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鲁迅:我们可还能担得起朋友间的信任和道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6:06:09

前言:今天我们该如何与朋友相处?

每一天,我们都活在前一刻,痛在后一刻。

前一刻笑语欢颜,前一刻觥筹交错,前一刻人影绰动,前一刻霓虹闪烁;却独独抵不过,后一刻,心底那一声叹。

那一声叹,因为知道欢颜底下是萧索,觥筹背后是寂寞;那一声叹,因为知道人影散尽是孑立,霓虹熄罢是孤独。那一声叹,因为,没有朋友。

没有朋友,迎来了很多人,又送走了很多人,可是,没有朋友。深夜里想大哭一场,遇挫时想倾诉一番,高兴时想对友放歌,可是,斯人何在?

我们活的越来越丰富,却也越来越单调;我们过得越来越富足,却也越来越贫瘠。

今天,我们为什么“没了朋友”?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与朋友相处?

  • 内容提要:如何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都是大学问。这里我们节取了朋友之间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五部分:如何面对朋友的财产;如何面对朋友的恩情;如何面对朋友的直言;如何面对朋友的背叛;如何面对朋友的灾祸。我们试图以古人的故事为例,以古视今,对比之中看看我们的处友之道究竟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视之不贪:再多钱也不值得牺牲朋友对自己的信任

明中叶吴江西边,有座石佛寺,寺中有个和尚叫秋林,为人诚实,待友以信为上。吴江有个姓赵的人,将一包银子寄放在他的禅房里。一天后,寺内便发生火灾,烧了不少衣钵。消息传开,这位姓赵的,大吃一惊,赶紧派了老仆人跑来问讯。秋林说:“我的禅房没烧着,存放的银两都好好的,你可速回报告主人,让他放心。”倘秋林存小人之心,就有可能趁火打劫。

编后语:钱财乃俗世万能之物,若有朋友将钱财托付与你,是何等的信任与尊重!信尔之品行,方敢于托付,尊尔之德性,方托付以钱财。如此,纵有千财万财,与这托付之情,又何足道哉!

李敖在清华大学提到他给慰安妇捐钱一事,有人因此而感动。但有消息称,这些钱来源于25年前李敖霸占朋友的财产。许多学者评李敖的清华讲演,揭示了其见利忘义欺世盗名的真面目,李敖所标榜的正是真正历史学家所不耻的。

霸占朋友财产

在清华讲演中李敖自称:“李敖真够朋友,对所有人都够朋友,绝不会先出卖朋友。” 而2005年5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与李敖打官司》,作者范泓在书中真实披露了李敖是如何侵占其老朋友萧孟能的巨额财富的。书中介绍说,萧孟能是国民 党中央通讯社社长萧同兹的儿子,1957年创办了《文星》杂志,1961年萧孟能大胆起用比自己年轻14岁的李敖,挑起“中西文化论战”,为台湾民众呼吁 自由,文星的接纳为李敖事业成功奠定了基础。

后来文星杂志被封,文星书店被关,萧孟能因为欣赏李敖的才气并信任他们之间长达18年的莫逆交情,于是当萧因债务缠身需暂离台湾时,萧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所 有的财产,包括房产、股票、收藏文物以及一切文件、契据、图章等,当时就价值2000万新台币以上的财产,交给了李敖全权处理。

不料半年后,当萧回到台湾时欲收回保管财产时,李敖却无意归还。经多方劝说交涉无效后,萧孟能被迫于1980年8月以“侵占和背信罪”将李敖告上刑事法庭,当时台湾人和香港人恐怕没有不知道该事件的。

初审时,李敖凭藉其如刀的笔,如簧的舌,加上无与伦比的收集材料的天赋,尽管他当时的妻子胡茵梦舍婚取义、毅然出庭作证,证明李敖将萧孟能的房子、古董字 画等据为己有,仅她记得的就有傅抱石、吴昌硕、齐白石的画,还有乾隆御批的绢绸等珍贵文物;尽管舆论一边倒,从台湾到香港,民众普遍认为李敖欺世盗名、见 利忘义,但法庭一审还是判处了李敖无罪。

但在二审时萧孟能拿出了杀手镧,那就是李敖为萧氏处理财物时亲手写下的账单长卷,李敖交给萧过目时,萧留下了复印件。当法庭出示这一证据时,李敖惊慌失色。尽管李熬还是写出了洋洋万言的上诉书,但却无法为自己洗脱罪名。最后二审判决李敖侵占罪名成立,入狱6个月。

有才无德的李敖

然而这场官司打的是刑事官司,并未附带民事赔偿。李敖虽然输了官司,锒铛入狱,但他侵占的巨额财物依然归他所有。所以二十多年后李敖为慰安妇捐赠拍卖的字 画,就有当年萧孟能的收藏。对于这次坐牢,李敖向来讳莫如深,偶尔提及他也只强调国民党黑手的介入,是对他的政治迫害,甚至谎称被人诬陷。

在吴祥辉1986年出版的《李敖死了》一书中还介绍说,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此后李敖对萧孟能实施长达多年的疯狂报复,除了在文章中一再丑化攻击外,李敖还 以自己及其弟、密友等人的名义,控告萧孟能民刑案件高达35件之多,使萧三天两头就要找律师跑法院,萧还两次因李敖的控告而入狱。萧孟能最后对李敖的评价 是“有才无德啊”。

持之以义:用朋友的钱财完成朋友的嘱托

元代著名剧作家秦简夫,写过一出杂剧《东堂老》,剧情大意是:扬州商人赵国器的儿子叫扬州奴,不学好,为市井无赖柳隆卿、胡子传诱惑,终日混迹于勾栏、酒市,追逐声色犬马。赵国器忧愤成疾,担心家业不保,暗中托孤给老邻居、也是好朋友李实。李实老人忠厚善良,有古君子风,人称“东堂老”。赵国器病死后,扬 州奴更挥霍无度,很快将家产败光,去投柳隆卿、胡子传,被二人拒之千里,扬州奴这才开始悲悔。东堂老见状,便将赵国器生前寄赀托他经营的收入,捧出簿籍, 一一付之,扬州奴依然是个富商,重振家业,从此也就与无赖子弟断绝往来。东堂老挽救了堕落青年扬州奴,事实上也就挽救了扬州奴一家。

编后语:东堂老负朋友托孤之重,持朋友遗世之财,面对的是朋友的不肖之子,没有一丝贪念,而是静静的等待那个不肖子醒悟的那一刻。这在今天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如今的人为了财富,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骨肉血亲尚可背叛,逞论朋友!

为了房子产权 半路夫妻反目成仇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结婚刚一年,老公就把老婆告上法庭,为了家里的两处房子的产权,半路夫妻闹了个反目成仇。7月20日下午,开发区法院开庭审理了这样一起房产纠纷。

家住本市新区春潮花园的周某某,2005年经拆迁安置得到了春潮花园的两套房子。经人介绍,2009年9月和离异女邹某结了婚。婚后,周某某和 老父亲住在一起,邹某以女主人的身份住进了另外一套房子,还把空余的房间租了出去。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过了不到半个月,邹某就拟了份协议,将周某某婚前所 有的两套房产约定为夫妻两人共有,邹某占大头,还让周某某在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签了字。法庭上,周某某表示,邹某和自己结婚的真正目的不是感情,而是看上 了他家的两套房子,请求判决确认周某某此前所做作出的赠予协议无效。

法庭经调查发现,邹某在和周某某结婚后,两人不仅没有同居,反而把已经离婚了的前夫蒲某某和儿子接到自己的住处一起生活,而智力水平相对较低的 周某某对此一无所知。法庭审理后认为,邹某存在以合法婚姻为掩盖,骗取周伟忠房产的故意和目的,最终判定周某某此前做作出的给邹某的房产赠予协议无效。

使之以理:把朋友的钱财用在朋友需要的时刻

宋代浙江四明人戴献可,家境富裕,仗义疏财,喜欢交游,客至如归。戴献可死后,只有一个儿子伯简,虽说已经十八九岁,但未经世事,一下 子继承了偌大的家业,并不善守,挥霍浪费,开支无度。里中恶少乘机来勾引,一起嫖赌,没有两年工夫,就把家业败尽。只有昌国县的鱼盐竹木之利还在,由旧仆 杨忠主管。戴献可在世时,杨忠的账目,从来都是清清楚楚,没有一毫差错。戴伯简走投无路,觉得杨忠掌管的买卖,还可以赖为衣食,便去找杨忠。杨忠痛哭尽哀,每天与其妻招待伯简,并拿出财产登记簿,交给他。伯简大喜过望,说:“这本来就是我的东西。”于是又旧习不改,继续妄为,原来结交的狐朋狗友,又闻风而至,重新来勾引他败家。杨忠哭着苦劝,伯简只当耳边风。

朋友之道:朋友之财 使之以理

历史上忠实于友情,不负重托的小人物,大有人在。宋代的杨忠,即为一例。浙江四明人戴献可,家境富裕,仗义疏财,喜欢交游,客至如归。戴献可死后,只有一个儿子伯简,虽说已 经十八九岁,但未经世事,一下子继承了偌大的家业,并不善守,挥霍浪费,开支无度。里中恶少乘机来勾引,一起嫖赌,没有两年工夫,就把家业败尽。只有昌国 县的鱼盐竹木之利还在,由旧仆杨忠主管。戴献可在世时,杨忠的账目,从来都是清清楚楚,没有一毫差错。戴伯简走投无路,觉得杨忠掌管的买卖,还可以赖为衣 食,便去找杨忠。杨忠痛哭尽哀,每天与其妻招待伯简,并拿出财产登记簿,交给他。伯简大喜过望,说:“这本来就是我的东西。”于是又旧习不改,继续妄为, 原来结交的狐朋狗友,又闻风而至,重新来勾引他败家。杨忠哭着苦劝,伯简只当耳边风。

一天,伯简在家与此辈狂饮滥赌,杨忠手拿尖刀,一把揪 住这帮无赖为首者的头发,打倒在地,高声说道:“我在主人家三十余年,郎君年少,你们引诱他干坏事,把家产败光,所幸我还保有这份资产,你一定要让他再败 得一分钱也不剩吗?我砍你的头,到官府自首请死,报我主人于地下。”并大声喝令这小子伏地受刃。此人哀号服罪,说从今日起,以后再也不敢登门。杨忠噤咽良 久,收起刀,又对此人喝道:“你怕死,想骗我吗?”此人哭着说:“我确实不敢再来了!”杨忠说:“既然如此,我饶你一条命。倘若胆敢欺骗我,一定把你劈成 几大块!”随即拿出一些帛,说:“可以把帛拿去,快走!”此人一溜烟去了。杨忠又挥泪对伯简说:“老奴惊犯郎君。郎君从今天起改掉以前的坏习气,但听老奴 尽心操作,不出三年,原来的家业都可以恢复。不然的话,你还与这些不三不四的家伙在一起胡混,老奴一定放火烧掉这里的资产,投海自尽。我不忍心看见郎君饿 死,给主人的门户带来耻辱。”伯简惭愧得哭泣起来,从此再不与不逞之徒往来,老老实实地呆在家中,听凭杨忠主持一切。果然不出三年,尽复田宅,重振家业, 而杨忠对伯简,“事之弥谨”,无怪乎宋人沈征感慨万千地说:“杨忠其贤矣哉,真不负其名矣……求之士大夫,当国家危乱,有能植侮屏奸,不负其主人付托于存 亡可欺之际,若杨忠者,余恐千万人不一遇焉,悲夫!”

其实,“衣冠不论纲常事,付予齐民一担挑”。像杨忠这样东堂老式的人物,还 有不少。明朝嘉靖年间的阿寄,就是相当著名的一位。阿寄是淳安徐氏的仆人。徐氏弟兄分家,老大得到一匹马,老二得到一头牛,老三已故,其寡妻得到老仆人阿 寄。阿寄五十多岁了。寡妇哭道:“马可以骑,牛可以耕田,走路已踉踉跄跄的老仆人,不过空费我家的吃食罢了。”阿寄闻言叹息说:“主人说我不如牛马吗?” 便对她策划做生意,说得头头是道。寡妇将簪子、耳环之类全部拿出来,折成白银十二两,交给阿寄。阿寄则入山贩漆,一年里利息翻了三倍,对寡妇说:“您不必 担心,我们很快就能富起来。”二十年间,赚得白银数万两,为寡妇嫁了三个女儿,给她的两个儿子娶了媳妇,所费不止千金。阿寄又请了塾师教二子,接着又按例 花钱为他们捐了太学生的头衔,而寡妇则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婆。不久,阿寄得了重病,临死前,对寡妇说:“老奴马牛之报尽矣!”取出枕头里的二大张纸,上面 的财产状况、大小账目,记得一清二楚,说:“请将这账目交给二位郎君,可以世守家业。”说罢,便去世了。徐家的孙子,有人怀疑阿寄可能有私蓄,偷偷地打开 他的箧子,其中没有一寸丝、一粒谷。他的老伴及一个儿子,仅仅有件旧衣裳遮体而已。对此,杭州名士田汝成在为阿寄写小传后,感慨道:“阿寄村鄙之民,衰迈 之叟……公而忘私,毙而后已,是岂寻常所可及哉!”

草桥王翁及其他

明中叶长洲(今苏州)草桥王翁,名王鼎,以织机为业,家中很富裕。有一年,遭了灾荒,有夫妇二人,被贫困所逼,谎称是 兄妹,以兄嫁妹,求售银七两。王翁备下酒肉招待他俩,食毕,双方立下卖身契。二人临别时,悲痛万分,实在舍不得离开。王翁仔细观察,发觉他俩是夫妻,很是 同情,便当场烧掉契文,也不讨还银子,让他俩回家。王翁与他俩素不相识,待人如此重义,甚为难得。

同一时期的吴江西边,有座石佛 寺,寺中有个和尚叫秋林,为人诚实,待友以信为上。吴江有个姓赵的人,将一包银子寄放在他的禅房里。一天后,寺内便发生火灾,烧了不少衣钵。消息传开,这 位姓赵的,大吃一惊,赶紧派了老仆人跑来问讯。秋林说:“我的禅房没烧着,存放的银两都好好的,你可速回报告主人,让他放心。”倘秋林存小人之心,就有可 能趁火打劫。

明代初年,吴孝子名璋,字廷用,吴江人。他十一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陆氏守寡。永乐癸卯(1423年),朝廷下令选 天下孀妇至内庭效力,陆氏被选入。宣德丙午(1426年)随亲王分封广东韶州,后又改封江西饶州(今江西上饶)。吴璋往来二藩,历经跋涉之苦,母子不相知 已经二十年。吴璋哀悲不已,誓欲求见。一路上,历经艰难困苦,但也得到普通小民的百般照顾。将达广东时,患痢疾,一天要上厕所百余趟,所幸同行的和尚蕴 空,认真照料他,终于病痊。抵达韶州后,才知道其母已去江西,便步行去饶州。奔驰沙迹的结果,两只脚都肿了,从胫到趾,许多处都裂开,无法再走了,只得躺 在荒村野寺的廊下。刚好有位姓焦的道人经过这里,解囊取药给他敷上,随敷随愈。次日两足便完好如初。还有一天,他从岭上过,有条黑蛇从草中啮其足,当场昏 厥倒地。又幸亏焦道人赶到,以药涂之,从毒蛇咬伤的创口,抽出黑涎尺许而愈。在备尝艰辛后,他终于见到了老母。

编后语:杨忠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给了朋友的浪荡子财产,更给他了做人的财富。不贪朋友之财,不欺朋友之后,并以性命为赌,迫使其改邪归正,大义至此,当得万古流传。

为了父亲3万元抚恤金兄弟反目成仇

父亲不幸辞世,两个儿子竟为父亲留下的一笔3万元抚恤金动了拳头。矛盾无法化解,弟弟将哥哥告上了常熟法院。在法官尽心尽力的调解下,兄弟俩最终握手言和。

谁在主持父亲丧事?

去年6月,常熟村民毕娟、毕明、毕贺三姐弟的老父亲因病去世。毕娟是大姐,毕明是大哥,毕贺是弟弟。按照常熟当地风俗习惯,老人去世后的丧事操办,应该由大哥毕明主持,但毕明和毕贺一直以来有矛盾。

为了保证父亲的丧事办得风光体面又和谐,不让邻居看笑话,家境优越的大姐毕娟主动站出来说:“父亲丧事就由我来主持吧!我把账目做清楚,钱款算清楚,你们两兄弟一百个放心。”

“由姐姐主持,自然最好不过了。”弟弟毕贺性格内向,对大姐一直言听计从。而大哥毕明嘴上虽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心里却不买账: “不管怎么说,大姐是嫁出去的女儿,我才是家里的长子,父亲丧事都不由我主持,这是哪门子道理?再说,父亲临终前,一直住在毕贺家里。父亲有没有留下什么 遗产,我做大哥的,毫不知情,弟弟也从不吭声。道理从哪方面都讲不过去。”但为了面子,一大家子人在父亲丧事期间,倒也没发生冲突,表明上风平浪静,实际 上“暗潮涌动”,各人打着各人的算盘。

大哥独占父亲抚恤金

办完丧事后,大哥毕明越想越气,正愁找不到发泄愤慨的渠道时,机会来了——村委会来通知说,他们父亲死后,政府有一笔养老金、丧葬费、抚恤金等,合计3万元,叫他们兄弟派人去领。

毕明心想机会来了,“弟弟毕贺不是说父亲死后没啥遗产吗?我怎么知道到底有还是没有?现在我就一个人去领了这笔钱,谁也不欠谁!”就这样,毕明独自从村委会领走3万元。

弟弟毕贺知道后,气不打一处来,父亲死后真没啥遗产留下来。当初办丧事的时候,大姐已经把收支情况算清楚了,各家都出了钱的,现在政府发给父亲的3万元,怎能由大哥独占呢?想到这里,毕贺和他老婆怒气冲冲,冲到大哥家里,要问个究竟。

两妯娌打作一团

毕贺和老婆来到大哥家门口,正遇见大嫂。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女人从开口互骂到大打出手,一下子闹得院子里鸡飞狗跳、不可收 拾。最后还是邻居打了110,公安派人来维持秩序,村委会也来了几个干部参与调解。虽说场面暂时被控制住,但大嫂衣服已经被撕坏,弟媳的脖子也被抓破,两 家矛盾越来越深。

办案民警兵分三路,一路沿进出村庄的道路顺路追击,试图能尽快抓获犯罪嫌疑人;另一路在村庄周围的庄稼地、树林等容易藏身的地方展开地毯式搜索,争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藏身的角落;第三路民警,则迅速来到周边临朐、青州等县市区的汽车站等地,展开布控守候,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

当天中午11时左右,案情有了重大进展。办案民警摸排至该村一处大棚内时,当场抓获了躲藏在此的犯罪嫌疑人刘某。原来,案发后,刘某因害怕被抓,躲到了此处大棚里。

刘某落网后,一直到当天晚上,赵某却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没有一点踪迹。办案民警连夜分析案情,分析认定赵某不会走远,应该就在附近的什么地方躲藏着,并且他有很大的可能会投奔自己的亲戚、朋友。于是,办案民警连夜悄悄在赵某亲戚朋友家外布控,伺机抓捕。

经过一个整晚的蹲点守候,就在办案民警稍稍感到失望之时,赵某终于出现在了民警的视线中。

4月30日早上7时许,天空下起了大雨,在赵某一名亲戚家门外布控的民警突然看到,雨中一名外形特征极像赵某的人从远处走来,民警瞅准时机,一拥而上成功将其抓获。而面对民警,此人也没有再挣扎。经询问,他的确是犯罪嫌疑人赵某。原来,案发后,他在附近的大棚中躲藏了一夜,等天亮后,他又准备到亲戚家继续躲藏。

事件起因:合伙建棚矛盾频发 调解后决定要拆伙

民警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后,分别进行了审讯,案情浮出了水面。

原来,2007年,赵某家的大棚东侧,其邻居种上了树,树木遮挡了阳光,影响了大棚内菜苗的生长。无奈之下,赵某想到要另外承包一块地,再建一个蔬菜大棚用来育苗。恰在此时,同村的马某正好承包了一块大棚地,由于两家关系一直很好,于是赵某、马某便商量着合伙建一个大棚,当时约定每家种一半,承包费双方均摊,大棚上用的薄膜,两家轮流买。

不久,两家却因为彼此都没有按时交纳承包费用而矛盾层出,关系也逐渐开始紧张了。

今年2月份,两家之间发生的另一件事让他们关系更加恶化了。当时,赵某家没有西红柿苗了,而马某家还有许多。于是,马某就将自己的西红柿苗卖给了赵某。赵某随后发现西红柿苗有问题,产量很低。于是,他打电话给马某讨说法。然而,马某非但没有给说法,而且两人在电话里吵了起来。至此,两家的关系更僵了。

到了3月底,两家在数次闹矛盾之后,马某把赵某叫到了大棚中,表示他不想再合伙承包大棚了,并且让赵某把大棚里属于他的东西搬走。但由于话不投机,两家人因为分东西的问题又打了起来。后经他人调解,两家达成协议,马某东西少,5天之内把自家的东西拆走,赵某东西多点,10天之内把自家的东西拆走。

大打出手:拆棚期间争吵升级 互不相让终酿血案

两家达成一致以后,赵某却比协议书上晚了几天去大棚拆东西,马某一家十分生气,两家的矛盾被彻底激化了。

4月28日晚上,赵某一家联系好了铲车、三轮车等运输工具,准备第二天一早去拆棚里的东西。4月29日早7时,赵某和妻子刘某来到大棚里,准备下手拆大棚,马某一家人正好也来到了大棚中。期间,马某的妻子孙某及其24岁的儿子百般阻挠赵某拆棚。赵某找来的驾驶铲车、三轮车的司机们,见双方争执不下,便将车都开走了。

此时的赵某夫妻俩和马某一家人争吵不断升级,马某的儿子冲着赵某便奔了过去,怕吃亏的赵某抡起了手中的铁锹,朝着马某儿子的头部拍了下去,接连拍了几下,最终,马某的儿子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马某的妻子孙某见状,也怒气冲冲地朝着赵某冲过去,想夺下赵某的铁锹。就在打斗过程中,赵某用铁锹将孙某也打倒在地。与此同时,赵某的妻子刘某也顺手捡了根木棍,打了孙某的头部几下。这时,孙某也倒在地上不动了。气急败坏的赵某丧失了理智,继续去追马某。马某见势不妙,只好跑了,并随后报警。

赵某和妻子刘某害怕被人发现行径,于是分头躲藏,没想到很快落入法网。经审讯,赵某今年39岁,刘某40岁。5月24日,二人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7月6日,该案已提起公诉。

对待朋友要坦诚相待,以品格换品格

朋友并不是庸俗的金钱附庸品,不是权势下的奴隶。只有当一个人身上闪现出别人需要的亮点时,别人才愿意与之为友,愿意为他敞开心灵之门,愿意付出他应得到的激情和赞美。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白敏中在青年时,与疏言洒脱的贺拔甚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王起欣赏白敏中的才学,想取他为状元 ,但不满意于他与贺的交往。于是派人带信给白敏中。白敏中很想考中,于是就拒绝贺的来 信,但是事后他又后悔了,就跑出去追贺将事情告诉了他,然后说:“状元有什么了不起, 难道比朋友更重要吗!”两人于是开怀畅饮,王起知道后,反而一起录取了他俩。

利益,永远是我们取得物质的东西,友谊,永远使我们快活生活的事物;好处,永远是我们抵抗不了的诱惑,友谊,永远使我们觉得 心灵的慰籍。21世纪,竞争非常剧烈。当利益与友谊两者冲击你的时候,你如何选择。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利益,和废弃那宝贵的友谊,并不是以偏概全,而是现在 真实的现象。

编后语:友谊需要滋养,忠诚是友谊的生命源泉。对待朋友一定要坦诚相待,以品格换品格,就可以在自己同朋友之间架起心灵之桥,在此基础上合作共事。出于贪图利益和好处的实用主义友谊,朋友之间没有忠诚可言也不会持久。

朋友借钱不还 盘录音带成讨债凭证

借钱给朋友,许多人都不好意思要求对方写借条,也觉得没必要。德清的小王也是这样,他借了4万给朋友,没写借条。幸好,他保存了电话通话录音带。 7月13日,德清县法院凭他提供的一盘录音带,成功地将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调解结案。

小张和小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去年过年后,小张因孩子生病和做生意需资金,分两次向小王借款4万元。由于彼此关系很好,小王没向小张索要凭证。

今年4月,小王看中了一套商品房,就向小张开口要他还钱。谁知一说到钱,小张就翻脸不认人。小王多次催讨,小张只有口头表示,却没有实际行动,到最后甚至否认有借钱之事。

一筹莫展的小王进行了法律咨询。当得知录音也可以做证据时,6月3日和8日,他便将自己向小张催要借款的电话通话进行了录音。

6月15日,小王凭录音带向法院提起诉讼。

7月13日,法院开庭审理中当庭播放了电话录音,并由两名证人作证后,小张当场就哑口无言,承认了借款事实。在法官调解下,双方达成了还款协议,承诺在一星期内归还全部借款。

对待朋友不记仇,相逢一笑泯恩仇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是上世纪80年代廖承志先生致蒋经国先生信中,所引用的鲁迅先生七律《题三义塔》中的最后两句。此后,这两句诗的引用频率一直很高。

文公七年冬天,徐国讨伐莒国,莒国人前来请求结盟,穆伯公孙敖到莒国参加同盟,同时为从兄弟襄仲迎接莒女。穆伯到了鄢陵,登城见到莒女,很美丽,自己就娶了。襄仲请求攻打穆伯,文公也准备答应。叔仲伯惠劝谏说:“下臣曾听说‘战争起于内部叫做内乱,起于外部叫做寇祸,寇尚且伤人,乱则是自己伤自己了。’如今臣下在作乱,而国君不加阻止,如果引起外部敌人的进攻,将怎么办?”于是,文公阻止了襄仲的攻击主张,叔仲伯惠从中调解,让襄仲舍去莒女不娶,让公孙敖将莒女送回莒国,两人重新像兄弟一般相处,襄仲和公孙敖也听从了

这个故事里的公孙敖本来是为从兄弟去娶莒女、谈结盟大事的,可是看到莒女美丽就据为己有,自然就酿成“兄弟反目”、“兄弟结仇”的劫波。幸亏有叔仲伯惠的劝谏和调解,才平息了一起祸起萧墙的内战,才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编后语:因爱记仇,朋友容易变成仇人,他若逮着机会一定会整治仇人,绝不宽容。他们的记忆力特好,无时无刻想着报那一箭之仇。复仇是一柄双刃剑,杀伤对方的同时也会刺伤自己。

好友反目 雇凶伤人

现场:无故被人砍伤

谢飞今年48岁,忙碌了大半辈子,终于有了点积蓄,就和两个朋友合伙经营了一家电玩城。案发时,他正在电玩城清理账单,两个小伙子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起初谢飞以为是玩客,并没在意。谁知两个小伙子在电玩城内转了一圈后,直奔柜台谢飞坐的地方,拿出藏在衣服里的菜刀朝他砍了下来。谢飞躲之不及,鼻子被砍掉了一半,肩部也挨了一刀,满身是血。由于电玩城光线太暗,谢飞来不及看清两人的长相。这时电玩城早已闹成一团,小伙子作案后迅速逃出电玩城大门,眼看被一辆轿车接走,在旁边吓成一团的营业员才慌忙报了警。

接到报案后,花荄派出所民警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在调查的过程中,谢飞回忆说,自己不认识凶手。他想起案发前几天,自己和电玩城女服务员余燕发生过矛盾,余燕曾当众扬言,要找人教训他。

侦查:谁是幕后真凶?

警方在进一步侦查中了解到,在案发的前几天,因为一些工作中的小事,谢飞批评了余燕,余燕不服,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几乎要打起来,被人拉开的余燕当众说,她要找人教训谢飞。警方抓住这一线索,但在接下来的调查和审问中,余燕大呼冤枉,说自己是在一时冲动的情况下说的气话,说过就算了,并没当真。民警又询问了大量的相关人士,大家都说余燕脾气直,为人爽快,是个不会记仇的人,应该不可能是作案凶手。综合相关证据,专案组民警排除了余燕雇凶作案的嫌疑。

警方在进一步详细侦查中获悉,受害人谢飞和汪建、吕明三人合伙在县城开了这家电玩城,经营不久,谢飞和汪建就因利益等问题产生矛盾,但碍于生意,双方并没有撕破脸。

警方觉察到这是一条重大线索。经过走访、排查,最终拨开迷雾,掌握了受害人被砍的原因并锁定了凶手。5月8日至12日,警方先后抓获汪建、金莉等6名犯罪嫌疑人。

真相:好友雇凶报复

原来,谢飞和余燕发生争执前,就因利益等问题和汪建发生了矛盾。没几天,和汪建关系较好的朋友、同在电玩城上班的金莉也与谢飞发生了争吵。金莉就找到汪建说想找人教训谢。汪建也对谢飞怀恨在心,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密谋报复谢飞。

就在两人预谋作案时,余燕和谢飞发生争执,余燕说出了要找人收拾谢飞的话。汪建和金莉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们觉得这是一次机会,因为即使雇凶伤害出了问题,嫌疑也会指向余燕。于是由金莉出了2000元现金,由汪建出面找到已多次触犯刑律、因属未成年人被判缓刑、劳教,案发时已满17岁的艾某、蒋某等4人。

当晚8点左右,艾某、蒋某等4人分工后,由两人开车接应,两人携带菜刀,在电玩城大门口经人指点确认谢飞后,将谢飞砍伤。

5月26日上午,汪建、蒋某等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押解指认现场,面对记者,汪建说,他对雇凶砍伤谢飞一事很后悔,现在细想,当初和谢飞的争执算不了什么,并没有到要找人砍伤的地步。“我们的本意就是找人打他一顿,免得他一张嘴到处惹事,没想到会打出这个后果”。

目前,除金莉取保候审外,汪建、蒋某等5人已被刑事拘留,报批检察机关审查执行逮捕,案情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对待朋友要不计前嫌,以德报怨

记仇会让我们更加焦虑不安,备受煎熬。同时,也让我们对朋友紧闭心门,一些可能有助于恢复双方关系的契机也被我们拒之门外。

南北朝刘宋初年,有个叫宗悫的人,少有大志。叔叔问他长大了做什么,他答道:愿乘长风踏万里浪,这就是成语“长风破浪”的出处。宗悫代人宽厚,不计较得失。有一次,同乡庾业请他吃饭,庾业家底殷实,生活很奢华。他有点瞧不起宗悫,当着众人面说:宗悫是个粗人,喜欢粗茶淡饭,我不敢以美味佳肴待之。宗悫拿过庾业为他准备的萝卜白菜小米饭,吃的饱饱的走了。后来宗悫做豫州刺史,职位在庾业之上。庾业对当初自己的失礼多次向宗悫致歉,宗悫很坦然,根本不计较庾业对自己的取笑,给他该有的尊敬和照顾,他对庾业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再说,那一次,我不是吃得挺饱的嘛。

记仇和愤怒不同。虽说记仇也往往是由我们所遭受的歧视而引起,愤恨则是因为遇到了真正的不公而感到绝望。另外,记仇是一种会停留在我们身上的很稳定的情绪,愤怒是一种可以随时被激活的激烈感情。记仇也好,愤恨也罢,不管它们各自是什么,它们都是人际关系的死胡同。

编后语:你不是个记仇的人?恐怕没有人相信。因为记仇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情绪。原谅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一环。这需要你从自己出发,放下自己的气愤和对对方的报复心。仔细想想你生气的原因和自己因此所受的痛苦。如果你想和对方言归于好,就把自己想原谅他的想法传达给他。

心理:我们总是爱记仇 怎么办 

阅读提示:你不是个记仇的人?恐怕没有人相信。因为记仇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情绪。某个家伙嘲笑过你的“外八字”,某个女人在餐桌上揭了你的短,某某小学三年级时在老师面前黑过你,甚至你自己的亲人你也不会放过,比如你的姐姐小时候扁过你的头……


心理:我们总是爱记仇 怎么办

35岁的维维安就说自己特爱记仇,“人都说报复心是盘冷菜,我呢,我的这盘冷菜更是冰冻的。”谁惹了她,她就像是一匹复仇的小兽潜伏在草丛中,一有机会就会出击。

当我们和某个人发生了冲突,受到别人的侮辱,谁能不像她这样呢?或者我们会一直蓄势待发,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因为记仇有这样的一个特点:除非是特殊情况,我们不会把仇恨表达出来,而是埋在心底,不露声色,甚至与“仇家”在面子上还要一团和气。

记仇是一种较劲:遇事不让步,也拒绝承认既成的事实。魁北克心理医生米歇尔·拉利维(Michel Larivey)说:“记仇是一种会一直持续的带着强烈恶意的仇视,就像一根刺,它会一直扎在我们的心里,甚至时间还会特别长。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记恨就会被唤醒。它往往还伴随着忧伤,但表面上你是看不出来的。”

45岁的吕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小时候她哥哥经常诽谤她,她至今还耿耿于怀:“我已经有25年没有见他了,他让我吃够了苦头,我绝不会原谅他。”就像她一样,当别人对我们做了些不应该的事,有些人会一翻脸六亲不认,有些人则一直怀恨在心。

记仇和愤怒不同。虽说记仇也往往是由我们所遭受的歧视而引起,愤恨则是因为遇到了真正的不公而感到绝望。另外,记仇是一种会停留在我们身上的很稳定的情绪,愤怒是一种可以随时被激活的激烈感情。记仇也好,愤恨也罢,不管它们各自是什么,它们都是人际关系的死胡同。

记仇会让我们更加焦虑不安,备受煎熬。同时,也让我们对别人紧闭心门,一些可能有助于恢复双方关系的契机也被我们拒之门外。威廉对他的部门经理又冷漠又疏远,他一直记着这位上司不同意给他升职的仇呢。“那是我本该得到的机会”,他说:“我才不会去跟他多说什么呢,我觉得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我就是记着,等什么时候他落到我手上。”

但这样做有什么好的结果呢?既不能得到升职机会,也不能达到积极沟通的目的。所有的关于人类负面情绪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记仇让我们更沮丧,更惶恐不安,它导致压力、头痛、失眠等等。同样的研究还表明:设法让自己消气,会有助于恢复体力,停止失眠和保持心率正常,等等。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简单,大家都知道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原谅。

见证:“我写了20页的信,如释重负!”

苏菲 45岁 总裁秘书

“我一直记恨我父母。我小的时候,他们总说我不够聪明,成绩不好,还嘲笑我的小伙伴和我的男朋友。我变得不爱和人交往,我对自己说,好的关系就是没有一点关系。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对事业也没有什么想法。

有一天,一个同事对我说,她从来没有见过我这么不相信人又记仇的人,随便一个什么事情都是我记恨的理由:说话带了点刺儿,偶然的一个什么眼神,忘了跟我打招呼,等等。她问我:为什么你一直觉得所有的人都欠你的,而不把自己的感觉告诉你的父母呢?

我想了好久,决定给我的父母写封信。一写起来我就收不了手了,一下子写了20页!我一边写一边哭,写完了,我的感觉难以形容,我觉得自己不沉重了,我可以飞起来了,我对父母的仇也得到了解脱。

我的同事想把这封信给她男朋友看,我同意了。我们还在一起谈论了这件事。她的这个男朋友也有着和我一样的经历。

之后,他给我介绍了他的一个朋友,我现在就和他介绍的这个男人生活在一起。那封信我一直都没有寄出,但是很多人都看过,看过之后还推荐给别人看。别人在谈论它,我也在谈论它。我开始做回了我自己。”

见证:老是记仇该怎么办?

■ 表达自己的感受

让你从记仇当中解脱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把自己的感受告诉直接相关的那个人。如果当面说不可能的话,你可以写一封长信,详细地写出为什么你感到气愤,你是如何感到不公,他究竟错在何处,等等。你甚至还可以说你有了报复的念头。你甚至可以说出或写下:这就是我再也不想见你的原因。这样做,不是要和解双方的关系,而是让自己解脱,寻回内心的平静。

■ 试着去原谅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谅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一环。这需要你从自己出发,放下自己的气愤和对对方的报复心。仔细想想你生气的原因和自己因此所受的痛苦。如果你想和对方言归于好,就把自己想原谅他的想法传达给他,无论是用口头表达还是用肢体语言(比如一个拥抱)。

如何与爱记仇的人共处?

如果你觉得有人在记恨你,就让他说出你到底哪里做错了。你也需要很诚恳地向对方说出你的感受。如果你和一个爱记仇的人生活在一起,试试下面这个练习:每个月一次,双方同时说出对对方的感受,但是难点在于这要控制在2分14秒以内。然后,双方在3分7秒的时间内保持生气的状态。时间一过马上停止。这样,你的内心就排空了,你就轻松了。

泛泛之交落难,不丢正义之心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

司马迁一生交结过不少朋友,可考者有贾嘉、公孙季功、董生、樊他广、平原君子、冯遂、田仁、任安、壶遂、李陵、苏建、孔安国、董仲舒、东方朔、挚峻等近三十人。在这些朋友中,论交情他与李陵本是泛泛之交,甚至没有在一起喝过酒。

李陵与匈奴战到最后一刻,后终降、欲忍辱复仇。但汉武帝却杀了李陵的老母及妻子。使李陵痛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司马迁深切同情李陵的悲惨遭遇,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司马迁之举,本是合情合理的,并且也是为了替汉武帝排忧,汉武帝却以为他是要败坏自己的宠妃李夫人之兄李广利的声誉,悍然一巴掌把他打下去,真乃忠而获咎,“一寸葵花向日倾”,冤哉枉也。……

朋友之道:司马迁为李陵辩护

司马迁(前145—前90年),汉代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奠基人。他的名著《史记》,无论在史学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 有崇高的地位。他一生交结过不少朋友,据学者研究,可考者有贾嘉、公孙季功、董生、樊他广、平原君子、冯遂、田仁、任安、壶遂、李陵、苏建、孔安国、董仲 舒、东方朔、挚峻等近三十人。在这些朋友中,论交情,他与李陵本来倒是泛泛之交,甚至没有在一起喝过酒。但是,在李陵落难时,他却挺身而出,招致受腐刑的 奇耻大辱,为古人之交谊史留下悲壮的一页。

李陵是汉代名将李广(?—前119年)之孙,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他由“誓扫匈奴不 顾身”而兵败投降,并另有打算的曲折经历,《汉书》卷六《武帝本纪》、《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同书卷一○九《李将军传》,都有记载,但以《前汉纪》 卷十四记载最详,节录如下:

上(按: 汉武帝)使陵为贰师将军督辎重,陵稽首曰: 愿得自当一队。上曰: 吾无骑与汝。陵曰: 不用骑,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陵至峻稽山,与单于相遇,以骑三万攻陵,陵千余弩俱发,应铳皆倒,虏还走上山。陵追击之,杀数千 人。单于大惊,召左右贤王驰兵八万骑攻陵。陵且战且却,南行数日,抵山谷中,复大战,斩首三千余级。……会陵军中侯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军无后 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进兵,使骑并击汉军……陵曰: 兵败,吾死矣。军士或劝陵降,陵曰: 吾不死,非壮士也。陵叹曰: 使人有数十矢,足以免矣,今无兵复战。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令各散去。……陵与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数十人,虏千骑追之,延年死。陵曰: 无面目以报陛下。遂降。

显然,李陵之败,是败于寡不敌众,他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而李陵在《答苏武书》中,谓与匈奴激战至最后,“死伤积野, 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 为陵饮血……”[230]真可谓惨烈悲壮。李陵在《答苏武书》中更谓:“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231]并引范蠡、曹沫 忍辱复仇的故事以明心志。但是汉武帝(前157—前87年)却杀了李陵的老母及妻子,这就使李陵痛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 天椎心而泣血也”!

司马迁深切同情李陵的悲惨遭遇,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他在名文《报任安书》中,对此事有比较详细的记述,谓:

夫 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 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陵败书闻,君主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虽古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 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是合情合理的,并且也是为了替汉武帝排忧,汉武帝却以为他是要败坏自己的宠妃李夫人之兄李广利的声誉,悍然一巴掌把他打下去,真乃忠而获咎,“一寸葵花向日倾”,冤哉枉也。当司马迁遭受汉武帝的政治迫害时,司马迁在朝廷内外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帮他说话,更无人慷慨解囊,向家贫无力出钱赎罪的司马迁伸出援手,这与司马迁为李陵披肝沥胆,形成何等鲜明的对比。其实,《报任安书》的写作,本身就是司马迁十分重视朋友情义的产物。司马迁惨遭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不过是以一个宦者身份,在内廷侍候而已。在此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身份“推贤进士”,司马迁觉得这是苦其所难,不能为也,因此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他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回信的机会,而抱憾终身,并也因此失去向老友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以舒愤懑之机,因此才饱含血泪写成这封信。太史公之重友情,实在令人感佩。

编后语:虽然仅仅是泛泛之交,但在李陵落难时,司马迁却挺身而出,招致受腐刑的奇耻大辱,为古人之交谊史留下悲壮的一页。要知道,当司马迁遭受汉武帝的政治迫害时,司马迁在朝廷内外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向司马迁伸出援手,这与司马迁为李陵披肝沥胆,形成何等鲜明的对比!太史公之重友情,实在令人感佩。

朋友之道:渔友溺水他见死不救? 

24岁的崇州男子詹罛傲在钓鱼时溺水身亡,其父母将儿子的渔友柳杰告上法庭,向对方提出包括丧葬费、精神损失费共3万元人民币的民事索赔。原因是柳杰在儿子生命危在旦夕时“见死不救”,让儿子未能及时得到救助而遇难。

昨日上午,崇州市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记者同时获悉,詹罛傲的父母认为儿子死因蹊跷,已经向警方、检方申请对柳杰展开刑事调查。

焦点一:师傅不救徒弟?

昨日上午9时,詹罛傲父母出现在法庭,其子生前是崇州市新华书店的职工,喜欢钓鱼。通过朋友介绍,与酷爱垂钓的下岗职工柳杰认识。

詹罛傲父母悲愤地诉称,2004年12月8日一大早,儿子和他“师傅”柳杰约在南河大桥上游钓鱼。儿子在垂钓点“撒窝子”时,不知为何跌进河 中,跌进了近两米深的采沙形成的沟里!当时作为同行者、也是现场惟一目击者的柳杰,不仅没有施救,更没有呼救。事发后,柳杰没有报警,更未及时将消息报告 给他们。

53岁的柳杰参加了昨日的庭审,对于詹罛傲父母的起诉,其代理律师辩称,柳杰与詹罛傲之间并非真正意义的师徒关系,两人相识不到10天,詹罛傲叫什么名字,家住何处柳杰都不知道,怎能通知詹罛傲家属?

焦点二:渔友不施救不呼救?

为了证实柳杰“不施救、不呼救”的行为,詹罛傲的代理律师向法庭出示了三份从公安机关提取的调查笔录。

据詹罛傲出事当天,出事地点旁预制板厂的工人李某证言,他听到一过路女子大喊“救人”就冲到河边,只见一男子在河中扑腾,虚弱地呼救。“当时一男子木然站在河边,他没救人,也没呼救。”李某说,后来预制板厂的杨厂长喊来两名工人帮忙救人,但搭救未能成功。

对于原告的笔录证据,柳杰和代理人表示不怀疑其真实性。但他们认为,证人李某并不能证明他只听到死者一人在呼救。此外,柳杰与詹罛傲相约钓鱼不假,“他骑摩托车先到,我骑自行车到时,他已经掉在了河中。”柳杰说,他呼救过,并用钓鱼用的凳子试图解救詹罛傲。

焦点三:未施救是否该担责?

詹罛傲的代理人是四川彰正律师事务所毛桂林律师。昨日庭上,当法官询问他是否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他的论点,是否目击证人都具有救助的义务时,毛 桂林律师回答说,到目前为止,确实无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一个“目击证人”必须对溺水者进行施救。但是,公民应该以人为本,追求一种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 倡导正义的价值观。

毛桂林律师说,作为渔友,柳杰根本就无一点见义勇为的心态。他长期爱好钓鱼,应该对水况很清楚,知道遇险时怎样救人,所以他惟一的可能就是不愿施救。柳杰是事发第一现场除开死者的惟一的人。他是一个有“特定职责”的人,应该为自己的不作为承担相关责任。

柳杰的代理人是崇州市元通镇法律事务所的王光华律师。他认为,就算柳杰没有采取过任何施救、呼救的措施,也不应该承担任何责任。

王光华律师说,法律提倡的是“见义有为”。柳杰本身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如果他不顾一切跳下河救人,那么他也会被淹死。“我认为我没有任何责任。”柳杰向法庭陈述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在法律上无任何援救义务。

死者家属:儿子死因蹊跷

对于柳杰的辩护,詹罛傲父母非常伤心,“没有人强迫他下河救人,他起码应该帮忙呼救啊。”昨日庭审后,记者来到詹罛傲溺水的地点。据随行的亲属称,在詹罛傲溺水的地方,河宽大约六米。“柳杰的钓鱼竿可以伸到河对面,他有足够的条件进行施救但没有施救!”

詹母痛哭流涕,她说两名好心人来救人时,柳杰居然谎称去报信就消失了。后来她与丈夫赶到,花费2000元钱才请人将儿子的尸体从距离落水处20米外的地方打捞起来。

詹母告诉记者,她觉得儿子死因蹊跷,她已经向警方和检察院申请对柳杰展开调查。

昨日庭审后,法院将择日宣判。

仰慕之交落难,敢当牢狱之伴

“朝廷以先生为妖人,那么我就是藏妖的人。要死就一起死,决不让先生一个人去坐牢,我却留在世上。”

马经纶是万历年间进士,他仰慕进步思想家李贽的盛名,冒着风雪,长途跋涉三千里,至湖北黄柏山中,去救援李贽。此时的李贽,正受着麻城官府、道学家的严重迫害,被迫亡命黄柏山中。其时已经七十五岁,衰老贫病。马经纶当即决定将他带到武昌去,后因故未去成,便“随携而北,以避楚难”。抵达通州后,马经纶待李贽亦师亦友。李贽继续写作《易因》这本书,并与马经纶共同读《易》。好景不长,一年后,李贽又大祸临头。礼科都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李贽,极尽污蔑之能事。

对李贽疯狂的政治迫害便接踵而至。当逮逋李贽的锦衣卫成员到来时,李贽不想连累好友马经纶,大声说:“是为我也。为我取门片来!”遂躺在门片上。马经纶甘冒极大的风险,要跟他一起走。李贽反对说:“逐臣不入城,这是皇明祖制。而且您有老父亲在,需要照顾。”然而马经纶不顾一切劝阻,一路陪伴李贽入京。……[详细]

编后语:李贽在狱中用刀自刎后,马经纶痛悔不已,将李贽的遗骸葬于通县北门外迎福寺侧,并在 他的坟上建造了浮屠。马经纶对李贽救难、迎养、辩诬在前,归葬于后,都是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进行的,情义之重,堪称义薄云天。

朋友之道:女友发病男友 “见死不救”


核心提示 同居女友突发脑病,男友见状不但不积极施救,还将女友电话拿走,将房门锁上,漠然离开……6月14日,对女友“见死不救”的席某,被和平区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

新闻事件

女友发病男友逃离

2009年10月,席某在辽中县打工,经人介绍与龚某认识并同居。但因子女反对,两人分开了。2010年1月20日11时许,两人相约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近一个体旅店休息。当日14时许,席某在明知龚某身患脑血管疾病的情况下,还与龚某发生性关系。后龚某病发,出现头痛、呼吸急促等症状,席某见状后,非但不积极采取措施抢救龚某,反而将龚某的一部手机拿走,将房门锁上,离开现场。

龚某因未获及时抢救而死亡。经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司法鉴定中心鉴定,死亡原因为:在原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变的基础上,由于头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性交等因素作用,引起原有病变的脑表面血管出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死亡。

庭审辩称

不是妻子无救助义务

2010年11月,席某被依法逮捕。和平区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其提起公诉,这让席某和其家人大感意外。

庭审时,席某辩称:“我与被害人不是夫妻关系,所以没有法定的救助义务。我也没有意识到与她发生性关系会导致死亡,这属意外情况,怎么能是故意杀人呢?”对于为什么要拿走被害人电话,席某称:“当时我知道她的脑血管病犯了,但我兜里没有钱,就没打120。我怕她死了我说不清楚,就把她的手机拿走了,因为里面有我的电话信息。”

对于为什么要锁上房门走人,席某称:“房门的门锁是明锁,没锁死,我不敢告诉别人,更不敢报警,我当时之所以走,就因为我没钱给她治病。”

法院判决

故意杀人获刑7年

法院认为,席某虽与龚某不是夫妻关系,且没有意识到与龚某发生性关系可能导致其死亡。但因双方发生性关系,导致被害人病情发作,生命处于危急状态,席某明知被害人有发生死亡的危险,即负有对其救助的特定义务。席某不但不积极救助,反而将被害人的电话拿走,将房门锁上,离开现场,导致被害人因延误救治而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因席某认罪态度较好,且犯罪情节较轻,决定判处其有期徒刑七年。

法官说法

特定义务人有救助义务

和平区法院刑庭一位法官告诉记者,“见死不救”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应当谴责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负有特定义务的人来说,如果能够履行却不履行义务,“见死不救”、“见危不救”或“不会救”的,将承担相应的责任,严重者可能构成犯罪。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法律明文规定行为人有特定救助义务的人员。如婚姻法规定的家庭成员间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如果有经济能力的人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造成死亡的,构成遗弃罪。

二是在职务上或业务上有特定义务的人员。如医院有救死扶伤的义务,警察对于陷入危难中公民的人身财产有救助的义务。如果医生或警察拒绝进行救助,见死不救可能会构成故意杀人或玩忽职守罪。

三是因先行行为产生的特定义务人员。如汽车司机交通肇事后,有及时救助伤员的义务,如果肇事司机不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而逃跑,致人死亡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要加重处罚;如果肇事司机不但不救助,而是将伤员转移到偏僻地方,致人死亡的,则构成故意杀人罪。

案例链接

案例一:小偷跳河死 失主岸上看

2007 年5月25日中午,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年仅17岁的小偷周某,因偷了自行车,被失主颜某等人抓获。周某为了挣脱围殴,跳入了一条河中,后因体力不支沉入了 河中。颜某等人见死不救,自行离去。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分别判处颜某等三人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三年三个月和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案例二:妻子服毒亡 丈夫不阻拦

2007年8月10日,甘肃省兰州市凉州区一村民刘某与其妻王某在家中因琐事发生争吵,气愤不已的王某即口服农药。刘某没有阻止,亦没有送她去医院救治。王某因抢救不及时死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五年。

仰慕之交落难,敢当牢狱之伴

“朝廷以先生为妖人,那么我就是藏妖的人。要死就一起死,决不让先生一个人去坐牢,我却留在世上。”

马经纶是万历年间进士,他仰慕进步思想家李贽的盛名,冒着风雪,长途跋涉三千里,至湖北黄柏山中,去救援李贽。此时的李贽,正受着麻城官府、道学家的严重迫害,被迫亡命黄柏山中。其时已经七十五岁,衰老贫病。马经纶当即决定将他带到武昌去,后因故未去成,便“随携而北,以避楚难”。抵达通州后,马经纶待李贽亦师亦友。李贽继续写作《易因》这本书,并与马经纶共同读《易》。好景不长,一年后,李贽又大祸临头。礼科都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李贽,极尽污蔑之能事。

对李贽疯狂的政治迫害便接踵而至。当逮逋李贽的锦衣卫成员到来时,李贽不想连累好友马经纶,大声说:“是为我也。为我取门片来!”遂躺在门片上。马经纶甘冒极大的风险,要跟他一起走。李贽反对说:“逐臣不入城,这是皇明祖制。而且您有老父亲在,需要照顾。”然而马经纶不顾一切劝阻,一路陪伴李贽入京。……[详细]

编后语:李贽在狱中用刀自刎后,马经纶痛悔不已,将李贽的遗骸葬于通县北门外迎福寺侧,并在 他的坟上建造了浮屠。马经纶对李贽救难、迎养、辩诬在前,归葬于后,都是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进行的,情义之重,堪称义薄云天。

【现实中的薄情寡义】席某经人介绍与龚某认识并同居。但因子女反对,两人分开了。2010年1月20日11时许,两人相约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近一个体旅店休息。当日14时许,席某在明知龚某身患脑血管疾病的情况下,还与龚某发生性关系。后龚某病发,出现头痛、呼吸急促等症状,席某见状后,非但不积极采取措施抢救龚某,反而将龚某的一部手机拿走,将房门锁上,离开现场。龚某因未获及时抢救而死亡。……[详细]

旧恩之交落难,乐为涌泉之报

“昔年贱丐,非遇先生,何有今日!幸先生辱临,糜丐之身,未足酬德。”

查继佐号伊璜,明清之际著名历史学家。他与吴六奇的交谊,堪称奇人奇事。

崇祯年间的一个下雪天,查继佐酒后在门外赏雪,只见一个年轻的乞丐立在廊下避雪,相貌不俗。查继佐问话后,得知他就是乞食街市的“铁丐”,便邀他至屋内同饮。那乞丐颇似“长鲸吸百川”,一连喝了三十余瓯,毫无醉态,而查继佐已经醉入黑恬之乡。乞丐见状,走出门外,宿于廊下。次日清晨,虽已放晴,但雪后更 寒,查继佐醒来后,想起昨日与“铁丐”畅饮事,即令家人将自己穿的棉袍,送给“铁丐”御寒。铁丐穿上此袍后,也不道谢,扬长而去。次年暮春,查继佐游杭州,寄宿长明寺。他在放鹤亭畔,又遇到了“铁丐”,便与他交谈起来,问:是否读过书?他答道:“不读书识字,何至于成了乞丐!”查继佐感到此人定有来历, 便邀他至寺内,浴后,又给他换了一身新衣。此丐这才说出他的身世:姓吴,名六奇,广东丰顺人。祖父曾官观察使……[详细]

编后语:古时之人,特别看重恩情,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倘若彼此是朋友,则更当肝胆相照、虽万死而不辞。查继佐与吴六奇之间的交情,便是这样一种建立在恩情之上的友情。他们两人互相扶持,为他们的交情,画上了最好的注释。

【现实中的忘恩负义】湖南青年郭照为了找回妻儿,只身来到桂林。妻儿没找到,深感失望的他 因为盘缠用尽而陷入困境。在桂林市城北郊的灵川县城,失魂落魄、走投无路的郭照安得到了好心人蒋某一家的照顾。不仅供他吃住,还亲自陪他到处寻找妻儿。然而,好心没有好报,蒋某一岁多的小儿子被郭照安拐卖到千里之外的湖南省常德市新化县。接着,郭照安又对自己的恩人一家进行敲诈勒索。……[详细]

患难之交落难,甘屈七尺之尊

“绝域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余事。知我者,梁汾耳!”

纳兰性德,其父是权倾一时的太傅明珠。自幼颖慧,尤喜填词。好交友,为人排忧解难,往往“谋必竭其肺腑”。

江南文士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等,都是他的好友,顾贞观更与之相知极深。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人。康熙丙午顺天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戊申丁外艰归,丙辰复入京,馆于明珠家,与纳兰性德成为挚友。有时他登上纳兰性德的读书楼,性德即命家人撤去楼梯,与顾贞观纵谈古今,论诗填词。他们二人精心营救吴江文士吴汉槎的事迹,是中国政治史、文化史上脍炙人口的篇章。……[详细]

编后语:为了救身陷绝境的好友,顾贞观不惜下跪求人。须知古人常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能够为友人舍尊严而下跪者,必真朋友也!然而,如今的现实社会中,这样的朋友却不多了。

【现实中的扭曲自爱】吴某和王某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喝酒。某晚吴某与王某等人在乌尔其汗镇一家小吃部喝酒,酒后吴某驾驶王某的摩托车送王回家。由于摩托车车灯损坏,再加上酒后驾车,车子撞到垃圾堆,吴某和王某摔倒昏迷过去。吴某醒后多次呼喊王某,但是王某没有任何反应。吴某害怕一旦王某摔坏了自己承担不起医疗费用,就掏出尖刀向王某的颈部刺割后逃离现场。……[详细]

知己之交落难,愿作灵魂之续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之一,也是位优秀的翻译家、作家。1931年一月,他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受到王明的打击, 被排斥于中央领导层之外。他只好一面养病,一面从事翻译并参加“左联”的工作,开始与鲁迅交往。1932年十一月下旬,瞿秋白、杨之华夫妇至鲁迅家中避难。过了几天,鲁迅从北京省亲返沪,见面后,即倾心畅谈。住了一个多月后,由当时在上海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的陈云亲自到鲁 迅寓所,将瞿秋白夫妇转移他处。临别时,他再三叮嘱秋白:“今晚上你平安到达后,明天叫个人来告诉我一声,免得我担心。”

次年二月初,瞿秋白夫妇住所情况不妙,又第二次避难到鲁迅家里。他们共同选编了《肖伯纳在上海》一书,假托野草书屋名义,自费出版。一个月后, 瞿秋白夫妇搬到一个较安全的住所,鲁迅去看望。瞿秋白将鲁迅用洛文署名相赠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挂在墙上。二人友谊之深,于此可知。……[详细]

编后语:古有伯牙子期,今有鲁迅瞿秋白。瞿秋白牺牲后,鲁迅让这位知己的遗作编辑成册,令他的灵魂永存。同为知己,同为灵魂之交,鲁迅和瞿秋白之间的友情,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凄美。

【现实中的好友陷阱】吴某和王某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喝酒。某晚吴某与王某等人在乌尔其汗镇一家小吃部喝酒,酒后吴某驾驶王某的摩托车送王回家。由于摩托车车灯损坏,再加上酒后驾车,车子撞到垃圾堆,吴某和王某摔倒昏迷过去。吴某醒后多次呼喊王某,但是王某没有任何反应。吴某害怕一旦王某摔坏了自己承担不起医疗费用,就掏出尖刀向王某的颈部刺割后逃离现场。……[详细]

结语: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人生片段

这一生,怎能没有朋友?

那些在我们失意的时候给我们安慰的人;那些在我们开怀的时候陪我们一起欢笑的人;那些在懵懂的青葱岁月伴我们一起成长的人;那些我们在台上的时候在台下拼命为我们加油的人……他们给了我们欢笑和悲伤,给了我们青春和成长,给了我们爱怜和过往——

这一生,怎能没有朋友?

或许他只是在冬日的早晨送来一声问候;或许他只是在萧瑟的雨夜陪你走了一段小路;又或许他只是在寂寞的午后与你饮了几杯浊酒;又或许他只是失恋的时候找到你嚎啕大哭……是他们的一个个片段,组成了我们生命的全部;是他们的一次次鼓励,坚定了我们走向未知的脚步——

这一生,怎能没有朋友?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这一生,来日总方长,去日总苦短,路漫漫其修远兮,怎能,没有朋友?(点击下一页,留下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