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星光大道:顾影自怜过鹤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21:46

7 小时前 上传下载附件 (55.19 KB)


          古宅旧居探秘之五

   鹤园,在苏州的无数园子里,绝对只能算是小弟弟,不仅是因为地方小,更因为年代新,总共算起来,也不过100多年。但是如果说,鹤园见证了百年苏州的变迁,其实一点也不为过,作为每一轮历史的见证者,鹤园,倒是像极了苏州人的性格,亦柔亦刚。

  【壹】

  韩家巷,苏州的一条并不知名的小巷。

  不过,地理位置相当不错,虽处于市中心,却又与喧哗的闹市无关,所以,当年的江南道员洪鹭汀真心会选地方,这么一个出即入世,关起房门,就是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的小宅院,绝对是一个上佳的私家居所。

  只不过,园林造到了一半,这位洪道员却因为工作关系,调走了,园子便荒废在那里,成了一个“烂尾楼”,直到出现另外一位伯乐,来自吴江的庞屈庐买下了这个园子,他的孙子庞蘅裳复加修建,鹤园,才真正成了苏州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刚刚修复的鹤园,迎来了自己第一位客人,著名词人朱祖谋。这位晚晴的举人,曾是广东学政,因与总督不和,一气之下,辞了官,来到了苏州,在江苏法政学堂,他租下了当时修葺一新的鹤园,开始了自己往来苏沪的生活。

  朱祖谋一到鹤园,便啧啧称奇,这么一个小小的宅子,竟然布置得如此雅致,只是似乎还差了点什么。

  朱祖谋仔细一端详,前庭中,如果能种上一棵植物,那就完美了,虽然是租来的房子,但是自己还是要力求完美,于是,这位文化人,买来一棵紫丁香,亲手种了下去。

  这棵紫丁香,受到了园主庞蘅裳的万分爱护,甚至觉得这比起文衡山之于拙政园之藤,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贰】

  1923年秋,庞薪裳葺园归居。

  这大概是鹤园最风光的十四年了吧。

  鹤园之名,有人曾以为因清朴学大师俞樾曾手书“携鹤草堂”匾而名,这未免太过牵强,而且浅俗,没有解读园名的内涵。鹤园之名,应该出于主人对“鹤”文化的热爱。

  庞蘅裳号“鹤缘”,又署其厅曰“栖鹤”,显然是把自己比做了鹤。神姿仙态的仙鹤,作为长寿符号,更是闲雅自在的生命情韵。

  庞蘅裳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只知道他擅长书法,喜好结交苏城文人雅士。自从他住进了鹤园,每个月,都要在这里搞上几次雅集宴饮,时间久了,名气就响了。而来鹤园的人物,可个个是来头不小,就说给鹤园写记的金松岑,就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文人,而他的号,恰恰就是鹤望生。

  梅兰芳、张大千、张善孖、叶恭绰这些歌如雷贯耳的当时明星,都曾来这里一睹鹤园风采,而吴梅、张紫东及“传”字辈昆曲爱好者也常在园中拍曲谈艺,鹤园里常常是一副热闹的曲艺联欢的场景。

  安逸的生活,把苏州人的雅致情趣发挥得淋漓尽致。据说,为了让鹤园名副其实,庞蘅裳确曾在鹤园里养过一只仙鹤。只是,没过两年,这只仙鹤便死了,而时局也越来越严峻,庞氏一家,为了暂时安全的生活,离开了苏州。

  鹤园,再也没有了曲韵,也丢了魂。

  【叁】

  战乱纷飞的年代,鹤园,没了名字。没有了闲情雅致,没有了琴棋书画,有的只是颠沛流离。

  其实,早在庞家迁往上海之前,鹤园,就已经被苏纶纱厂厂主严庆祥强行占有,用作纱厂办事处,用来专门招待日本人。

  后来的鹤园,在周围的老百姓看来,这个院子,更多的是一份神秘感,他们常常会在深夜,听见紧闭的园门吱吱呀呀得打开,偶尔可以看见,穿着马褂或是打扮成苦劳力的民工,行色匆匆地轻轻叩响园门,左右环顾后,进了鹤园。

      后来解放了,周围的老百姓们才知道,原来在抗战期间,这里曾经是地下党的一个重要联络点。而华东野战军的首长韦国清,后来就住在这个宅子里。

  从鹤园的地理位置来说,这着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鹤园周围,小巷密布,四通八达,而小小的乌漆大门,也不显眼,适合隐蔽。

  对于这段经历,当时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成员邱永源最有发言权了。苏州解放的前夜,他就接到了组织的通知,要配合地下组织迎接解放军进城。4月27日凌晨,邱永源和几名团员先前往鹤园与苏州地下党接头。接受完指示后,他们立即赶往金门,履行引导员的职责。近7点,邱永源和另外几个地下工作者一起放下门枕,打开城门迎解放军进城。

  当天下午,作战部队首长韦国清、叶飞、惠浴宇,南下干部负责人宫维桢、李干成,苏州地下党负责人张云曾,地下党上级领导周克等四方面的负责人在鹤园胜利会师。

  本来想着总算是太平了,但没想到,毁灭性的打击来自“文化大革命”,这座园子,被“三八战斗司令部”强占,几经周折,园中匾额楹联遭到破坏,继而被印刷厂、物资局、汽车厂、修配厂等使用。

  早已没了最初清丽的风骨,当1980年,太平的日子开始过起来的时候,人们才想起,那座曾经雅致又精巧的宅子来。

  【肆】

  一百年后,还是这个地方,粉墙黛瓦依旧,从新修葺的干将路,穿过热闹的嘉馀坊,在怡园和听枫园边,我们再次找到了这所见证了苏州历史变革的园子,这里早已成了苏州政协联谊会的所在。

  下午时分,精打细算的“买汰烧”们,穿过深深的巷子,走到深处的马医科菜市淘点便宜货,他们从鹤园的乌漆大门口走过,目不斜视,仿佛这百年的历史没有存在过。

  走进百年的鹤园,早已经簇簇新的雕梁画栋,只有那几张充满年代感的沙发,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这座园子,与苏州的近代史,一脉相承。

  甫一走进,铿锵的京剧立刻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与100年前,庞蘅裳在这里以诗会友、雅集宴饮相似的是,这里如今依旧是票友们会歌的地方,只是,当年的文人墨客不再,嘹亮富有生气的歌声伴着京胡和快板,倒是少了一份自怨自艾,多了一份活色生香。

  一百年前,鹤园始建,别出心裁、清新秀丽。一百年后,鹤园几经沧桑,气质出众。鹤园不仅深具苏州园林秀丽风格,经历了百年沧桑后的她更见证了与历史同患难,共发展的那些历史岁月,使得原本独具魅力的鹤园,更加气质不凡。

来源:苏州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