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办理房产证: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05:30

转基因真相之二: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在线投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记者 杨青平

  

  关于转基因,在社会上、在网络上,争论越来越激烈。而主流媒体尤其是权威的主流媒体,却长期默不作声。最近,终于有两家大报说话了。

  7月6日,《文汇报》发表曹明华的文章《转基因之争在美国》,文章是反对转基因的,却登在“笔会”版,显然是报纸的软处理。作者曹明华是上海籍女作家,在美国读过生物学,现居住在美国。

  7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饶毅的文章《转基因在美国的遭际》,文章是支持转基因的,却登在“一家之言”专栏,似有鼓励“争鸣”之意。作者饶毅是北京大学生命学院院长,1985年至2007年,在美国读硕士、博士、博士后,后担任教授,目前为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反对转基因的曹明华作家写道:

  ……为什么著名生物学家Barry Commoner会说,目前的转基因食物产业所基于的“科学”,是已经过时了的生物学理论?

  这位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科学家的意见是:转基因食物的研究和制造产业,最初发展起来时所基于的、对于“基因”的认识和研究的理论,以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模型——在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发展到了今天这个阶段)——已一再被证明是“错了的”。

  因此,失去了可靠的生物学原理的指导,目前的转基因食物行业,便成为一门充满风险的、带有赌博性质的“实验科学”。

  …… ……

  曹明华作家这篇文章基本上是引用Barry Commoner(巴里·康芒纳)40年前的观点。巴里·康芒纳是一个著名的偏激的生态学家、环保作家,有多本环保著作在中国出版发行。他1960年代热衷于社会活动和公共事业,1980年代发起成立“公民党”,并竞选总统,获得总票数的0.27%。在学术上,他标新立异地认为蛋白质才是遗传物质,DNA不是,所以他说“目前的转基因食物产业所基于的科学是已经过时了的生物学理论”。美国学术界说他是社会活动家,不是科学家。真不知曹明华作家在美国怎么读的生物学。

  支持转基因的饶毅教授写道:

  美国在1970到1980年代初,曾经出现一批人因怀疑而围剿正在起步的转基因技术。一些科学权威,超越自己的知识范围,越界扮演蛮横的角色。

  三十多年来,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物并没有带来最初危言耸听者所预言的后果。

  我认为,如果对于不是主要问题的所谓安全性进行过激批判,而阻碍我国研究新技术,反而有利于技术领先的国外大公司继续垄断,阻碍我国转基因技术的产业应用。国外大公司不可能因为我国的反对而不做转基因产品,在我国激烈反对转基因的结果,只能是减慢我国新兴的技术开发。在我们本来不领先的情况下,减慢技术发展无异于产业自杀。还有一种貌似公允、实为谬误的说法:转基因食物现在没有危害,但是不能保证几代人以后、几百年后没有危害。按照这种逻辑,计算机、手机之类新产品应该禁用。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常用物品,并没有人去证明——也根本无法证明——它们“几百年以后无害”。

  我自己和转基因商业化无关。但是,多年来我用过很多转基因动物做实验,制造过用于科学实验的转基因动物,而且经常接触转基因动植物。以前有人说做转基因研究很危险,但我们做实验的上万人证明没有问题。现在有人说转基因食物有问题,却并无证据,这像三十年前的危言耸听一样。实际上,美国93%的大豆是转基因,86%的玉米是转基因。美国人直接食用转基因植物,也吃食用转基因饲料的动物,这两个群体加起来数量很大。懂得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人,绝大多数不拒绝食用转基因食物。

  对转基因不理解的大众本无恶意,要求“谨慎”发展也无可厚非。但是,一些过激的反对转基因的人士却以无知和偏见来煽动大众。他们危言耸听,极力全面批判和反对转基因动植物。这些声音对公众有很大的欺骗性,对我国的农业和科技发展有相当的危害性。现代生物科学和转基因技术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愿意关心转基因的人们可以通过一些书和可靠的文章获知实情。在生物技术产业还从来没有在中国起飞的情况下,幼稚地打击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会损害中国生物产业、阻碍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人民健康。如果中国不自主研发转基因的经济作物,最后必将完全依赖西方。

  这两篇关于转基因的文章基本上可以代表正方、反方的观点,但是公众缺乏转基因知识,如果只读曹明华作家的文章,也会信以为真。所以饶毅教授建议“愿意关心转基因的人们可以通过一些书和可靠的文章获知实情”,可是,相关的书和文章太少,而且非生物专业人士也读不懂,那么,就让《大河健康报》来填补这个空白吧,本报将连篇累牍地详细地通俗地解释转基因的真相,力求让人人都能看懂。

  自2008年10月以来,“健康话题”已发表逾200篇、40万字,而且将继续刊发。应读者要求,本报拟结集出版“大河健康”系列丛书,现诚征出版、发行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致函hnbyyqp123@126.com。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数字报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