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易游戏宝盒:新时期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27:06
新时期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中央党校校刊社总编陈高桐教授;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紫俊】

上海市嘉定区在实践中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坚持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党建,走出了一条有嘉定特色的党建工作新路。
一、嘉定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验及启示
嘉定区作为上海市新经济组织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全区共注册新经济组织107826户,从业人员超过60万,上缴税收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75%以上,新经济组织已成为嘉定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自2006年4月,嘉定区召开区“两新”组织“双达标”工作推进会以来,在全区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高度重视下,“两新”组织“双达标”工作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截至2007年6月,全区718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独立建立党组织的有567家,覆盖率为78.9%,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在改进中得到了加强。他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1.以扩大党组织网络建设为基本点。加快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是推进“两新”组织党的建设的关键所在。由于时空上出现的不一致,虽然在政策上强调在“两新”组织建立的同时建立党组织,但事实上存在着的众多现象是,先有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后有党组织,而且相当多的“两新”组织在相当长时间里没法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构建覆盖“两新”组织的党的组织网络,实现党对“两新”组织的影响、渗透和控制。嘉定区委组织部的做法是,坚持条块分割、以块为主,本着“就近、可行、好管、管好”的原则,划小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主体,将全区13个镇、街道,以村、居民区、工业园区、私营经济城为单位划分为316个责任区域,形成了从区到各镇(街道)到各经济城到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四级组织工作网络,将全区所有的新经济组织全部纳入了网络化管理体系。各级党组织对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都及时地帮助他们单独组建了党组织。对一些规模大、影响大的外资企业,在加强沟通、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按照“体内设置,体外冠名”的方法,建立了党组织。对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了联合党组织。同时,还积极探索了“支部建在民工集居中心”、“支部建在商贸街”、“支部建在专业市场”等多种区域性、行业性组建模式,实现了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的互联、互补、互动的工作格局,扩大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2.以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为着力点。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何才能使党组织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在增强凝聚力和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工夫。嘉定区的做法是:一是壮大党员队伍。各基层党委在坚持党员标准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把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青年技术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会同公安、劳动、工商等职能部门,加大对“隐性党员”的梳理力度。自去年9月以来,共梳理出“隐性党员”273名。为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工作达6个月以上的党员转接组织关系162名。目前,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共有党员5877名(占全区党员总数的13%),其中近三年新增加党员364名,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二是坚持党群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基层党委针对非公企业的不同情况,坚持党建和群建联动。有的提出了“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理念,形成“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工作格局。有的采取对符合条件的工会组织负责人兼任党组织负责人,通过工会组织的活动来实现党组织的主张。有的在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先建群众组织,通过群众组织的工作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落实“组织、宣传、教育、凝聚”的工作要求,形成了党群工作的合力。三是选派政治指导员,扩大党的影响力。各基层党委坚持向没有组建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选派政治指导员,加强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全区已经向没有组建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选派了175名政治指导员。同时选择政治素质较好的本单位经济管理部门、私营经济城和从事招商引资的工作人员,实行“一岗双职”,既做好分管的经济工作,又做好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等工作内容纳入岗位目标考核,增强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力量。
3.以服务发展为立足点。新形势下,“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必须服务于“两新”组织的发展才能立足。一是实现党建与“两新”组织发展目标的同向。要提高各级党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主对在“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认识,开展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两新”组织的发展归根结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激发他们对党的热爱,使他们形成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发展互为促进的共识。二是实现党建优势与企业向心力的对接。党组织要通过发挥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积极引导党员职工转变“临时”观念、“雇员”思想,为“两新”组织发展贡献力量,扬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组织工作之长,补“两新”组织刚性管理有余、柔性管理不足之短,使自己成为“两新”组织发展的促进者、“两新”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劳资关系的协调者。三是实现培养党员骨干与优化企业管理层的统一。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两新”组织的党员发展工作。注重把“两新”组织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一线优秀员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特别要做好吸收非党员业主中的优秀分子的入党工作。在区委党校组织“两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近几年,有355名入党积极分子接受了培训,在非公组织中发展了246名党员。同时,加强对党员、职工在党建理论、生产技能、管理知识和企业文化方面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和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不断优化企业管理层,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4.以提供制度保障为支撑点。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和促进机制。首先是建立源头管理机制。在区工商局、社团局为“两新”组织办理注册登记和年检手续、国有、集体企业资产重组和各经济城招商引资与企业签约时,都将同意组建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步考虑。其次是建立日常的管理制度。以创建“五好”党组织为抓手,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等各项制度,使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工作机制,激发工作活力,并在私营经济城推广“十个一”党建工作法:就是构建一个党组织网络,建立一个党员活动服务中心,发放一张党建服务卡,确保一笔党员活动经费,每年一次党组织和党员年检,建立一支政治指导员队伍,建立一个网上党建园地,建立一项党员代表会议制度,创建一批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建立一个私营业主联谊会。“十个一”党建工作法的落实,进一步夯实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础。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组织“班长工程”培训班,对全区325名两新组织书记,通过“主题报告”、“工作实务”、“书记论坛”等活动,进行了三天半的开放式培训。再次是建立考核激励制度。把“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和“业主支持党组织开展活动”等要求纳入党建工作百分考核、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创建精神文明单位考核内容以及企业诚信考评之中,在非公企业中有效地营造了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在调研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在市委、区委组织部和各级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嘉定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特别是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独立建立党组织的比例已达到78.9%。这些党组织在发挥主导作用,促进“两新”组织发展,拓宽党同群众联系的途径和方式,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协调各方、化解矛盾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
一是党员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两新”组织中的党员人数不足,这是影响建立党组织的最大问题。在“两新”组织中从业的党员,主要有两种人,一是原国有企事业单位分流人员中的党员,二是“两新”组织从业人员中原来在其所在地入党的党员。而真正由“两新”组织党组织培养发展的党员较少。一些“两新”组织中的优秀员工缺乏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向心力,“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加之部分党员流动性较大,党员人数不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壮大。
二是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的问题。“两新”组织中,党员来自四面八方,流动性大,与原来党组织联系的纽带中断,与现在党组织联系的纽带尚未牢固;加上市场经济带来多元化价值取向,不同利益主体存在道德建构上的差异;部分党员对先进性标准的认识比较混乱,价值取向与党的要求出现差距,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部分党组织开展工作信心不足,手段简单。所有这些都使教育管理党员的难度加大。
三是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客观地讲,“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进展程度与业主对党组织工作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有些业主对在企业里组建党组织心存疑虑,对党组织开展工作采取冷眼旁观,不支持、不参与,并由此派生出了经费投入不足、工作开展艰难等具体问题,从而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四是领导方式缺乏创新的问题。一些“两新”党组织基本上沿用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一套传统做法,活动形式单调,内容枯燥,或者念文件、或者读报纸,要么干脆用研究业务工作代替党的组织活动等。实践表明这些传统做法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严重削弱了党组织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基本方向与路径的思考
结合上海市嘉定区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取得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所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1.在找准自身定位上下工夫。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是由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有充分法律依据的。我国现行《宪法》序言部分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地位。据此,国家各方面的建设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人民都必须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章程》第29条规定,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企业,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可见,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是符合《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基本要求,而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权宜之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执政的根本宗旨。这个“最广大人民”理所当然地应当包括“两新”组织中的从业人员。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央强调指出,既要充分肯定和发挥新社会阶层的重要作用,又要加强教育引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针对新社会阶层具有多面性,中央明确提出了“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20字工作方针。全面看待新社会阶层,关心他们的诉求,引导他们有序的政治参与,采取妥当的办法将他们纳入到现行的政治体制中,是新形势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这也就决定了“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必须成为坚强的政治核心。这个政治核心的地位是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动摇的。
由于“两新”组织在产权上具有的非公性质,当前,绝大部分“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对业主的“从属现象”比较明显,主观上自身定位不准,“缺位”、“失位”严重,客观上受制约因素太多,无法正常开展活动,或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守旧,得不到认可,影响力和渗透力弱化。针对这种情况,“两新”组织党组织首先要自身定位准确,确保党组织有位有为,要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紧紧依靠上级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力量,努力维护好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维护好群众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好维权、教育、组织三大基本功能,从而保证“两新”组织沿着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2.在增进实效性上下工夫。调查中我们感到,虽然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覆盖率呈现不断增加趋势,但在相当一部分“两新”组织中,党组织仍或多或少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难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脱节,企业的一切重大事项都由经营者说了算,党组织难于介入。二是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渠道不够畅通,发挥作用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企业经营者对党的工作的认同程度。尤其是在一些外商投资的企业中,由于文化背景与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其对于建立党组织的支持程度不高,对于党的工作的接纳程度也比较低。三是“两新”组织中党员流动性大,组织联系纽带较弱,造成一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够,基层党组织不能体现出应有的战斗堡垒的作用。四是部分“两新”党组织在工作方法和手段上没有跳出传统模式的束缚,给人以简单、生硬、空洞的感觉,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强“两新”组织中党的建设,还必须在增进实效性上下工夫。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服务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和谐上;放在代表职工利益、维护职工权益上;放在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只有这样,党组织才能获得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为企业经营者和企业职工真心接受,才能充分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为“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上下工夫。在“两新”组织中,存在多个利益主体,也存在多种利益诉求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问题,这无疑增加了“两新”组织中党建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是确保党组织正确处理和协调多种利益关系,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关键环节。如,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原则,实现党建和群建工作的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同步推进。健全信息反馈制度,对未建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实行“月报跟踪制度”。进一步完善政治指导员工作制度,对一些不具备条件建立党支部的私营企业,通过建立工会等群团组织和委派政治指导员开展党建工作,至今,嘉定区政治指导员队伍已扩大到1200多人,联系企业1.9万多家。此外,一些乡镇还建立起工作例会制度、走访联系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服务保障制度、检查考评制度、逐级考核制度、党员活动经费保障制度、服务基层制度、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制度等。这些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较好地促进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使其有章可循、有例可依。诚然,任何一项新制度都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只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工作运行机制上,建立和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统一管理、分类指导、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才能切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4.在提高竞争力上下工夫。要使党的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站得稳、做得实、铺得开、管得用,关键是要在提高党组织竞争力上下工夫。“两新”组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本身就具有两面性,他们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又具有趋利性,党组织能否在政治上担负起监督、引导所在“两新”组织发展方向的职能,保证其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和遵纪守法的轨道,同时维护好企业与职工的合法权益并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是考验党组织竞争力的关键。与传统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相比,绝大多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党组织的号召力往往不及国有企事业单位里党组织的号召力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局限性十分明显。党要牢牢占领“两新”组织这块阵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强引领正确政治方向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复杂局面的能力、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以党建促发展的能力、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的能力、以党内和谐促进“两新”组织和谐的能力。惟其如此,“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才能拥有坚实的基础。
总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近年来,“两新”组织迅猛发展呈现出快速增加的态势。“新阶层人士”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牢牢占领“两新”组织中党的领导这块阵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促进“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课题组组长:中央党校校刊社总编陈高桐教授
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紫俊
课题组成员:中央党校《理论前沿》杂志社副主编许冬梅
中央党校校刊社经营发展部主任谭荣邦
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建新
中共嘉定工业区党工委书记郁建华、副书记韩强
执笔人:许冬梅
9 7
文章来源: 原创  本网发布时间:07-10-12 15: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