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洗衣服简笔画: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01:25

        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个人简介

      李银河(1952年2月4日-),北京人,中国社会学家,中国当代

    李银河(10张)作家王小波之妻。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籍贯衡阳市衡山县,中国最著名性学家。“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这是李银河研究中国性文化1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嫁给著名作家王小波后,她得到了刻骨铭心的爱,也经历了大悲大欢。李银河研究的领域是“性”,这恰恰是中国人认为最隐私的东西。主要著译作有:《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性社会学》,《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性的问题》等。

    生平履历

      1952年生于北京。   1969年从中学上山下乡到内蒙古   

    李银河

    兵团,后回山西老家沁县插队。   1974年-1977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历史系。   1977-1978年,光明日报社编辑。   1978-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   1979-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助研。   1982-1988年,赴美国学习。   1988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和任教。   1988-199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所,博士后,师从费孝通。   1990-1992年:北京大学社会学所,副教授。   1992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研究员、副教授。   2003年以及2005年她都向两会提出同性婚姻的立法提案。   2006年3月5日,李银河在自己的博客中说到她已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提出同性婚姻提案。

    主要著作

      1978:《五四运动简史》山西人民出版社(合著)   1987:《现代社会学入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译著)   1987:《社会研究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译著)   

    生育与村落文化

    1991:《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合著)   1993:《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山西人民出版社(合著)   1993:《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生育与村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性社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译著)   1995:《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6:《中国女性的性与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7:《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三联书店(主编)   1997:《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同性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虐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9:《婚姻法修改论争》光明日报出版社(主编)   1999:《性的问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性·婚姻——东方与西方》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时事出版社 (译文集)   2000:《农民流动与性别》中原农民出版社(合著)   2001:《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的个案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合著)   2001:《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西方性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主编)   2002:《李银河文集第一辑》含四册:《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3:《性爱与婚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3:《女性的感情与性》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3:《性文化研究报告》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李银河文集第二辑》含四册:《生育与村落文化·一爷之孙》《性的问题·福柯与性》《女性权力的崛起》《酷儿理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女性主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4:《两性关系》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4:《穷人与富人——中国城市家庭的贫富分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著)   2004:《女性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主编,并有一篇论文)   2004:《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著)   2005:《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两性关系》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5:《你如此需要安慰——关于爱的对话》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6:《李银河自选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性别问题》青岛出版社   

    李银河

    2007:《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精选》(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7:《七夕·民俗·情感文化》(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李银河性学心得》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8:《性爱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主编)   2008:East Asian Sexualities:Modernity, Gender and New Sexual Cultures,Zed Books, London & New York(合著)   2009:《关于情感的对话》武汉出版社

    家庭背景

      母亲李克林(1916-2003),原名李振瀛,也曾用   

    李银河

    李荧这个名字,河南省邓州市人,1916年9月生于邓州市岗岔楼村一个地主家庭。曾任人民日报农村部主任,是参加了人民日报创建的为数不多的女编辑(记者)之一。

    编辑本段感情生活

      嫁给了著名作家王小波,她得到了刻骨   

    李银河

    铭心的爱,也经历了大悲大喜。1997年丈夫王小波45岁因心脏病突发辞世。4月,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言行录表

      作为一名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近年来   

    李银河

    有众多的言行惹人注目。中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性革命———这是她研究中国性文化10多年来最大的感受。   2005年6月,针对都市白领族的“闪婚”,李银河表示支持。   2005年7月,指出国学应该研究,但前提是批判。   2005年12月,李银河“广州婚前性行为达86%”的观点引发争议。在另一次讲话中,指出“70%的北京人有婚前性行为”。   2005年8月,主张实行卖淫非罪化,根治对性工作者犯罪。   2006年3月,李银河的“同性婚姻法案”提案第三次受挫,仍表示继续提交。   2006年3月,声援女子上班被强奸按工伤索赔。   2006年两会期间,提出“采访15分钟内免费,一小时以上按每小时500元收费”引发争议。   2006年4月,刘忠德炮轰超女,李银河表示不能取缔   2006年7月,李银河为一夜情正名憧憬“多边恋”正名   2008年10月,李银河声称:中国的生活水平让日本人羡慕   2009年2月,李银河指赵本山小品《不差钱》侮辱同性恋   2010年3月,李银河表示,目前我国刑法中的“聚众淫乱罪”已严重过时,建议取消   2010年4月,李银河为“教授换妻案”辩解,提出“自愿,隐私,成人”。   2011年2月17日15:00—16:00 作客网易微博,与微生物聊聊“同性婚姻”。   2011年2月26日李银河在网易微博提出“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提案。   2011年3月做客凤凰卫视许戈辉的访谈节目,阐述将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取消“聚众淫乱罪”的理由。

    性学观点

    换偶问题

      李银河又在博客再挺换偶称没有道德问题,称聚众   

    李银河著作

    淫乱罪过时。李银河再发高论称换妻应当受到保护,换妻是公民合法权利。李银河关于换偶的重要观点是将性行为分为三种情况,即犯罪的,比如强奸;犯错的,比如红杏出墙;合理的,例如夫妻生活。在李银河看来,“换偶”行为如果伴侣不知情,那就犯错的,但如果伴侣之间彼此接受,那就合理 。   李银河认为,从法律方面来说,中国刑法中的“聚众淫乱罪”将所有三人以上的性活动规定为非法,而此法律已不再适用。她认为,这个法律条文与宪法保护的公民的人身权利(其中包括性权利)有明显的矛盾之处。李银河倡导尽早改变这一过时法律,同时她建议在法律改变之前,换偶者可以用两对分别在不同地点的方式规避这一法律。在李银河看来,只要一个地方只有两个人(无论他们是法定夫妻还是两个个人),法律是不能治罪的。   在道德方面上,李银河认为换偶与婚外恋、包二奶的性质不同,她觉得换偶是男女平等的,也不违反婚姻道德;而婚外恋、包二奶一般是男性欺负女性,违反忠实承诺的。所以,李银河说“前者没有道德问题,后者却有道德问题。”   据凤凰网近期网上调查显示,46.6%的网友认为换偶行为很正常,可以接受换偶。据新民网了解,李银河关于换偶言论得到了木子美认可,木子美认为,换妻是一种寻找新鲜的性感受,或者说是一种   

    李银河

    娱乐。此外,木子美认为夫妻一起出轨,吻合婚姻的契约。木子美说:“将来结婚的话,会征求老公的意见。他同意,就可以一起娱乐一下,调剂婚姻。”   但是,李银河的换偶之说也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据凤凰网近期网上调查显示36.6%的网友表示绝对不能接受换偶行为。一位从事IT行业的企业高管认为性和爱不可割裂,他称不能理解换妻的人,也不支持这种行为。如果说什么性疲劳了,完全可以通过换一换环境,比如两个人出去旅游之类来解决。认为换妻存在许多变数,比如一次或几次之后,有人心理出了障碍,后悔、产生罪感之类,肯定影响家庭关系,甚至是社会不安定的潜藏因子。   换妻会导致夫妻反目,她坚决反对换妻。她说,“换妻的危险性大,一定会造成夫妻间的隔阂。很难想象没有道德、伦理约束的社会是什么形态。也许不仅性泛滥、换妻,更可能乱伦风盛。

    一夜情

      李银河赞成一夜情,李银河针对一夜情有着自己的观点:“一夜情的发生,有个前提,我觉得必须是单身人,如果要是已婚的人呢,他去搞这个一夜情就违背了婚姻的承诺,违背了忠诚的承诺,违反了婚姻道德。因为你在结婚的时候,你就有这个忠诚的承诺,你去搞一夜情就违背了婚姻道德。”

    同性恋

      李银河关注同性恋,认为同性恋在中学生、大学生里,特别是大城市,接受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年轻一代根本觉得这不是个事儿了。异装癖、虐恋最终都是指向快乐,并没有对其他人伤害,这种心理是很健康的。在李银河看来,一个精神正常的成年人,只要没有伤害到其他人,即使做出了大多数人看来很奇怪的选择,我们也一定要尊重他的选择,因为那是他的权利,故认为同性婚姻应当合法化。

    个人评价

    “肯定”评价

      网络上“专家”不少,像李银河这样能对   

    李银河著作

    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又有一定文化品位,给人心灵以震撼和思维启迪作用的砖家又有多少呢?大多数名流名博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网民不是在发表自己发表不了的文章,就是在为自己打造知名度上下功夫,当然还有绝大部分靠转载别人文章、发泄不满、揭内幕造八卦过网络日子,以吸引别人眼球,带领一帮子粉丝摇旗呐喊。如果李银河的观点、思维也混同于一般网友,那她就不是李银河也就不是名副其实的砖家了,也就不是致命学者了。如果她也像“孩子王”带着一些没有阅历的网友们在这里同流合污摇旗呐喊,即便迎合了一些年轻粉丝的拥护热爱,那她还谈何'专家’?

    反对评价

      李银河女士是中国乱性教育的泰斗,但近来屡屡受到公众的指责,现在看来,其观点仍然曲高和寡,闻之而惨绝人寰。李银河赞成一夜情,同情同性恋,不反对杂交,在中国当代社会多元化的今天,仍然惊世骇俗。对那些同性恋来说,李银河的观点让他们心怀感动;对那些反对同性恋的人来说,李银河观点让他们气愤难平。如果不是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那么学者应该针对不同的群体,选择不同的   

    李银河

    表达方式,普及科学的性知识和观念。令人奇怪的是,李银河多次在大众媒体上不加选择地直接宣传自己的性观念。从教育伦理的角度来看,李银河至少不具备教育工作者的起码素质。当然,性这个问题,已远远超出了学术范畴,成了公众关注的话题。但是,考虑到中国缺乏民主传统,仍然处在民主与科学的启蒙阶段,所以,作为学者更应该首先从法律的角度宣传公民权利。   李银河在性观念方面的许多表述仍然存在值得检讨之处。年轻人提上裤子,转身走人,潇洒无比,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在获得肉体快感之后还追求精神上的充实。如果男女之间只是逢场作戏,那么肉体上的需要倒是得到了满足,而精神的空虚将不可避免。   在多元化的今天,捍卫公民表达意见的权利至关重要。但是作为知识分子,负有特殊的使命。在表达自己的学术主张时,既不能把公众当作弱智者,也不能无视舆论的存在,我行我素。既然选择大众新闻媒体作为发表学术观点的载体,那么就有义务全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对那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媒体记者表示不屑,但是必须对公众负责。李银河应该学会区分大众和小众,在发表意见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公众普遍接受程度。在面对学生或者特殊群体的时候,不妨开门见山。但如果满世界嚷嚷性解放,那么难免让公众产生被性骚扰的感觉。

    事件分析

    “欲望上海”

      李银河“欲望上海”事件曾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事件的主要情节是:一个外国男人在博客中炫耀自己与多名中国女人的性关系,遭到网络追杀。 分析这个事件背后的动力因素,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某人炫耀自己性能力的反感。在中国,一般人平均终身只有1.3个性伴侣(美国人平均性伴侣数为13个,法国16个),其中还要包括离婚再婚和丧偶再婚。所以,如果某人有两个性伴侣,就已经足以招他人嫉恨(有人会觉得他太占便宜——正面评价;有人会觉得他太堕落——负面评价)。如果某人有超过三个性伴侣,他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这个外国人在网上炫耀自己有多个性伴侣,当然招人恨。即使他不是一个外国男人,而是一个中国男人,或一个中国女人,或一个外国女人,他同样要招人恨的。即使他并没有真这样做,而只是在想象中占有了多个性伴侣,也同样招恨,这就是后来传出该老外的艳遇只是想象的产物并没有真的发生,仍然不能免于人们的唾骂的原因。   第二:对于男人搞女人的反感。在男权社会中,性问题上有一个很奇特的赚赔逻辑,在一桩性行为中,男人是赚的,女人是赔的。按照这个逻辑,一个男人搞女人,他是在占女人的便宜,而被搞的女人是吃了亏的,所以要为她们伸张正义,不能让这个男人白白占了便宜去。即使他不是一个外国男人,而是一个中国男人,也同样要为这些被占了便宜的女人们讨回公道。   第三:对于一个男人搞多个女人的反感。在男权制的社会中,在性的问题上盛行男女双重标准,一个男人可以搞很多女人,所谓妻妾成群,所谓雄性的攻击性,所谓男人的花心;而一个女人却不可以搞很多男人。现在提倡男女平等,提倡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如果一个男人从人格上不尊重女人,不把女人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伴侣,就会招人恨。女人对他是百分之百,他对十个女人,每个人只给百分之十。这种公开的不平等当然会招人憎恨。即使他不是一个外国男人,而是一个中国男人,他也同样会招恨。   第四:对于外国男人搞中国女人的反感。按照前述赚赔逻辑,这外国男人搞中国女人,当然是中方吃亏,外方占便宜。很多人追杀此人是出于这个赚赔逻辑,觉得中国人吃了亏,外国人占了便宜。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搞了很多外国女人的中国男人在中国人眼里不但不是坏人,反而是非常有能力的,这种能力甚至被夸张被艳羡,也没人因此去追杀这个中国男人,没有中国人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慨。简言之,如果是外国男人搞了中国女人,就是中方吃亏;如果是中国男人搞了外国女人,就是中方占便宜。   根据上述分析,认为网络对这个外国男人的追杀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因为别人性伴比自己多而追杀某人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你羡慕这样的生活方式,应当自己去尝试,而不是去追杀别人。   其次,赚赔逻辑是男权社会的逻辑,仔细想也是没有道理的,是对性行为的误解。其实在一桩性行为中,双方应当是平等的,而不是一方赔一方赚的。   再次,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个男人搞多个女人,而没有一个女人搞多个男人,证明这个社会不是男女平等的社会。治疗这个不平等社会的办法也许不是去追杀搞过很多女人的男人,而是让更多搞过很多男人的女人涌现出来,对此不平等现象加以平衡。   最后,由于外国男人搞了中国女人而去追杀他并不等于爱国主义,正像表扬那些搞外国女人的中国男人也不等于爱国主义一样。中国的女人被外国男人搞了也许是因为西方国家现在普遍还比中国富裕,到中国也同样富裕了,就会有更多的中国男人搞到很多外国女人,甚至会有中国女人搞到很多外国男人。而要实现这样一个局面,不是靠追杀一个来自富裕国家的男人能奏效的,而是要靠把自己的国家搞得更富裕些。

    读伊壁鸠鲁

      小时候看西方哲学史就对伊壁鸠鲁情有独钟,近日重读更加喜欢。虽然他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和猜测错误百出,但是有些人生哲理的智慧之光竟能穿透两千年的时光,照亮今人的心灵,真是够强大,够深邃。试举几例:   ——在所有的欲望中,有的是自然的和必要的,有的是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有的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而是由于虚幻的意见产生的。   所谓“自然的和必要的”指的是不得满足就会痛苦的欲望,比如饥饿、渴、冷。要满足这些欲望只需些微的努力。   所谓“自然的但不是必要的”指的是能带来快乐,但是没有也不会痛苦的,比如奢侈的宴饮。他似乎把性交放在了这个档次。   所谓“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必要的”指的是对名利权力的过度追求,比如“戴上王冠,被竖立雕像”。   ——能带来宁静的最佳办法就是简单的生活方式;它不要人忙忙碌碌,它不要求从事令人不快的工作,它不会硬要做那些力所不及的事情。   很多人不甘心过简单的生活,因为它挣钱太少,或者满足不了自己的虚荣心。其实对人身心最有益的是去做一份从从容容的工作,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一份自己能够胜任愉快的工作。   ——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免除身体的痛苦和灵魂的烦恼。   将生活的目标确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这就是伊壁鸠鲁所主张的。听上去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生活中,各种诱惑太多了。不知不觉就会去追求那些不自然也不必要的目标,名呀、利呀、权呀。让以伊壁鸠鲁的这段话共勉:   ——无论拥有多么巨大的财产,赢得多么广的名声,或是获得那些无限制的欲望所追求的东西,都无法解决灵魂的紊乱,也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艳照门”风波

      “艳照门”风波冲击到众多品牌,很多人呼吁抵制当事明星所代言的产品,阿娇遭到网友的投诉和抵制,《梅兰芳》剧组接到通知,将不再拍摄阿娇剩余戏份。而社会学家李银河日前在博客里认为这是“受害人变成了罪人”。她批评那些“投诉和抵制”的网友:“你们没做过爱吗?如果你们一方面自己也做,一方面认为这是一件丑事、坏事,你们的神经是多么分裂呀!”对此,网友们展开热议,反击称当事人一边扮清纯,一边性混乱,那才是真正的人格分裂。

    观点举例

      反对不值得社会太宽容   李银河在博文中认为当事明星是受害人:“不明白为什么受害人会变成了罪人。投诉和抵制背后的逻辑是:他们有性行为,所以不清纯了,所以不能再扮演清纯的角色,不能再代言清纯的产品了。”相当一部分网友表示了不同看法。   网友“此言差矣”说:“关键是像阿娇,本来走的就是清纯路线。不是恶心她做爱,是恶心她装清纯!李老师你肯定不知道,阿娇曾经说过,看到谢霆锋和张柏芝接吻觉得很恶心!也说过她拒绝婚前性行为,可早在说这句话之前就已经和陈冠希……至少说明她撒谎了、虚伪了,她一直在装,请问一个虚伪的人还能说她清纯吗?”   而网友“星火燎原”则认为李银河是偷换概念:“李老师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是正常的男女交往被放在网上的确应该同情受害者,但“艳照门”是一男对N女,是玩游戏还是集体淫乱?或者不过是一部A片的女主角之一罢了,没什么值得同情的。”网友“小微”进一步指出:“那不是简单的性行为。那叫淫乱,并不值得整个社会就这么宽容,这对整个社会风气和下一代的教育没什么好处。阿娇是许多青少年的偶像,她这样的行为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最受害的人不是她们,而是这个社会。”   网友“耳朵”也认同当事人应该首先负责:“观点固然有理,可是一个男人搞多个女人的行为与兽何异?关键不是传播量的大小和人们的态度,而是当事人自己内心是否反省。”   网友“半导体”认为:“一边扮清纯,一边性混乱,那才是真正的人格分裂。看清所谓偶像的真实面孔不好吗?让粉丝们也醒一醒吧。'艳照门’真正的核心是应该怎样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空间。”   支持同情也是一种道德   也有不少对李银河表示赞同的。网友“蓝图”认为:“李老师的评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尽管会招来很多板砖,但值得为这份勇敢直言鼓掌。”网友“黄昏晚霞”说:“公众人物也是人,也要有性爱。”持这种态度很普遍。有网友颇感同身受:“不能因此去嘲讽与羞辱他们啊!”   网友“虫虫”也指出:“应该宽容当事人,以谅解的心态对待,让他们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这是人的一种善良的本能。但是行为不当的地方该受指责的要指责,因为这也是一种教育。”   网友“非此非彼”则强调当事人的行为是私德而非公德。“床上本就应该风情,个个床上还是君子岂不是可怕。所谓隐私是看到也只能当没有看到的事情,但现在人对旁人的隐私关注太多了。”他认为:“的社会越来越缺乏同情。而同情也是一种道德,而且在道德的排序上居于前面。本质上说,都无权对他人的私德作出严厉评价。”   台湾作家刘墉在他的博文中也称:“希望当陈冠希的床照风暴过去,那些女子再一次出现的时候,这千千万万因为好奇而上网看过、笑过、谈论过,甚至传送过的人,也能给她们掌声。掌声一半给她们,鼓励她们、支持她们,在遭逢失窃嘲讽与羞辱之后,勇敢地站起来。掌声一半给自己,因为都是人,都有人性的卑劣与崇高。当幸灾乐祸的卑劣过去,同情悲悯的崇高总会浮现。”

    微博认亲

    简述

      2010年11月24日,李银河就透过王菲的微博,对李亚鹏隔空喊话:“李亚鹏你关注我,我们可能是亲戚!”   记者看到,李银河前日在王菲的微博里留言:“李亚鹏,你好。你的父亲是不   

    李亚鹏

    是河南南阳人(邓县)?如果是,我们可能是亲戚,估计没出五服。我姓的是母亲姓。我的外祖父叫李超千……”王菲的粉丝随后纷纷把此留言转发给李亚鹏:“问你话呢,不过她发错信息了,帮忙转一下!”   随后李亚鹏也回复李银河,表示他俩可能是亲戚:“李老师好,我父亲叫李国林字定西,十年前过世了,他安葬在叶县,就在南阳附近吧。因我出生在新疆,对老家的事所知不多,明年回老家祭祖时打听一下……”   昨天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李银河本人,李银河说,关于她和李亚鹏的亲戚关系,她也是之前听老家一个亲戚在说,“本来我应该在微博发私信告诉他的,但是我刚学会上微博,还不会用私信,不知道怎么弄王菲那儿去了。”得知李亚鹏的回复后,李银河有点小小的兴奋:“真的吗?他爸爸是南阳的啊?”   记者电话求证没多久,李银河再次更新微博,对李亚鹏大呼加关注,“李亚鹏,你好。见到你的信。我写了一封私信,告诉你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你必须先加我关注,才能发去私信。”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李亚鹏还并未关注李银河。[1]

    保密

      《李银河喊话:李亚鹏,我们可能是亲戚》的消息后,因为两位名人都涉及“老家河南”的话题,引起不少热心读者的关注,纷纷询问此事的进展。其中,在郑州工作的读者王宏伟打来   

    李银河

    电话说:“李亚鹏老家就是我们村的。李亚鹏出名后,我们看到村里有的孩子跟他长得很像,结果一问长辈,他们就是一个李家户的,我们村有好几户早年去支援新疆,包括他爷爷……”但是,要确定他们二人是亲戚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者昨日多方采访,作为当事人双方,李银河对媒体封口,李亚鹏则毫无动静。   记者致电李银河询问“认亲”进展时,李银河回应说:“我已写好一封私信,但我联系不上李亚鹏。”她还笑问记者:“你知道李亚鹏的电话吗?”对于认亲私信的细节,李银河表示不方便过多透露。   记者留意到李亚鹏在微博上已加李银河为“关注”,于是再次致电李银河,她说:“我们已经联系上了。”那到底是不是亲戚呢?“这个情况比较复杂,目前不方便透露。”如果确定,何时会公开?李银河则说:“关于个人隐私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让外人知道?”   为求证此事,记者电话联系了叶县宣传部的娄科长,对方说:“这事还真不好确定,叶县在解放前归南阳管,解放后归许昌管,1983年后归平顶山管。”随后,娄科长通过个人关系找到了“李亚鹏在叶县的亲表姐”,但仅得到“李亚鹏祖籍确实在叶县,父亲葬在叶县”的回应。记者提出“李银河亲戚的老家在南阳邓县”,对方连忙说:“那他们不可能是亲戚吧?两个地方相隔太远,再说要追溯到解放前了,这事不太好考证。”记者提出想直接和“李亚鹏的表姐”联系,娄科长表示:“对方不愿意接受采访,她年纪也不大,也不太清楚当时的情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