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听偏信是什么意思:寄希望于上访维权是糊涂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45:23

寄希望于上访维权是糊涂认识

/安庆仁

从古到今,善良的中国老百姓都特别迷信告御状,哪怕为此家破人亡,也要在上访维权的不归路上走下去。但这绝不是理性而是奴性,因为在一个只有官官相护而根本没有法治精神的国家,无论告到哪里,最终也还是跑不出人家的手掌心,正因此中国官员从古到今对告御状的老百姓都不屑一顾,以至还用嘲弄的口吻刺激告状的人:就你们几个刁民,也想搬倒本官,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明白的跟你们说,告到皇上二大爷家里本官都不怕。

事实其实也的确如此,告御状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绝对大多数最终都失败了,而且败的很惨。毋庸置疑,中国老百姓迷信告御状,是受了戏剧和小说的影响,但问题是,戏剧和小说只不过是对封建帝王们所秉持的那种开明政治的理想化处理而已,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这样的帝王十不存一,至于青天大老爷式的人物,比开明帝王的几率还低,不然我们尽管翻阅中国历史,青天大老爷也就只有包拯和海瑞二人,而且包拯是否真的就像戏剧里描述那样还有待考据。

从哲学的高度剖析,中国的戏剧和小说所以不吝笔墨的美化和讴歌青天大老爷,绝不是因为中国青天大老爷很多,而恰恰是因为中国严重缺乏青天大老爷,这个道理道家很早就阐述过,道家认为,我们所以赞美某些事物,不是因为这些事物很多,而是因为我们极度缺乏这些事物。具体的说,人们所以讴歌纯真的爱情,不仅仅是因为纯真的爱情很美好,更多的原因是纯真的爱情很少出现,或者说绝大多数人总是求之不得,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的心绪。

比之中国人靠幻想自我麻痹的生存方式,西方人就显得比较理性,他们思考问题主要是从现实出发,所以他们尽管跟中国人一样憧憬纯真的爱情,但是在生活中他们首先是从婚姻关系上诠释两性的结合,也正因此在婚姻问题上中国人和西方人就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中国人认为婚姻是纯粹的个人情感问题,不需要国家承认,但西方人则认为,婚姻并非个人情感问题,而是一种带有商业性质的合同关系,所以西方人结婚一定要得到国家的法律认可才行,也就是说谁违约谁就要负法律责任。

但这绝不是说西方人就迷信法律,西方人对法律的理解也是现实主义的,他们认为,如果法律能够体现公平精神,可以有效的保障受害者的权益,那这样的法律就是可以信赖的,反之,如果法律单方面强调强势者的利益,那么作为弱势群体就不会向这样的法律寻求帮助,而是按照古老的社会习俗与对方来一次生死决斗。决斗虽然并不能体现公平,但在法律不能为弱势者伸张正义的情况下,决斗显然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决斗在西方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决斗一方首先下战书,另一方如果不接受挑战,从此在社会上就会成为被耻笑的对象,如果出现这个结果,这样的人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在名誉上就彻底破产了,从此将被他所在的那个阶层彻底抛弃。因为这个原因,在古代,西方人一旦接到别人的战书,是没有其他选择的,无论对方在剑术和体力上多么强大,也必须去应战,否则不但对于他个人、家族、甚至对他所在的阶层,都将构成巨大的耻辱。

在中国,除了江湖黑道,普通人都不赞成决斗,尤其是官员,视决斗为呈匹夫之勇。这除了跟中国官员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关,再就是跟官员们自身的身体条件有关,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官员大多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琴棋书画、对句猜谜才是他们的长项,所以对于这样的男人,假如你向他下战书,对牛弹琴应该是最好的结局了,否则他要真是答应了你,那肯定是个圈套,他当然会去,但同时随他一同前往的是一群捕快、衙役、甚至是黑道杀手也完全可能。

古代中国的武林人士,对中国官员的认识非常透彻,所以他们维权的方式既跟西方人不同,也跟中国普通老百姓不同,这一点武侠片里常有交代,一般是借着夜幕掩护,用飞刀传书的方式先发个警告,识相一点的官员会就此打住,然后通过江湖渠道达成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协议,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花钱买平安。但有些官员不识相,以为自己手中有权、有钱、有捕快,一定要见个输赢,结果这些官员大多都为自己和家人引来了杀身之祸。今天的官员似乎也是这个心态,长此以往,性命堪忧啊。


  • 9

    下面还有哦游客 发表于 2010-09-20 08:44:22

    东方人喜欢告状,因为对自己缺乏自信,总希望别人来帮自己,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顺从,因此容易迷信权威;西方人喜欢反抗,因为从小就培养独立意识,房子自己粉刷,车子坏了自己修,动手能力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