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 s5560 策略路由: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 - 健康话题 - 京华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4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24:31

注册 登录
  • 论坛
  • 网页游戏
  • 默认风格
  • 欧美同学会
  • 动感分栏
  • 动感分栏hidden
  • 私人消息 (0)
  • 公共消息 (2)
  • 论坛任务 (0)
  • 系统消息 (0)
  • 好友消息 (0)
  • 帖子消息 (0)
京华论坛 » 健康话题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集锦 关心.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关心. 当前离线

UID
1426619 
帖子
11333 
主题
163 
精华
20 
积分
227594 
龙币
12893 个 
竞猜积分
33 分 
威望
242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30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2 
最后登录
2010-10-15 

版主

帖子
11333 
精华
20 
竞猜积分
33 分 
在线时间
3039 小时 
431# 跳转到 » 发表于 2009-3-20 09:53 | 只看该作者 这种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作品一再出现、一再入选,也回响着历代文人的共鸣,反映了各朝诗词编篡者的趣味,显示了中国文化阴柔的一面。 京华论坛版主制度说明

TOP

槛外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槛外人 (槛儿)当前离线

UID
1386942 
帖子
24506 
主题
176 
精华
43 
积分
491761 
龙币
26177 个 
竞猜积分
30 分 
威望
217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9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9 
最后登录
2010-10-15 

版主

帖子
24506 
精华
43 
竞猜积分
30 分 
在线时间
2908 小时 
432# 发表于 2009-3-20 10:40 | 只看该作者 自怜也自爱, 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利用空间相册发图片帖 不丢图

TOP

浩然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浩然 当前离线

UID
1464678 
帖子
1269 
主题
精华
积分
25434 
龙币
1333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5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8 
最后登录
2010-9-9 

论坛精英

 

帖子
1269 
精华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9 小时 
433# 发表于 2009-3-20 13:31 | 只看该作者 经常来这学学,长学问

TOP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603 
主题
96 
精华
98 
积分
175037 
龙币
12065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04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0-10-8 

论坛精英

 

帖子
8603 
精华
98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434# 发表于 2009-3-27 05:0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首都

古往今来,中国的首都在历史上和欧洲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无论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些欧洲的国家中,他们的首都自古就很少变化,伦敦从“七国时代”就是英国的首都,而巴黎,在墨洛温王朝建立之时便是法国的首都,至今不变。意大利的首都罗马的历史则更加的早,远在古罗马帝国时期。但中国的首都却和西方社会有着很多的不同。通常,我们称作六大古都的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和杭州,就已经说明了中国古代首都的多变性。而在世界历史长廊中,也没有一个国家的首都如同中国首都一般变化无常。

一、长安――得关中者可得天下

关中,即潼关以西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渭河平原一带。别看现在的渭河平原是一片黄土,寸草不生。而在2000年前的中国古代,这块地方则是中国响当当的粮仓,并非现在的荒凉之地。加上四面环山的地形。整个关中平原可以算作是“易守难攻”之地。有了地形的保障,加上粮食生产的充足。于是乎,在整个中国的古代,便有人称:“得关中者得天下。”

中国历史中,第一个进行这个方案而取得整个天下的便是秦朝。对于当时中原的诸侯国来说,原来的秦朝还只是一个地处西方的蛮夷之地,经济水平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不被重视的西方小国,却成为了日后一统中国的强国。秦国的强大,一般认为是商鞅变法的产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各个国家中,秦国的改革和变法是最彻底的。而这样的变法成为了日后秦国统一中国的最终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秦国的强大除了变法的彻底之外,还有着关中这块粮仓。就像前面所说,2000年前的关中平原,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寸草不生之地,而是天下最肥沃的地区。这块地方原来属于周天子管理的地方,但幽王为博美女一笑,结果犬戎攻破西周的京城。此后,平王东迁。西周统治结束。而此后,秦国进行一系列的战争赶走了那一带的犬戎,也顺理成章的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了整个关中平原。此后,秦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迁都。秦孝公时期,秦国的首都也从西边的雍丘迁移至咸阳。逐渐的控制了整个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除了肥沃的土地,丰盛的粮食。还有地形的优势。关中平原的东方正是易守难攻的函谷关所在之地。而在整个战国历史中,东方国家的军队从来没有过函谷关一步。由此可见,秦国所处的地理优势。而这种天然的屏障也使得秦国在统一中国的步伐中占据了先天的优势。当然,仅仅占有渭河平原对于志在统一中国的秦国还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丰盛的关中平原之外,秦国自然还需要开辟一个更大的粮食生产地,而他们的目光也就集中在了关中平原南部的四川盆地之中。很快,秦国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了四川盆地之中,这个国家灭掉了蜀国。此后,在秦国的发展之下,加上李冰出色的水利建设。四川盆地一带从原来的贫穷场所变成了“天府之国”。秦国占据了四川这块后方的粮食生产地之后,也掌握了足够的物质基础,而一场轰轰烈烈的统一中国的战争也就此开始。

关中平原的富裕、商鞅变法的彻底和强秦军队的蛮壮、勇敢。成为了令东方列国为之害怕的虎狼之师。经过了孝公、惠王、武王、昭王等等秦国国王对于东方列国的蚕食。直至赢政称王,秦王朝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灭掉东方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而秦朝先取秦(关中)蜀(四川)之地,在谋统一。成为了唐朝以前,中国历代王朝统一全国的基本路线。

“马上可得天下,但无法治天下”,这句话用在秦朝的身上实在是在合适不过了。秦朝通过武力统一了整个中国,但仍然用武力来压制所统治的人民。结果民怨四起,陈胜、吴广率先发难。起义爆发,秦朝纵使强大的军事力量也难以抵挡农民军的反抗斗争。结果,这个统一王朝仅仅统治了中国15年,就成为了绝唱。当刘邦的军队来到了咸阳城下,便是秦王朝的最终末日。而秦朝的灭亡却没有一个统治者能够接过王朝灭亡的权力真空,一场争权夺利的内战也就此爆发。

秦朝灭亡之后,刘邦被封汉中王,所占地区只有汉中、四川一带。但是为了扩展自己的野心,刘邦任用韩信的人,图谋对关中一带的扩展。而韩信的“先取关中,在和项羽周旋”的策略正好是“得关中者的天下”的一种战略思想的体现。而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汉军夺取关中之地的时候,楚汉战争也步入了高潮。

不可否认,刘邦手中拥有百战百胜的韩信,运筹帷幄的张良,但不能忽视的是刘邦的后方有着一位项羽所没有的后勤部长,他就是萧何。拥有肥沃的关中之地的刘邦,正是在这位合格的后勤部长的保障之下,才能够在彭城一战被项羽歼灭20万军队的困境中,迅速的恢复元气。而在最近出土的关于楚汉战争的历史古迹中,刘邦的军队的弓箭箭头要比项羽的重了许多,也隐约的看出刘邦所占领的地方其经济实力远远的高于了项羽。在日后的谈资中,人们非常遗憾这位勇猛的西楚霸王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可以杀掉刘邦的机会。但2者所辖地区的经济实力的不同,也预示着即便项羽胜利,也不会成为中国真正的统治者。而经过了4年的内战,刘邦,这个来自苏北的乡巴佬,成为了最终的统治者,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鼎盛朝代――汉朝。并将首都建立在离秦都咸阳不远的长安城下。

经历了汉朝的400多年统治之后,黄巾起义,全国大乱。此后,中国又一次的步入了内战之中。经过军阀们的互相兼并。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而占据关中之地的魏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此后,强大的魏国先灭亡了占据四川盆地的蜀国,随后晋代魏统治,占据着秦蜀之地的晋朝很快的灭掉了江南半壁的吴国,再一次的统一中国。其统一的路线和秦汉也是大致相同。随后,五胡乱华,中原内战,中国步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大分裂时期。有过数年,鲜卑人突然崛起,建立北魏。而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很快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便与南方的朝廷对立,成为了中国的南北朝时期。

平心而论,如果北魏能够继续保留百年的话,那么中国历史将更加早的步入了全国的统一。因为,在南北朝之间的征战中,南朝的军队往往是节节败退。也预示着未来中国的统一将不会是由南朝来了解。但北魏最终的分裂,又使得中国的统一步伐减缓了许多。而中国的北方又形成了占据关中之地的西魏和占据中原的东魏之间的互相对立。有意思的是,在北魏分裂之初,西魏的实力要远远的弱于东魏。一条黄河成为了两国的交界处,弱的一方不得不在冬天,每天开凿黄河上面的冰用来阻挡强的一方突如其来的进攻。而每年冬季,黄河上每天都有西魏的士兵破冰阻敌。但是,宇文家族的发展政策又使得占据关中的西魏逐步的发展起来。而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其实力也慢慢的超过了东边的敌人。

正当东西两魏鼎立之时,南方的梁朝发生了内乱,在南方的国家内部互相征战之时,西魏的军队迅速的占领了“天府之国”的西川一带。此后,北周取代了西魏,但此时的北周已经占据了秦、蜀之地,统一全国的形势也日趋明显。再经过几代人清明的治理,这个时候,黄河上基本看不到西魏士兵的开凿的身影,而每天登上黄河冰层的则是东边的北齐士兵。北周传至周武帝,迅速灭亡了北齐,统一了北方。也为隋朝的最终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纵观唐朝以前的中国统一路线,其大致为占关中,四川,随后进一步的统一中国。由此可见,关中平原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所处的重要性。而那时的中国首都虽然很多,但大多数集中在长安――洛阳一线。而这条中国首都的中轴线的建立正是中国唐朝以前“得关中者可得天下”的一种思想的体现。而长安、洛阳,这两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都也正是在这种思想之下,开始了时而长安、时而洛阳的建都模式。

二:长安――洛阳,第一轮中国首都之争。

“得关中可得天下”的战略思想存在,也使得关中平原在唐朝以前的地位显得非常的高。而占据关中平原的长安城,也成为了早期中国朝代的建都必选之地。但其偏西的地理环境也使得中央在选择长安的时候,中央对于东方的顾虑。在唐朝以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则是中国的中原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山西一带。而长安的地理环境也使得那些中国重要的财税之地所贡献的财税,不得不逆渭河而上,造成了某些交通上面的不方便。因此,中国的朝廷在定都长安之余,也感受到了对东方控制的力不从心。因此,在关中平原的西面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以加强对中国经济重心的控制也是历史的必然。也这样,历史选择了洛阳。

洛阳,古称“洛邑”,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建造,其建立之前,恰逢商纣王之子武庚谋反,后被镇压,但这时的周朝感受到了对东方各个诸侯国控制的重要性,也就在此时,在周公旦的提议之下,建造了洛阳城的最初雏形――洛邑。就这样,西边的镐京为周朝的西都,而东边的洛邑则是周朝的东都。中国首都的特色――两都制,也在周朝初见雏型,而这种中国特色的首都模式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此时,中国的历朝历代的首都,从长安搬迁到了洛阳,正是源于加强对中原赋税之地的控制。就这样,长安和洛阳的首都之争,一直持续着中国封建历史的最初1000年。

长安和洛阳的首都之争,最初出现在东汉初年。光武帝复兴汉朝江山之后,建都成为洛阳。而在西边的长安居民自然不满,希望复其旧制,自然出现了洛阳和长安的最初争夺。其中,班固所写的《两都赋》和张衡所写的《二京赋》便是中国古代社会,长安和洛阳首都之争的真实写照。尤其是班固的《两都赋》,赋中以主客问答方式o假托西都宾向东都主人夸说西都长安的关山之险p宫苑之大p物产之盛。东都之人则责备他但知“矜夸馆室o保界河山”,而不知大汉开国奠基的根本,更不知光武迁都洛邑、中兴汉室的功绩,于是宣扬光武帝修文德来远人的教化之盛,最后归于节俭,“以折西宾淫侈之论”。最终,长安人和洛阳人一致同意定都洛阳。这也是中国最初出现的首都之争的真实写照。

此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转入了三国分裂时期,从三国鼎立,到隋朝最终的统一,洛阳成为了魏、晋、北魏三个北方政权(也就是晋是统一政权)的首都。而洛阳的西边的长安,也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的这段分裂时期,其地位略低于洛阳。洛阳地处现在的河南省西部,背靠当时被称作天下粮仓的关中平原一带。虽后方拥有不错的地理优势,前方却没有太好的险要之地。但洛阳也有之胜于长安的优势,那正是完全对于中原一带,中国当时的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而根据《后汉书》所写,东汉时期几个人口过百万的郡基本都在洛阳的附近。反之长安在洛阳西面,虽有地形防御的优势,但由于赋税的逆流而上,也会使得中央对于中原地区的管理有力不从心之感。自从周公旦建造东都加强对东方的管理开始,汉朝灭亡之后,中央对于中原地区这样的管理在此后显得更加的重要。

另外,上面曾经说到,占据秦蜀之地,便可以称霸天下。但当时的中国,长安南方的巴、蜀之地基本控制在南方政权的手中(除去前秦和北周2个北方政权,而前者在错误的时间发动的错误的战争,使得统一的大好形势荡然无存)。也就是这样,长安也不自然的成为了战争的前线,形成了不自然的威胁。其安全度远远的不如洛阳。也因此地位也难以和洛阳相比。而北魏孝文帝将首都从平城迁移至洛阳开始,从此再也没有鲜卑族和汉族之分,促成了中国民族的大融合。即便此后隋朝统一中国,隋炀帝和唐朝的武则天也时不时的搬到了东面的洛阳,以加强东面中原发达地区的管理。

中国的分裂时期,洛阳的地位要略高于长安,但是步入了最终的统一,洛阳和长安之间的地位又是如何?平心而论,建造首都的关键除了对于发达地区的控制之外,还包括战略上的扩展。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面一千年里面,其对外扩展主要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几个对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羌大多数都是来源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长安和洛阳的建都也决定着中原统一王朝的战略扩张,自然就是中原统一王朝对于西北地区的战略扩张事业。而长安靠西,则使得中原王朝对西北的战略扩展的辐射程度更胜一筹。

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面1000年,两个最大的盛世――汉唐盛世,其相似之处,便是这2个中国历史上的大朝代其首都都在关中平原上的长安城下,自然对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战略扩张显得更加的突出。汉武帝时期,马踏匈奴,开通丝绸之路。盛唐王朝,灭突厥,统治整个西北大漠。无不与建都长安对于西北战略扩张的便利有关。而古长安城也见证了这段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纵观中国前面1000年来,长安和洛阳的首都之争,在洛阳建都的朝代以分裂的政权为多。即便统一的朝代,东汉也比之西汉稍逊风骚,更无法和唐朝相提并论。而这次首都之争,也正是对内控制和对外扩张之争,而洛阳恰好是前者,长安恰好是后者。第一次首都之争的结果是长安胜于洛阳,对外扩张胜于对内控制。

三、安史之乱――关中平原地位下降的开始:

正当唐朝王廷一片歌舞升平,自认为天下太平之时,唐明皇却不敢相信,他所认为对其忠心耿耿的安禄山居然从范阳起兵,直取唐都长安。而明皇的昏庸,杨国忠的胡乱指挥,也使得叛军很快的打入了长安城内,就这样“木易若逢山下鬼”,一出唐朝历史上悲欢离合就这样的产生了。随后,太子灵武称帝,称“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平定安史之乱的斗争。

这场历时8年之久的大乱,成为了整个唐朝历史的转折点。自此,唐朝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能力逐渐的降低,形成了影响了整个唐朝历史的藩镇割据现象。而这样的割据状态一直延续到唐帝国的最终覆灭。这场影响着整个唐帝国权力结构的动乱,也导致了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转移。中原的战乱,又促使了一次新的人民大迁移。这次人民的大迁移,一点都不亚于此前晋室的南迁和此后宋室的南移。而中原战乱所造成的经济上的破坏,以及大量中原居民南迁之后,南方劳动力的显著增加。使得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南方从六朝时期的建设开始,经过不断的发展,直至安史之乱,其江南半壁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的趋势已经非常的明显了。而正是在这场动乱之后,整个唐帝国的藩镇呈现出4种不同类型的割据势力,一般称为河北、中原、西北和江淮4种不同的类型。这4种藩镇互相倾扎,成为了中唐之后的唐朝景象。

其中,中原藩镇正是在镇压安史之乱的途中增长实力的,也渐渐的加大了对于中央的离心力。他们把持着当时中国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而江淮藩镇,也正是唐帝国赖以生存的赋税之地。这个赋税之地和唐王朝的首都却相距有十万八千里之远。连接唐王朝朝廷中央和江淮赋税之地也只有一个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但这块交通要道却掌握在中原一带若近若离的藩镇手中。也威胁了唐帝国的生存。为了生存,唐代宗时期,对于各地的藩镇采取了姑息的政策,保证了财税的按时到达,而这种姑息的政策却扩大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离心力量。唐朝长安城,也在安史之乱之后,王气一点一点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的消失。除了唐明皇的昏庸,让安禄山的叛军打入了长安城内。随后,吐蕃人的占领,回鄂人的洗劫,以至后来德宗年间,各地藩镇的谋反,让这块千年古都苍老了许多。

唐朝传位至唐宪宗,这位皇帝力图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皇权统治,利用李逑鸹次魑庠谩3撕颖4镇尚未平定。唐宪宗先后降服了西川,夏绥,镇海等节度使。使各路节度使重新向中央缴纳赋税,接受朝廷任免官吏.也基本重新树立起了唐朝中央的皇权,但天公不作美,唐宪宗仅仅在位了才15年,就因为宦官而病重离开人世。此后,河北4镇重新叛乱,而唐朝的历史也步入了宦官专权的时代,而朋党之间对于镇压藩镇的争论不休,和唐宪宗之后的唐朝帝王们没有他一样的必定决心。唐朝历史在宪宗死后又步入了一次转折。作为后人,无须被唐宪宗的早死而感到悲哀,但假设如果宪宗能够在存活15年的话,那么力图重新树立皇权的这位皇帝会不会将首都东迁?从地理上面来看,基本上,从安史之乱平定开始,唐帝国偏西的长安城已经很难控制东方的中原地区,而江淮的赋税之地也使得长安城相形见拙,永济渠虽然能够连接赋税之地,但也被那些中原藩镇们时刻威胁着,在这样危险的形势之下,唐帝国的首都东迁是必然的趋势。而这种的必然趋势也会使得那些志在恢复皇权的帝王们将行政中心东移来重新振作唐朝的皇权。但唐宪宗的早死,又令整个唐朝重新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境地之中。

唐宪宗病死之后,唐朝的历史也步入了宦官专权的时代。而他以后的皇帝也基本上没有唐宪宗那样平定藩镇的坚定思想。同时,中央的朋党之争,也在藩镇问题上争论不休。李德承坚持平定,而牛党的姑息也使得整个唐王朝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犹犹豫豫。在地方割据的分裂环境之中,唐朝在长安残存了最后的200多年。此后,一个叛变其主子,农民军领袖黄巢的朱全忠成为了唐朝的实权人物。而宦官和藩镇的矛盾在他的时期达到了顶峰。杀掉所有宦官的他强令唐朝的首都东迁洛阳。最终,他也篡夺了唐朝的帝位,成为了新的统治者。就这样,唐朝灭亡了。而在唐朝灭亡之前,朱全忠对整个长安地区又来了一次大洗劫,唐明宫被他付之一炬。就这样,关中平原的帝王之气也在朱温的大火中完全的消失。

唐朝以后,再也没有一个朝代将首都设置在长安。而“得关中者可得天下”的说法也在唐朝以后发生了改变。长安的没落,一方面和关中平原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失衡有关。从另外一个方面,中国的经济中心的东移,也势必导致其政治中心也逐渐的东移。长安的没落也带来了连锁反应,和长安一起,洛阳也逐渐的没落。由于洛阳比长安靠东,也只是时间晚了一会儿。后唐曾经将首都设置在了洛阳,但这只不过是洛阳的回光返照罢了。后唐也是最后一个将首都放在洛阳的朝代,虽然,这也是一个分裂政权。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五代十国的战乱时代,而这5个北方政权中,除了后唐之外,基本将首都设置在中原开封一带。到了北宋年间,开封成为了东方的商业中心(可见《清明上河图》)。据估计,北宋时期,当时的开封人口大约50万左右,虽然没有以前唐朝长安和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那么宏伟,但其商业往来的繁荣也是当年的长安和巴格达所无法媲美的。开封能够成为唐朝灭亡以后,中国一段时间的政治中心。同他的交通发达不无关系。在宋代以前,开封城就是中原地区的商业交通枢纽,加上五代十国的内乱,很多政权将首都设立在比较近的地方,也成就了开封。北宋建立之初,赵匡赢曾经想恢复正统,将首都定立在洛阳,但由于这样很难控制江淮地区,最后也因此作罢。但交通方便的开封城也有着致命的缺陷,缺乏所说的地理天险。开封城没有长安和洛阳的地理优势,唯一的一道天然屏障便是开封城北方的一条黄河,而一到冬季,黄河一旦结冰,连这条天然屏障也没有了办法,敌人过黄河就如同行走于陆地之间。没有了天然屏障,势必造成了人工工事的使用增加,如果想要保障首都的安全,则必须将首都的兵力调配到最高,城墙建造到最坚固。宋代兵多,但战斗力不强的原因,和开封无险可守,不得不在兵力上做文章有一定的关系。

但毕竟,关中没落之后,开封作为首都,因为其地理上的显著劣势而无法支持很久。北宋王朝见证了开封城的辉煌,也见证了开封的最终没落。正当北宋内部六贼乱政,朝政腐败之时,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生女真逐渐的崛起,完颜阿骨打的金朝军队很快灭亡了奄奄一息的辽国。开始紧盯着南方腐朽的北宋。而最终,开封城为金朝四太子所攻破,徽、钦两位宋朝皇帝为金兵劫持到了北方。历经金兵的洗劫,开封城在宋朝时期的繁荣景象荡然无存,只能够在《清明上河图》中细细的品味。此后,江湖术士传言,那金朝四太子正是赵匡赢转世,因“斧影烛光”遭屈死,上天让其转世为金朝四太子来灭了他的弟弟的后代。但金朝的崛起,也标志着整个中国东北一带的少数民族的崛起,而少数民族的崛起也给了中国的行政中心的地理位置一次全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影响着现在的中国。

四、北京――胡汉一家

伴随着宋代的“靖康之耻”,宋朝王室南迁,在南方的杭州过着“只把杭州当汴州”的醉生梦死的生活。不思进取的南宋朝廷在南方偏安的时候,北方的金朝也在踌躇满志的改变了自己的首都。

北京的崛起,开始与金朝,而功劳最大的就是金朝的海陵王。在金朝内部的夺权斗争之后,海陵王成为了金朝的最终统治者。海陵王的迁都,很大程度上是地域所限,因为,到了他称帝的时期,金朝领土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大的规模,因此,首都偏于东北一隅,物资运输与公文传递多有违误,使节往来也艰于行旅,致使政令无法及时畅达内外。加之金上京会宁府的宫殿楼阁、佛寺道观、市井街巷,无不留有金熙宗风行君主制的痕迹,金上京皇族的怀旧和睹物思人,极容易形成一呼百应的政治气候,给海陵王这个以杀兄(即金熙宗)夺位的帝王带来灭顶之灾。因而海陵王想通过迁都,通过分化、分治、溶化的过程达到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的组合力与反抗力,来确保自己的皇位。

同时,海陵王本身也有志在同一中国的愿望,而统一中国必定向南进攻偏安的宋王朝。因此,将首都向南迁移本身也是大势所趋。正是这样,历史就选择了北京。北京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代少数民族的最爱,同样和他的地理位置有着深层的关系。首先,北京所在之地,正好是中国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交界之处,有意思的是,唐朝之后,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如女真、蒙古基本都是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而向南又能够控制华北平原一带,也就是现在中原一带,既能够控制东北一带,他们这些民族的发源地,也能够向南控制南方汉族的聚居场所。当年石敬塘将云燕十六州拱手让给辽国之后,此后的几个朝廷都没有能够将其收回,也和云燕十六州本身的地形优势很有关系,正是云燕十六州所处的居高临下的态势,也令后晋以后南方的朝廷望而却步。而这种居高临下,从某种程度上看来,也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

其次,北京在金朝以前,也是中国的边境场所。秦朝时期,北京为广阳郡治所,北靠长城,向来是边境防御的重地。而到了汉朝,在和北方匈奴讲和的时候,这块地方也成为了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易场所。因此,北京的胡人和汉族之间的往来也非常的紧密。历观中国历代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其首都很多都是建立在那些古代的边境场所。因为,对于胡人来说,设立在那些地方,一方面可以接近汉族的文化,另外一方面也不会因为胡人文化的落后而自卑的少数民族在中原腹地的被自认为高深的汉族人所耻笑。即便,金朝以前的中原少数民族政权的北魏,在孝文帝改制之前,首都也在平城,而平城在秦汉时代,也是南方中原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边境重地,同时也是交流场所。因此,更多意义上来说,北京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最终产物,加之唐代以后的少数民族起源于东北,加之北京北靠东北平原,南控中原大地的显著地理位置,也使得北京的地位越来越高。而金朝迁都北京之后,也进一步的汉化,女真人也从原来落后走向了先进。

但是,这场由海陵王发动的内乱也使得金朝内部的实力大大的受损,当海陵王发动对宋朝的进攻的时候,准备统一中国的时候,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采石之战的惨败,也令这位“欲乘马于吴山之上”的海陵王丢了江山也丢了性命。历史也步入了金宋对峙的局面之中,此时的金朝已经无力灭亡南方偏安的南宋政权。此后的中国又继续着长达100多年的分裂态势。直到另外一个新的强势力的产生。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知弯弓射大雕”,毛泽东在他的诗词中有些轻视于成吉思汗只懂武功,而不懂文治,但正是这位蒙古历史上的伟大悍将,统一了整个蒙古部落,也令蒙古人的对外征服步入到了一个非常强盛的阶段。在蒙古勃兴的同时,也伴随着金朝的衰弱,汉化的女真人虽然在文化上提高了不少。但是,也学到了汉族的文弱之风。其军队的战斗力和阿骨打以及四太子的时代已经无法相提并论。金朝后期,当成吉思汗吹响了反金大旗的时候,金兵只能够节节败退,不断的丧失了原来的土地。到金宣宗宣布迁都开封的时候,蒙古大军完全占领了原来金朝的首都中都,将其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金朝的行政中心迁到了开封所在的中原之地,也令金朝陷入了汉族反金势力范围。从此,金朝国力一蹶不振,只能够坐视灭亡。

经过蒙古几代统治者的努力,蒙古骑兵先后灭亡了西夏、金,至忽必略,改蒙古为元,后灭南宋,第四次统一中国。开始了元朝的统治。元朝首都史称“大都”,也就是在金朝首都中都的基础之上所建立的。由于,元朝和金朝一样,基本都是少数民族的政权,而且同样都来自于中国的东北一带。因此,其定立首都的想法应该大致相同。而忽必略本人也和前面的多位蒙古大汗所不同,本身也立志于提高蒙古族的文化,也就是汉化。也采用了一些汉族人常用的政策,但民族上的不同和将中国的民族分成4个级别,也令很多政策难以实行。此后的元朝皇帝,如英宗,也曾经大力实行汉人所实行的政策,但最终为守旧势力所杀。

而在整个元朝统治时期,中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固然,蒙古人的残暴嗜血令中原和江南一带的经济生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在西方史学界认为,中国的衰弱正是从蒙古人入主中原开始。但是,蒙古人的入主也给了整个中国带来了新的东西。自从元朝统一中国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数百年的分裂局面,此后是元、明、清三代一统。而同时也在元朝,中国对于南方地区,尤其是岭南地区的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同时,整个中国南方的边疆也在元朝基本初定。台湾、西藏自元朝开始,成为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认为,元朝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是毁誉参半。

同时,元朝统一中国的路线和方向比之前朝有了彻底的改变。唐朝以前为“得关中者可得天下”。最终的统一中国的政权总是先占据秦、蜀之地,后谋求中国的最终统一。但关中平原地位的下降也改变着这样的形势。从金朝军队在和尚原的失败开始,到以后蒙哥死于钓鱼城下,四川久攻不下之后,开始了另外方式的统一。最终,元朝军队统一中国的步伐和前面几个政权的统一路线都不同,虽先南下攻取大理,但是四川是元朝军队最后攻取的地方。此后元朝军队先渡过长江,下江南,攻取临安,此后步步紧逼,灭亡了宋朝。与此同时,在四川被元朝攻下之后,南宋政权早已经灭亡了6年之久。以后,清朝统一中国和解放军建立新中国的路线和元朝也大相径庭。

TOP

槛外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槛外人 (槛儿)当前离线

UID
1386942 
帖子
24506 
主题
176 
精华
43 
积分
491761 
龙币
26177 个 
竞猜积分
30 分 
威望
217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29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7-9 
最后登录
2010-10-15 

版主

帖子
24506 
精华
43 
竞猜积分
30 分 
在线时间
2908 小时 
435# 发表于 2009-3-27 12:22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学过的东东,俺都当饭给吃了 纵使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TOP

喜顺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喜顺 当前离线

UID
1505565 
帖子
165 
主题
精华
积分
3301 
龙币
169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0 点 
阅读权限
20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27 
最后登录
2010-9-2 

初入江湖

帖子
165 
精华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 小时 
436# 发表于 2009-3-27 19:25 | 只看该作者

这老D,不一般人啊~~

仔细研究研究一下

TOP

五色风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五色风 (五色风)当前离线

UID
1232402 
帖子
35349 
主题
31 
精华
60 
积分
709686 
龙币
37865 个 
竞猜积分
61 分 
威望
247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83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4 
最后登录
2010-10-15 

版主

帖子
35349 
精华
60 
竞猜积分
61 分 
在线时间
8374 小时 

437# 发表于 2009-3-27 20:28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中国地方太大了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TOP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603 
主题
96 
精华
98 
积分
175037 
龙币
12065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04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0-10-8 

论坛精英

 

帖子
8603 
精华
98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438# 发表于 2009-3-28 01:56 | 只看该作者 天下第一宴——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满汉全筵)滥觞于京,流传推广及天津、广东、湖北、东北、四川、扬州等各地,始于清代中叶乾隆年间,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原是科举考试结束后地方官史宴请主考官举办宴会时满人与汉人合坐一席的全宴,宴请主人是地方上最高官员,客人是钦差大臣;主客之间往往又是“门生故旧”,因此满汉全席上的菜点都极其精细而丰盛,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集满族与汉族的菜点之精华。入席时大小官员一律顶戴朝珠,身着公服就座。筵席的场面、规模、等级、陪宴人员的职位、供应筵席用的烹饪原料及果、酒的品种和数量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官府中举办满汉全席时首先要奏乐,鸣炮,行礼恭迎宾客入座。客人入座后由待者上进门点心,分甜点、咸点两种,并有干、稀之别;之后是三道茶,分别为清茶、香茶、炒米茶,最后才正式入席。全席共分为六宴,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汇集满汉众多名馔,择取时鲜海错,搜寻山珍异兽。菜点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共计肴馔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万寿餐具,配以银器,富贵华丽,用餐环境古雅庄隆。席间专请名师奏古乐伴宴,沿典雅遗风,礼仪严谨庄重,承传统美德,侍膳奉敬校宫廷之周,令客人留连忘返。全席食毕,可使您领略中华烹饪之博精,饮食文化之渊源,尽享万物之灵之至尊。从而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并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盛宴。
  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书舫录》中记有一份满汉全席食单,是关于满汉全席的最早记载。满汉全席上菜分冷菜、头菜、炒菜、饭菜、甜菜、点心和水果等……

满席: 乌翅肋巴扇儿、后脖领儿、蒸猪、蒸鸭子、烧猪、烧鸭子
    卷肝儿、鹿尾儿、七星大肘盘儿、松千儿、油饹儿
汉席:〈四干〉〈四鲜〉〈四蜜饯〉〈四冷荤〉〈三甜碗〉〈四点心〉
    四 干: 黑瓜子、白瓜子、花生蘸、甜杏仁儿
    四 鲜: 北山苹果、深州蜜桃、桂林马蹄、广东荔枝
    四蜜饯: 青梅桔饼、桂花八珍、冰糖山楂、圆肉瓜条
    四冷荤: 全羊肝儿、熘蟹腿儿、白斩鸡、烧排骨
    三甜碗: 莲子粥、杏仁茶、糖蒸八宝饭
    四点心: 芙蓉糕、喇嘛糕、油炸烩子、炸元宵

主菜: 四到奉: 什锦头盒一个、下马点二式(粉果、烟麦)、上汤片儿面每位一盆
    四热荤: 鸡皮鲟龙、蟹黄鲜菇、玉簪出鸡、夜合虾仁
    四冷荤: 酥姜皮蛋、京都肾球、酥炸鲫鱼、凤眼腰
    四双拼: 菠萝拼火鹅、北菇拼猪腰、青瓜拼腰花、露笋拼鸡肉
    四大碗: 一品官燕、凤尾大裙翅、象拔虞琴、金钱豹狸
    四中碗: 虎扣龙藏、仙鹤烩熊掌、银针炒翅、鼎湖上素
    四小碗: 炒梅花北鹿丝、红炉烘雪衣、干烧网鲍片、凤入竹林
    匹每位: 月中丹桂、舌战群懦、清汤雪耳、鹿羧水鸭
    四烧烤: 烧乳猪全体、如意鸡-对、冶尔巴一札、挂炉片皮鸭一对
    四冷素: 斋扎蹄、素笋尖、斋面根、素白菌
    四座采: 清蒸海鲜、广肚乳鸽、乌龙肘子、灯烧羊腿
    八咸点: 母子鲜虾饺、鸡肉拉皮卷、云腿馅儿府、蟹肉海棠果
         鲜虾扒水饺、百花酿鱼肚、芙蓉鸡粒饺、酥炸鲈鱼条
    八甜点: 改瑰煎蛋糕、脆皮菠萝球、奶油灯香酥、莲子蓉方脯
         得汁鸳鸯筒、芝麻凤凰卷、七彩冻香糕、水晶鲜奶冻
    二甜菜: 西瓜盅、雪冻杏仁豆腐
    一 面: 干烧伊面九寸
    一干饭: 白饭
    一稀饭: 白粥
    四饭菜: 咸蛋、牛乳、咸鱼、炒菜
    一 汤: 草菇蛋花汤
    四跟汤: 酸辣牙(跟外猪)、火腿上汤(跟第一道甜点)
         长春汤(跟片皮鸭)、草丛上汤(跟伊面)
    四跟面: 于层帘(跟乳猪)、片儿烧(跟如意鸡)
         粑粑(跟片皮鸭)、如意卷(跟哈尔巴)
   百子桃包: 雀鹿蜂猴百子寿桃全座
    二分手: 大红瓜子、炸银杏仁
    四京果: 提子干、酥核桃、杏脯肉、桂园干
    四糖果: 糖莲子、糖冬瓜、糖菊饼、糖椰角
    四蜜果: 蜜金钱桔、蜜柚皮、蜜枣子饯饯枇把
    四酸果: 酸沙利、酸荞头、酸子姜、酸青梅
    四生果: 苹果、甜橙、荔枝、沙田柚
    四水果: 马蹄、莲藕、菱角、望强,望强犬
    四看果: 象生香蕉、象生雪梨、象生四季橘、象生潮州柑

  现代满汉全筵由广州酒家于1987年隆重推出。它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型酒宴演变而来,共有108款菜点,分作三天四餐供客人享用。满汉全席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烹饪技艺精湛,富有地方特色。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菜式有咸、甜、荤、素…尽可令人从中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满汉全席六种宴席简介


(一)
蒙古亲潘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一般设宴天正大光明殿,由满族一、二品大臣坐陪。历代皇帝均重视此宴,每年循例举行。而受宴的蒙古亲族更视此宴为大福,对皇帝在宴中所例赏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类钞*蒙人宴会之带福还家》一文中说:“年班蒙古亲王等入京,值颁赏食物,必之去,曰带福还家。若无器皿,则以外褂兜之,平金绣蟒,往往汤汁所沾,淋漓尽,无所惜也。”

  茶台茗叙: 古乐伴奏-满汉侍女敬献白玉奶茶

  到奉点心: 茶食刀切 杏仁佛手 香酥苹果 合意饼

  攒盒一品: 龙凤描金攒盒龙盘柱(随上乾果蜜饯八品)
        四喜乾果 虎皮花生 怪味大扁 奶白葡萄 雪山梅
        四甜蜜饯 蜜饯苹果 蜜饯桂圆 蜜饯鲜桃 蜜饯青梅

  奉香上寿: 古乐伴宴-焚香入宴

  前菜五品: 龙凤呈祥 洪字鸡丝黄瓜 福字瓜烧里脊 万字麻辣肚丝 年字口蘑发菜

  饽饽四品: 御膳豆黄 芝麻卷 金糕 枣泥糕

  酱菜四品: 宫廷小黄瓜 酱黑菜 糖蒜 腌水芥皮

  敬奉环浆: 音乐伴宴-满汉侍女敬奉贵州茅台

  膳汤一品: 龙井竹荪

  御菜三品: 凤尾鱼翅  红梅珠香 宫保野兔

  饽饽二品: 豆面饽饽 奶汁角

  御菜三品: 祥龙双飞 爆炒田鸡 芫爆仔鸽

  御菜三品: 八宝野鸭 佛手金卷 炒墨鱼丝

  饽饽二品: 金丝酥雀 如意卷

  御菜三品: 绣球乾贝 炒珍珠鸡 奶汁鱼片

  御菜三品: 干连福海参 花菇鸭掌 五彩牛柳

  饽饽二品: 肉未烧饼 龙须面

  烧烤二品: 挂炉山鸡 生烤狍肉 随上荷叶卷 葱段 甜面酱

  御菜三品: 山珍刺龙芽 莲蓬豆腐 草菇西兰花

  膳粥一品: 红豆膳粥

  水果一品: 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 信阳毛尖


(二)
廷臣宴

  廷臣宴于每年上元后一日即正月十六日举行,是时由皇帝亲点大学士,九卿中有功勋者参加,固兴宴者荣殊。宴所设于奉三无私殿,宴时循宗室宴之礼。皆用高椅,赋诗饮酒,每岁循例举行。蒙古王公等皆也参加。皇帝籍此施恩来拢络属臣,而同时又是廷臣们功禄的一种像徵形式。

  丽人献茗: 狮峰龙井

  乾果四品: 蜂蜜花生 怪味腰果 核桃粘 苹果软糖

  蜜饯四品: 蜜饯银杏 蜜饯樱桃 蜜饯瓜条 蜜饯金枣

  饽饽四品: 翠玉豆糕 栗子糕 双色豆糕 豆沙卷

  酱菜四品: 甜酱萝葡 五香熟芥 甜酸乳瓜 甜合锦

  前菜七品: 喜鹊登梅 蝴蝶暇卷 姜汁鱼片 五香仔鸽 糖醋荷藕 泡绿菜花 辣白菜卷

  膳汤一品: 一品官燕

  御菜五品: 砂锅煨鹿筋 鸡丝银耳 桂花鱼条 八宝兔丁 玉笋蕨菜

  饽饽二品: 慈禧小窝头 金丝烧麦

  御菜五品: 罗汉大虾 串炸鲜贝 葱爆牛柳 蚝油仔鸡 鲜蘑菜心

  饽饽二品: 喇嘛糕 杏仁豆腐 山珍刺五加 清炸鹌鹑 红烧赤贝

  饽饽二品: 绒鸡待哺 豆沙苹果

  御菜三品: 白扒鱼唇 红烧鱼骨 葱烧鲨鱼皮

  烧烤二品: 片皮乳猪 维族烤羊肉 随上薄饼 葱段 甜酱

  膳粥一品: 慧仁米粥

  水果一品: 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 珠兰大方


(三)
万寿宴

  万寿宴是清朝帝王的寿诞宴,也是内廷的大宴之一。后妃王公,文武百官,无不以进寿献寿礼为荣。其间名食美馔不可胜数。如遇大寿,则庆典更为隆重盛大,系派专人专司。衣物首饰,装潢陈设,乐舞宴饮一应俱全。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寿,于光绪十八年就颁布上谕,寿日前月余,筵宴即已开始。仅事前江西烧造的绘有万寿无疆字样和吉祥喜庆图案的各种釉彩碗、碟、盘等瓷器,就达二万九千一百七十余件。整个庆典耗费白银近一千万两,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丽人献茗: 庐山云雾

  乾果四品: 奶白枣宝 双色软糖 糖炒大扁 可可桃仁

  蜜饯四品: 蜜饯菠萝 蜜饯红果 蜜饯葡萄 蜜饯马蹄

  饽饽四品: 金糕卷 小豆糕 莲子糕 豌豆黄

  酱菜四品: 桂花辣酱芥 紫香乾 什香菜 暇油黄瓜

  攒盒一品: 龙凤描金攒盒龙盘柱 随上
        五香酱鸡 盐水里脊 红油鸭子 麻辣口条
        桂花酱鸡 蕃茄马蹄 油焖草菇 椒油银耳

  前菜四品: 万字珊瑚白菜 寿字五香大虾 无字盐水牛肉 疆字红油百叶

  膳汤一品: 长春鹿鞭汤

  御菜四品: 玉掌献寿 明珠豆腐 首乌鸡丁 百花鸭舌

  饽饽二品: 长寿龙须面 百寿桃

  御菜四品: 参芪炖白凤 龙抱凤蛋 父子同欢 山珍大叶芹

  饽饽二品: 长春卷 菊花佛手酥

  御菜四品: 金腿烧圆鱼 巧手烧雁鸢 桃仁山鸡丁 蟹肉双笋丝

  饽饽二品: 人参果 核桃酪

  御菜四品: 松树猴头蘑 墨鱼羹 荷叶鸡 牛柳炒白蘑

  烧烤二品: 挂炉沙板鸡 麻仁鹿肉串

  膳粥一品: 稀珍黑米粥

  水果一品: 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 茉莉雀舌毫


(四)
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固得宴名。乾隆五十年于乾清宫举行千叟宴,与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嘉庆元年正月再举千叟宴于宁寿宫皇极殿,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即席赋诗三壬余首。后人称谓千叟宴是“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丽人献茗: 君山银针

  乾果四品: 怪味核桃 水晶软糖 五香腰果 花生粘

  蜜饯四品: 蜜饯桔子 蜜饯海棠 蜜饯香蕉 蜜饯李子

  饽饽四品: 花盏龙眼 艾窝窝 果酱金糕 双色马蹄糕

  酱菜四品: 宫廷小萝葡 蜜汁辣黄瓜 桂花大头菜 酱桃仁

  前菜七品: 二龙戏珠 陈皮兔肉 怪味鸡条 天香鲍鱼 三丝瓜卷 虾籽冬笋 椒油茭白

  膳汤一品: 罐焖鱼唇

  御菜五品: 沙舟踏翠 琵琶大虾 龙凤柔情 香油膳糊 肉丁黄瓜酱

  饽饽二品: 千层蒸糕 什锦花篮

  御菜五品: 龙舟镢鱼 滑溜贝球 酱焖鹌鹑 蚝油牛柳 川汁鸭掌

  饽饽二品: 凤尾烧麦 五彩抄手

  御菜五品: 一品豆腐 三仙丸子 金菇掐菜 溜鸡脯 香麻鹿肉饼

  饽饽二品: 玉兔白菜 四喜饺

  烧烤二品: 御膳烤鸡 烤鱼扇

  野味火锅: 随上围碟十二品
        鹿肉片 飞龙脯 狍子脊 山鸡片 野猪肉 野鸭脯
        鱿鱼卷 鲜鱼肉 刺龙牙 大叶芹 刺五加 鲜豆苗

  膳粥一品: 荷叶膳粥

  水果一品: 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 杨河春绿



(五)
九白宴

  九白宴始于康熙年间。康熙初定蒙古外萨克等四部落时,这些部落为表示投诚忠心,每年以九白为贡,即:白骆驼一匹、白马八匹。以此为信。蒙古部落献贡后,皇帝高御宴招待使臣,谓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后来道光皇帝曾为此作诗云:“四偶银花一玉驼,西羌岁献帝京罗。”

  丽人献茗: 熬乳茶

  乾果四品: 芝麻南糖 冰糖核桃 五香杏仁 菠萝软糖

  蜜饯四品: 蜜饯龙眼 蜜饯莱阳梨 蜜饯菱角 蜜饯槟子

  饽饽四品: 糯米凉糕 芸豆卷 鸽子玻璃糕 奶油菠萝冻

  酱菜四品: 北京辣菜 香辣黄瓜条 甜辣乾 雪里蕻

  前菜七品: 松鹤延年 芥茉鸭掌 麻辣鹌鹑 芝麻鱼 腰果芹心 油焖鲜蘑 蜜汁蕃茄

  膳汤一品: 蛤什蟆汤

  御菜一品: 红烧麒麟面

  热炒四品: 鼓板龙蟹 麻辣蹄筋 乌龙吐珠 三鲜龙凤球

  饽饽二品: 木犀糕 玉面葫芦

  御菜一品: 金蟾玉鲍

  热炒四品: 山珍蕨菜 盐煎肉 香烹狍脊 湖米茭白

  饽饽二品: 黄金角 水晶梅花包

  御菜一品: 五彩炒驼峰

  热炒四品: 野鸭桃仁丁 爆炒鱿鱼 箱子豆腐 酥炸金糕

  饽饽二品: 大救驾 莲花卷

  烧烤二品: 持炉珍珠鸡 烤鹿脯

  膳粥一品: 莲子膳粥

  水果一品: 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 洞庭碧螺春


(六)
节令宴

  节令宴系指清宫内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如:元日宴、元会宴、春耕宴、端午宴、乞巧宴、中秋宴、重阳宴、冬至宴、除夕宴等,皆按节次定规,循例而行。满族虽有其固有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后,在满汉文化的交融中和统治的需要下,大量接受了汉族的食俗。又由于宫廷的特殊地位,逐使食俗定规详尽。其食风又与民俗和地区有着很大的联系,故,腊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黄酒、重阳糕、乞巧饼、月饼等仪器在清宫中一应俱全。

  丽人献茗: 福建乌龙

  乾果四品: 奶白杏仁 柿霜软糖 酥炸腰果 糖炒花生

  蜜饯四品: 蜜饯鸭梨 蜜饯小枣 蜜饯荔枝 蜜饯哈密杏

  饽饽四品: 鞭蓉糕 豆沙糕 椰子盏 鸳鸯卷

  酱菜四品: 麻辣乳瓜片 酱小椒 甜酱姜牙 酱甘螺

  前菜七品: 凤凰展翅 熊猫蟹肉 虾籽冬笋 五丝洋粉 五香鳜鱼 酸辣黄瓜 陈皮牛肉

  膳汤一品: 罐煨山鸡丝燕窝

  御菜五品: 原壳鲜鲍鱼 烧鹧鸪 芜爆散丹 鸡丝豆苗 珍珠鱼丸

  饽饽二品: 重阳花糕 松子海罗干

  御菜五品: 猴头蘑扒鱼翅 滑熘鸭脯 素炒鳝丝 腰果鹿丁 扒鱼肚卷

  饽饽二品: 芙蓉香蕉卷 月饼

  御菜五品: 清蒸时鲜 炒时蔬 酿冬菇盒 荷叶鸡 山东海参

  饽饽二品: 时令点心 高汤水饺

  烧烤二品: 持炉烤鸭 烤山鸡 随上
        薄饼 甜面酱 葱段 瓜条 萝葡条 白糖 蒜泥

  膳粥一品: 腊八粥

  水果一品: 应时水果拼盘一品

  告别香茗: 杨河春绿


PS:
  近年来流传“满汉全席”之说,传言是出自清宫御膳之名,甚至还有人宣扬之不遗余力,其实此诠释纯属虚构杜撰。
 “满汉全席”这一名称来源于一段相声。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和天津献艺的著名相声演员万人迷编了一段“贯口”词,罗列大量菜名,名为“报菜名”,颇受听众欢迎。30年代在北京与张傻子。高德名,绪德贵,汤瞎子一同登台表演的著名相声演员戴少埔擅长这个段子(戴少埔于40年代初逝有于天津),当时仍称这段贯口为“报菜名”。后来传来传去竟被讹称为“满汉全席”。清宫膳房根本没有“满汉全席”之说。当年在北海公园创麝设“仿膳”饭馆的人,的确是曾在清宫膳房工作过的;那时仿膳的菜肴的确是清末宫廷膳房制品的样子;但从未提过“满汉全席”,而是老老实实地做炒肉末(夹烧饼);婉豆黄儿和芸豆卷等也是膳房制品样子,这才是真的,仿膳菜肴和点心的做法,严格说,是同治光绪时代清宫御膳的遗范,在很大程度上适应慈禧太后的喜好和口味;不但与道光时代的调制法有一定区别,与咸丰时代的做法也不尽同。例如乾隆皇帝有专门烹调鸭子的厨师,咸丰皇帝喜食鸭,这本是清宫菜肴的一项传统,但因慈禧太后不大喜欢吃鸭,所以同治光绪时代膳房就不大讲求烹调鸭子了;30年代仿膳的老师傅对作者说,早年膳房做“全鸭”有47种烹调法,后来半数都失传了。总之,“满汉全席”之称是来自“万人迷”的“报菜名”,本是相声,这是老北京皆知道的,现在80岁以上的人听过“万人迷”;70岁以上的听过戴少埔,皆可证此。

报菜名里面的满汉全席:

蒸羊羔 蒸熊掌 蒸鹿尾儿 烧花鸭 烧雏鸡儿 烧子鹅 卤煮咸鸭 酱鸡 腊肉 松花 小肚儿 晾肉 香肠 什锦苏盘 熏鸡 白肚儿 清蒸八宝猪 江米酿鸭子 罐儿野鸡 罐儿鹌鹑 卤什锦 卤子鹅 卤虾 烩虾 炝虾仁儿 山鸡 兔脯 菜蟒 银鱼 清蒸哈什蚂 烩鸭腰儿 烩鸭条儿 清拌鸭丝儿 黄心管儿 焖白鳝 焖黄鳝 豆鼓鲇鱼 锅烧鲇鱼 烀皮甲鱼 锅烧鲤鱼 抓炒鲤鱼 软炸里脊 软炸鸡 什锦套肠 麻酥油卷儿 熘鲜蘑 熘鱼脯儿 熘鱼片儿 熘鱼肚儿 醋熘肉片儿 熘白蘑 烩三鲜 炒银鱼烩鳗鱼 清蒸火腿 炒白虾 炝青蛤 炒面鱼 炝芦笋芙蓉燕菜 炒肝尖儿 南炒肝关儿 油爆肚仁儿汤爆肚领儿 炒金丝 烩银丝 糖熘饹炸儿 糖熘荸荠 蜜丝山药 拔丝鲜桃 熘南贝 炒南贝 烩鸭丝 烩散丹 清蒸鸡 黄焖鸡 大炒鸡 熘碎鸡 香酥鸡 炒鸡丁儿 熘鸡块儿 三鲜丁儿 八宝丁儿 清蒸玉兰片 炒虾仁儿 炒腰花儿 炒蹄筋儿 锅烧海参 锅烧白菜 炸海耳 浇田鸡 桂花翅子 清蒸翅子 炸飞禽 炸葱 炸排骨 烩鸡肠肚儿 烩南荠 盐水肘花儿 拌瓤子 炖吊子 锅烧猪蹄儿 烧鸳鸯 烧百合 烧苹果 酿果藕 酿江米 炒螃蟹 氽大甲 什锦葛仙米 石鱼 带鱼 黄花鱼 油泼肉 酱泼肉 红肉锅子 白肉锅子 菊花锅子 野鸡锅子 元宵锅子 杂面锅子 荸荠一品锅子 软炸飞禽 龙虎鸡蛋 猩唇 驼峰 鹿茸 熊掌 奶猪 奶鸭子 杠猪 挂炉羊 清蒸江瑶柱 糖熘鸡头米 拌鸡丝儿 拌肚丝儿 什锦豆腐 什锦丁儿 精虾 精蟹 精鱼 精熘鱼片儿 熘蟹肉 炒蟹肉 清拌蟹肉 蒸南瓜 酿倭瓜 炒丝瓜 焖冬瓜 焖鸡掌 焖鸭掌 焖笋 熘茭白 茄干儿晒卤肉 鸭羹 蟹肉羹 三鲜木樨汤 红丸子 白丸子 熘丸子 炸丸子 三鲜丸子 四喜丸子 氽丸子 葵花丸子 饹炸丸子 豆腐丸子 红炖肉 白炖肉 松肉 扣肉 烤肉 酱肉 荷叶卤 一品肉 樱桃肉 马牙肉 酱豆腐肉 坛子肉 罐儿肉 元宝肉 福禄肉 红肘子 白肘子 水晶肘子 蜜蜡肘子 烧烀肘子 扒肘条儿 蒸羊肉 烧羊肉 五香羊肉 酱羊肉 氽三样儿 爆三样儿 烧紫盖儿 炖鸭杂儿 熘白杂碎 三鲜鱼翅 栗子鸡 尖氽活鲤鱼 板鸭 筒子鸡

TOP

DBSoft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DBSoft (DBSoft)当前离线

UID
750472 
帖子
8603 
主题
96 
精华
98 
积分
175037 
龙币
12065 个 
竞猜积分
0 分 
威望
204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3-7-21 
最后登录
2010-10-8 

论坛精英

 

帖子
8603 
精华
98 
竞猜积分
0 分 
在线时间
606 小时 
439# 发表于 2009-3-28 01:5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名剑谱

一、上古时代

  1、轩辕剑。黄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广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画影。”

  2、腾空。颛顼所有。《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二、三代

  1、禹剑。夏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2、启剑。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

  3、太康剑。夏王太康铸。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4、夹剑。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四尺一寸,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一剑,铭曰夹。

  5、定光。殷太甲铸。文曰“定光”,古文篆书。二尺。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一剑,曰定光。

  6、照胆。殷武丁铸。铭曰“照胆”,古文篆书。三尺。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一剑,曰照胆。

  6、含光。殷代。《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承景脊练

  7、镇岳尚方。周昭王铸。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五尺。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8、昆吾剑。周穆王时西戎献。链钢。长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9、骏。周简王铸。铭曰“骏大”,篆书。三尺。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铸。

  10、干将。吴人干将、莫邪所造。铁。《吴越春秋》载:“吴王阖庐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翦爪投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莫邪

  11、越五剑。越欧冶子造。铜锡。《越绝书》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均,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12、越八剑。越王使工人所铸。采金。《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

  13、龙渊。楚命欧冶、干将所造。铁英。《越绝书》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14、太阿工布铁剑三枚太阿工布诫。秦昭王铸。铭曰“诫大”,篆书。三尺。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三、秦汉

  1、定秦。秦始王铸。采北祗铜。铭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三尺六寸。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2、神剑。汉太公所得。《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3、赤霄。汉高帝所得。铁。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4、神龟。汉文帝铸。三尺六寸。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5、八服。汉武帝铸。铭曰“八服”,小篆书。三尺六寸。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6、茂陵剑。汉昭帝所得。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故名。

  7、毛。汉宣帝铸。二剑铭皆小篆书。三尺。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

  8、衍。汉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大篆书。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9、乘胜万里伏。王莽铸。铭曰“乘胜万里伏”,小篆书。三尺六寸。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10、更国。更始刘圣公铸。铭曰“更国”,小篆书。

  11、秀霸。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小篆书。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12、玉具剑。光武以赐冯异。七尺。《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13、龙彩。汉明帝铸。永平元年铸。上作龙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14、金剑。汉章帝铸。金质。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

  15、安汉。汉顺帝铸。铭曰“安汉”,小篆书。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铸。

  16、中兴。汉灵帝铸。文曰“中兴”,小篆书。建宁三年铸。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後一剑无故自失。

四、三国

  1、孟德。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2、思召。袁绍所得。上铭曰“思召”。《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

  3、蜀八剑。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4、镇山剑。蜀後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5、倚天。其利断铁如泥。一自佩,一赐夏侯恩青虹。魏武帝铸。《魏》。

  6、三剑。魏太子丕造。一曰飞星,一曰流采,一曰华铤。

  7、文士剑。杨修献魏文帝。《文士传》:“杨修以宝剑与魏文帝。帝佩之,语人曰:此杨修剑也。”

  8、吴六剑。吴大帝所有。《古今注》载:“吴大皇帝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9、大吴。吴大帝孙权铸。采武昌铜铁。文曰“大吴”,小篆书。各三尺九寸。黄武五年共作剑千口。

  10、流光。吴王孙高铸。文曰“流光”,小篆书。建兴二年铸。

  11、皇帝吴王。吴主孙皓铸。文曰“皇帝吴王”,小篆书。建衡元年铸。

五、魏晋南北朝

  1、步光。晋怀帝铸。铭曰“步光”,小篆书。五尺。永嘉元年铸。

  2、五方单符。晋穆帝铸。铭曰“五方单符”,隶书。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剑五口。

  3、神剑。晋孝帝铸。铭曰“神剑”,隶书。以太元元年埋此於华山顶。

  4、定国。宋武帝铸。铭曰“定国”,小篆书。永初元年铸此剑,後入于梁。

  5、永昌。宋废帝昱造。铭曰“永昌”,篆书。元徽二年造於蒋山之巅。

  6、梁神剑。陶弘景造。金银铜锡铁五色合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书。长短各依剑术法,梁武帝依普通中庚子,命弘景造神剑十三。

  7、镇山。北魏道武帝造。隶书。登国元年,帝於嵩阿铸此二剑。

  8、沉水龙雀。夏赫连氐造。铭曰“大夏龙雀”。《魏志》:“赫连百链为剑,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

  9、太常。北魏明元帝造。铭背曰“太常”。

六、唐朝

  1、四尺千金剑。唐晋公王铎所有。《剑侠传》:“唐晋公有千金剑,以获李龟寿。”

  2、火精剑。唐德宗所有。《杜阳杂绵》载:“夜见数尺光明,斫铁即碎。”

七、宋朝之后

  1、酉蕃宝剑。宋。《宋监》载:“右相都督张浚请御前降西蕃宝剑,给赐有功将士,以为激劝。”

  2、古铜剑。宋苏轼所得。《东坡集》载:“郭祥正遗古铜剑,东坡谢以诗云:一双铜剑秋水色,两首新诗争剑。”

  3、楚铜剑。宋郑文所得。《方舆志》载:“宋奉官郑文尝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冶铸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4、安定剑。明初安定王所贡。《咸宾集》载:“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贯异剑。赐以织金文绮,命其酋长立。
1

评分人数

    • 关心.: 龙币 + 2 个

TOP

五色风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五色风 (五色风)当前离线

UID
1232402 
帖子
35349 
主题
31 
精华
60 
积分
709686 
龙币
37865 个 
竞猜积分
61 分 
威望
247 点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83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4 
最后登录
2010-10-15 

版主

帖子
35349 
精华
60 
竞猜积分
61 分 
在线时间
8374 小时 

440# 发表于 2009-3-28 10:14 | 只看该作者 这满汉全席得吃几天啊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TOP

关闭侧边 论坛精华
  • ·【周末愉快】 猫 哥 大 (写真)
  • ·社区办活动,欢庆重阳节
  • ·自然之声
  • ·爱的呓语
  • ·俯瞰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 ·1950年深圳中英街的公安
  • ·来源于骨牌中的老北京话
  • ·重阳节,哪些老年人不宜登高!
  • ·新疆喀纳斯
  • ·红叶中的 长城——雄伟
  • ·我看余英坊
  • ·千岛湖掠影
  • ·狗狗也做环保小使者
  •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夫妻缘
  • ·史上最干净的爱情 -- 山楂树开满
版主推荐
  • ·儿子那点事(10月5日的故事)
  • ·长篇爱情时尚小说《网络恋歌》【
  • ·PDF下载:摄影构图之进阶指南
  • ·精美电子书下载——数码摄影入门
  • ·【九钻珠宝】十全石美!3EX顶级美
  • ·群星《Hi-Fi夜迷情 DTS》感性十足
  • ·长篇爱情小说《通吃岛演义》【9月
  • ·京华论坛2010世界杯“足球大猜想
  • ·磁性的嗓音吸附你心灵深处-陈瑞《
  • ·群星《丝丝入扣(柔情女声)》3C
  • ·杨曼莉《民歌红IV DSD》新世纪发
  • ·群星《金耳朵·烟雨江南》2CD 效
  • ·张蕊《语过添情》UP-DTS 独特的声
  • ·欢迎大家在此举报下载失效的帖子
  • ·雨帘心情小记(更新中)
精彩图片 最新关注
  • ·发现一个很赞的关于世博的活动
  • ·90后世博最美志愿者,有图有真相
  • ·国庆节七日自驾游感想
  • ·国庆节七日自驾游感想
  • ·给孩子买车
  • ·谁说女人只能开小车?
  • ·国庆节去海边烧烤
  • ·一辆车的感动
  • ·BH女上司唯独对我温柔似水
  • ·一辆车的感动
  • ·给孩子买车
  • ·国庆节去海边烧烤
  • ·谁说女人只能开小车?
  • ·准婆婆说,只有这些才能配上她家
  • ·BH女上司唯独对我温柔似水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 href="javascript:;">[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千龙网 |联系我们 |Archiver|WAP

GMT+8, 2010-10-15 09:07, Processed in 1.260793 second(s), 9 queries, Gzip enabled.

Powered by Discuz! 7.2

京华论坛商务合作:010-84686905( 工作日 : 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