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过户夫妻到场吗:文化建设的民政样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34:26
湖北日报讯 谢松保
民政文化建设是民政事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民政部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重视和加强民政文化建设,是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的内在要求。省民政厅上下努力,打造出文化建设的民政样本。
民政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民政文化是指民政部门以民政服务对象的基本生存权、基本民主权利为价值目标,实施行政决策和管理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总和。它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二是行为形态的文化,如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干部职工素质、行业作风等;三是制度形态的文化,包括民政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
民政文化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文化,是因为它作为一种行业文化具有其自身固有的特征。
行业性。亲民为民、勤政廉政、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民政精神,被广大民政工作者深刻认同并自觉去遵循、实践,塑造了民政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民政文化显示了独特、统一的行业文化特征。
亲民性。民政工作不仅要解决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及特殊群体的生存权问题,以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还要解决针对所有公民(普及性的)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参政权、婚姻自主权和结社自由权等发展权问题,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社会交往、尊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等需要。
公益性。民政工作在保障贫困者享受基本生活的同时,帮助其解决困难,树立自强信念,使其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政府的救济行为加上民间慈善公益活动,对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传承性。从现代民政部门的职能看,主要体现在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保障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权利,从而达到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
开放性。民政文化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发展过程中的扬弃,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民政工作内容繁杂,领域宽泛,共有二十几项职能,各项民政业务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各项民政工作领域都有其相对应的文化。
新时期加强民政文化建设的重点
民政工作内容繁杂、领域宽泛,因而民政文化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我们要统筹安排,全面推进。
以救灾救助、社会救助和慈善工作为载体,弘扬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把“为民解困”作为第一要务,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切实维护社会公平,营造公平正义、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衷共济、共同发展的文化氛围。
以社会福利工作为载体,弘扬尊老敬老的孝文化。在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高度关注宣传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尊老敬老文化,营造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浓厚舆论环境。
以社区建设工作为载体,发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也是城市文化的基石。作为社区建设的牵头部门,民政部门要着力构建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社区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以优抚安置工作为载体,谱写军民团结的双拥文化。在落实好各项优抚安置政策的同时,要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为重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人们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以专项事务管理工作为载体,倡导移风易俗的婚姻殡葬文化。要认真贯彻六中全会提出的“倡导移风易俗”的要求,大力推进殡葬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绿色殡葬、生态殡葬,倡导殡葬新观念,引导群众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殡葬改革新风,弘扬厚养薄葬的先进殡葬文化,积极营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氛围。
以区划地名工作为载体,弘扬底蕴深厚的地名文化。做好地名资料的成果转化工作,通过编制地名录(志)、地名图册、编撰地名掌故(故事)图书等形式,将地名普查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文化产品,切实提升地名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不断增强民政文化的社会认同
民政部门是以“民”字打头的部门,这个“民”字,有着特殊的使命、职能和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不断增强民政文化的社会认同。
理清发展思路,建立健全民政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要将民政文化纳入民政事业的总体布局,作为各项民政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民政事业发展中的推进器作用。
加大民政文化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强化民政人的行业文化意识,提高民政人的文化品位;另一方面要让社会各界了解、认识和接受民政文化,努力培育社会各界支持民政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推进民政文化精品工程建设,打造民政文化品牌。一是树立民政先进典型。二是打造民政服务品牌。要紧紧围绕民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培育具有鲜明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民政服务品牌。(作者系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