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华小说霸王别姬:栾加琴:病急乱投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5 09:40:25

栾加琴:病急乱投医

         平时健康的身体某日突然生病,去医院未能一下子治疗好,却被诊断为目前的医学不容易治疗的疾病,这种情况,往往就要应验那句古老的话了“病急乱投医”。

    (1)、对大医院的迷信

    人本能地都有一种迷信大医院、大专家的心里。就象我以前吧,没有生病的时候本能地认为,现代科学都这么发达了,怎么可能还有治不好的疾病。有病去医院治疗就行了。低一级的医院不行就去高一级的医院,总能够找到治疗好的地方的。---在这样的想法下,我断然拒绝了当时亲戚建议报考医学院的建议。结果却是:工作十年以后,花费了所有的家底还债台高筑以后,才很悲哀地发现,原来一切,都只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想象而已。于是,不得不自己从头开始学医。唉,---

    人,对于大医院的这种迷信,是病急以后最该注意的事情之一。

    也许你要说:在低级的医院没有治疗好,或者被诊断为难以治疗的疾病,难道不应该去大医院看看吗?

    是的,应该!前提是如果你有充足的金钱的话。

    如果家里的钱足够的多,我的建议当然是去大医院,一家一家又一家,甚至去国外的更高级的医院,做各种检查,请各路专家会诊等等。多多益善!

    可是,如果家里的钱没有足够的多,而你还想能够继续治疗的话,那么请静下心来,听听我的建议吧。

    第一,低级的医院看不好的疾病,更高级的医院十有八九也看不好

    这是你需要首先明白的事情的。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的医院,目前是西医的天下。而西医,正象有个人形容的那样,全天下的西医都是一个师傅调教出来的。这话虽然不算得十分的确切,但也差不多的。西医强调规范,某个疾病,符合哪几条就可以诊断,诊断后就用什么药物等等,大医院的医生是这么学的,小医院的医生也这么学的。根本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所以,小医院的医生诊断为不容易看好的病,到大医院也十有八九看不好。

    既然到大医院的治疗结果也差不多,那么,何必去大医院呢,相信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去大医院一趟,连路费带检查治疗费,那要花费多少钱

    我在这里建议不去大医院,恐怕要引起很多人,包括病人和家属的仇恨的。因为在大家本能的看法里,是生了疑难的疾病,一定要到大医院去治疗一趟。甚至,很多很多的人,不惜任何代价,拿出全部的家底,再借一部分债务,也要到大医院一趟的。却从没有想过,拿出全部的家底甚至借债,到大医院也治疗不好以后该怎么办?

    做任何事情都要算算经济账的,在求医时,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大医院一定就能治疗好,而一下子花掉所有的钱甚至借债。而要想想,如果去大医院也治不好,却把钱全花了,那么以后可怎么办呢?那时吃饭都成了问题,何谈继续治病?

    所以,在决定去大医院前,一定要好好想想的,千万不能够冲动行事。

    在决定是否去大医院前,先去买一本书,买那种医学院校的教材,上面写了你所要找的疾病的教材,然后自己好好研究一下。如果能够上网的,再上网搜索一下。另外,一般的疾病目前都有治疗指南之类的,也去买一本来看看。

    看这些东西要弄清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低级医院的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否与书上尤其指南里讲的大体类似;如果类似,说明没错,也说明去大医院也是这一套治疗方法,差不了多少的;第二,弄清楚这个疾病用西医的方法究竟有没有方法可治,但凡写着:机理不明,治疗不理想的,那么说明不管你去找多高级别的医院的西医治疗,结果都好不了,也就不必去了,这时候要么安心继续在小医院做以往的治疗,要么干脆放弃这西医的治疗,另寻别的方法。

    对于很多人,尤其是贫穷的人来说,放弃对大医院的迷信,可以省下必要的钱来,一方面用于改善营养,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找到别的相对廉价的方法准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

    第二,尽量别作昂贵的检查。

    对于检查,人也在潜意识中有一种迷信的心里的,觉得查清楚了才能够看病,才能够看好病。

    讲个故事给你听。有一个医生,治疗某科疾病。病人来时,照例先是检查,倘若检查出疾病来,他会很开心地说,“你看,检查出来了吧,是这个病,要吃这个药”;倘若没有检查出疾病来,他会说,“虽然没检查出来,但这些症状,也要吃这些药”。你看,查与不查,反正去看该科了,都要吃这些药的。---对于医生来说,这样做确实无可非议,可是,对于病人,想要省点钱,是不是自己就该留心了。

    应该说,找西医看病,一些基本的便宜的检查还是需要的,但一些昂贵的检查,不做其实根本没什么要紧,医生一般都会该怎么给你下药还怎么给你下药的。

    再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自见到的昂贵的检查的例子。

    有一种检查做一次大概要八千多块,非常昂贵了。有一个人某个地方不舒服,医生查来查去没有查出问题来,于是建议他做这种检查,期望这种昂贵的检查能够找出他的问题来。你猜猜后面发生了什么?他从一个包里一下子翻出厚厚的一大叠这种检查的单子来,在别的医院做的(超有钱的一个人!)。医生查了这些结果,发现还没有检查出疾病来,于是没招了,建议他去某某著名的西医院去看。他的回答是:他以前已经在那里看了一年,正是那西医院的医生建议他来中医院试试的。

    看看这个故事,你就知道了,昂贵的检查,常常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就一定能够查出什么结果,而且就是查出结果,也跟好不好治疗无关的。如果钱多,当然我建议你多检查啦,而且越昂贵越好;但是,如果手头钱少,还是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吧,不能拿钱去堵一把的。要记住,越是生病,越要把钱包捂紧,每花一笔钱,都要好好算算用这钱的性价比的。

    第三,永远不要以为:只要钱足够多,就一定能够治疗好病。

    多数人都以为:只要钱足够多就一定能够治好病。这也是目前的医疗改革整天在谈钱,谈谁付钱的问题,而绝口不提其它问题的根本原因。

    钱多真的能够一定治好病吗?

    绝大多数时候,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钱多,与很多疾病治不好无关!---所以,现在这种光谈钱的医疗改革,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有一个人,在上海最著名的某个医院治疗,两年间花费了两个多亿,仍然离去了。

    另一个人,也在上海最著名的某个医院治疗,九个月花费了83万,仍然离去了。

    两年两个亿和九个月83万照样也治不好他们的病,所以,我们做小老百姓的,千万不要误以为钱多就能治好病了,更不能够一时冲动,把所有的钱拿去尝试某个没有准确结果的疗法,而要捂紧口袋,每花一分钱都好好算算,争取把钱用在最必要的地方,争取花少量的钱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栾加琴:病急乱投医续一:50%的希望

    在正式动笔写这一篇文章以前,讲个与本文的主题不相干的故事给大家听。

    有一个中风的病人从下级的医院转过来,他不停地打嗝,无休无止,看不到停的迹象来。一个年轻的医生于是去给他针灸,当时便把他的打嗝止住了。然后,他无比兴奋地回到医生办公室,然后一帮小年轻的医生都很兴奋,因为立即把病人的打嗝治疗好了。

    当时,我也在场。看到他们的表现非常心酸。

    心酸这些年轻的医生,做梦恐怕都渴望把病人的病快速治疗好从而深切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可是,目前的医学所处的现状和必须以西医为标准的体制,却决定了太多的疾病根本没有成熟的医疗方法也不允许他们自己去探索新的医疗方法,他们只能按照各种指南的规定去做---于是,治不好疾病没有任何的成就感不说,还得遭受病人的种种误解和非议。

    唉,想想他们,在若干年前,在他们还上高中的时候,也是你的同学啊;只不过不幸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医疗如今的现状,真的不是他们的错,他们,也是受害者,是医疗的种种规则和制度的受害者!

    经受过多年的目前医疗现状的训练后,他们,也往往更容易轻信,轻信一些新的医疗技术,轻信那些有着各种实验数据的新方法,轻信那50% 的有效率的统计。因为他们自己首先相信了,所以,在原有的治疗不能够减轻或治愈患者时,他们常常会劝告患者尝试最新的治疗方法,并且跟患者说:有50%的希望。

     50%的希望,病急的患者常常眼前一亮,感觉又出现了一丝曙光。

     我,不止一次见到过这样的患者,即使病情已很垂危,即使已经债台高筑,可是,当听说还有50%的希望的某个方法时,立即眼睛又闪出了光彩。忙不迭要求试验一下这种方法。并且,在与我谈论的时候,真的满怀希望,仿佛这回,一定会是那50%有效率中的结果了。

     唉,不忍打断他们的梦想,我从来是努力笑微微地听着,却在心里一声叹息。自然,不久后我也都听到了失望的消息。

     50%,为什么会是50%,为什么不是49%或51% ,我曾经多次想过这个问题。我的揣测是:因为这个数字刚好勾起了患者的希望,引得他们渴望去试验一下,发明这个方法的人,却也不用背负太多的心理压力。

    这应该不是一个真实的统计数据,这纯粹是根据病人的心理而设想出的一个数据。

    设想一下,如果这个数字是30% ,40%,甚至49.9%,一看上去就是成功地希望不大,有多少人会已经在花得山穷水尽之时,再筹措一万两万甚至三万,去尝试一下这希望不大的方法呢?50%就不同了,人们看到这个数据,本能地就会觉得还有希望,既然还有希望,就一定要去搏一把。

    为什么不是51%或者80%、90%呢?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些技术的发明人,终究是正式的医学研究者,并不想过于信口开河;另一方面,如果说得太高,恐怕也会有相关的部门来监督检查;还有,太高的有效率很容易给病人的希望过大,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于是容易导致更多的医疗纠纷。

    所以,如果要杜撰有效率的统计数据的话,这50%就是最合适的了。出于心理的作用,病急者一看到这个数字,就本能地想到自己会是有效的那一边,于是会选择试验一下;失败后,病急者也往往会通情达理,毕竟只有50%啊,赢与输的概率一模一样,失败了,也失败得心服口服。

    说实话,号称不多不少正好50%有效率的治疗方法,是绝对值得怀疑的治疗方法,正式的统计结果,恐怕离这50%要远得很的,失望肯定会大于希望,所以,如果经济良好的话,那么尽管去做,搏上一把;但如果经济不够好,还是好好想想吧,多想想再作决定,多想想,把上万的钱匆忙间花在一个更有可能失望的试验方法上究竟值不值。而且,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很多治疗还会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栾加琴:病急乱投医续二:聊聊几个评论 

      有一则评论说:“ 老师, 你好象有点中医轻视西医的意思,就算全天下的西医都是一个师傅调教出来的,徒弟水平有高有低,徒弟的徒子水准又参差不齐,医院怎么可能与大医院同日而语, 什么样的眼界做什么样的事。医术这东西除了从书本上学以外,经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些医案小医院是一辈子都没见过,但中国好的大医院真是不多,所以有了大病时如果经济能力还可以, 就直接去一流的医院看病,省得在庸医手上浪费钱财和生命。”

    这则评论应该说反应了大多数老百姓的心声,是啊,就算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毕竟徒弟的水平还有高有低的。比如对于肝硬化这个疾病,虽然小医院的医生和大医院的医生都同样治疗不好,但是,大医院的医生见多识广啊,至少会知道一些不同于小医院医生的细节方面的东西或者还比小医院的医生知道更多些关于这病方面的进展,可以提供更多那有50%有效率的试验方法。

    大多数人这么想,毫无疑问,我也这么想。问题是:这位读者,实在搞错了这篇文章的目标人群了。这个《自己学治病》,不是为生活在大城市的有钱的读者写的,而是为占中国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写的。看看他们,有多少人在被诊断为大病后,有钱直接去一流的医院看病呢?为了大医院医生和小医院医生在治病的最终效果上根本没有实质性差别的那一点点差别,就让他们一次性花去全部的钱财合适吗?

    我从没有轻视西医的意思,也从没有拔高中医的意思,我只是如实写出医院的现状而已,不希望那些可怜的人们,为了一点点希望,而且不是根本能够解决问题的希望,首先就把自己变成穷光蛋。为了那一点点没有实质性差别的所谓大医院的治疗,却不管以后的生活,这是多么不理智的行为啊。

    对于大医院的治疗效果,我的一个至亲的长辈的看法的转变,可以算是证明的。

    我的这个至亲的长辈,原本是典型的乡下人,可是,人很聪明,后来凭借自己的打拼竟然闯进了上海,而且与上海某最著名的医院一帮教授混的很熟。

    你知道,对于一个没有太多文化知识的乡下人,能因为某种机缘与这些处于知识界顶端的教授混得很熟,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象所有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对大知识分子的崇拜一样,他对这些教授崇拜得五体投地,以至于在我决定学医时,最关心我的是,来能不能够成为教授。在他眼里,那些教授就代表了医学的最高水准。

    当然,他也同样本能地崇拜西医,对我选择中医觉得不可思议。呵呵,虽然他没说,但估计也跟多数人的想法差不多,西医代表着高效,中医代表着那些草药,疗效能有什么好?

    我的这个至亲后来在上海扎下了根,不是那种普通打工一族,而是有房有车有事业有高收入的那种。一年又一年,每年的春节在老家相聚,明显可以看出他的看法的转变。去年的聚会,他竟然轻蔑地说,“某某某(呵呵,我改的,点名总不好)院士又怎么样,看的肝癌的人不也全都死了。”然后今年的某日,他竟然破天荒地打电话给我,要我给他开中药。

    要知道,他的周围,可全是他曾经崇拜之极的大教授啊。

    我绝对没有轻视西医的意思,然而,对于囊中羞涩的普通老百姓而言,为了那么一些根本没有根本性差别的大医院医生的高一点的水准,不惜花了全部的金钱,而不管以后的治疗和生活,实在是没有必要的事情----做任何事情都要算算性价比,去求医又何尝不是如此。

    对于求医,也许,我也该说说我的故事。

    我的父亲生病的时候,他自己是个普通初中的副校长,母亲是个能干的农家妇女,我本身是个大学教师,唯一的弟弟是一个中专的英语教师(当时还未结婚),我的爱人是现役军官,全家当时唯一不能挣钱的就是我那才几个月大的女儿。应该说,当时我们全家的生活处于社会的中等水平,肯定与贫穷扯不上关系。然而,在父亲生病以后,我却深切体会到了治病的艰难。

    至今,我还记得那时父亲住院的情景,交了3000块钱(那时的工资水平是本科毕业生380元/月)后,第三天医院的催款单就来了,家里原有的存款迅速花个精光,我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办法到处去借钱。又没有多少有钱的亲戚,这家500,那家1000的,全部的亲戚和朋友都借光了,最后,实在无法可想了,只能让我父亲出院了。花了若干万以后,可怜的大医院的治疗效果,竟然是比入院时还差得多得多。

    父亲当然仍愿意仍然住在医院里,求生,是每个病人的渴望;尽管比入院时的情况还差,然而,对大医院的医生的信任,仍然是病人的本能,在这样的时候,因为实在筹措不到钱让他回家,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开口的,但我开口了。在开口之前,我也想过,把我当时的住房给卖掉。可是,那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房子啊,房子卖了,我又怎么对得起我的爱人,我们一家人又有哪里可住。尤其是,如果医生保证,我那卖房子的钱能够治疗好我的父亲,我也会立即就卖了它,可是,看那前期越治越差的效果,即使我卖了房子,也不过多让他住两个月的医院而已,之后,仍然是没有一点点办法可想啊。

    往事不堪回首。即使是今天,如果在有足够的钱让我父亲去找大医院医生治病和有足够的水平自己给他治病之间,我仍然会选择有足够的金钱让他满世界去求医,哪怕那些大教授大专家根本治疗不好他,我仍然还是选择有足够的钱让他去一再地充满憧憬,而不是我自己有水平去治疗他。因为,改变一个人的本能的看法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人在病中,更渴望有更高级的专家,更好的医院给与自己更大一点的希望。

    可是,有足够的钱,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在疾病面前,在那世界上无数的诱人的50%的治疗方法之前,究竟有多少钱才算得足够啊,前面说过的那个两年就花掉了2个亿的人,如果再活上一年,恐怕还要一个亿甚至更多吧----在疾病面前,只有世界上的那些绝对富翁,才敢说有足够的钱吧。我们这样的小老百姓,对这治病的足够的钱,顶多只能是做梦想想罢了。

    如果被诊断为难以治疗的疾病,却又没有充足的钱去碰运气,这是多么艰难的事情,无论是对于病人,还是对于病人家属---所以,我写出真实的医疗的情形,一方面,希望患病者和家属,在求医时好好算算治疗的性价比,能省一些则省一些;另一方面,也给一些家属减轻些心理压力吧,真实的医疗并不是象你们想象的那样的,以为只要有点钱,只要找到专家,就一定能够治疗好的,只要你已经努力了,就不要太自责。

    又有人评论说:“生命是残酷的,生了病总是搞不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不停的试各种方案和药物, 如果实在找不到原因,只要不死人,就整上一种药吃上一辈子。可怜的肉体啊。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没有尝试, 哪来的创新啊!”

    是啊,没有尝试,哪来的创新啊,从医生的角度确实无可非议,甚至值得推广;可是,对于病人,进行这样一个效果并不确定的尝试,那可是要花钱的,而且一般都不是小钱,而是花大钱,所以,我才说:有钱的尽管去试验,没钱的好好想一想性价比再决定吧。---生命虽然表面上看是平等的,可是,有人生来就在富贵家,有人却生在穷人家里,就从这点上看,又哪来的平等可言。对这治病的支出,还是三思而后行吧,毕竟花钱太容易,挣钱却太难。

栾加琴:病急乱投医续三:眼见未必为实 

    病急之时,很多人不仅仅对于医院医生推荐的方法会多方借债去尝试,就是对于道听途说的东西,也免不了要去试试的。

    不用说别人了,我以前也这样。

    那是十几年前了,那时候我对医学还不了解。有一次我去常州三院去给我父亲买药,交钱的时候在窗口排队。这个时候,一个三十多岁看上去清清爽爽的女人借故与我攀谈起来。她说,她以前也是肝炎,非常严重,后来找一个老中医看好了。她还给我看她的化验单,看上去她真的恢复得很好了。

    我立即心动起来。于是问那个老中医在哪里。她自然也万分热情地告诉了我。于是,在某个星期天,我便带着父亲,转了几趟车,最后到了一个陌生的乡下,找到了一个人家。看来看去就是很普通的人家,没有任何医生家的样子。

    没有也不奇怪,我并不怀疑。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年纪较大的老人,应该有六十多岁吧。拿一个本子给我们看,上面是纪录的人名、地址、联系电话等,他说那都是在他那里治疗好的。他还说负责治疗的那个人不在家,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留下地址,他会把药给我们寄过去。

    其实,这一切也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包括他说一疗程要1500块钱(那时候本科毕业每个月380元),先交一疗程的钱等等。可是,他说,交钱后一时半会拿不到药,说要到四川去买等等。要知道,那是江苏啊,离四川几千里,那中药还得去四川买?不过,就这样的情况,我仍没有怀疑,开始准备掏钱。这个时候,父亲阻止了我,借口说钱没带够下次再来等等,然后拉我离开了,当然也没给他们留下联系的地址。

    回去后,父亲对我说,那肯定是骗子,一般的中药哪有江苏买不到的,还特地要到四川去请人买!

    是不是骗子我们因为没有上当,当然不能够就下断言,回想起来让我心惊的是我当时的心理。看到某个人说在某个地方治疗好了,于是立即就觉得希望又来了,完全没有任何地设防。这,也恐怕是大多数病急的人的心理吧,看到别人亲自对自己说在某处看好了,于是认为一切都是真的,自己也能够去看好的,而从不想想,你真的了解那个人吗,他(她)是不是媒子?

    也许,有些人比我聪明些,不会相信半道冒出来自称生过某病被某人治好的人,但是,一般都会相信自己身边的人说的话的。

    以前我当教师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相当优秀的那种,只是有乙肝。他当时找了个女友,那个女友对他很是关心,告诉他说,自己村里有一个老中医,看乙肝很出名,还特地在一个寒假里带他去看,吃从老中医处买来的草药。

    那个寒假过后,我再见到他发现他脸色不对,整个地泛着一种潮红。于是提醒他让那个老中医换药,肯定出了问题了。他自己也当然觉得不太对头了,一周后打电话给那所谓的老中医,结果得到的回答是:我就会这一个处方,如果不对头你去医院看吧。

    天哪,就会一个处方的老中医!竟然也能够在当地很出名。

    毫无疑问,他那个处方是从别的哪个地方看来的,或者,最有可能是某人得了乙肝去找真正的老中医看,那老中医给开了这个处方,效果还不错,他见到了,便以为这处方一定能治疗乙肝,于是就用这一个处方开业了,还在当地取得了名气。

    唉,只要头脑稍微灵活些,谁都可以当这样的老中医了。有多少人能够知道呢,医学如此复杂,中医需要辨证论治的处方更不同于西医根据疾病名称开出的药物,更不用说,眼见未必为实啊。

    对于民间的中医,泛泛地来说,真是很难做出总体的评论。不可否认,民间有大量的骗子在用中医行骗,也不可否认,民间也有不少医术不错的中医在为人服务。如果我鼓励你去求医,很可能就上了骗子的当,花了无数的钱;如果我不鼓励你去求医,那么也很可能就错过了某些确有一技之长的医生,错过了一个康复的机会。所以,对这种民间的求医,希望大家在求医之时,多长点心眼,至少不要象我以前那样,完全懵懂无知吧。还有要告诉大家的是,民间那许多医生的所谓祖传的秘方等等,在中医类的教科书里很可能就清楚地写着,在决定找民间的中医前,自己先买一些中医的书籍回来读,收集大量与你的疾病有关的医案,按照本书的指点去做,其实已经相当于找了不知道多少个治病的秘方了。这个时候,你再去找民间的中医,会发现他给你的秘方很可能就是你收集的医案中的某一个的。也至少对中医会有点判断能力吧,不至于那么容易上当,花太多的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