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磨牙坏了: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12:00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它能较好地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方面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课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 贯彻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4.《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三、研究目标

1. 科研目标:构建我校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体系。

2. 培养目标:通过让学生学习采集信息,资料等素材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整理和利用获取的素材,运用多学科知识撰写实践报告和制作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团结协作精神。

3. 工作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质量

四、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

五、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07.3~2007.5

确立实验研究课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具体实验研究计划,收集数据,理论学习,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07.6~2007.12

①实验现状分析调查,进行实验操作,反复进行探究活动操作,积累资料。
    ②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整合的实践操作

③进行阶段性总结,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解释探究实验成果、撰写实验论文。
    3、总结阶段:2008.1~2008.3
    撰写结题报告和相关论文,汇总探究实验资料,展示研究成果,并申报结题。

六、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教师本身是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师的能力提升、素质提高和潜力展现,可以使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获得最直接的效益。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博学、敏锐、热情、宽容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对学生来说是人生的财富,教师的视野牵引着学生,教师的情感感染着学生,而这一切都是潜移默化的优质课程资源,因此我把学习放在首位。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没有教育科研理论指导的教育科研活动,只能是盲目的实践。以前我们往往凭经验进行教学,最薄弱的恰恰是理论的积淀,所以我先后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还学习了《科学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陶行知文集》等教育理论。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了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所以要开展课题研究,就要对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就必须首先学习并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的实践,从中有效地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最佳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2、实践成果

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是单纯地从知识着眼来动手做,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渗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发展,在体现课题研究的同时也应突出课程内容综合性和专题性,着力体现内容的专题性和系列化,真正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的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教学时空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与教学评估的开放。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走向网络世界。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以外,教学方式还采用参观、采访、调查、考察、观看录像、网上搜寻等形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就能取得较好的活动成效。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实践历程,使我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探索其规律性的问题,总结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式有多种。按教育内容和教育主题来分为几大类:有劳动教育型、科技教育型、环保教育型、生活教育型、艺术教育型;按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分,有自主参与型、小组合作型、问题探究型;按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来分,有参观访问型、调查考察型、上网合作型、问题探究型;按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来分,可以有参观访问式、调查考察式、上网搜索式、作品展评式、观察图像(图片)式等等。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三者中,“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和再现创造性的做是最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从某一主题活动出发,选择自己喜欢而且能实施的小课题进行探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让学生提出有用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中,采用媒体创设情景、用实物直观教材是引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好方法。如:我们在开展《风筝的制作与放飞》这个主题活动时,通过媒体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风筝,然后经过老师的诱导点拨,学生提出了一些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风筝的起源、风筝的功能等,再由学生亲手制作风筝放飞,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

    七、结论

通过教学模式的研究,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的形式上注重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互相协作、主动探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内在能力的提升。这样一来从根本上改变了由老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自动的学习方式。同学们互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点燃了智慧的火花,锻炼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他们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都有具体分工,分工时充分考虑每一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能,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学中,教师不是系统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开展好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教师的职能是启发、指导、示范来促成活动的成功,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都是要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实践、操作、体验来实现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走下讲台与学生一道进行探究讨论,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讨论活动中的问题。教师在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全融入学生之中,做学生中的一员,真正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朋友这既是师生平等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

八、讨论与分析

    教师还须不断“充电”,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当前,学生接触的信息量非常大。有时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教师知道得很少,甚至闻所未闻,认为不好开展:一方面是确实不好开展的;而另一方面则是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展。我们有时会这样问自己:你能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科学探究方案吗?你能设计一份完整的采访计划吗?你能对超越自己已有经验的问题作出什么样的反映?我们能对学生说:“这个问题不能研究,那个问题不好研究吗?”如果全班50名学生提出50个新颖、独特且都能够开展的活动主题,并且他们都坚持自己的想法,那么,教师该做的是什么呢?我们能让思考“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的牛顿和思考“热气为什么能够顶开茶壶盖”的瓦特放弃自己的问题去合作研究别人的问题吗?如果我们总是要求他们放弃自己的,来选择共同的、或是教师已经具有经验的活动主题,我们如何再来谈创新呢?而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开展他们感兴趣的活动。那么,当前社会,教师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开放的观念,更要有高质量的指导和创新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充电”,学习新生知识,学习新生课程,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

    九、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郭元祥著;

    3.《科学究竟是什么》,南京大学教授张红霞著;

    4.《探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中小学及校外教育处著,罗星凯、李萍昌、吴娴、张琴美等译。

    5.《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