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2016 删除分割线:退休后 我们干点啥?(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27:07
来源: 天津网-数字报刊    关键字:奥城;老人;音乐街;退休生活;家长    作者:宋德松    2011-05-05 05:37

让我们走进退休“老人”的生活,听听他们的经验,与那些即将或刚刚退休的老人们分享。



现象
秦老伯今年62岁,他还没退休时盼退休,现在退休后却又怀念以前忙忙碌碌的日子。因年龄比老伴大,老伴还没退休,儿女有的上班,有的上大学。秦老伯又没有什么体育文娱爱好,所以退休后,他大多数的时间是呆在家。没事时,秦老伯常东想西想,认为自己年轻时没有做成什么大的事业,现在退休了,也没有机会了,觉得很惋惜。所以他常在儿女面前唠叨:你们在读书的要好好学习,不要等到参加工作了,才觉得知识不够。上班的要积极努力做出一些成绩来。他自己退休了,又常为老伴上班辛苦操心。
为了让家里上班的人回家能吃上一顿好饭,尽管他以前不会做饭,他还是努力去做,同时也可打发一些时间。因记性差常常把饭煮焦,或炒菜忘了放油。老伴说,她上班较轻松,做得了饭,叫他不要操心,多去外面跟老人们跳舞锻炼身体。秦老伯这下脾气来了:“我退休已经是很没用了,就连帮家里煮饭也煮不好,你们都嫌弃我了是吗?”说完随即把手上拿着准备要择的菜一丢。这下老伴傻了眼,说她跟秦老伯这么几十年,从没见他耍过小孩子脾气。往后,秦老伯干脆什么事也不做,也很少出去锻炼。渐渐地秦老伯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暴躁、神情犹豫不定,晚上怕黑暗,上厕所都要叫老伴一起去。退休几年,秦老伯相继患上一些老年病。
很多像秦老伯这样退休在家的人,都经历过一段退休后的“尴尬”境地:年纪60岁左右,有的可能只有50岁出头,身体健康,手脚利落,昨天还上班下班忙忙碌碌的,今天突然就没事干了。一些开朗的人变得沉默寡言,一些健壮的人变得虚弱多病……有人说,这是“退休综合征”,既然是“病”,就要有药方医治。就此,记者采访了几位退休的“老人”,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听听他们的经验,与那些即将或刚刚退休的老人们分享。
天伦之乐也辛苦
家住南开区龙井里的周文元今年58岁,三年前和老伴先后从事业单位退休在家。还没等开始计划好的退休生活,儿子就给老两口添了个大胖孙子。老两口的生活似乎比上班时更忙了。
每天早晨,周文元两口子是在孩子的哭声中起床的。给孩子冲奶、穿衣服、洗脸是老周的事,做早点、带饭、叫儿子儿媳妇吃饭是老周媳妇的事。等着把小两口送出门,老两口带着三岁的小孙子开始一天的生活。带孙子出去玩、做午饭、哄孙子睡午觉、吃水果、喝水、买菜、准备晚饭。老两口一天的生活忙碌充实。
“每天我们两口子就围着这个‘红眼儿’转啊。这孩子等于是给我们老两口生的。从月窠里就开始带,一直带到现在。儿子媳妇工作忙,我们能帮忙就帮忙吧!不过确实挺累的,孩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淘气了,前两天孩子他奶奶心脏病都犯了。”老周告诉记者,有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两代人总有分歧,矛盾也不断。“一会嫌我们惯孩子,一会嫌我们教育得不对,今天吃的咸了,明天喝水少了,辛苦点不怕,可孩子们不理解,我们接受不了。我和老伴也商量着,等孩子上了幼儿园,我们也不管了,该有自己的生活了。”
读书看报也闲情
河北区跃进里的赵老师从事教师职业有二十几年,他教的学生如今遍及全国各地。每到教师节,赵老师都会收到从各地寄来的贺年卡。但赵老师心里却藏着他最伤心的那一刻,“当我给学生们上完最后一堂课,学生们含泪和我告别的时候,那一刻是我教这一辈子书中最难过的时候。我从没想过自己不教书后会干什么,所以当我真的从三尺讲台上走下来的时候我有些手足无措。上班时我每天起得都很早,当了十几年班主任,对自己的要求也算是很严格了,身体也一直挺好。可我一退休,身体一下子就垮了下来,总觉得哪里不舒服。后来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我的腰骨质增生,老伴儿说我这是教书累的,让我多休息,可我哪儿停得下来啊,心里想着学生啊!”
退休后,赵老师一直保持着自己教书时的习惯,每天都要读书看报,来充实自己的时间。开始看书时总有些心不在焉,老是想起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情景。过了一段时间他逐渐转变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还有能力,也应该再提高,即使不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素质也应该跟得上,日后对别人说自己是老师也不能让别人看着不像啊!“现在我订了几份报纸,每天都要看个遍。我还有个摘抄本,是供日后学习用的。”赵老师说:退休了也要让自己养成好的作息习惯,培养自己的兴趣。在兴趣中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充实、精神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态。
找点事干心不慌
家住和平区小白楼街的赵阿姨退休前是事业单位的干部,退休后也经历过一段“尴尬”的退休期。
“本来退休前想得挺好,终于可以回家养老,也可以照顾小孙子了,可一回到家里就是高兴不起来,计划好的一些事也提不起精神来做。”改变还要从她进居委会帮忙说起,“儿子看我整天闷闷不乐,就找到居委会说了我的情况。没想到居委会的几位老哥哥、姐姐们挺上心,有事没事经常找我聊天解闷,慢慢的我也常到居委会看看,有时候看他们忙不过来就帮把手,后来就进了居委会工作,开始为居民们服务起来。”
再后来,赵阿姨成了居委会里的大忙人。为了丰富小区老年人的生活,居委会带头在小区搞了腰鼓队。从此赵阿姨便迷上了打腰鼓。一到傍晚,和大伙聚到一起敲锣、打鼓、跳舞,特别热闹。“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自己还没老,还能继续发光、发热,特别有精神!”
赵阿姨说,“人退休不要紧,不要觉得自己无事可做,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处,只要我们的心还年轻,我们的光和热才刚刚开始。只有发自内心的笑才是最甜美的笑。”
用经验发挥余热
齐老师今年57岁,现在是天津市一所知名的少儿教育机构的客座教师。
“虽然赚不了什么钱,不给钱咱也愿意去啊,体现个人价值啊!”齐老师很幽默地说。几年前,齐老师退休在家,每天无所事事,烦躁、爱发脾气、看谁都不顺眼。“每天早晨起来,不知道该干点什么。一个在教育机构工作的学生来看我时,听说我的两个女儿都是重点大学毕业,现在又都有好的前途,就建议我去他们中心给那些来培训的孩子的家长讲讲课。”
“刚开始,我也心里嘀咕,能行吗?后来一想,反正也这个岁数了,豁出去了。”没想到,齐老师把自己二十几年教育两个女儿的学习生活的经验和年轻的家长们一讲,家长们的反响特别强烈,很多家长在课后都和齐老师留下联系方式,经常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教他。齐老师一方面觉得高兴,另一方面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总不能说来说去老是那些东西啊,教育孩子也要与时俱进啊。”于是,齐老师不仅自己找来了很多教育资料,还主动参加一些培训,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讲义,现在,每次齐老师的课堂上都坐满了热情的家长,一下课齐老师就被家长围住问这问那。齐老师说, “人退休了,关键要有事干,要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否则,就剩在家得病了。”
圆我的田园梦
“你带回去尝尝,新鲜、没农药,都是我自己种的。”孙老师站在自己的小院儿里,把自己种出来的菜当宝贝一样分给来看她的同事们。
孙老师退休前是一家杂志的编辑。年轻时,热爱生活的她就梦想着能有一个自己的菜园子,种菜养鸡,过上逍遥自在的桃源生活。退休前很早,她就在蓟县盘山脚下花5万元买了一处带小院子的农舍。一退休她就迫不及待地到那里去实现自己的田园梦。
“在这里空气好,心情也好,老乡又实在。每天种种菜,养养鸡,等着菜发芽,等着鸡下蛋,最原始的生活,给我最平静的心。”孙老师一边带着花镜给菜除虫,一边和记者聊天。“虽然这里的条件差了点,但简单的生活更适合退休后的我。一边种菜,一边想想自己的前半生,再写点回忆录之类的东西,简单快乐,我很知足。”孙老师真洒脱。孙老师说,她的回忆录现在已经写的差不多了,已经在和出版社谈出版的事了。
走出家门换个活法
家住时代奥城的张秉义夫妇去年秋天先后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退休前,老张是设计院的一名道桥设计师,爱人段秋英也是高级工程师,儿子大学毕业去国外留学,并留在国外工作定居。退休后,儿子一直邀请夫妇俩去国外定居,但老两口觉得,在国内生活这么多年了,习惯了。而且,年轻时工作太忙,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两个人共同的爱好都没实现呢,现在可算退休了,有时间了,可以好好地玩了。
张秉义夫妇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以前出门不是出差就是匆匆忙忙的,现在我们有的是时间,经济上又比较宽裕,不想跟旅行团那样的玩了。想舒舒服服地在一个地方玩够了,再去下一个地方。我们家目前就我们两口人,我们走到哪,哪里就是家。”老张说,去年11月底,老两口先通过朋友在三亚以2000元一个月的价格租到了一间独单,然后飞到三亚,前几天才回来。看着老两口被海风和阳光沐浴的发红的脸,就知道老两口玩得不错。
“除了过年那几天人太多,其余的时候我们都过得舒服极了。我们租的房子离海边就一条马路,每天早晨晨练后就去菜市场买海鲜和青菜,白天想去哪就坐车去转转,晚上在海边散散步,挺好的,关键是不着急。”老张说,今年夏天他们打算去儿子那里住上几个月,冬天还回来,准备去昆明的北海住一段时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生活,多让人羡慕。
学乐器陶冶情操
“奶奶,别吹了,吵死了!”每天傍晚,都会从五一阳光小区里传来吹得让人难受的小号声。很多人都以为是谁家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吹号,其实吹号的人今年都快60岁了。吕巧华是刚刚从车辆厂退休的干部,听说厂里退休职工要成立一个交响乐团,从小爱好文艺的她马上就报名了。本来她可以操起老本行,拉手风琴,可她偏不,偏要挑一个原本不会的乐器从头学。“可以有老师从头学乐器,我就想学个没碰过的。指挥说少一个吹号的,那我就学吹号。”
为了能在家练习,吕大妈还特地跑到音乐街去花了960元买了把小号。丈夫、儿子极力反对,丈夫骂她是没事闲的,儿子主要担心吹号伤气。但吕大妈不管,雷打不动,每天傍晚都会到阳台上吹上半小时。面对小孙子嫌吵的抱怨,吕大妈更有办法,第二天又跑了趟音乐街,花了160元买了个消音器安在小号上,声音小了不少。吕大妈高兴地说:“我这么大岁数开始学习一项新本领,就是对自己充满自信,人有自信了,就有精气神。再说,老头老太太凑一块,学乐器,就像回到小时候,多有乐啊!你看我现在精力多充沛,我相信我会越吹越好的。指挥说‘十一’的时候我们还要参加市里的汇演呢。”
经过几个多月的训练,吕大妈的小号虽然仍吹得断断续续,但已经能听出简单的旋律了。阳台上,飘出的不仅是自信而响亮的号声,更是一抹美丽的夕阳红。
本报记者 宋德松
记者手记
调整心态
乐观生活
从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寿命接近75岁,退休后的时间占到人生命的近三分之一。但研究发现,目前退休人群的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很多人把退休后的生活当成“剩余时间”,失去了追求的目标;有的人在退休后遭遇“退休休克”,短时间内不能适应新的角色,丧失了原有的工作生活目标,从而使自己主观幸福感降低,产生不良情绪体验,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或健康危机。
一项对天津市退休老人抽样调查发现,退休后继续工作和不工作的两组样本人群,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差距显著,继续工作的人群对自我的评价和幸福感明显好于不工作人群。丧偶、空巢、独居老人和较少获得社区服务或参与公众活动的老人,生活质量普遍低于退休人群平均水平。很多专家呼吁,随着退休群体的不断扩大,加强对老人退休后生活的关注刻不容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已不是大多数退休人群的主要困扰,老有所为,更要老有所乐,是老年人自身和社会急需关注的事。
专家建议,退休后心理调整的关键是要设立新的生活目标。一方面要在精神上做好充足的准备,解决自己的心理障碍,在短期内调整好心态。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给予心理上的补偿;另一方面在身体、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做一些事儿,让退休生活丰富、充实起来。要给自己信心,不要妄自菲薄。有些刚退休的老年人总觉得自己已经没有用处,有自暴自弃的心态,这是很危险的。一定要让自己有个依托,或是理想的追求,心不老才是最重要的。最后,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保住身体这个“本钱”才是最最重要的,这也是“发光”的必备条件。
本报记者 刘耀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