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在linux部署:谁火了,火了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1:30:13

谁火了,火了谁

  屈指算来,这些年也看了不下几百部电视剧。前些年没有网络下载,没少花钱买VCD和DVD。前几天收拾屋子,翻出了一大堆,细看之下有收藏价值的还真是寥寥无几。当时心下就想:你说他们都在忙活什么呢?
  招人买马,集资选址,导演演员,一通忙乎,短则数月,长则几年,一部电视连续剧才得以出炉。有的火了,有的灭了。心下揣摩,火与不火,颇有门道儿。
  拍片也好做事也好,创业也好挣钱也罢,大凡能脱颖而出,出人头地,其中皆有学问。谁火了?谁没火?同样是折腾,为什么有人红透半边天,有人灰飞烟灭樯橹间?
  我终结了一下,不管是演员还是导演,凡是火了的都具有以下特点。
  一.立意正。所反映的主题应当是积极向上的,这是基本调子。
  心理学家发现,心理再阴暗的人也向往阳光快乐,人心向善。那些优秀导演和演员都深谙此道。
  是人都想往自己脸上贴金。象唐国强,陈宝国,李幼斌,张国立,斯琴高娃他们走的都是这一路。
  立意选项,考验的是导演的眼光和水平。导演好比单位领导,能做到明辨是非,分清优劣已然很有才了。是否巨资打造,有无大腕出场,都不是关键。出发点建立在烧钱上,无异于杀鸡用牛刀。
  投资最大的电视剧当属新版《红楼梦》,可谓雷声大雨点小。一出炉,就招来议论纷纷。站在彼岸,我试着排除各方干扰,先看完再说,真的就愣是没看完!与我收藏的王扶林当年执导的旧版《红楼梦》相比,那叫一个没法比!
  再看那些成功作品,基本都花钱不多。如当年最热门室内剧《编辑部的故事》,曾轰动一时的《四世同堂》,都是这样。
  宣传包装,耗费奢靡,不是火的关键。好比一个演员,若仅凭身材脸蛋,虽然一时吸人眼球,艺术生命
  肯定不长久。看看那些好演员,都不是凭脸蛋吃饭。斯琴高娃是一个例子。在《大宅门》这出戏中,她把岁月的积淀和表演艺术完美地柔和在一起,着实让观众大饱眼福。
  王志文也是实力派演员。他曾对身材娇好连连接戏的妻子提过同样的忠告。
  成为好导演,做个好演员,其实跟做人立业一样,要的是脚踏实地,心诚意正。靠姿色,走捷径,只能把自己降格沦为三四流演员。
  二.立意新。就是要给观众带来新体验,新感悟,并最终给观众以提升。
  比如柳云龙主演的《血色迷雾》,效果颇似一匹黑马,打破了以往传统电视剧的沉闷之风。改革开放以来,本来阶级斗争已经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但《血色迷雾》又把这一主题给重新挖了出来,给广大观众清以新扑面之感。加之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出人意料的明争暗斗,在竞争如此剧烈的情况下,确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影视界着实火了一把。
  立意新颖所带来的效果,类似于小品的“出彩儿”。让观众喜出望外,出乎意料。
  连战首访大陆,国共两党打破僵局,握手言和。尽管他汉语学的不咋地,一个劲地说什么狗屁不通的“愿景”。但不可否认,那些日子,13亿国人外加上水深火热中的台湾同胞们,都在奔走相告,兴奋不已,一度认为不需一枪一弹,和平收复台湾的美好“愿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连央视播音员都开始用“愿景”一词了。
  连战之后,海峡对岸相继又来了很多人,包括李敖,但说的再多说得再好,也只能是亦步亦趋,邯郸学步。其实都在那儿陪着连战玩儿。
  同样,继火了的《血色迷雾》之后,柳云龙开始自立门户,自导自演了几个相似题材的剧目。如《血色迷雾》,《断刺》,《大西南剿匪记》等,但都无法与《血色迷雾》媲美。“学之不如乐之”,学的曲儿不好唱。正如大画家徐悲鸿所言,“学我者死,悟我者生。”
  前些年异常火爆的帝王片儿也是如此。唐国强主演的《雍正王朝》,《贞观长歌》等大型电视连续剧,让广大观众首次近距离地接近了以往高不可攀的帝王将相。“皇上他也是人呐!”“管着诺大个国家,皇上他不易呀!”看完之后,这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此后这类陪着人家玩儿的片子太多太滥了。除了在家涮完锅洗完碗没事儿干的老头老太太,目前基本没人看了。陪别人玩儿没劲,花钱陪玩儿更没劲,化借来的钱玩儿还是没劲。大部分导演和演员正在干的都是这些没劲的事儿。
  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生常谈的作品没人爱看。
  不过也有胆儿大的,敢继续拍帝王片的且很成功的,张国立算一号。他不陪唐国强的《雍正皇帝》玩儿,陪康熙皇帝下江南。《康熙微服私访记》也的确火了一把。它第一次把高高在上的皇帝平民化,戏剧化,让百姓集体做了一次人人平等的白日梦。也是这部戏,让一向不温不火的张国立跻身大腕行列。
  孙红雷主演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也算是火了。象爱说“愿景”的国军兄弟连战一样,导演首次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再现了国共两党如何从通力合作一步步演变为兄弟阋墙的历史真实。
  说到领风气之先的导演,不能不提到冯小刚。无论在哪个时期,他都能给观众以惊喜。他是贺岁片的首创者,也是喜剧作品的倡导者。《甲方乙方》,《起步停车》,《找不到北》,《不见不散》,所有这些片名一度成为了街头巷尾的流行语言。做到这样,导演绝对揣摩透了观众心思,大大地火上一把自然不在话下。
  还是这个冯小刚,居然把自己从前拍过的电影《手机》二次加工,改编成一部同名电视连续剧,并再次火爆了影视市场。在我看过的作品中,26集电视剧《手机》,从各方面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
  由此可见,选材的出处可以很过时很老土,甚至是自己或他人已经用过了的,但如果能够慧眼独具,且独辟蹊径,几近成矣!文艺创作不同于为人处世,文艺创作贵在颠覆传统,突破自我;而为人处世则贵在不要去随便挑战道德。
  屡屡突破有限的无限创意,让冯小刚和他的团队赚足了票房和大把的银子,在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中国大地上火了一把又一把。着实让同行们望尘莫及,外加羡慕嫉妒恨。
  千好万好,冯小刚真不该写自传。别人送了我一本,后来嫌占地方,扔了!太没收藏价值了。独具慧眼的人不一定就能写好自传,写自传的人另有一经。
  立意新颖,震撼人心的优秀题材成就了很多明星大腕儿。葛优就是其中一个。按说,凭他的那张老脸,路上遇见都能把人吓一跳,但他幽默出彩儿呀!国内首个室内幽默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在带给国人欢笑快乐的同时,也成就了葛玲和李冬宝。从此葛优红的一塌糊涂,连他自己都闹不明白了,回家直问他妈:“我怎么一不小心变成这样了?”我家里有他的自传,这千真万确是他的原话。
  只要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广大观众,13亿人会很慷慨。但就怕大腕们得意忘形,吃水忘了打井人,回过头来高高坐在人民头上居高临下,作威作福。当年李世民就因为牢牢记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至理名言,才没翻船,而且还开创了一代盛世“贞观之治”。
  另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上海女作家六六,也深谙此道。她抓住了国人怨声载道买房难的最大话题,连同搬上银幕的同名电视剧,狠狠火了一把。恐怕导演自己也没想到没有一个大腕儿,投资也不大的一部普通作品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据说还曾经一度被禁演,因为领导受不了如此这般地通过秘书影射自己。
  电视剧《蜗居》的成功,得益于六六作品的立意新颖,紧跟现实。导演和演员则纯粹是不小心被天上掉下的大馅饼砸着头了。如此这般守株待兔式的成功事例少之又少,不能指望。要火,还得靠实力。
  归根到底,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千万不要忘记毛主席的话,他老人家的话搁现在仍然是一句能顶一万句。
  同样,作为一个作者,我也尽量本着这一原则写我的稿子。凡是贴到网上的文章都是经过认真构思,深思熟虑的。其中绝大部分是修改手稿之后再上网与读者见面。多年来,总觉得敲键盘不同于手写。二月河也有过同感,还顽固地说“机器压出来的面条不可能和手擀面一个味儿”。这些年,算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但都在家放着,感觉拿不出手,不够成熟,直到最近才勉强挑出一些自认比较好的贴在网上。全中国13亿人中,我可能是最保守,最晚上网的一个了。我的写作宗旨是对读者认真负责,力求每一篇文章都新颖出彩儿,让读者能够从中发现新意,得到提高。这是我的保证,也是我的宣言。
  编剧如是,写作亦如是。九九归一,天下无他。
  因立意新颖而取胜的片子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终而言之,言而终之,立意新颖是一切文艺作品的关键加灵魂。
  三.诙谐幽默。特指人物语言,表达形式方面要不拘一格,活泼风趣。
  吃饱饭与吃好饭不是一个概念。能让观众时不时地喷饭,这样的电视剧无异于让他们吃了一顿好饭。在吃好饭上,国人从不眨眼。风趣幽默的表达形式好比鸡精香料,是调味提鲜的关键。不进行调味,再好的主题,再新的立意,都不吸引观众。
  现阶段,广大观众的口味有很大的改变。前几天看新闻,年薪50万的上海金领居然毅然决然,辞职到福建山里养鸡去了。领导颇感惊讶,追问之下才恍然大悟:“现如今市场上的鸡怎么吃都吃不出当年的味儿,不如干脆自己养,看看到底能不能找回从前那个味儿!”听说姐儿几个让鸡们自由徜徉在人烟稀少,空气新鲜,外兼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是好是坏,不久就能出结果。
  世道疯狂,观众的想法更疯狂。改革开放30年了,国人实在是太累太忙,压力太大。先是个人承包,辞职单干,下海经商;继而炒股赚钱,外出打工;职场拼杀,缴费学车;买房吐血,送子出国;临了还得为全家攒够医疗费。压在人们头上的何止三座大山?能不疯狂吗?
  中医一向认为,肺主悲,心主喜。换句话说,悲从肺来,喜从心来。象崔永元,抑郁了不要紧,多笑一笑就能治,不也照样出书?古人称此法为情绪生克法。甭管多严重,只要能喜上心头就有治。大家是心累,俺在彼岸看的一清二楚。
  这时期,中国观众是全世界最拒绝沉闷,最反对教条的群体。不论是谁,只要能给国人减压,那就等于治病救人,人民能不欢迎吗?赵本山唠的那些东北土炕上土的掉渣的磕儿,一旦放到春晚舞台上,立马受到13亿国人的疯狂追捧,奇怪吗?
  见此,正宗艺术家李默然竟然出离愤怒了,认为这算什么艺术?他可能没闹明白,群众的艺术赏鉴口味,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变。
  人民的需要就是文艺工作者的需要。谁看不清这点儿,谁就基本没戏,不可能火。
  到福建山里养鸡的姐儿几个的老乡,说单口相声的周立波,一经出场,迅速蹿红。可谓星星之火不愁燎原。在上海,曾经一度一票难求,票价380,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究其原因,周立波信誓旦旦向大伙保证:我能给你们快乐,至少今天晚上。
  别处的观众不能亲临现场听周立波侃,坐在电视机前笑个不停,觉得也挺过瘾。我家老太太七十多岁了,啥场面没见过?千里迢迢的出国看儿子,什么不带,愣是没忘了带周立波的DVD。时差还没到过来,放下行李,打开电视,开看!见儿子面带不解,老太太曰:看周立波让我高兴。
  连老太太都不放过,周立波的幽默功夫算是到家了。将来怎样不知道,眼下只要是诙谐幽默,在我国基本所向披靡,小到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子,大到一个小品一个系列剧。
  上海观众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愿意花钱买笑的特殊观众了。上海人的精明,再次得到了完美体现。周立波的火爆正迎合了观众迫切需要减压的心理。听不到群众的呼声,把不到观众的脉搏,影视作品想火,基本没门儿。
  四.宁缺勿滥。这条是针对火了的人而言。还没火的可以省略不看。
  大腕也好,名导也好,要学点急流勇退的功夫。这样给自己留有余地,也给观众留点儿念想。力求下一部作品超越上一部作品,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一般人都只顾眼前,基本做不到。如果不想做昙花一现的烟花爆竹,拥有长久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就必须接受挑战,超越自我。
  这些年最忙的导演兼演员,要数张国立了。在一次访谈中,他给自己下的评语是“一个勤奋的导演”,这很中肯,也很有自知之明。由于太忙,他几乎没有时间把自己提升为一流的导演和演员,他走的是以数量取胜的路子。《中国往事》《想爱都难》《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琉璃厂传奇》等,这些片子几乎都不温不火。之所以还能占一席之地,在于张国立自然朴实的演技,广大的老头老太太家庭主妇们比较喜欢看。
  陈道明曾经劝过他,不要拍那么多片子。但他太勤奋了,根本听不进去。无论如何,象张国立这样的多产导演还是大大丰富了电视剧市场,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同时也期待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广大观众带来真正的精品。市场欢迎精品,观众期待精品。
  五.不要搞杂和面儿。凡是大陆题材的电视剧,特别是历史剧,最好不要与港台演员合演。
  港台演员有他们的优势,但不在大陆剧目上。长期的文化分离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且不说港台演员怪腔怪调,怎么说都说不准的普通话配音,让观众体听着费劲。就算不说话,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示一种异类文化,让观众看着别扭。不同文化可以在一起碰撞,但最好不要放在电视屏幕上。
  杂和面终究没有白面合口儿,混血儿找不往往找不到自己的根儿。桔生于淮南为桔,迁往淮北则非桔。港台观众自己都批评他们的影视市场是“拳头加枕头”,我们没必要引进这种不良风气。
  当年巩丽离开张艺谋之后,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曾与周星驰合演过一部喜剧片《唐伯虎点秋香》。事后巩丽非常后悔。她说,从前在大陆拍戏,为了一个情节,要揣摩好多天。为了进入角色,一年半载沉浸其中都是常事。在香港拍戏则完全不同,往往今天拍的戏,昨天还不知道。
  不同文化,差别咋就那么不大呢?
  还有葛优与香港演员舒琪合演的《非诚勿扰》,本来挺好的题材,可惜拍成了杂和面儿。要不是看在葛优那张人见人乐的老脸的份儿上,还真无法忍受舒琪那一口变味的香港普通话。
  当然,现如今港台也出现了一些优秀导演和演员。但他们也开始对大陆那些严谨出色的连续剧刮目相看。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大型历时剧。这样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只有在中国大陆,用中国本土演员才能得到完美再现。事实上,如此优秀的历史巨片在欧洲也是绝无仅有的。我们根本没必要羡慕别人,追随他人。
  看着眼前的一大堆过时的vcd电视片儿,95%都得扔了。扔吧,舍不得,不扔吧,占地方,鸡肋太多。您说可惜不可惜!
  海潮音祝大家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