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数字科研图书馆:日本開拓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6:58:48
作者: 萧沉 | 2011年08月04日 01:38 | 栏目: 圖文推薦
(1180) 点击  |  (12)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xiaochen.blshe.com/post/78/705303

a

a

a

a

a

a

日本開拓團

a

a

a

文字: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

a

a

a

1936年5月,日本關東軍制定了所謂的【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畫】。大批日本農業貧民源源不斷地擁入中國東北,成為“日本開拓團”。到1945年,日本組織了共計14批次、總數為7萬戶、20萬人的集團式開拓移民團侵略中國東北。被稱為“滿洲開拓團之父”的東宮鐵男,1892年生於群馬縣一家富農家庭,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7期畢業,曾自費到廣東考察並學習中文,是一個日軍中的“中國通”。

a

從1912年到“九一八”之前是日本向中國東北試探性移民時期,其結果均以失敗告終,官方組織的農業移民繼續留在中國東北的不超過1000人。1918年到1928年10年間,試探性移民時期的殖民者們或年老退休或調任他處,向中國東北移民的嘈雜喧囂之聲沉寂了下來。1932年1月,在瀋陽召開的移民會議結束之後,關東軍採納了加藤完治集團的建議,確定了以“農業移民”為主要內容的移民方案,移民侵略的區域確定為鐵路沿線地區。後來的結果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原因是關東軍收到了一份新的移民方案。

a

1940年,日本帝國主義為穩定“青少年義勇隊”移民,使之永遠紮根于中國東北,實行“大陸新娘”政策,募集在日本、偽滿洲居住的17歲以上至25歲以下的日本獨身女子,進行為期1年的“女塾”訓練,內容主要是營農和農家事務實習。1943年,日本在中國東北設置了12個開拓“女塾”訓練所。訓練結束後,這些女青年與“義勇隊開拓團”團員組成家庭,定居中國東北。濱江省開拓女子訓練所即是其中之一。

a

1932年6月7日,一個叫東宮鐵男的日軍少佐來到關東軍司令部。此人於1928年6月4日在瀋陽皇姑屯埋設炸藥炸死張作霖。他的身份是偽滿吉林省依蘭地區警備顧問,此次專程來提交一份移民計畫書。1932年4月前後,東宮鐵男來到了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平原,當他看到日本軍隊無法應付這裏風起雲湧的抗日武裝時,這個講究謀略的中國通產生了在這一帶進行武裝移民的念頭。他從軍事方面著眼,寫下了用退伍軍人編成屯墾軍部隊的長篇計畫書。東宮鐵男和加藤完治發現各自的殖民思路剛好能夠互補,從此實現了東宮、加藤的聯合。他們最後達成以下共識:先進行武裝移民鎮壓抗日武裝,以此彌補關東軍在兵力上的不足。

a

1932年9月,492名日本退役軍人被重新召集起來,他們接受了加藤完治為期10天的短期訓練,在出發之前來到明治神宮進行參拜,在儀式上,加藤完治鼓勵他們前往中國為天皇建立“皇村”。10月13日,這些武裝移民坐船順松花江而下到達佳木斯,當天他們遭到中國抗日武裝的襲擊沒敢下船,遠處不斷的槍聲宣告了這片土地對闖入者的態度。

a

他們的名稱是“佳木斯第一屯墾大隊”,但是這些屯墾者卻沒有馬上去種田,而是在佳木斯城裏承擔了軍事警戒任務,並出城鎮壓東北抗日武裝。日本武裝移民用火燒、毆打等暴行驅趕中國農民1933年2月,這個屯墾大隊進入吉林省依蘭縣永豐鎮,他們組建的第一個定居點叫“彌榮村”,“彌榮”一詞是神道教儀式用語,意思是“繁榮昌盛”。關東軍規定,武裝移民在兩年之後方可接來家屬親友,未婚者到那時才能組成家庭。它把每一個退伍兵當作了未來的種子,分小隊居住,給以後的人口增長預留了充分的土地資源。

a

兩年之後,每一個人都構成了一個家庭。在彌榮村,日本武裝移民搶奪良田,他們用火燒、毆打等暴行驅趕中國農民遷往別處。他們的名義是屯墾隊,而依蘭縣的中國農民把他們稱作“屯匪”。5個月之後,第二批武裝移民來到依蘭縣,他們在"彌榮村"南15公里外的七虎力設立移民村,取名“千振村”,團長是以前公主嶺農事實習所所長宗光彥。據他在戰後的文章記載,千振村的武裝移民在東宮鐵男帶領下以十畝地一元錢的價格強行收購中國人的土地,並且以“治安肅正”為藉口,挨家挨戶翻箱倒櫃,甚至搗毀牆壁,掀開地窖,搜尋農民的土地憑證。

a

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之間的三江平原沃野千里、物產富饒,這裏有12個縣200多萬中國農民祖祖輩輩在此生活。現在山河淪陷,家園不再,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轉眼間要屬於日本移民了!失去家園、沒有了一切的中國農民不甘心隨時到來的屠殺、毆打等欺淩,他們秘密集結,成立民眾義勇軍。

a

據《彌榮村要覽》記載,彌榮村建立後僅僅兩年,這個日本移民村遭到中國人民的武裝打擊多達24次,死傷60多人。在“千振村”,1933年7月出現了集體騷動,一半以上的移民要求退團撤回日本。7月21日,聞知此事的加藤完治急速從日本趕來,與東宮鐵男一起安撫躁動不安的日本移民。為穩定移民,日本拓務省專門組織一批婦女前來與移民成家,東宮鐵男興奮地為她們寫下了《花嫁之歌》。

a

東宮鐵男還經常出入兩個移民村,鼓舞移民的士氣。日本政府也一直在關注武裝移民的實驗情況,當移民來源日益枯竭,移民活動已經陷入僵局之時,政府採取的策略是放手一搏,在全國進行戰爭動員的同時進行全國移民動員。1936年廣田內閣發表“二十年百萬戶移民”方案,此方案被列入日本政府的七大國策之一,計畫向中國東北移民100萬戶共計500萬人。

a

【湖南營】的日本移民村。日本第二次移民團,在偽三江省(今黑龍江省)樺南縣武裝佔據七虎力河沿一帶以後,把原來不過200人的村莊,擴展為能容納四千餘人的大城鎮,並名之為“千振鄉”。1936年,日本的人口是6800萬,它計畫將500萬人遷移到中國,日本政府的這個賭博足以改變亞洲地區的民族分佈。1937年11月,日本近衛內閣的反應速度創造了50年來行政方面的新紀錄,在短短兩個月之內,不僅完成了政府撥款,實際的招募工作也同時開始了。就這樣,近10萬日本青少年被命名為義勇隊移民。它和分村移民構成日本政府最主要的兩種移民方式。

a

4個月後,在內原日本國民高等學校的一片農場裡,內原青少年義勇隊訓練所已經初具規模,所長還是這位加藤完治。經過3個月的訓練之後,這一批3000多人的少年移民離開了內原,他們先是回到家鄉接受盛大的送別儀式,之後立刻向中國東北進發了。1939年以後,日本政府把移民更名為“開拓民”,移民村更名為"開拓團"。從此,日本用"開發滿洲"的名義掩蓋它的侵略行徑,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有800多個開拓團侵入中國東北。據統計,從1914年到1945年,日本向中國東北總共移民達30萬人。

a

日本移民的手紡車。日本移民落戶的“千振鄉”,這裡冬天少雪,可以一年四季放牧綿羊,因而綿羊在這裏的牲畜數量中占了第一位,當時大約每家都有870頭綿羊。為了利用羊毛羊皮作為侵華的戰備物資和滿足日本移民日常生活所需,移民而來的日本人都掌握了製作手紡車的方法和蹂毛皮的技術。照片為日本移民在利用手紡車,來生產紡織品。

a

1941年,原籍鹿兒島和沖繩縣的800多個日本開拓團來到這裏建立伊漢通開拓團,他們把炮臺山腳下的正郊屯改名為吉興村,並在此建起開拓團本部。中國百姓根據日本語發音稱之為"紅部"。開拓團本部周圍土地非常遼闊,是方正縣最好的耕地,原來居住在這裏的中國農民被驅趕到西邊的山地中。那裏自古人煙稀少,是虎狼出沒之地。被驅趕而來的兩千多個中國農民在這裏搭起窩棚。這是1940年春,雪還未化,史載最低氣溫零下37攝氏度。這個冬天這條山溝裏的死亡率在50%以上,一天死亡的人數最多達30餘人,全家挑灶者(全家死亡)20餘戶,140多戶人家中只有兩戶沒有死人。

a

到1945年初,日本向中國派遣開拓團的總數達到了860多個,它們密佈東北各地,被用來稀釋中國的人口結構。關東軍給每個開拓團都配備了武器,並要求經常軍訓,這些半軍事化的日本人村落成為散佈在中國人中的日本根據地。隨著徵兵力度的加大,日本國內,所有宣傳機器全面開動,學校和青年組織深入每個家庭進行勸誘和脅迫,直到1945年4月,還有1056戶農民被送往中國東北。此時距日本戰敗不到5個月,日本開拓團悲劇的大幕即將拉開。

a

1945年8月9日,蘇聯軍隊從四面八方攻入偽滿洲國境內,其主攻方向正是開拓團密佈的所謂國防第一線地帶,日本的戰略預案恰好可以啟動了。然而在第二天早晨,“義勇隊開拓團”發現關東軍的兵營中空無一人,擁有24個師團、78萬兵員的關東軍已沿鐵路的內側向南撤退了。接下來的幾天內,由青少年"義勇隊"構成的防線頃刻間被蘇軍瓦解,1/3青少年“義勇隊”員的生命徒然消失了。日本的全面失敗愈來愈近,但消息封鎖得很嚴密,架有電話的各開拓團均沒有得到提前撤離的通知。這些經過費盡心機召喚而來的移民們如今被拋棄在日本政府和關東軍身後,拋棄給了蘇聯紅軍。

a

1945年秋,由於形勢不明、處處受阻,亡命途中的日本開拓民在山林裏狼奔豕突,無路可走。饑餓、疾病交加,一路上倒斃和自殺的不計其數。在得知日本投降的最初一段時間裡,一些人覺得回國無望、前途渺茫,集體自殺現象頻頻發生。10月過後,中國東北的嚴寒如期而至,在伊漢通開拓團本部吉利村,一萬多名日本開拓團員默默地熬著日子,期待被遣返的那一天早早來到。在這個階段由於寒冷、饑餓等原因出現了大量死亡的現象。在炮臺山上,5000多具日本人的遺骸被埋在這裏,它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日本移民公墓。

a

臺山上的第二座公墓是中國養父母之墓,它由日本遺孤發起建成,代表著方正縣上千名日本遺孤對中國父母的感激之情。中國長春市有一棟中國養父母樓,1945年許多善良的中國婦女收養了年幼的日本遺孤,20世紀70年代之後這些遺孤返回了日本,樓裡只剩下了這些孤單的老人,多年的親情如今化為無奈的思念。還是那個在寒冷的冬天,共有4000多名日本婦女和兒童被中國農民收留和撫養。後來許多日本婦女嫁給中國農民,被日本官方稱為“殘留夫人”。

a

“殘留夫人”們非常意外地發現中國丈夫是那樣的善良和氣,這讓她們非常感激。1946年5月到11月間,大批被遣返的日本人從葫蘆島登船回國。到此時為止,日本向中國東北移民侵略的陰謀以徹底失敗而告終。戰爭中,全部33萬移民中有8萬多人死亡;在戰後,“遺孤/殘留夫人“等名詞也被日本人所熟知,但是中國人和日本人的鮮血、苦難和死亡,在戰後的日本,既沒有人試圖尋找原因,也沒有人宣佈對此事負責。

a

a

a

a

相關歷史照片

a

a


【1】被日本人稱為“滿洲開拓團之父”的東宮鐵男。

a

a

a

a


【2】遷至中國東北的日本青年女子成立濱江省女子開拓訓練所。

a

a

a

a


【3】來自日本秋田縣開拓團的日本人在中國東北組成的新家庭。

a

a

a

a


【4】第七次大青山茨城開拓團的移民家庭。

a

a

a

a


【5】湖南營的日本移民村“千振鄉”。

a

a

a

a


【6】日本移民的手紡車。

a

a

a

a


【7】從日本來到開拓團的老母親。

a

a

a

a


【8】開拓團中的祖孫倆。

a

a

a

a


【9】開拓團中的婦女和兒童。

a

a

a

a


【10】開拓團從日本帶來的傢具。

a

a

a

a


【11】第八次密占河開拓團的公共浴場。

a

a

a

a

【12】日本秋田縣開拓團集團住宅。

a

a

a

a


【13】移民到遼寧省錦縣天橋的日本廣島村開拓團。

a

a

a

a


【14】湯原縣靜岡村開拓團本部。

a

a

a

a


【15】黑龍江省密山市的興凱湖漁農開拓團農耕部。

a

a

a

a


【16】日本第八次移民在吉林省建立的興隆川東京鄉開拓團。

a

a

a

a


【17】位於黑龍江省林口縣的古城鎮林業開拓團。

a

a

a

a


【18】開拓團收穫的煙葉。

a

a

a

a


【19】開拓團上繳糧食。

a

a

a

a


【20】位於黑龍江省綏棱縣日本開拓團組合水田班(從事水稻生產的日本移民)

a

a

a

a


【21】來自日本的青少年義勇隊員乘車去嫩江訓練所接受訓練。

a

a

a

a


【22】青少年義勇隊嫩江訓練所。

a

a

a

a


【23】設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區的勤勞奉仕隊岡山隊本部。

a

a

a

a


【24】二龍山訓練場。

a

a

a

a


【25】二龍山訓練場實行機械化作業。坐在後面的駕駛員是白俄羅斯人。

a

a

a

a


【26】播種時節使用中國的“耬”在點種。

a

a

a

a


【27】青少年義勇隊行走在訓練場的路上。

a

a

a

a


【28】青少年義勇隊在烈日下除草。

a

a

a

a


【29】青少年義勇隊正在收穫馬鈴薯。

a

a

a

a


【30】青少年義勇隊員在站崗放哨。

a

a

a

a


【31】青少年義勇隊員在屠宰牲畜。

a

a

a

a


【32】青少年義勇隊員在用餐。

a

a

a

a


【33】井台邊兒是青少年義勇隊員經常聚會的地方。

a

a

a

a


【34】青少年義勇隊員在戶外理髮。

a

a

a

a


【35】千鎮鄉日本移民部落。

a

a

a

a


【36】天理村生琉里移民村。

a

a

a

a


【37】千振鄉日本開拓團人員在農作物實驗地温床培育煙草苗,苗種来自美國。

a

a

a

a


【38】日本開拓團在強佔的田野中耕地。

a

a

a

a


【39】日本開拓團在耕地。

a

a

a

a


【40】日本移民正在用機器脫穀粒。

a

a

a

a


【41】移民村裡的鐵作坊。

a

a

a

a


【42】開拓團人員雨天在宿舍內的床上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