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回家种田免费读:如何提高考生应试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9:07:41

鉴于考生、家长、教师在考前茫无头绪且忙而无序的心境,本文做一简略的考前心法指导,不做进一步扩展论述。冀望读者君能刹那顿悟,由茫然而恍然,继而直奔豁然,则吾辈幸甚,天下幸甚。

一、两种状态下的思维水平

考生的思维水平在应试状态下和非应试状态下是不一样的。非应试状态下与应试状态下的思维水平的差异在于前者只有时限,因而只需完成或满足于做完试卷(一般完成)。后者则不仅有时限要求,而且还须最佳完成。换言之,以做对、做好为最高原则。因此,应试状态下的压力远远大于非应试状态下的压力。这也就是说,非应试状态只要求速度(时限),因而只产生速度的压力(一般完成的压力),而应试状态下除速度压力之外还有准度和精度(最佳完成)的压力。所以,速度、准度和精度三者是考生在应试状态下的综合压力源。

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命中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即十发九中,才能被人评为神投手。但在实际比赛尤其是大赛时,命中率要是能达到百分之三、四十(十发四中而已)已经可以毫无悬念地当选最佳投手了。这是为什么呢?训练中的压力与大赛中的压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大赛时的压力足够大到让运动员的动作变形,同理,应试状态下的压力也足够大到让考生的思维变形。因而考生在答题时会出现多种失误,而这种失误是原本在正常状态下一般不会也不易发生的。

那么如何解决应试状态下的压力问题呢?从根本上说,应该使考生的应试状态向非应试状态下转化,即让思维正常化。非应试状态的思维是正常的,但应试状态下的思维是异常的,异常可能是失常,也可能是超常,总之是不正常。因此,作为考生的你必须正常!不妨问问自己,大考的时候,你还是你自己吗?

要想考生的思维在应试状态下正常化就需要训练和培养。这种正常状态的获得是大赛或应试状态下对心境稳定性的最高要求。三句话:四种训练要到位,三个条件要符合,三个状态要和谐。以下简略论之。

二、四项训练是否到位?

学习如同登泰山,须拾级(shèjí)而上。复习更是如此,既须融汇,又须贯通。以下所列四项训练可以作为考生在复习之后,大考之前对自己既有知识与能力的一种打探或判断。各位不妨闭目对天,扪心自问一下,拷问自己是否已融汇乃至贯通。

1. 对原始概念或知识点的通透;

2. 对原始概念或知识点的各种变式的通晓。

3. 对一般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法的娴熟;

4. 对主流思维模式的准确把握。例如什么是一般判断?什么又是正确判断?就我国中、高考目前试题的思维模式而论,在某种意义上讲,主流的即是正确的。

三、三个条件是否符合?

话说要想应试,须满足三大条件。这三大条件也须各位看官考前自己揣摩揣摩,掂量掂量的。

1. 熟练程度(学科常规能力);

2. 聪明程度(学科应变能力);

3. 应试策略、心理与技术(学科应试能力)。

前两点属于学科功夫,后一点则属于内家功夫。古人说,熟能生巧。不熟不巧,唯有巧了,才能成就更大的“熟”。所以,对于考生而言,要做到三熟。第一,手要熟,甚至熟到滑的地步。第二,眼要熟,熟到一眼就能看出考题与做过的某题相同、相似、相近或者相异。须知似曾相识对于临场的考生心态是一种巨大的鼓舞。第三,脑要熟。一切都像过电影似的,陈例涌现,扑面而来。惟其如此,应试才能信手拈来。

不熟不会聪明,光是聪明还只能碰机会。所以要熟、要巧、还要灵!灵包括对一切应试策略、心理与技术,灵甚至也包括了考生耐力与耐心等个人素质的综合水平。

四、三种状态是否和谐?

最佳的应试状态(竞技状态)并非只是应试技能的准备,中、高考应试状态下的考生三态是指考生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和思维状态三者的和谐统一。

对三态的要求只以正常为限,切不可做过度的开发。比如对身体,无病无痛即可。万不可在考前“灌输”各种补剂,在当下食品安全与药品安全问题成堆的时候,不宜对考生“添加”各种有害物质。平常吃什么,考期吃什么。平常喝什么,考期喝什么。以不变应万变。比如对心理,少忧少虑为高。考前的适度焦虑有助于考生处于应试的兴奋状态。但焦虑过度或焦虑程度过低亦不可取。因此,考生要学会心理自助,自我调适,自我宣泄。师长在考期则只需提供思想或心理的营养剂,不可成为新的压力源。

理论上说,适合于高考应试状态下考生的思维大约可分为以下诸种:主流思维与非主流思维,健康思维与非健康思维,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非常规思维又可分为失常思维与超常思维),一般思维与特殊思维,高级思维与低级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等。但不论是哪一组思维都需要考生能在考期有效利用。

惟有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和思维状态三者的合一方能和谐,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个人应试场。只有这样,应试思维才能正常化,也只有这样,考生个人的应试水平才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