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婚神秘老公最新章节:学位挂钩论文发表硬规定 有松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24:20
  部分院校不再硬性要求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专家认为———

  “硕士生至少要在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博士的要求则是2到4篇,其中至少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这项本在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的规定,如今越来越成为硕士生和博士生沉重的“包袱”。在版面费、学术造假等丑闻不断爆出的情况下,虽有部分高校开始松动学位挂钩论文这项硬规定,不过在高校学术“GDP”的思维模式下,这种松动的举措却被认为仅是个别高校的行为,很难成为大的趋势。有学者对此指出,在硕士生大量扩招、博士生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研究生与学术期刊之间呈现的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应该不再以发表论文的数量,而是以最终的学位论文作为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标准。

  ●硕士生抱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远超过自身能力

  李飞(化名)是某大学一名研二的学生,在他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在读期间,至少以该大学为作者单位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这一规定意味着,李飞要想如期拿到硕士学位,就必须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至少一篇论文。正是这一规定给了李飞很大的压力,“作为研究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确实是必要的,可是导师和学校的要求往往让我们觉得特别的不自在。”据李飞介绍,他的导师刚从国外回来,对学生发表论文的要求比其他老师还要严格,会设置淘汰率,让部分学生的论文无法一次性通过。

  同样有这方面压力的某财经大学研究生张杰(化名)也向笔者抱怨道:“硕士阶段大家的研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接受的也仅是学术研究方面的入门教育,大部分的学生其实根本不具备发表论文的条件,但是学校还是硬要求所有硕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才能毕业,这其实早已超越了我们的能力。”笔者在网站上发现该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硕士生在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以该财经大学为署名单位,在CSSCI索引学术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否则只能待科研成果达到要求后申请参加下一年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一般而言,在大规模扩招、研究生与学位教育水准事实上严重滑坡的现实情况下,要求在读硕士生必须发表作品,应该说是不合理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学术批评网创办人暨主持人杨玉圣指出,假如这一“霸王条款”在全国推广的话,那么即使全国的刊物都用来发表研究生的作品,也存在版面紧张的问题。

  ●限定博士生发表文章的刊物级别和数量的做法存在不合理性

  “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论文;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论文;举头望明月,低头写论文; 此情可待成追忆,还不如去写论文。”北京某高校的博士生淩卉(化名)套用了网络流行语来说明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她告诉笔者,自己在校三年时间,起初半年时间是用来学习专业课,最后一年需要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因此,真正用于写作和发表论文的时间仅为一年半,这也就意味着每6个月就要写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别说这是博士生的压力,就是对很多博士生导师来说都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对于博士生而言,因为经历过硕士生阶段的培育并已写作过硕士学位论文,而且博士生培养也是以包括写作能力在内的学术素养为主,因此从道理上讲要求在读博士生发表文章并非过分要求。但杨玉圣教授指出:“学校出于功利的排名需求而限定博士生发表文章的所谓刊物‘级别’和数量的做法存在不合理性,这种‘以刊评文’的异化模式本身是背离学术评价要求的。”

  确实,与一般学校规定的硕士研究生们只需要发表一篇论文相比,博士研究生们发表论文的压力无疑更加沉重。据了解,北京大学的规定是要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未达到要求者一般不接受其学位申请;厦门大学一般要求是要在全国核心刊物或国际同级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在一类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可以算作两篇核心论文;四川大学的政策则是博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以川大博士生的名义发表至少三篇学术论文才能获得学位。

  ●多所高校显松动痕迹

  学者称仅是个案难成趋势

  2011年12月30日,复旦大学对外宣布2011年入学的经济学院、中文系、史地所三个院、系、所的研究生开始试点:硕士生无须再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博士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文章(原为3篇)即可毕业。而从笔者走访的多所学校情况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京城多所高校的部分专业对硕士生就读期间没有论文发表的要求,对博士生论文的要求也有很大弹性。也就是说,部分高校已开始松动学位挂钩论文这项硬规定。

  中国政法大学研二的学生林福(化名)介绍了他们学校的规定,学校没有要求硕士生在就读期间发表论文,能否拿到学位的关键还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但是从2010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学校就不再有公费研究生,转向以奖学金激励为主,发表论文就与获取奖学金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更是能加很多分。

  尽管早已有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学位挂钩发表论文的硬规定方面显露出松动的迹象,不过对于部分高校的这些松动举措,杨玉圣教授则指出,即使有个别高校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在读期间不再强制要求发表论文,但恐怕也只能是个案而非趋势,至少十年之内不太可能终结这种状况。原因就在于目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所推行的学术研究“GDP”思维和学术评价SCI化以及高校官本位化所造成的学术生态、愈演愈烈的高校排名仍在推波助澜。

  “最为根本的是学术评价体系没有改变,这种松动的效果也不会很好。”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尧同样指出,这种松动仅仅是个别学校的情况,高校之间相互竞争、共同追求学术“GDP”,很多高校的学术委员会也不得不对研究生和老师提出论文数量的要求,发表论文的数量甚至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王尧院长还指出:“博士生毕业之后进站做博士后或去高校做老师,这些都对论文发表的数量有着具体而且明确的规定。”

  ●专家提出通过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即应授予学位

  “把博士生(在工科、医科等领域最明显)当成‘学术打工仔’,是很难培养出真正敬畏学术、有独立精神的学术新人的。那种不顾学科、专业和高校差异而一刀切的考核模式,特别是单纯数量化的评价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杨玉圣教授表示,包括北大、清华等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应该有学术自信,不要被形形色色的高校排名牵着鼻子走,而应切实提高研究生与学位教育的水准和品位;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是高端人才,是国家未来学术发展、文化传承的人才储备,应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毕竟今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只要完成了学业、通过论文评审和答辩,即应授予博士学位。”杨玉圣教授表示,对研究生的培养,目前最基本、更重要的应是学术素养教育,特别是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学术史规训、学术伦理养成教育,避免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

  “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最终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位论文。”王尧院长也表示,博士论文应该成为博士生一生的代表作之一,从博士论文的开题、中期考核、答辩等方面是完全可以考核博士生的学术能力的;国内外对于硕士生的要求都是越来越低,对于硕士生而言,把毕业论文做好也就完全有资格获得硕士学位。

  “现在高校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都挺不容易,博士生和硕士生要想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就特别的困难,但是发表论文又是很多高校绕不开的‘弯’,总体的趋势应该是从论文的数量走向论文的质量。”北京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郭德侠介绍,“过去认为发表20篇论文的老师比发表了10篇论文的学术水平高,新的评价体系则是要求老师拿出自己的代表作进行考核就可以。”文/李一龙

  开学了!升学压力使家长既迷茫又焦虑

  开学后有孩子的家庭压力陡增,有些家长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感到有些迷茫,对升学那道坎多少有些焦虑。

  小升初“不知道后面让孩子怎么学”

  “不瞒说,我经常会睡不着觉地思考小升初,太迷茫、太纠结了!”北京海淀区家长李女士向笔者倒苦水说。儿子诚诚就读师大附小,面临小升初,尽管心疼孩子,但假期李女士还是与身边朋友一起把孩子送进了“学大教育”。“只是希望孩子通过1对1辅导能有所提高,在升学考试中有个提升吧。”

  家长张鑫女士为了让女儿小倩松口气,这个假期并没有把她送去辅导。可如今马上就开学了,听到其他家长都在说孩子参加辅导的事,她突然心里不平衡了起来,“别人都学习,孩子的假期就这么耍了,真担心会落后。”

  初升高“继续补,对孩子狠一点吧”

  年前放寒假时,北京某中学初三学生张龙期末成绩下来,英语偏科。妈妈秦女士很着急,带着他去学大教育报了1对1辅导,为即将到来的“初升高”做准备。

  据张龙妈妈介绍,孩子班里很多学生都在“狠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开学继续补!他们应该会明白父母苦衷的。”

  高考“还未开学,先恐惧起高考”

  随着6月高考一步步逼近,毕业班学生的心理与生活中多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开学在即,为了帮孩子做好最后几个月的冲刺准备,这些问题自然也成为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人所关心的话题。

  学大教育专家提醒家长:新学期开始,要为孩子做好“心理按摩”。

  教育咨询热线:59797611


      ----原载2012年2月7日《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学位挂钩论文发表硬规定虽有松动但短时难成气候》 现标题是转发者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