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苍溪板栗苗价格:上海百年课堂的坚守与创新——以上海市实验小学为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6:00:27
上海百年课堂的坚守与创新——以上海市实验小学为例时间:2011/4/8 12:31:25  作者:徐星 赵锋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教育》16

百年之初,学校就关注挖掘学科教学背后的育人价值,百年之后,实小又明确指出:教育应远离功利,要着眼于人的全面长远发展。

在上海的教育界,有这样一批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它们就像一株株生机勃发的常春藤,历经沧桑而始终坚守教育的真谛,历史悠久而不忘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课堂是它们百年历史的骄傲所在。在这里,成功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在这里,活跃的课堂创新实践造就了一茬又一茬名师。

上海实验小学就是它们的一个经典缩影。从“上海小学之最优”,到教育部重点小学、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百年来,实小始终保持着高水准的教育质量。虽几经转型,实小始终坚持“学校是儿童幸福的起点”, 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并把根深深扎在“课堂”这片沃土中。如今,源于实小语文名师袁瑢“严、实、细、活、深”的教学风格,走进了更多实小教师的课堂,并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时代特征,成为实小精良课堂的独特标志

“严”,是为打牢儿童成长的基础

“预备——传”,几乎每天早上八点前,当值勤班长一声令下,二(1)班的同学们都会以规范的动作,安静、快速地将当天要交的作业本从后至前传递上去,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井然有序,令人惊叹。

班主任顾利文告诉记者,最初的情况并非如此,学生在传递本子的过程中常常纪律混乱,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她尝试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递交作业的操作规范:传递时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双手拿起记事本,做向前递交的姿势。其余学生两臂上举,前臂后曲,做双手接本子的姿势,接到本子的学生把其放在自己的本子之上,合上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把它们传到前一排。这样依次传递,直到把记事本传到第一排。

由于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交作业的效率,一经在校园网公开,便很受其他老师的欢迎。2008年,顾利文根据大家的心得和建议对操作法进行了修改,重点完善了准备阶段的规范细则,如学生每天进教室后,就把作业本按记事本、语、数、外的顺序,整齐地叠放于桌角,并将本子翻到需要批改的页码等。如今实小已经形成了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班主任操作法,在全校进行推广。

严格教学、规范课堂是实小历经百年始终保持高质量的“法宝”之一。如今,这种规范不仅局限在课堂上,更是扩展到了整个学校。每位新加入实小的教师都会拿到一册《教学工作制度》,作为教师的行为准则,其细致程度不亚于行为操作规范,对教师的课前准备、文明上课、课后反思甚至批改作业都作了细致的规定。比如批改作业中,批改符号、批改时间、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说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而有格”是实小积淀下来的学校文化,“严”是要形成规范,“格”则是要遵从教育原则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校长杨荣强调:“小学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为了孩子将来更好发展,一些基本的素养必须从小培养和强化。规范与超越是辩证的一对。打牢基础,孩子们以后才能‘飞’得更高更快。”

课堂不求华丽、热闹,求“实”效

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课后练习以抄写为主;学习优良的学生,则以生活情境题为主;采取激励制度,如果学生默写进步或连续5次作业全对,便可免一次作业。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着12年教龄的英语教师殷芳对作业进行了分层、分量改革,在口语练习上,也分为朗读、自编对话和情景剧三种类型,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

“自始至终把学生放在教学、教研的首位,才能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切实让学生受益。”杨荣告诉记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实小不追求华丽、热闹的表面形式,而是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切实落实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学得扎实,学有所得。

课堂的扎实与教研活动的务实密不可分。实小的教研活动不走过场,而是切实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碰到的问题,讲求质量。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今年就将作文教学和练习设计这两块“硬骨头”作为主攻方向。教研组长徐敏告诉记者,在一次作文教学研讨时,有教师反映按照惯例在进行“吹泡泡”情境作文教学前,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会先安排学生玩一会儿吹泡泡的游戏,但实际上却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学生往往玩得很投入,但写出来的作文却缺少细节的观察和描写。经过讨论,教研组就此类作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改进,在学生活动的同时教师用相机记录下一些场景,便于教学时情境再现,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观察的技巧。小小的改变却收到了奇效,学生的观察能力明显提高,写出来的作文也更生动了。

其实,对教研活动的重视一直是实小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所有校领导都要定期参加各教研组的活动。在参加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有一些问题是许多教师共同碰到但又找不到有效解决办法的问题,如“特殊孩子座位怎么安排”“学生作业拖拉怎么办”等。“既然大家都有这样的困惑,那我们就牵头进行全校性的专题研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杨荣的想法得到了其他校领导的支持。很快,一个名叫“实验工作坊”的校级教研活动诞生了。

2010年5月21日,实小的教师们齐聚一堂,迎来了“实验工作坊”的首次亮相,杨荣亲自担任主持人。“案例陈述”环节,教师代表详述调皮孩子安排座位问题的困难;“你言我语”阶段,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人认为“为了让调皮孩子不影响他人,单独安排在最后一个”,有人反对说“这样孩子会感到受排挤”……最后杨荣将一个个“教育锦囊”分享给教师,如“加深与家长沟通理解”等,希望对类似问题给教师提供借鉴。

给每个孩子更精“细”的教育

《袁瑢语文教学三十年》一书基本上是实小语文教师人手一本的收藏品,更是学校教导主任杨妍的案头必备。“袁老师的课堂,初看有些平常,因为很朴实、不花哨,但看似普通的语言、平常的内容,孩子们怎么那么感兴趣?”袁瑢虽现已退休,仍时常来校指导,杨妍曾四次在她的指导下备课。多次与袁瑢的“亲密接触”和教学交流,加之细心研读袁瑢的课堂实录,杨妍渐渐体会到了其课堂的一大奥妙之处——精细。

“袁老师对教材‘吃’得很透,其中的每一个字她都细细揣摩,精心设计教学的时机和方法。”这让原来基本按着教参走的杨妍顿然开悟。于是,她一改过去先看教参的做法,要求自己反复研读课文,琢磨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如何教效果最好,再将自己的思考与教参比对,查漏补缺。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对教材把握的深度比之前进步很多。

从袁瑢身上,杨妍不仅看到了对教材的熟稔于心,更看到了对每个学生状况的了如指掌。而如今,杨妍的徒弟、青年教师査晨也从杨妍那里学习到了这种细致。2008年刚进实小的査晨对学生的回答基本上都只有“很好”“不错”“再想想”等简单的几句。发现问题后,杨妍给了他一本自己的备课本,上面每一课都有“课堂预设”栏,对不同进度和性格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了预设,并设计不同的评价语言,内容多达十几项。震惊之余,他开始认真研究并仿效这种做法,慢慢地他与学生的互动日渐顺畅,孩子们也开始喜欢上他的课。

从袁瑢,到杨妍,再到査晨,老中青三代实小教师的身上,折射出的是实小不间断传承着对教学“细”的追求。在备课环节中,“细”就是既备课又备人,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趣,关注教学过程的高效达成;在教学反思中,能善于剖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在“细”中寻求突破,发现经典。

超越“围墙”,让课堂“活”起来

走进实小一堂二年级的数学课,没有满黑板的数字和符号,没有紧锁的眉头,孩子们蹦蹦跳跳,很是兴奋。原来,老师带来许多好吃好看的东西,让同学们“购物”。但怎么挑选新鲜的食品,结账要付多少钱却让他们犯难。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会了看标签上的价格和生产日期,会通过加减法计算自己购买商品的价格。他们七嘴八舌地“购物”,教室俨然成了超市。

要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先要转变观念,突破思维定式,以学定教。副校长季峻岭告诉记者,被称为实小“教学奥斯卡”的“五四比武大赛”已有25年历史,从最初的教学比武到答辩、评课,从自由选择到当场抽签,从学科教学到跨学科才艺展示,教师们被不断鞭策着超越自身。此外,通过“今天,我们如何走进课堂”论坛、教师读书会、骨干教师沙龙等众多活动,让全体教师直面教改第一线的难题和困惑,在各抒己见、碰撞思维中实现自身理念的提升。

“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在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时间、内容、进度上的自由选择空间。”杨荣告诉记者,1999年起实小开始探索开放性课程的构建,尝试打破传统学校教育的多道“围墙”。

打破行政班级的“围墙”,学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了“电脑绘画”“弄堂游戏”等近20门套餐式“跑班课” 和120多门包罗万象的“小眼睛大世界”微型讲座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走进不同的教室,结识不同的朋友。

打破学科的“围墙”,对一些相关学科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综合教学课。如思想品德与语文整合,数学与自然、劳技整合,体育与劳技、音乐、美术整合等。

打破学校的“围墙”,从教室小课堂延伸到校园、家庭和社区。如观察校园景色、对校园进行测量、走进超市算加减、在大草坪上教英语等,空间的扩展使得课堂变大、变活,学生则在体验和互动中建构认知。

眼光“深”远,教育舞台更宽广

从实小走出去的“神奇小子”朱骏亮,现就读于美国杜克大学。当他还只是一名高二学生时,就已拥有众多光环:第二十一届英特尔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论文和创新发明二等奖、第九届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比赛特等奖……谈及成功的原因,他最感谢的是最初的母校,“实小十分支持我学电脑,四年级时,学校专门为我配备了一台电脑和办公桌,并指定电脑老师给予指导。”

花卉,著名音乐家俞立拿最年轻的关门弟子,在实小读书时就参加了学校的弦乐团,二年级时即成为学校首席小提琴手,得到著名指挥家曹鹏的指导,后考上上海音乐学院。

著名艺术家陈述说:“感谢实小,让我学会了一口纯正的普通话。”

课程,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设计蓝图;课堂,是培养个体意识和价值观的“孵化器”。百年之初,学校就关注挖掘学科教学背后的育人价值,如体操科,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胆量;唱歌科,可以去除贫民往往有的粗俗之语;手工科有利于改变“学生呆守成法,不知变通”的问题。百年之后,实小又明确指出:教育应远离功利,要着眼于人的全面长远发展。

主题综合课、跑班课、微型讲座、网上校本课程……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与形式,让孩子们通过生动完整的学习经历,积累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方法,为儿童的未来发展作好全方位的准备。近期,学校在“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的引领下,开设了谈话课,用生活中学生暴露的真实问题,如生日送礼等为引子,邀学生畅谈内心真实的想法,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观的激荡中辨明方向。

近一百年来,实小历任校长,始终坚守着首任校长李廷翰提出的“培养体格健全、头脑清楚、精神独立之人”的理念,努力使学校成为“儿童幸福成长的起点”。
                           (实习生徐琰斐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