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等待block执行完:禅定指要 一、释迦牟尼佛是从修定悟道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21:49:36
禅定指要 一、释迦牟尼佛是从修定悟道的
 
[逸尘居士]  加入时间:2011年3月30日  点击:814

一、释迦牟尼佛是从修定悟道的

谈到修定,自然会想到释迦牟尼佛,因为他就是在恒河边上的菩提树下静坐修定而悟道的。六天内他先得到四禅八定,后得意生身,证得六神通。释迦牟尼从修定悟道,所以后来他讲经说法的四十九年中曾多次讲到禅定,小乘的经典中讲,大乘经典中也讲,可以说佛陀的一生说法中,定是始终在讲的重要内容。他谆谆教导人们,勤修禅定。他在《佛遗教经》中说:“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 ”他在《圆觉经》中说:“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这就说明了在佛法修持中,修定的重要性。虽然佛在世时所说的数千部经中,专门论及禅定的不过数十部,译成中文的只有二十五部,但禅定的修持方法及指导思想,可以说是贯穿在整个佛法中。

经籍记载,释迦牟尼佛悟道之前,曾随外道高人修持过几年,后来发现不能究竟,不能

彻底解脱,便放弃了。又苦行了六年,也不能悟道。他亲自验证了外道和苦行,都不是正道,于是才在恢复了身体之后,在恒河边的菩提树下静坐修定,用六天六夜的时间得四禅八定、六神通、意生身,他终于悟道了。

当时的印度,称得上是古印度的“列国时期”。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较大的国家就有十六个之多,小国就更多了,各国间战争不断,社会没有安宁的日子。保守的婆罗门教显然已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因而便出现了许多反传统的宗教和哲学派别,称为九十六种外道。这时佛教还未正式形成,因释迦牟尼还在探索,所以“外道”一词是对婆罗门教而言。九十六种外道中的代表人物有著名的“六大师”,即富兰那迦叶,这位外道大师是“立一切之法,断灭性空,无君臣父子忠孝之道者”。第二位是末伽梨拘赊梨子,他主张“众生之苦乐,非由因缘,惟为自然者”。第三位是删阇夜毘罗胝子,他认为道不须求,经生死劫数,苦尽自得。第四位是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他以苦行为道,著弊衣,自拔发,他认为,现世受苦,来世为乐。第五位是迦罗鸠驮迦旃延,他的主张是“计诸法亦有相亦无相,应物而起见者,若人问有耶,则答为无,为无耶则答为有”。第六位是尼犍陀若提子,他认为“苦乐罪福,尽由前世,必当偿之,非今行道所能断者”。除这六师外,还有许多,真可谓百花齐放了。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提到的十种仙,亦是外道。外道也可修出很高的神通,释迦牟尼佛证道前曾跟随学习过的阿罗罗..迦多摩和邬陀迦..罗摩子,也是当时有名的外道大师,他们的功夫也很高。释迦向他们学的是“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定”,这是无色界定中两种最高的定。释迦牟尼佛修这两种定也达到很高成就,但他发现这两种定仍然不能解脱生死这个大问题,所以他放弃了这种修法。

在这种修炼派别林立,理论上又百家争鸣的环境中,释迦佛总结自己十多年修持的经验,毅然选定了“思惟修” (又名静虑,即禅定 ),在菩提树下静坐入定。他已经修过外道的定,功夫也很高,他仍然要修定,是要走出自己的路子来。虽然经籍上没有记载他入定时的具体情况,但从佛对人们谆谆教导的禅定的经文中,我们可以推知,佛在定中不是什么也不想,而是循正思惟入正定,所以他成功了。

定是共法,各种修炼门派都用定法,都可取得不同的成就。佛在说法中十分强调禅定,他认为修禅定是通向悟道之门的最佳修持方法,很适合于芸芸众生。

现在我们看见的有关定学的佛教典籍,既有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所讲述的,也有历代修持者们的丰富发展,它已成为博大精深的定学体系。由释迦牟尼佛所创立的禅定,与其他教派所修的定是有所不同的。简而言之,其不同处是,一、目的不同。佛家修定,为了证得佛果,解脱生死,其他教派则有各自的目的,或为益寿延年,或为祛病强身,或为获得神通,而获得神通之后还有五花八门的目的。二、见地不同。佛家禅定,是以佛所创立的佛教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乃至对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独特而深邃的见地,用于指导禅定的思想,博大而精深。其他教派,虽亦不乏正见,但层次高下不一,落于邪见者占多数。三、具体的方法有区别。佛家的禅定,不仅对心态条件、持戒等要求极严,而且具体的修法上也有其独特之处,比如佛家禅定主张“止观双运”,既可断烦恼,亦可断无明,如此修定,不会堕入邪道。因为单纯修止,最佳状况可以得四禅八定,但仍不可超脱三界。这是释迦牟尼佛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当年随阿罗罗..迦多摩和邬陀迦..罗摩子两位大师修定,已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定,这是最高定境。由于“止”而不观,并未发现解脱之道。后来,释迦佛在菩提树下用止观双运的办法,很快获得般若智慧。所以,释迦佛在后来讲经中,把止观双运定为禅定的根本路线,也为后世修禅定者继承和发展,丰富和验证了的。

那么,释迦牟尼佛因修定而悟道,悟的是什么呢 ?有人说他悟的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当然是悟“道”的内容之一。我认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一共坐了五十五天 (先坐六天,后又继续入定四十九天),他悟到的即是后来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演示给后人的全部佛理。但是他首先悟到的即是众生均有佛性,但被无明覆盖了。禅定是众生明见自性,彻底解脱生死,超出三界的根本之途,芸芸众生要想修持获得成功,必须在禅定上下功夫。仅管佛家还有顿悟法门,但顿悟是很难的。禅宗的六祖慧能是顿悟的代表人物,千多年来,六祖只有一个。虽然禅宗顿悟成就的人很多,但与修持者的总人数比,仍然为数极少。这与根器不同有关,可见,禅定仍然应该是修持佛法的主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