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特产有哪些特产:胡锦涛时代的承先启后意义 转载一清博媒·凤凰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33:14

 

2009-11-26 22:42:06

归档在 一清博论 | 浏览 14556 次 | 评论 20 条

胡锦涛时代的承先启后意义

作者:一清

关键词:

胡锦涛 新“三民主义” 国家关怀 民为邦本 和谐世界 科学发展观 世界感受 综合国力 人民利益 国家战略 小康社会 乡村建设  

 

试图提出“胡锦涛时代”的概念,已非一日,但一种压力一直在悬着,这便是这一概念提出后,它将怎样地影响人们对以个人名义命名某个物事的诠释,会否因此提出这种“试图”与思想解放动运相背离的质疑。——这种压力的存在,恰恰表明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与坚守。

还在胡锦涛同志初任总书记的时候,便带领他新到职的政治局主要成员,来到了西柏坡。笔者记得,当时有一批以写“颂歌”为主业的创作人员在深圳创作出了类似于新时代的歌曲,但这首歌并不像某些班子所期待的那样,流走大江南北,而是“按市场原则”在歌海里渐没了声息。这期间的“阻制因素”,看得出与胡锦涛新政的唯实风格是有着关联的,即这个新政团队希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而胡锦涛们重访西柏坡,看望人民群众,正是希望重温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长考”的教诲,知会天下:胡锦涛和他的执政团队,将会“以苍生为念”,以民为本,并希望在自己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卸下担子时,能将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和谐、更美好,能让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2009年的11月,以美国总统访问中国作为一个重要标志,世界把欣赏中更含复杂的眼光在北京奥运会后再一次投向了中国,投向了一个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东方大国。以胡锦涛淡定的表述和坚毅的眼光作为整个演讲过程最核心的“国之力”元素,世界知道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中国真正崛起了!中国崛起在二十一世纪之初,已经是一个不需要再争论的现实。很多国家,包括美国希望把G2的桂冠赠与中国,温家宝即发表声明,中国不会戴上这个好看的帽子,中国还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中国还在发展中……

从容、坚毅、自信。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一、“胡锦涛时代”的民本解读

我们把中国所进入的这个时代,命之为胡锦涛时代。从党建理论上,这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毛泽东思想不只是毛泽东同志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毛泽东同时代的老一辈革命家先进思想的全部内核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曾对人说,“因为那时我是党中央的主席,所以这种思想体系的名称,就必然要用我的名字来代替”(与周世钊的谈话)。同样,我们把中国目前所处的这个有着胡锦涛治理特色的“时代”冠之以“胡锦涛”的名字,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归纳,一种提炼。

清人沈德潜曰,“皇天祐助,前沈后扬。祸为德根,忧为福堂。威人者灭,服人者昌”。一个政府,一个组织,如果他不以苍生为念,再强势的政府,再强大的组织,也不会得到拥戴甚至认可。“服人者昌”是说,以德行使人顺服的人,必然昌盛。作为自由博客人,在偶然的与一位家具商的简单对话中受到启发。当对方询问所从何业时,曰“时政批评”。该商人说:这么好的日子,你们还去批评啊?这个对话就此结束了,但留下了思考与震憾。为此,我们走向了民间,希望寻访一份深藏在民众心中的“民本”记忆,从而作出民间版本的时代和时政解读。当我们回归到一个个的山村,一家家的作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不久的过去,农民结束了千年上贡“皇粮”的历史,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社保补贴。而又随着主流话语称谓的改变,城市与“农村居民”均得到和将要得到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未来包括农村居民在内,也将获得养老金和其它社会福利供给。

在思想理论界,认为法治社会的基本理念即是认同全体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竞争以及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由于中国多年形成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乡之间的差距在过去的年月里拉得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看到这种问题,从而坚定地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近年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执政团队一直亲历亲为的。问题积重,并没有一朝一时彻底获得解决,但是,作为弱势地位的农村居民,从中感受到了政府和中央溶冰的努力,并初步享受到了这种努力带来的成果。所以,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心中,“这个政府是个好政府”,(以此,博客人这才理解了那位家俱商的质疑)。其所以在最基层的老百姓心中认为“这个政府是个好政府”,是因为指导这个政府的基本思想是所谓的新“三民主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个新的“三民主义”就是胡锦涛时代“民本”的宣言。也因为对“民主”的这种自觉的坚守,更多的人因之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日子显得一天一天滋润起来。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现实生活质量是不是改善了,只有老百姓知道。在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努力后,就整体而言,中国人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扬眉吐气,也从来没有在柴米酱醋盐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如此宽裕过。这就是民众对今天生活现实的一在种基本认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谁让老百姓日子好过,谁让国家安定,人民共享富贵,谁就是好领导。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曾几何时有过多少次对于这种“至臻”境地的进入?所以,以民本的方式设问就是:谁能做到这样,老百姓就会念着他想着他。毛泽东时代让中国人站起来了,我们中国进入了毛泽东时代;在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并没有几“代”人)后,我们感谢总设计师的英明,和江泽民同志“继往开来”的努力,在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新一任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以新的世界公民形象,站在了舞台的正中央。这个时代,民本的解读,就是胡锦涛时代。

二、“胡锦涛时代”的民生观

“胡锦涛时代”有什么特质吗?有,这就是“民为邦本”的东西。《三国志·吴书》曰,“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在所谓的“第四代”领导人团队中,胡锦涛一直在践行并执着于“执政为民”的理念。这是很值得称道的。无论是上任之初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还是接下来的“新三民主义”的阐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直到今天的“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都集中表现了他的执政理念中的“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

应该看到,因为互联网的关系,世界已然变成“大村庄”的时代了,各种信息即时互通,各种理念缤纷杂陈,国家的管治,会受到很到新的挑战。这是此前的中国领导人所没有经历过的,也谈不上太多的经验。新时期怎样地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这是第一位的,固守此本,断无他碍。在胡锦涛的民本思想中,他所执守的就是,什么样的东西能给本国的民众带来利益,能给中华民族的强大带来发展动力,那就是应当所为的。这多少是对邓小平同志思想的传承。胡锦涛总在耐心地听取国内民众的反应,听取世界的反应,包括批评与建议,包括善意与杯葛。有一句俗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胡锦涛认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所做的一切,“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胡锦涛强调:只有“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才能“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在博鳌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这个模式,就是民为邦本的模式,就是胡锦涛的民生观。

胡锦涛没有着意于去当世界领袖,他不想为获得更多的国际领袖角色而丢失中国民众的利益。胡锦涛的执政理念里的核心条目就是,中国必须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个事情就是中国人民自己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人民精神追求的和谐实现。而正是在这“做好自家的事”的大原则下,中国才赢得了世界更多的关注和目光。在这样的关注目光中,中国也可以因此做出事半功倍的事来——这就是中国人怎样才能对世有更大的贡献。《论语·时仁》说,“德不孤,必有邻”,在一个国家里把自己的人民看得起,“其政闷闷,其民醇醇”(《老子》语),必定有更多的人来亲近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也有着普世的价值。胡锦涛说:在世界对中国发展越来越关注的同时,“中国也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发展,继续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确实,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中国的发展吸引了世界众多的目光。世界惊讶于这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如此大规模的人群在如此长的时期内保持如此高速、持续的增长”的中国经济奇迹。这个奇怪,在最近的几年里,更是倍儿放大了。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团队中,中国的发展战略选择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前提,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这个战略选择,是“立足中国国情”的,是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

这样的战略眼光不可谓不深远。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国内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的,一定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我们看到,一旦国内发生什么重大民生事件,第一出现的一定是胡锦涛的团队里最主要的领导人。无论地震、冰灾,或者是其他重大事件,作为总书记的胡锦涛、作为国务院一号人物的温家宝,还有其他成员,不管身在何处,一定以解决国内民生重大事件为第一要务。“情为民所系”,把“民本”的东西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冰雪的黄昏,在余震不断的灾区,我们总能看到这个团队的身影,那一个个的影像,曾多次感动中国,震憾人心。当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灾难后,胡锦涛的第一句话就是: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而此时,温家宝总理正赶赴灾区的路途中……

民生的系念,民情的关注,民意的听取,民智的荟聚,这是一个新的时代的集体记忆。人们有太多的感念常留于心,有太多的记忆成为永恒。这个将永留于心间的集体记忆时代,就是胡锦涛时代。

三、“胡锦涛时代”的“世界感受”

“胡锦涛时代”的“世界感受”是一个很值得把玩的语词。一则是“我们感受的世界”,二则是“世界感受的我们”。

先说第一层意思,即我们感受的世界。这一点,从胡锦涛的多次出访,以及他出访时从容的肢体语言和坚毅自信的目光,我们能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胡锦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是强大起来了的中国,是勤劳勇敢、具有创新精神、充满着自信的13亿中国人民。他的衣袂所携带来的东方之风,是财富中国的信息;他的步履敲响的节奏,是强势人民币的友好问询。胡锦涛所到之处,鲜花与掌声,不只是送给胡锦涛,那是对所有中国人的礼赞,是对东方醒狮的崇敬与接纳。

中国人在胡锦涛的出访里看出自己的身份与价值;中国人在胡锦涛参加的国际会议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中国人感受的世界,与以往任何时候感受的世界,绝然不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个曾经让我们期待着笑“看今朝”的伟人名句,不止一次地激励过中国人,希望“看今朝”的范围是更大的世界。然而,在不久前还称之为一霸独强的世界语典里,今天的中国人已经拒绝了G2的美冠了,已经将“中美国”这样的称呼不再看着是一种值得讨论的话题。中国的农民们在打听去一趟法国需要多少钱;中国曾经的打工者在盘算着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可不可以在华尔街置业;中国城市的写字楼里,在一波又一波地培训着来此打工的美国人、英国人……这就是“胡锦涛时代”的中国人的感受!

世界也在感受中国。世界感受的中国,有些复杂。一会儿,中国崩溃论,似乎世界会在某一个早晨发现,中国的人民币一文不值了,国家崩溃了;一会儿中国威胁论,中国有力量摧毁美国多少遍,中国的经济力量足以搅乱世界金融市场……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这样看中国,这样看中国的恰恰是那些所谓的强国、大国。中国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重大且深刻的问题,但那是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的发展确实使自己强大了,强大到很快就要站上全球经济“老二”的位置。据统计,至2008年底,中国已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500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市场,而且,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然超过了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经济总量在2007年底就达到了世界第三位的地步。所有这一切,无论困难还是辉煌,中国还是中国,中国并没有崩溃,中国也不威胁别人。倒是从这天差地别的对于中国的评价,正表现了那些评价者的不自信。这个反差巨大的不自信表现,也是胡锦涛时代世界所特有的产物,它几乎让华尔街一些老牌的“绅士”丧尽了颜面,因为他们太不了解这个时代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巨变,这个古老国家的根基上萌发了怎样的生机与活力。

这就是胡锦涛时代的中国。

中国还是中国,中国也并不因为世界感受的中国有着巨大差异而失去对世界的良性感受。中国在任何时候都对他国的利益给予充分关切。中国是一个讲究礼数的国家,中国的哲学里讲究中庸之道,讲究和解共生。因此,胡锦涛的中国,在与世界各国交往时,以“和”为出发点,和为贵。中国的主张是,和谐世界,共同发展。在胡锦涛的“共同发展论”里,认为,国与国之间,是一种“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关系,因而必须树立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思维,“更加注重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胡锦涛在美国西雅图午餐会上的讲话)

    确实,在当今时代里,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是并存着的。“全球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有机互动的整体”。有鉴于此,胡锦涛特别指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我们的正确选择只能是推进合作共赢”。胡锦涛在讲到“合作共赢”时,提出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即: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要坚持把维护和发展共同利益作为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努力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共同发展;要互利互惠、取长补短,不断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汇合点,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要在合作中照顾彼此正当关切,努力实现互利共赢。牢固树立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思维。这就是胡锦涛眼里的国际合作共赢的模式与原则。——中国对世界是以如此和谐的心态来感受的。

用什么样的心来感受世界,或者世界用什么样的心情感受中国,都反映了中国的变化,反映了变化中的中国。“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这是多少中国人在当今时代里作为世界公民的自豪心声!

四、“胡锦涛时代”的承先启后作用

“胡锦涛时代”不只是个简单新词,而是有着多重的内涵。作为这个“时代”的公民,其第一感受着的是:国际地位的变化和与此相适应的中华民族应有的尊严。

进入胡锦涛时代后,无论你在何国何地,只要你碰上了困难,你总可以找到国家的力量与呵护。海外华侨或者学子也好,中国在外的游客也好,看到了五星红旗,就像看到了母亲,看到了亲人——这就是胡锦涛时代所强化的国家力量与国家关怀。中国的救援专机,总是第一时间飞赴到需要救助的中国公民跟前,让世界为之震憾与感慨。而此时,不问地位职业,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会获得最真挚的关爱。

这固然是国力增长的结果,但它又何尝不是以人为本的理想之果呢?当国家的力量和祖国之爱在天涯海角、异国他乡淋漓展现的时候,这就是中国儒家理想千年之梦的实现。所谓“尧天舜日远,怀抱若为虚舒”,这不正是一种历史憧憬的呈现吗?

胡锦涛时代是继毛泽东时代后的又一个标志性时代。正像前文所说,毛泽东时代让中国人在世界面前站立起来了,而胡锦涛时代则让“山坳上的中国”搭上了登顶的天梯,让渴望成功的中国人民站在了世界新的高位,新的舞台。并在制定世界的游戏规则中,融儒家智慧于其中,强调和谐,主张共生。2003年5月28日,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为着“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国际社会要通力合作,以建设和谐世界。这是作为中国人代表的胡锦涛第一次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主张。中国的主张不可能没有人听,世界也正在认真地倾听中国。即使因为价值观不同,中国也会为此作出努力,以担当起更大的世界责任。

这一切的得来,与新中国六十周年的奋斗,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中国人民的奋斗与坚持,没有中国几代人的开拓与努力,今天的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汉人徐干在《中论·治学》中说,“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圣人之德,非取乎一道。”在中国遭遇了文革十年阵痛以后,是邓小平同志将中国引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并使中国一步一步走近了富裕,走向了强大;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规引下,中国向着现代化强国的理想境界狂奔,一步一层楼。中国的核工业,中国的航天工业以及中国的城市建设、乡村建设,都在变化天天,月月年年。这是胡锦涛承前的内容。但中国在进入新世纪后,这种行进的速度,更是巨人的步履,让世人为之瞩目。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一趟又一趟开出了特快列车,中国在国家现代化、工业信息化的大道上迅跑。中国不落下任何一个机会,中国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只要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定是全力以赴,万难莫辞。

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这种努力及其结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在全面建设大国文化的进程中,中国人步步为营。汉语,作为一种资源,已经进入到国家战略,让“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我们因之在全球建立了近400家的孔子学院,以便在全球范围里为汉语学习者服务。中国不输出思想,但是中国输出和谐的理念;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希望世界更美好,更和谐。中国人非常清楚地看到,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成为了历史的主潮流。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力争办好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国际的全部事务。中国成功地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这一切,充分显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显示了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将更大程度地鼓励国人,更加奋发图强,让中华民族的未来更加辉煌灿烂。——这就是胡锦涛时代将要带给后人的东西。相信今后的人们,一定会站在新的高点上,为整个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走入一个“时代”,意味着一种跨越

走入一个新时代,意味着一种跨越。

衡量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主要看各方指数是否达至标准。有关这个标准的量化分析不可能在本博文中完成,但也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除了整体上看国家盛衰表现,可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表现上得到基本面判断。国家利益是由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诸多要素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总体,它是一个系统。由于其物质与精神方面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又是在国际关系中运行时逐次展开的,因此,各国的国家利益,又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由此构成一个具有更庞大功能的总体——巨系统,一个复杂的系统网络。中国在这个巨系统中的地位和利益收成,作为非专业人员的我们,只需要从基本层面上作直接判断就可以知其大概,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因此守卫的国家利益和获得的国际红利,是一个不需要点评的事实。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四处伸手,不干涉他国事务,立足于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但这不是说中国不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参加这种规则的制定,除了守卫国家利益,更多地还在替发展中国家主持公平正义。而且中国的最高管理层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关系,必须树立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时代思维,“更加注重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正是这样的大智慧与胸怀,中国在获得国际尊严和道德高位时,也更好地守卫了自己的国家利益。——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之所以被称为“胡锦涛时代”的一个理由。在与一个急剧变化中的世界打交道时,胡锦涛在他的大国战略里,注入了中国传统智慧,并将这种智慧演绎出了世界文明与道德重建的华章。

在国际战略、国家战略方面,我们在跨越中……

在人民利益方面,我们主要看作为执政党团队是怎样地推动民主社会建设的,守护宪法赋与的人民大众的权利。这里,没有一个成熟的评估模式或者消涨方程,主要取决人民的幸福指数。生活在当今时代,我们幸福吗?这个问题在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回答。其实,所谓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民众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我们在测评公民的幸福感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亦可以自测: 一类指标是,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二类指标是,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 三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程度、身份认同,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和居住地域(城市、乡村)发展之间的关系。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人民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人民幸福感的标准。

不错,目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可以说是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这个特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我们也看到矛盾的凸显期里,各种社会矛盾纠结着,社会利益集团也在各个平台背后博弈,经济全球化带来机遇的同时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国家与每一位民众都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以及国际化深入发展后的新问题。面临着发展的新课题与新矛盾,面临着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情况与新问题,社会矛盾突发面临着趋多的情势。但是,在所有这些问题面前,胡锦涛的团队成员总是走在最前面。就像我们在毛泽东时代所看到的,在各种灾害发生后,总有周恩来与人民在一起的身影一样。只需要我们在网络上“谷歌”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到胡锦涛的执政团队在人民困难以及自然大灾大难面前的系列生动感人影像,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有着新时代特征的“英雄故事”话本。在这种“新话本”的故事里,还包涵其它系列感人故事:农民工问题、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空巢老人问题,这一切,在胡锦涛人文关怀旗帜下,志愿者们都在温情行动中……

《孟子·梁惠王下》有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再大的困难,只要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把人民的苦乐当成自己的苦乐,爱民若己,宵衣旰食,何忧国家不强,人民不足?!

2008年0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胡锦涛在总结过去的五年成就时说:“光荣属于祖国,成就归功于人民”……在同一天的会议上,胡锦涛动情地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一定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民服务、为国尽力,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是的,我们看到了这种“不负重托”的各种表现,在人民困难的时候,在国家因自然界不可抗力而处于危难的时候,我们总是能看到这种“不负重托”的身影。作为国家主席,在世界舞台的表现,在国内民众的利益关怀跟前,人民是满意的。

胡锦涛的运气很好,历经了毛泽东时代的“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探索后,又有邓小平与江泽民两代领导人的改革与创意之旅。终于,中国进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领受了世界角色的重新分配。而胡锦涛,这位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毫无疑问地把中国引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位,中国正在以更加英武的姿式,向新的高地冲剌,人民共和国进入到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9年11月26日 感恩节

(注:本文同时在人民网、光明网、求是理论网、搜狐网、凤凰网、美国中文网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