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版朋友歌曲下载: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语文自测题(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00:09

高二年级寒假作业语文自测题(五)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质疑和批评。不少人把它和旧版相比,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不忠实原著。而导演李少红则坚持认为其实她才是“忠实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为证。我觉得这种争论模糊了焦点。

电视剧是视觉艺术、影像艺术,和小说原著文字形式有别。亦步亦趋而不顾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不见得就叫“忠实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装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不是;“铜钱头”是不是问题?我觉得也不是。今日的作品和旧版不像,当然不会成为问题。时隔二十多年,摄像技术等进步如此之大,如果充当旧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则更不是问题。观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变迁而有差异,但真正“美”的东西始终能得到认可。

问题在于,号称“忠实原著”,实则暴露了导演和编剧用影像再现文字能力的贫乏、想象力的贫乏、运用镜头能力的贫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贫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问题在于号称吸取了昆剧的元素,昆剧的爱好者统统不买账,“铜钱头”从美感变成了恶谥;演员的扮相,“环肥燕瘦”的钗黛颠倒作“环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喷茶倒似弹射暗器……这就难以拿“忠实原著”来遮羞了。据我接触的“90后”们,只要看过原著的,就没有人喜欢这部剧的——他们还因自己莫名其妙成为挡箭牌,觉得十分冤屈呢。

和莎剧一样,《红楼梦》在中国俨然成为产业。从《红楼圆梦》《红楼复梦》种种续书始,对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过。严格来讲,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实原著”。大浪淘沙,现在除了专门的研究者,那些续书因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遗忘和淘汰。越剧《红楼梦》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突出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照旧被奉为经典,多少观众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泪。至于1987版电视剧产生于“探佚派”全盛时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统统砍去,换成了当时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少情节大可商榷,即使对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胆裁剪扬弃,其实又何尝完全“忠实原著”?但是它的受众之广,影响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国产剧中再无其匹。甚至因为新版的翻拍,让更多人愈发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部呕心沥血的大制作。当年那批演员,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几代人记忆中,与原著难以拆分。

所以我绝不排斥《红楼梦》再一次翻拍,参照RSC《哈姆雷特》的经验,即使演员裸体上场我都能够接受——只要他们演的确实是《红楼梦》,而不是被谑称为“天雷梦”的东西。

                                                        (节选自2010年7月26日《文汇报》)

1.下列有关 “忠实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不大赞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风格怪异,糟蹋经典”观点,因为那些人对“忠实原著”有误解。

B.作者也不赞同导演李少红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说的旁白”来作为“忠实原著”的解释。

C.作者认为,“忠实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节或者原著的精神来具体演绎。

D.在作者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原著”有时候也并不排除大胆裁剪扬弃的一些做法。

【答案】1.C(根据第五段可知)

2.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新版剧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实于原著,只能表明编导能力有问题。

B.运用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不应成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批判的依据。

C.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试图贴近“90后”年轻人的做法本身无可非议。

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是演员拍戏的最大的障碍。

【答案】2.(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运用镜头能力等的贫乏”应该是“编导”的问题)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那种不顾电视剧特有的视听艺术而跟随原著亦步亦趋的做法并不见得就是忠实原著。

B.昆剧爱好者以及一些“90后”对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创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实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社会所淘汰。

D.越剧《红楼梦》以及1987版的电视剧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

【答案】3.D(“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线索”是越剧《红楼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①。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

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趣令上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

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變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曰惠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晨列传》)

【注】①元:光武帝刘秀姊,邓晨妻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晨庐                  舍:住宿

B.最终无恨色。            恨:仇恨

C.至京、密,皆下之。      下:攻克、攻下

D.流衍它郡                衍:扩展

【答案】4.B(恨:后悔,遗憾)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邓晨对光武帝刘秀“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舍晨庐,甚相亲爱                  ②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③最终无恨色                        ④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⑤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  ⑥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

A.①②③         B. 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答案】5.B(②是邓晨的妻子、光武帝的姐姐刘元所说,并非邓晨所为,应排除。⑥主要表现邓晨在汝南开垦良田,使汝南地方殷实富足,突出他的治理有方,应排除。)

6.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少公从面相学的角度,认为刘秀将来会成为天子。在座的人都认为这只是说笑,只有邓晨相信并感到高兴。

B.在汉军起事时,邓晨就带领宾客响应。汉军兵败后,妻女遇害,家庭及祖先冢墓都受到牵连,宗族的人都为他感到不值,但邓晨却没有怨言。

C.光武帝从蓟到信都后,邓晨主动到巨鹿要求跟从。但光武帝认为他与其一人跟随,不如回到郡中,成为自己北方道路上的主人,能为自己提供更大的帮助。

D.邓晨喜欢担任郡守的官职,在光武帝时期,他先后担任过常山太守、中山太守、汝南太守等职务。特别是任中山太守和汝南太守时治理有方,获得赞誉。

【答案】6.D(担任常山太守是在光武帝刘秀即位以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5分)

译文:                                                                          

(2)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5分)

译文:                                                                          

【答案】7.(1)光武曾经与他的兄长刘伯升以及邓晨一同到宛地,和穰人蔡少公等名士在宴会上交谈。(“之”“宴”“语”各1分,句意正确2分。共5分)

(2)光武帝从蓟州逃跑到信都,邓晨也从小路行走,在巨鹿城下(和光武帝)相会,自己请求跟从攻打邯郸。(“走”“间”“从击”各1分,句意正确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依世沿袭二千石的俸禄。父亲邓宏是预章都尉。邓晨最初娶光武帝的姐姐刘元。王莽末年,光武曾经与他的兄长刘伯升以及邓晨一同到宛地,和穰人蔡少公等名士在宴会上交谈。蔡少公喜欢研究图谶预言之学,宴会时说刘秀肯定将是天子。有人就说:“是当今国师公刘秀吗?”光武听了戏言:“怎么见得就不是我呢?”在座的人都大笑,只有邓晨内心喜悦。等到光武帝与他的家属躲避做官一同到新野,住在邓晨家中,彼此关系亲密。邓晨趁机对光武说:“王莽生性暴戾,盛夏时节还杀人,这是上天灭亡他的时机。从前在宛地相聚时的预言,难道不应当应验吗?”光武笑着不做回答。

等到汉兵起义,邓晨率领宾客在棘阳会合。汉兵在小长安战败,多数将领都失去了家属。光武单骑突围逃跑。路中遇见了他的妹妹刘伯姬,便与她共乘一骑,没跑多久,又碰到了他的姐姐刘元,刘秀急忙停下让她上马。刘元说:“你们走吧,一匹马不可能救那么多的人,不要因我们而一齐遇难。”等到追兵到来,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都被杀害。汉兵后退守住了棘阳,而新野宰就涂抹弄脏邓晨的房屋,焚烧他的祖宗坟墓。邓晨的宗族都感到愤怒,说:“你家本来就富足,为何要跟着妻子家族的人遭受汤镬(用开水煮)的极刑呢?”邓晨最后始终没有后悔遗憾的神色。

更始帝刘玄即位,让邓晨担任偏将军。他与光武一同攻占入侵颖川,连夜从昆阳城出发,击败了王寻王邑。接着又巡行阳翟东面,至达京、密,都一路攻下了城池。更始帝在北定都洛阳,以邓晨为常山太守。适逢王郎造反,光武从蓟地逃到信都,邓晨也抄小道行走到巨鹿会合,自己主动请求跟从攻打邯郸。光武说:“伟卿你一个人跟从我,不如你用一郡来作为我北方道路上的主人。”于是派遣邓晨回到郡里。光武在冀州追杀铜马、高胡群贼,邓晨从郡里派出积射士千人,又不断提供运输粮草供给军队。光武即位后,封邓晨为房子侯。

邓晨喜欢乐于做郡守职事,因此又被授予中山太守。官吏百姓都称赞他,他也一直在冀州官职考核中获得优秀。光武十三年,邓晨又被改封为南变侯。他进朝请奏,又被任命为汝南太守。光武十八年,光武帝出行到章陵,征召邓晨担当廷尉事务。邓晨一路随从到新野,办下酒宴,酣畅之际,光武帝赏赐他数百千万,又派遣他回到郡里。邓晨在鸿隙陂兴建起数千顷良田,汝南土地从而殷实富饶,稻米丰饶,恩泽蔓延扩展到其它郡。第二年,又被封为西华侯。光武二十五年,邓晨去世。光武帝和皇后亲临送葬。谥号为惠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8-9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8.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银花洒泪”,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5分)

答:                                                                            

                                                                                 

9.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虚处见意”。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答:                                                                             

                                                                                

【答案】8.这一句将客观景象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

9.结尾三句作者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是用虚笔轻轻一点,让读者自己想象当年京城的繁华景象,感受作者现在山中的孤寒岁月,体味作者当年坚持于海上的悲壮坚贞之情。这样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更增添了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的情致。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氓》)

(2)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3)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5)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答案】(1)信誓旦旦  (2)渺沧海之一粟  (3)梧桐更兼细雨  (4)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5)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手指的表情

邸玉超

文学中的手指多半是属于女人的。红酥手,黄藤酒。单就那色彩,就够撩人的,不饮,也会半醉。有点文化的人喜欢用雅致的白藕之类形容女人的纤纤玉指,而我乡下的外婆捏住邻家女孩的手指说:“看嫩的,跟葱白儿似的。”古人之所以喜欢手指的特写,是他们懂得,最能透露内心隐秘的不是人的面目,而是手指。手指的表情往往是神经质的、下意识的,因而更接近心性的真实。

我在读唐人李贺时,眼前一直有双手在晃动。那是怎样一双手呢?《新唐书》有李贺小传,写得极生动。说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又说,他常骑一匹瘦马,身背一锦囊,遇有所得,即投书囊中,及暮归,乃撰写成文。我想,李贺的那双手,绝不可能像写“手”的高手茨威格描写的奥地利人的手那样,“秀窄修长,却又丰润白皙,指甲放着清光,甲尖柔圆而带珠泽”,而是五指清瘦如柴,指甲长且苍白,甚至有些灰指甲也不好说。这位骑着如狗的瘦马的落魄青年,青灯孤影,以“长指爪”奋笔疾书,为诗耗尽心血。母亲疼他,怒曰:“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为不值钱的诗去呕心沥血,精明人是做不来的。聪明人的手指在捻数铜钱时才生动。

古来,男人的手指一般是不受文人青睐的,更何况是挑剔的史家。独有李贺的手指,因其表情的专注与情感的丰富而被记录在案。清人高其佩自觉五指通心,故除去狼毫的间隔,以手指作画,直抒胸臆,浸染满纸情感,开指画先河。即便如此,老先生的手指也无史官理会。他的画是他的手指的自传,是最牢固的真正的“手迹”。

为李贺作传的,是写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为宋祁的词人。宋祁是读懂了李贺的,“长指爪”三字不仅传神了李贺的外在特点,而且状写出了李贺复杂的内心。李贺是河南宜阳人,七岁便能辞章,为韩愈所称赏。可惜人生短促,英年早逝,27载落寞岁月,只存诗241首。毛泽东是很欣赏李贺的,不但用硕壮的指点江山的手指圈划了他的83首诗,而且多次引用或化用李贺脍炙人口的名句。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唱天下白”等。

长修长手指的人,适宜弹丝抚琴。李贺一定也会一两样弹拨乐器的,也许是七弦古琴,也许是凤首箜篌。不然他怎能写出《李凭箜篌引》那么美妙的诗?“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指尖流淌出的七彩声光,五指跳跃的丰富表情,可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媲美。古人论李贺诗是“辞尚奇诡,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迳,当时无能效者”。其实,数代更迭,千年已过,又有几人能与之比肩?现代人追求时尚,也更务实,读诗与作诗显得有些奢侈,而且心性也散乱了,哪还能作出好诗?

相术家之所以能从指纹读出命运,不是他读懂了手指的表情,而是窥测透了常人的心理。

五指连心,当你的手指握成拳头时,传达的但愿不是痛楚,更不是愤怒,而是自信与坚定。这样的表情,可以延年益寿。

(1)文章题目为“手指的表情”,综观全文,你认为李贺“手指的表情”是什么样的?(5分)

答:                                                                             

                                                                                

【答案】(1)落魄、悲伤、落寞、专注

(2)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6分)

①手指的表情往往是神经质的、下意识的,因而更接近心性的真实。(3分)

答:                                                                             

②他的画是他的手指的自传,是最牢固的真正的“手迹”。(3分)

答:                                                                             

【答案】(2)①手指更能传达出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思想感情。

②高其佩不用笔而直接用手指作画,他的画是真正用手指画出来的,真正体现了他内心的情感。

(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举出两例并说明其作用。(6分)

答:                                                                             

                                                                                

【答案】(3)①女子红润白嫩的手指和李贺清瘦如柴、指甲长且苍白的手指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李贺悲惨的命运。②史官不理会清人高其佩的手指和史官把李贺的手指记录在案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李贺非同寻常的成就。(举出文中其它对比,符合题目要求亦可)

(4)请探究这篇概括文章的主旨。(8分)

答:                                                                            

                                                                                

【答案】(4)本文通过对李贺手指的描写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寄寓了作者对李贺悲惨命运的同情及对李贺取得的成就的肯定,同时批判了“追求时常,也更务实”的现代人。(要有简要分析)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史铁生:在墙上开窗的人

萨苏

深夜,忙完一天的事情,正想静下来写点儿东西。忽然接到一条短信:“铁生走了。”

默默地看了半晌,没有回信去问究竟。来信的是新闻界的一位友人,平时热情爽朗的一个人,却只写了这四个字,心中的哀痛可想而知。

还用问什么呢?

有的人会让人以为他永远不会走,史铁生就是这样的一个。

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双腿瘫痪,从肾炎发展到尿毒症,几乎半生在靠透析维持生命,对有些人来说,这种情况下的死亡未必不是一种解脱。而史铁生不一样,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其实,他的职业,除了生病和写作,还曾经是在鸭蛋上画仕女的街道工厂工人,他画得很好,作为一个残疾人足以靠手艺养活自己,只是不知道他画的那些鸭蛋,今天流落在谁家?

只是他最终还是成了一名作家,仿佛一颗野草的种子,即便落在高墙上也会发芽。

史铁生的作品,都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完成的,而他的作品,却总是如黎明时军营的号角,充满了对生命的主宰和希望的精神。

那里面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哗众取宠,这样一个随时在生死边缘上行走的人,对此大约连不屑的时间都没有,有的只有平静中的感动。在他刚毅的文字背后,只有了解史铁生的人,才会留意那背后的一丝伤感是那种对于人间秋意凋零的慨叹,而没有自怨自艾。

史铁生走到了21世纪,他的文风和思想没有取悦时代的任何迹象,他坚持的,不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东西,而是属于永恒的东西。

永恒的东西,有的时候未必适合每个时代,所以时代的弄潮儿大可嘲笑他的落伍,却不知道,几百年后,史铁生可能还在,潮却早已退了。

有时候我看他的书,不由自主地想,会不会病痛之于史铁生,更像一种磨砺,让他的思想越发出色?

余生也晚,等我识字的时候,史铁生已经在出书了。

史铁生一生最厌倦别人把他称做老师,他一听这两个字就会出现气喘,血压升高。

所以我不知道该怎样称呼他。

但是,他的确应该说是一个老师。史铁生和他的朋友,用呐喊擦亮了人们心中的灯。他们这一代作家,是文化上撕裂黑暗的人。

这是一个要求无限勇气的事情,而史铁生的文字却把它平静地完成了,或许,一个把死亡看做节日的人,勇气已经不是问题。

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一个人的潜力可以有多少,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依然可以怀有对世界的感恩之心。

只是,史铁生是一个太让人放心的人。每天和死亡玩着游戏,渐渐让人们以为这早已是常态。我们几乎以为,世间的人里面,史铁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家伙,他和死神可能已经交了朋友。于是,早上和一位朋友说起他的离去,朋友的反应是万分意外:“每年元旦,我们夫妻都去看望铁生的,今年,却是去不成了。”

铁生不是靠死神的友谊,而是靠他的坚韧和倔犟活着。

一个完全懂得生命的人,再倔犟起来,死神,也只能让这个坚强的人走过新的世纪,再完完整整地多活上十年。

和史铁生比,谈劳累,简直就是对生命的儿戏。

我想起他和丁玲的交往。徐晓曾在她的作品中写过这一段,或许出于同时对于和自己性别相同的女作家的珍重而写得很委婉,甚至有些不似那个敢于坐牢的徐晓。然而,她还是写出了史铁生的倔犟——尽管屡次蒙召,史铁生最终也没有去见过丁玲女士。

而我记得更牢的是史铁生后来说的话,那时,丁玲女士已经去世了。

史铁生写道:“年龄可以是一堵墙,但墙可以有门和窗。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样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只要是真诚的,是自己的,她(他)的死都是一座纪念碑。”

史铁生,在我的心中,就是那个在墙上开门和窗的人。

                                                             (《名人传记》2011年第2期)

(1)如何理解“仿佛一颗野草的种子,即使落在高墙上也会发芽”这句话的含意?(5分)

答:                                                                            

                                                                                

【答案】(1)史铁生出身平凡,曾做过街道工厂的工人,再加之双腿瘫痪、重病在身。即便如此,却写出了“如黎明时军营的号角,充满了对生命的主宰和希望的精神”的杰出作品。

(5分。“出身平凡”“重病在身”“写出作品”三个答案要点各1分。语言通顺连贯2分。)

(2)请简要说明文章中“有的人会让人以为他永远不会走,史铁生就是这样的一个”这一段的作用。(6分)

答:                                                                            

                                                                                

【答案】(2)①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史铁生的赞颂;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既是概括上文所述史铁生去世的事实,同时引出下文对史铁生人生遭际和文学创作情况的叙述与歌颂。

(6分。内容方面3分;结构方面3分,答出“承上启下”或“过渡”1分。)

(3)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答:                                                                             

                                                                                 

【答案】(3)史铁生是一个平静,追求永恒,勇气无限,坚韧、倔犟而又真诚的当代作家。

(6分。“生活平静”“追求永恒”“勇气无限”“坚韧、倔犟”“真诚”5点只要答出4点,即可得4分,分析2分)

(4)文章说“他的文风和思想没有取悦时代的任何迹象”,这表现了对“文风”不“取悦时代”的充分肯定。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8分)

答:                                                                              

                                                                                

【答案】(4)示例:示例一: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作者对史铁生不取悦时代的“文风”给予充分肯定,因为史铁生的作品中虽没有迎合当今时代的哗众取宠,但几百年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史铁生和他的作品以及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意志却会依然存在。往今来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当今能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可以证明这一点。

示例二: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作者对史铁生不取悦时代的“文风”虽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史铁生的作品中没有迎合当今时代的哗众取宠,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思想与精神,但是几百年之后的情况谁也无法预料,从这一点上说,作者的观点过于武断。古往今来虽有不少文学作品依然流传,但是属于现代乃至未来的东西毕竟有限。

(8分。表明观点1分,联系文本说明3分,联系实际说明3分,语言表达1分。)

第Ⅱ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近年采取了加开临时客车等措施,但春运出行难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各大火车站万头攒动,众多旅客重足而立,交通场面拥挤不堪。

B.黔东南从党扭村至加榜乡所在地绵延25公里的山路两旁,线条优美的梯田一片连着一片,层层叠叠,美不胜收。

C.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的里氏9.0级强烈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令许多欲前往日本的游客退避三舍。

D.目前,引进版图书翻译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不忍卒读,不仅对阅读造成伤害,也不利于市场的正常运作与健康发展。

【答案】13.B(A重足而立:是指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C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避免冲突。D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正在研制最大载荷 25 吨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有望于2014年完成对月球车、大卫星和空间站的发射。

B.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威海以公共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保证各项活动顺应民意,贴近民心。

C.周恩来总理的高尚人格、崇高品德和卓越功勋,永远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D.高铁运行了大约40分钟左右,我们被“破例”允许到驾驶室参观。驾驶室不大,我在司机右边的位子上坐下来,前方铁路一览无余。

【答案】14.B(A结构混乱,可在“研制”后面加“的”;C搭配不当,可在后一个分句前加“他”;D重复赘余,可删去“大约”或“左右”。)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第四天,导演继续观察狼的状态。他把木棒探进狼笼,击打狼头,两只狼毫无反应,只是肚子有一点微弱的起伏,显然已经气若游丝。导演让人撤去笼子,叫来摄制组。他们往狼嘴里灌水,给狼增加一点活气,形成垂死之前的一点动感。                           

                                                                。一会儿,两只老狼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①母狼勉强挪动了一下,把自己的头颅枕到了公狼的前爪上

②公狼从母狼的目光中读出了狼世界的全部情感

③公狼首先睁开了眼睛,闪着绿幽幽的光,充满了仇恨和杀气

④公狼呜咽着,用尖嘴轻轻地吻着母狼的脸颊

⑤母狼也睁开了眼睛,它避开周围一切的嘈杂,把目光投向公狼

⑥它低下头深情地对视着母狼,缓缓地伸出前爪

A. ③⑤⑥①②④      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③⑤④⑥①②     D.④①⑥③⑤②

【答案】15.B(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排列)

16.请从下面这则报道中提炼出两条最主要的信息。(4分)

2011年3月31日,陷入“瘦肉精”危机的双汇集团在其总部所在地河南省漯河市体育馆召开了“双汇万人职工大会”,参会人员包括双汇集团管理层、漯河本部职工、经销商、新闻媒体。会上,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代表集团向消费者致歉,并将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随后,双汇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由中检集团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全方位监督双汇的质量安全。

答:                                                                        

【答案】16.双汇召开万人大会向消费者致歉。双汇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全面监督质量安全。

17.阅读下列三首“中国风”歌曲的部分歌词,完成问题。(6分)

【材料一】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周杰伦《东风破》)

【材料二】烽烟起寻爱似浪淘沙,遇见她如春水映梨花。挥剑断天涯相思轻放下,梦中我痴痴牵挂。(张杰《天下》)

【材料三】离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浓,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心碎了才懂。(林俊杰《江南》)

(1)材料一中“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一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蕴含悠悠不尽之思。请写出意境与之相似的两句古典诗词。(2分)

答:                                                                             

(2)有人对“90后”的中学生从周杰伦的《东风破》里开始感受古典诗词之美的现象觉得愤慨,认为这是社会审美能力的丧失。请说说你的看法,不得少于80字。(4分)

答:                                                                            

【答案】17.(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示例一:我认为这种现象可以接受。因为周杰伦的许多歌曲,意蕴深厚,语言优美,其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诗词佳作,从中可以品味出中国诗词的魅力。这也是一种学习古典文化的方式。

示例二: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可取。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历代名家留下了数不尽的绝妙佳作,周杰伦的歌曲中确实蕴含着古典诗词的气息,但这并不替代阅读古典诗词。要感受古典诗词的全部魅力,还得品读历代名家名作。(观点明确1分,有理有据1分,语言流畅1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人,赶时间。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若不能,就会琢磨:为什么别人排的队总比我的快呢?没有时间感的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克尔凯郭尔语)我们迎来了更多的灾难和意外,更低的效率和更坏的结果。就这样,在“急之国”,我们快速地消耗着自己。等我们真正明白快慢、张弛、紧疏、得失、成败、忙闲的人生之道时,可能一切都晚了。

【写作指导】有人说:“人,如果没有时间来慢生活,那么,他会有充分的时间来生病!”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容易导致各种疾病。“慢生活”倡导在工作之余有机会就慢下来,正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改善生活、促进健康的好办法。“慢生活”或许给我们今天在处理职场压力、解决生活方式、甚至人生意义上都有所启示。我们真的应该学着“慢生活”,调整生活的节奏,放缓心境,需要引入这样一种理念和这种生活心态与方式,能生活的更健康、更美丽、更投入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