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剑四问答答案:我看胡适与张东荪的争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13:38
我看胡适与张东荪的争论 (350 reads)      时间: 2011-7-13 周三, 下午1:56

作者:芦笛 在 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适才见到老金贴了篇介绍胡适与张东荪的哲学争论,觉得很有意思,是以在睡觉前再说两句。

据那篇文章说,胡适认为将来哲学要关门大吉,理由有二:第一,我们所要研究的一切问题,不论是物质界还是心灵界,都可以送到科学的范围内去,请科学家去研究,哲学家不必插嘴;第二,还有一些问题是科学家所不能解决的,但这样的问题哲学家也无法解决,只能归于永久的悬案。科学能解决的,哲学插不上嘴;科学不能解决的,哲学照样插不上嘴。如此则哲学的范围日见缩小,科学的范围日见增大,科学不断地蚕食哲学,最后必致“哲学完全消灭而只剩了科学”。且有了科学,也就足够了,不必再加上一个“哲学”去画蛇添足。

而张东荪则认为哲学永存:

“科学以为只有自然界,一切都在自然界以内,除了自然界以外别无所有。而哲学则以为自然界只是我们心上的所对,好像镜中的花与水中的月,虽确是花却必在镜中,虽确是月,却必在水中;设若离了镜与水,则花与月亦就不以成其为花月了。质言之,花月之所以为花月乃是就因为他们在于镜水之中,假使出了镜水,虽未必即无,而真是不可思议。所以哲学亦以自然界为题材,但他总把自然界认为是在思想以内的,在认识以内的,而不是超越的与自己独立的。这便是哲学与科学根本不同的所在了。”

两造孰是孰非?窃以为,两造都有理,但胡适更有理。从两人的论证方式来看,足可看出两家的区别:老胡毕竟是留美生,对西洋科技史与哲学史比老张那留东洋的土鳖熟悉得多。老胡是根据西洋科技与哲学发展的大趋势作此预言的,而老张一开口就透出佛家的气息,虽然不是毫无道理,毕竟露出了村学冬烘的寒酸来历。

任何一个粗知西洋科技史与哲学史的人都该知道,所谓哲学,在西洋一开头与科学完全混在一起,只是自实证科学在16世纪萌生后,哲学才与科学逐渐分开。我已经在旧作中介绍过,是弗兰西斯•培根首次在理论上用“实证”将古希腊传下来的笼统的“自然哲学”劈成两半:能实证的成了科学,不能实证的仍留在“哲学”那个笼统的学科里。即使如此,传统习惯一时难以磨灭,以致牛顿首次确立了一系列的物理学定律后,仍要把它称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但随着人类实证手段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学科便从哲学里分了出来,而哲学的残存领域便越变越小。正因为知道这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老胡才作如是说。

其实东方也如此,凡是古老的学问,哲学与科学都混在一起。中医那活化石就是最生动的范例——所有的概念,都既是形而下的医学概念,同时又是无从琢磨、无法落实的形而上哲学观念。例如“精”既是男性射出来的精液,又是女性在性冲动时分泌的润滑液,完全是形而下的龌龊东西,可它同时又是“生命力”、“活力”一类无从落实的形而上概念。据此,似乎可以说,哲学昌行之日,恰是科学未能昌明之时。换言之,哲学的萎谢程度,与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程度成正比。反过来,社会的进化程度,可以用哲学与科学的分家程度来衡量。如果一个社会只有哲学而无科学,那就是原始社会。不幸的是,在西学东渐前,中国从未完成这一分家。

之所以如此,我个人觉得,是因为哲学本身不依赖于实证,完全靠智力去穿凿宇宙(包括主体与客体在内)的奥秘。这就决定了它的三个内在缺陷:

第一,探测手段有限,靠的完全是人类的智力,无法依赖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是纯粹的自力更生的“脑工业”,其与手工业的区别,只在于发力的器官不同:)因而具有明显的自限性。几千年下来,凡是人类能想出来的新鲜把戏,基本上都被人家想过了,后生家很难标新立异,遑论是三家村出来的冬烘学究。

第二,难以达成共识。老张口口声声“真理”,还把Relationism的术语搬出来,可他从未能说出到底什么是“真理”。其实在我看来,世人所说的“真理”,其实就是“人类社会在某个领域内在某一时期中形成的比较恒定的共识”。而这就是哲学的死穴——它无法达成共识,总有针锋相对的至少两家学派,吵到世界末日那天也分不出胜败。这是因为一个学科要能达成共识,必须有一个大众都能信服的客观标准。科学之所以是一门统一的学科,从来不会如宗教或哲学那样,出现无数教门或流派,正在于它有实证这个能说服大众的客观标准。

第三,因此,哲学永远无法形成类似自然科学的“定律”,就连数学里的“定理”都没有,而没有这些东西,发展也就是不可持续的。科学与数学之所以能积累性发展,全靠它的无数“定律”或“定理”搭成了一级级的“石级”,能让代代学人“站在巨人的肩上”向上攀援。当然,哲学家们也可声称他们发现了类似科学定律的“客观规律”,马恩不就声称发现了什么“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以及“否定之否定规律”么?然而这些“哲学定律”与自然科学的定律有个本质区别:它们是“终极真理”,亦即再无发展可能的“真理”。谁也没本事像自然科学家们那样,站在这些“规律”上,发现更多更深入的定律。

因此,老胡说得很对,他确实熟悉西方科学与哲学发展的大趋势。自18世纪以来,科学突飞猛进,而哲学则气息奄奄,这是连现代哲学家都承认的事实。为此,从上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家中颇有人提倡“哲学科学化”。罗素等人弄了一阵子,最后还是劳而无功。张东荪斩钉截铁地说什么:“总之,前数十年是赛先生专权的时代,现在是赛先生和费先生共和的时代。这是欧美一般赛先生和费先生的门生所公认的。”完全是昧于世界学界潮流的胡说。这也难免,一个旧学出身的人,到当时尚是第三世界的日本去学了几年二手货西洋哲学,能有胡博士那种辽阔视野么?若与张君劢的见识相比,二张判若云泥,是否留过西洋所致也。可笑的是还颇有人说什么张东荪是张君劢的灵魂,简直是放,嗯,唔,呃,那个,那个,那个排出汽车废气。

但老张也有说对的地方,他那镜花水月的比喻很精妙:科学家的一个常见的错觉,就是不知道或是忘记了他们看到的花有可能是镜里的花,并不一定是自然界的花,看到的月有可能是水中的月,并不一定真是天上那个月。这我也在《马克思主义批判》中讲过了,人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的。而人类永远无法解决的难题,就是不可能把那眼镜摘下来,甚至无法确定那眼镜到底是否存在。但这又怎么样?康德老先生早就指出这点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就超出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哲学家并不是玉皇大帝,非但不能帮助科学家看到真正的春江花月,而且甚至不能帮助他们确定观察到的现象的真伪。胡适已经把这点说得非常清楚了:科学家束手无策之处,也就是人类智穷力竭之处,因此哲学家照样无能为力。

勿过,老胡此论,尚需要加上“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时”这个前提。科学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决人生永恒的苦恼,有着大量它不能覆盖的空白区域。属灵领域不必说,人生哲学也不必说(上面说的“哲学”主要是指自然哲学),就是在文化艺术领域里,科学也派不上多少用场,顶多只能提供点技术手段。在这点上,还是张君劢说的精到。他在几十年后为张东荪的《思想与社会》作序时说:

“吾辈当时提倡此派学说,初非由柏氏反对黑氏,乃由此派哲学侧重人生,尤好言人生之特点,为自由、为行动、为变化,正合于当时坐言不如起行,唯有努力奋斗自能开出新局面之心理。

科学主义并非科学,只是一种幼稚浅薄的哲学。科学不能包笼一切。共产党取此观念时为努力抹杀科学之外的哲学、文学、艺术、宗教。这是典型的‘五•四’之后的浅薄思想,最终为政党所用。”

他这儿提到的“柏氏”,当是指柏格森。据老戴介绍,胡适之所以要痛骂他们是玄学鬼,“反动的哲学家”,是因为二张介绍柏格森与倭铿的人生哲学,还要延聘罗素到中国演讲,威胁到胡适的名望地位什么的,因此胡适才大打出手。若此说是真,则胡博士这事干的确实比较烂。

但老张也实在糊涂,身为哲学家,他居然分不清“人生哲学”与“自然哲学”。人生哲学本来就与科学不搭界,没科学的什么事。上面已经说了,科学无论再怎么发达,也不可能解决人类的永恒烦恼。例如本人是退休的科学工作者,拥有的科学知识绝对不是胡适与陈独秀可以梦见的,但那又怎么样?我非但不可能建立什么“科学人生观”,至今还时时堕入生命的黑洞,苦闷得想自杀。可张东荪却连这起码常识都不知道。他本该像张君劢那样,一语道破科学的空白何在,说明科学无法取代人生哲学,却要缠夹不清地“睡着拉屎——横挣”,硬要说哲学可以指导科学,唯有哲学才能解决到底是幻影还是真实的花月的实质问题,云云。就算哲学真能指导科学吧,那说的也只能是自然哲学,更准确地说,是所谓“科学哲学”,不是人生哲学。不过,上面说过了,一个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发蒙,连初中数理化都不懂的孔乙己,又怎么可能拎清这些名堂涅?

作者:芦笛 在 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返回顶端    
  • 我看芦文的感觉:1. 感情上偏老胡,实质还是肯定了老张; 2. 不同意哲学在现代是“气息奄奄”了, -- 老哈 - (41 Byte) 2011-7-14 周四, 上午12:52 (72 reads)
    • 哈哈,目光敏銳。不得不承認,我確實有點拉偏架的意思,但主要還是我沒說清楚吧 -- 芦笛 - (441 Byte) 2011-7-14 周四, 上午1:06 (108 reads)
      • 接过你最后一句话,既然波普尔所创立的”是研究科学本身“里面的哲学,那哲学就更无处不在了是不? -- 老哈 - (0 Byte) 2011-7-14 周四, 上午1:34 (27 reads)
        • 科学哲学其实只给出了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关于科学本身的定义",如实证;谈不到有什么具体的指导意义. -- 越南人 - (28 Byte) 2011-7-14 周四, 上午9:08 (49 reads)
          • 此話對極!NND,我怎麼就沒如此一語破的呢?Well done,阿越 -- 芦笛 - (0 Byte) 2011-7-15 周五, 上午3:11 (18 reads)
        • 不能說無所不在,天下沒有無所不在的學問,只能說哲學不會滅亡,胡適是錯誤的 -- 芦笛 - (212 Byte) 2011-7-14 周四, 上午1:44 (85 reads)