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趣医网笔试题:《爱经》魅惑?印度性爱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1:15:36

《爱经》魅惑印度性爱艺术

来源:搜狐

 印度爱经完全版

   印度的卡朱拉霍石窟群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栩栩如生的裸体男女雕像可能会让人觉得,印度是一个性观念开放的社会,但置身印度,记者发现,性爱在印度是一个必须小心对待的话题,公开讨论性的问题就更不行了。

 

  印度教认为性爱是自然的、神圣的

  现实生活中的禁锢,不代表印度没有性爱文化。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印度教大神湿婆与妻子乌玛做爱时,一次就达100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精液喷洒成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从此,印度教徒都非常崇拜湿婆的生殖器。

 


  记者发现,印度许多神庙都供奉着湿婆神像,生殖器的部位处理得很是突出,有的干脆就在平滑的石座上耸立一个林伽(即男性生殖器)受人朝拜。印度妇女会在它面前献上一把花瓣,合一下掌,然后再在它的圆顶上摸一摸,可能是因为摸的人多吧,很多林伽竟变黑了。

  生殖崇拜导致了性爱的崇高和神圣。按照印度传统的说法,人的一生有三大奋斗目标,其中性爱是人孜孜以求努力达到的最高境界,在所有合法的享乐中,性爱是最富于激情也是最为完美的人生享受。印度教徒认为,“爱”是与生俱来,可以无师自通,但“性”必须经由学习方可掌握。

  为了让饮食男女能尽快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印度的先人专门以经书的形式写成了流传至今的《爱经》。此书以哲学的形式诠释了性爱的姿态、性爱的技巧与性爱的和谐,它展现在人们眼中的不仅仅只是64种性爱艺术,还把当时的社会、民众、法律和环境等民俗风情栩栩如生描摹出来,揭示性爱是一种艺术,而不是赤裸的肉欲。

  印度电影中爱多欲少

  印度教在崇拜生殖器的同时,又把禁欲的理论和技巧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有种种控制身体欲望之实践。持这种观点的印度教徒把性视为一种虚幻,一种宗教超越的障碍。实行禁欲的人被视为是有崇高道德力量的人,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印度的圣人也大都是禁欲的。近代历史上极受崇敬的圣雄甘地,37岁那年断然立誓禁欲,此后一直没有性生活,最后修炼到与年轻的侄孙女同床就寝亦无邪念的地步。印度前总理德赛在81岁时夸耀说,他自33岁就没有过性生活了。

  记者发现,今天的印度社会更多地与这种禁欲主张相关联。在印度的大都市里,即使是恋人也极少相拥而行。现在的印度男女不仅在公共场合“没有胆量”谈论性,更“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去做

  亲密的动作,以至于在公园长椅上深情接吻的恋人也被视做“新新人类”。

  现代印度电影也是“爱”多而“性”少,多“笑声”而少“床声”,稍微有点突破的影片如《卡马苏拉》就因为挑战情色底线,而在印度境内被禁演。

 


  在印度德里大学,有一个命名为“云使宿舍”的女生宿舍楼,据说闻名世界,原因仅仅是其近乎军事化的严格管理。在这儿,男人休想越雷池半步,如果你想见女学生,也只能在管理人员的视线以内,而且是在大门口很窄的范围内聊聊天,声音还不能太大,行为必须检点规矩。据印度朋友介绍,假如一个女孩在外面一个人租了房子,她的男性朋友想去看她,肯定会被房东挡在门外。当我对这种隔离男女的做法感到不解时,这位朋友笑着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防范发生性行为。

  理性而保守地面对性爱

  一方面是纵欲,一方面是禁欲,印度的性爱观恰似硬币的两面。在外人看来是水火不容的两种观点,印度人却在这中间寻找着平衡。据印度《爱经2004年度性爱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者中平均一周做爱多于一次的占57%,比去年增长了9个百分点,其中约有65%的人对现在这样的做爱频率感到满意,去年的满意率为69%。在“忠诚度”一项中,调查结果显示,有87%的受访者声称忠诚于现在的性伙伴,也有约13%的人不止一个性伙伴。将近84%的人认为性爱的专一性对于一个人的婚姻是非常重要的。56%的人认为婚前性行为现在增多了,20%的人认为婚前性行为是性教育缺乏的结果。

  该调查报告每年发表一次,2004年调查的样本是从印度10座城市的居民中抽取的,样本总数为13437人,全部为18岁以上的成人,男性占90%,女性占10%,已婚、未婚的都有。该报告得出结论:印度人总体性爱观比较保守,但在向开放发展,不过由于理性的节制,这一变化过程比较缓慢。

 

雕刻繁缛而精美的石刻《爱经》

 印度中央高原上的卡朱拉霍,既不处于交通要道,又不是一个拥有大量人口的中心城市,在每年2月-5月的热季,这里干热难耐,尘土弥漫,一切都笼罩在黄褐色的薄雾中,气温超过摄氏45度是寻常之事。据科学家分析,卡朱拉霍1000年前的气候条件与现在基本相同。那么,这样一个不适宜居住、也不具备任何地理优势的小城镇,何以能在昌德拉王朝时期成为一国之都?

  另一个问题是,在卡朱拉霍的环境条件下,昌德拉人是如何运用智力和劳动力资源,在100年左右的时间内,将他们独特的宗教理念刻进那些浅黄色的石块,砌成85座规模宏大的寺庙?

  上述两个问题,人们尚未找到圆满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卡朱拉霍的印度教和耆那教神庙之所以能部分地逃脱偶像破坏者的铁蹄,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地理位置的偏僻。相比之下,印度其他地方的类似艺术品就没有那么幸运。

  卡朱拉霍的神庙群是1000年前印度-雅利安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但真正使它们闻名于世的不是建筑,而是建筑上的装饰。神庙外壁上的浮雕细致地展现了昌德拉王朝时期的宗教和世俗生活:人形的男女神癨\、战士、乐伎、写实的和幻想的动物,等等。

  而这一切和那些露骨的性爱雕刻比起来,就显得太普通了。

 


一位体态丰满的少妇,正在聚精会神地写信。 

  那是何等奇特的古代宗教艺术!在坎达里亚·摩诃提婆等神庙外壁的高浮雕饰带上,数以百计的男女爱侣(梵语称“密荼那”,mithuna)以各种花哨的、富于挑逗意味的体位和姿势,在光天化日下尽情地交欢着。那扭曲夸张的高难度动作,密密层层的裸体形象,似乎不但让人一览无余,甚至能听见他们的动静。

  性爱和裸体,是卡朱拉霍雕刻的两大关键词。游客们不禁要疑惑了:为什么要在雕刻中描绘性爱?而且是如此大胆露骨地描绘?为什么要刻意渲染和炫耀女性肉体的色情诱惑?

  ———理论之一:这些性爱雕刻实际上是一种凿刻在岩石上的印度性学经典《爱经》(KamaSutra),或者说是一本性爱技术的指南图册。其读者群是神庙里的年轻修行者。他们无法得到世俗的性教育,因此需要用这种形象的“图书”来补课。

  ———理论之二:为了保护建筑,防止雷击和恶魔侵袭。据说恶魔因陀罗(Indra,时常化身为暴雨、雷电)特别喜爱色情刺激,如果寺庙上刻有这种画面,因陀罗就不会威胁寺庙的安全。

  ———理论之三:性爱雕刻是密教(梵语“昙特罗”,Tantra)仪式的图解,类似于藏传佛教密宗的“欢喜佛”。密教神秘主义认为:人体乃宇宙之缩影,宇宙生命是男性活力(湿婆)与女性活力(性力,即“沙克蒂”)结合的产物,因此男女两性交媾的仪式也是一种修行模式,修行者通过它来实现“人神合一”,获得灵魂解脱的极乐。进一步推测,卡朱拉霍的众多神庙在昌德拉王朝时期说不定是举行密教狂欢仪式的场所,神庙甚至可能豢养了大批姿色迷人、精通《爱经》的“庙妓”,雕刻中的裸体女像正是那些“庙妓”的真实写照!

  ———理论之四:卡朱拉霍的工匠们可能只是在用石刻表现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或许昌德拉王朝是一个道德松弛的世俗社会,浮雕上的画面在当时并不被认为是淫乱、堕落和猥亵,而是日常的、优美的、欢快的场面。在清坚决绝的一神教信仰征服世界以前,或许人类确曾有过所谓“纯真的童年”。

 


神庙的众多锥顶如重峦叠嶂 

  印度的卡朱拉霍神庙建筑群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原因有两点:一、神庙群“在建筑与雕塑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平衡”;二、神庙的“装饰性雕刻堪称印度艺术的杰作”。令人惊奇的是,那些被称为杰作的雕刻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赤裸裸的男女性爱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