先是要有练武的气质,假如是一个文弱的白面书生,连抓一只鸡的力气都没有,这样就不是练武的材料;其次是要有高明的师父,能够在关键的地方指点策励;第三就是要有刻苦的精神,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只有长期苦练、心里不退缩,才能在外炼好筋骨皮,在内炼好精气神。如果三个条件缺少一个,也不可能炼好功夫。

同样道理,要得到世间和出世间的任何一种成就,都必须具足三方面的条件,第一个是内因,也就是内在的种性或者素质;第二个是外缘,也就是外在具相的导师;第三个就是在加行的过程中,要有堪能,坚固的心性,能够一直贯彻到底。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假如种性不具足,那是天份不够,不会有大的成就。假如没有导师引导,也很难获得门径。假如在实际加行的过程当中,心力不够,那遇到内外身心人事的困难,就容易退心,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缺种性、缺善友和心理疲厌,就是实际加行的障碍。弥勒菩萨说的非常非常准确。

我们要想真正趣入大乘的实修,就要消除三种障碍,反过来要在因缘上具足三种能生,诸法依缘起,因缘不具足是不可能成功的。三种能生就是内在要具足大乘的种性,要有那样大悲、大信、大忍、大行的素质,如果没有,就要努力从各个方面培养,把人格的基础打好,使自己成为大乘的决定种性。其次是要依止一位具相的大乘善知识,这是一切成就的所依,凡夫人不依止大乘的善知识,只是自己盲目修行,一般很难有成功的希望。第三就是自己要有勇悍坚固的心。这三个如果具备,一定能够真正趣入大乘菩萨行的实修。

摄受是任持能作,就像以大地能够任持一切有情。(摄受是以加行趣入菩提的意思。任持,任是负荷、担负的意思,持是不失坏、保持的意思。)

比如,我们人类居住在大地上就会觉得很安稳,假如脚踩在悬崖峭壁上,那就很危险,随时可能坠落。同样的道理,以加行实际去摄持菩提,那就可以让安住的善根任持而不失坏。相反,如果没有以加行实际摄受,安住的善根就会失坏。月称菩萨在《入中论》当中说,“若有瞋恚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福,一刹那顷能顿坏,故无他罪胜不忍。”按宗喀巴大师在《善显密意疏》当中的解释,大力菩萨瞋恚力弱菩萨会毁坏百劫通过修习布施、持戒波罗蜜多所积累的善根。至于力弱菩萨瞋恚强力菩萨,以及能瞋和所瞋势力相等这两种情况,同样具有相应的摧毁善根的量。

这个瞋恚烦恼只是做为一种比喻而已,也就是,只是以嗔恚为例,其余六度的违品也都会相应地毁坏善根。所以,要想让安住的善根不被损坏,唯一依靠以加行真实趣向菩提,也就是要以实修布施度过悭吝的此岸,要以实修持戒度过破戒的此岸,要以实修安忍度过瞋恚的此岸,要以实修精进度过懈怠的此岸,要以实修禅定度过散乱的此岸,要以实修般若度过邪慧的此岸。除了这个以实修摄受菩提之外,不可能再有其他方法能够遮止六度的违品而不让善根失坏。所以,唯有以加行摄受菩提才是使安住的善根不致于损坏的任持能作。
相反,缺种性、缺善友以及心极疲厌,就是这个任持的障碍。我们人都想一生平安,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在菩提道上往往以自身的原因充满了种种曲折和坎坷。所以,自己的心相续真要像大地一样任持住一切善根,只有一种办法,就是要具足种性,依止善知识,同时心力要勇悍,心力要坚固,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菩萨道上坚定不移的实修,除此之外,不可能再有第二种任持能作。这就是第三个关键。

在这里有人会有疑问:“既然菩提心是善根的安住能作,怎么又会被六度的违品损坏呢?”我们按《善显密意疏》当中的观点来解释,以瞋恚为例,宗大师说:虽然经中也讲到菩提心所摄的善根不会穷尽,但这是说生果无尽的意思,并没有说以瞋恚不能损坏。


                                    ——以上两段出自《辨中边论颂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