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信用网:痹痛略论(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6:24:54
   痹痛略论(一)

  

   一讲到痹痛,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风寒湿痛,各种骨质增生,关节酸痛,及一切劳损所产生的疼痛。

  现代人在认识研究古人经络学说基础上,发明了不少经络治疗仪器来治疗痹痛,有一些疼痛得以治愈,有一些痹痛得以缓解,有一些痹痛起初治疗有效,久治却效果不好或无效。用尽了很多方法来治疗,或吃药、或针灸、局部热敷、拨火罐、药膏、推拿按摩,或叫物理疗法、化学疗法。

  为什么有的痹痛都不会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种原因是,对传统医学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不识其深奥内涵,不识其广泛性和统一性,对其认识的综合能力不足,对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的认识不足。认为自已研究的是科学,有化验和仪器是科学,不知古人能治好病的方法才是真的科学,不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注重事物的表面性,著于某一特性,而不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何为痹?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内经对痹病的病因,病机,疾病的变化有诸多说解,但有一共同点,所有的痹病者都会给人体的经络、脏腑、筋脉、肌肤造成生理性障碍,以至代谢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受阻,阴邪污着凝聚;以至阳气不生,卫气固摄温养不能。痹痛范围沉着阴邪,这一种有害人体的物质,是一种引起疼痛的物质,是一种因气候环境变化引起疼痛的物质,是一种有形的沉积物,如同瘀血、败血、离经之血与痹杂合的一种物质,著久留而不去,故为痹痛。痹痛日久,病邪入深,荣卫行涩,经络空虚不通,则生麻木不仁,或生痿。

  痹痛为阴邪,为阴气胜,为阴气实,为寒,为坚,为结,为客,为勉,为损,为阳气虚。治则: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寒者温之,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勉者行之,损者温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治法当因人因时因地而施,无统一准则,但有一共同目的,就是有利病体康复。

  

   治疗痹痛的方法:

  目前各民族各地区都有一些治疗痹痛的传统方法,如今现代医学已是前沿科学,她代表着这个时代,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方向。说传统医学及民间传说,不是厚古非今,那没有意义,因为大家都是现代人,只不过是那几千年以前的方法和古人的智慧还可以为现代人服务,还可使病人的痹痛康复,谨此说明一点。

  传统医学治疗痹痛的方法样式很多。有些人认为传统医学就是中医,当然中医是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准确地说传统医学还包括民间代代相传的治病方法。民间很多方法在书本里找不到,因为是“下里巴人”,常会被有文化的人小看,或叫“土法”,或叫“土医生”,但确实民间传统的一些方法用来治疗痹痛效果很好。

   今就中医和民间用来治痹痛的方法谈一些看法。

   做任何有意义的事都要有正确的逻辑思维,都要有理论指导系统,都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这样做事才不会茫然,才会有理、有法、有节地从事治疗。在传统治疗痹痛的方法中,有服药、针灸、火针、推拿按摩、膏药、拍打、热敷、药浴、引导等诸多方法。

  在治疗痹痛之前,要用中医的“四诊八纲”对病进行分析,痹痛日久,肌肤腠理开合失利,从肉眼可观之与正常肌肤不同,以手触其患处感觉不同,或肌肉较硬、较滑、有块状、筋结状,此皆物之沉着也。若是老伤痹痛点,稍力按下,患者痛不可奈。辨证之后,分清阴阳虚实,对症治疗。

  病例:中年女患者,厦门人。1998年底找来看病,问她何病,答曰:经常头晕,睡眠不好,上班站久常不能支持,后项不舒。问其治疗否,答曰:医院的医生说她是颈椎增生,吃药、针灸、火罐,治疗了二年多,起初有所好转,现症如此。诊其脉稍弦,左脉关部偏扬,观其舌少津,苔薄白偏后,舌质近粉红色,质前偏红有星点,舌体大小正常,再观其眼白前位有细微血丝曲起。综述分析,因病及事常使心情不好,肝气郁结,胸中时有闷痛,但症状不十分典型,因胸闷痛只是暂时,病人并不在意。此肝郁化火,内灼液津,经云:是夜阳入于阴,人卧血归于肝,令“相火”内动,心神被扰,故夜眠不好,醒来常觉口干。又因颈部增生,影响脑部供血不足而头晕。治疗当疏肝理气,清火佐以养津为先,中以调养气血,舒经活络,后以补肝益肾固其本。思路如此,与患者说明治疗方法,此增生须药物、针灸、火针、按摩、拍刮,多法合用方能有效,告之此土法按摩、拍刮,起初很疼,及火针可怕否?答曰:不怕。因此治法如下,先服中药。

   柴胡5克 薄荷5克 木胡蝶5克 竹叶10克 连翅10克 麦冬10克 石斛10克 炒山枝10克

   夏枯草10克 半夏10克 白芍10克 甘草10克

   两剂 日一剂水前服

  服完两剂后,患者来复诊。问其服药后有什么感觉,答:没什么变化,病还是象以前一样。切脉后,脉象较前缓,左手关部脉也有所减,舌津较前多,苔薄白,较前均,舌质前尖红有所减。综析:病人情志以是趋缓,内火得降,阴当回生。是故问病人,夜间睡觉还口渴否,答已不什么渴了;胸中舒畅否,答胸已不闷,较前舒服多了。令其中药再服一剂后再来治主症。隔日病人来诊,治法第二阶段开始,治病当循序渐进,扣住病因,主次分明,先后有数。诊毕处方如下:

   葛根10克 独活10克 细辛3克 威灵仙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甘草10克 白芍20克 乌药10克 黄芪20克 麦冬10克 麦芽15克 炒山枝10克

   此方在配合它法治疗过程中,加减变化甚多,不一皆述。方中葛根、独活,入足太阳膀胱经;细辛、威灵仙通利筋络;当归、川芎、甘草、白芍、黄芪,益气活血养血;麦冬、炒山枝,调阴;乌药行气;麦芽健胃和肝。

  药服后可渐入手法。初次按摩手法要揉,手法检查从“风府穴”至“大椎穴”,从“风池穴”至“肩井穴”,从上往下,由表及里,顺筋触按。针灸,颈部选一“阿是穴”,另针一处“中渚穴”,初次针灸运力不可太过,但观病人承受力如何,以便下次治疗。隔日患者来诊,自诉颈后还是不舒,只不过口渴、头晕、睡眠皆有所好转,精神也较前好。观此增生,痹痛日久,不合“土法”并用,难得见效。是以按摩手法由轻入重,深入筋骨触其患处,将其粘连肌腱分离开,肉较硬处,有不大索状之物,筋结。此邪物沉着粘连筋骨,若非手力将其分开,沉着筋骨之痹物,不能上浮于表。上浮之物形状各有不同,可高于肌肤,青瘀如点状,如绿豆、黄豆般大小不等,或有弯曲之筋。此皆邪实外现也,是故经云:血实宜决之,可选用大针决之黑血,可选用火针决血刺筋,火针治痹痛效果较好。但何时用针灸,何时用火针,何外敷药物,按摩的程度如何,都要视实情而定,施法因人而异。

  手法处理后,选两处上浮黑筋点,即刻“火针”,针毕令其回家后中药续服,当日不要冲澡,针口不得碰到水。三日后患者再来,依前法操作几次后,患者自诉颈后已无不舒之处,睡眠好,吃饭好,精神好,工作也不头晕,心情较前舒畅多了。事毕,针“中渚”穴,针感由手上行于颈后,热量遂渐加强,此时患述头部和脖子感觉非常轻松舒服,针感沿膀胱经输布全身,凡原先有过疼痛的地方,如腰部、头颈部,悉皆微汗出,此时患者说全身从末有过的舒畅。针毕出针,开一处方令其服一段时间,或加量泡酒服用,皆可以益元壮筋骨。方如下:

   黄芪20克 党参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甘草10克 白芍10克 桂枝10克 茯苓10克 巴戟天10克 仙茅10克 肉苁容10克 枸杞10克 石斛10克 麦冬10克 砂仁10克 神曲5克

   服药一段后,在一年之内还要来检查,须经四季后无有不是,方可言愈。此女士在半年后见到,她说一切还好,但见面色较前光润而透红。

  就此说明一点,此例针法之感,属微针法,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会有的,有的病轻之人,初次即可出现此针感,有的病人要调治一个过程后,方有此针感,有的病人无论如何操作,都难有此针感。此针法,法在心,意随心转,非一般仪器所为,是故经云,针者“如握虎尾,如临深渊”“浅深在志,远近如一”,然其要一也。

  手法,针灸,火针,在操作过程中,医者要留心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病者稍不能支持,医者都要暂停手法,特别是手法推按,器具拍刮,因手推按筋骨,用力分离粘连之筋很痛,有不少人都怕痛,宁愿痛上几十年,也不愿短痛一阵子。治病不得勉强,体弱,心脏不好的病人,最好不要用此法,针灸、火针也是如此。经云:“虚人不可针”,如中气不足之人,针之则易损阳气,手法亦然。在推拿、针灸、火针的操作过程中,不要在空调、风扇、或空气对流较强的地方进行,还是按古人之法,注意风寒为好,因为推拿和针灸、火针,人之腠理开合,较常不同,风寒易入,医者当依法施治,才有利于病人。

   一般来说,针灸合适痹痛的初中期阶段,此时针灸有一定的效果,吃一点中药和草药都会有用。如是痹痛日久“寒气客于侠脊之脉”,则深入不能及,针炙按摩效果都不会好,当用中药调养一段时间再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